1 / 48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 國際條碼管理技術士認證考試 師資營簡報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 國際條碼管理技術士認證考試 師資營簡報. 報告人 : 黃 文 佐 、 林 婷 報告日期 :100 年 7 月 9 日 ( 六 ) 報告地點 : 台中技術學院中商大樓 7901 室. 1.1 條碼之定義與型態. 條碼即為識別號碼 一維條碼 是由一連串粗細與寬度不同的平行黑白所構成的線條,並 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以表達特定訊息的圖形 一維 條碼可透過掃描器進行讀取後,得到一組反射光信號,經解碼 後還原為相應的文數字,再輸入至電腦中 ,以獲取相關資訊 條碼之 型態. 1.2 條碼發展之歷史沿革. 條碼的發展始於 美國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 國際條碼管理技術士認證考試 師資營簡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國際條碼管理技術士認證考試師資營簡報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系國際條碼管理技術士認證考試師資營簡報 報告人 :黃 文 佐 、林 婷 報告日期:100年7月9日(六) 報告地點:台中技術學院中商大樓7901室

  2. 1.1 條碼之定義與型態 • 條碼即為識別號碼 • 一維條碼是由一連串粗細與寬度不同的平行黑白所構成的線條,並 按照一定的規則排列,以表達特定訊息的圖形 • 一維條碼可透過掃描器進行讀取後,得到一組反射光信號,經解碼 後還原為相應的文數字,再輸入至電腦中,以獲取相關資訊 • 條碼之型態

  3. 1.2 條碼發展之歷史沿革 • 條碼的發展始於美國。 • 在1940年代美國IBM公司的兩位工程師喬.伍德蘭德(Joe Woodland) 和伯尼.西爾沃(Berny Silver)開始研究使用條碼來表示食品商品品項 • 其開發相關的自動辨識設備,這項技術在1949年獲得了美國專利 • UCC獨創地採用12位數識別編號 • 1974年美國統一編碼協會(UCC)成立 • UCC獨創地採用12位數識別編號 • 1974年識別編號和條碼符號首次在實際交易中應用

  4. 1.2 條碼發展之歷史沿革 • 國際EAN組織,2005年更名為GS1 • 1977年12個歐洲國家成立歐洲商品編碼機構(EAN) • 隨後日本與澳洲先後加入EAN,正式開啟共通編碼以及商品條碼之國際 流通發展,迄今已超過30年,現今已達到開放標準條碼應用的全盛時期 • 代表UCC的美國與加拿大於2002年正式宣佈加入EAN組織,使得國際條 碼以及電子資料交換標準達到真正的統一,並以GS1為統一的組織名稱 • 隨後條碼普遍應用於25個行業,通行全世界140個國家

  5. 1.2 條碼發展之歷史沿革 • 條碼普及所發揮的效益如下 • GS1條碼替代人工抄寫,省腦、省力又減少資料輸入錯誤 • 企業間溝通或傳遞商品資訊使用共同編號,簡化資料處理作業 • 方便物流追蹤、追溯管理(追溯之意乃由下游向上游追蹤產品相關訊息) • 方便食品或貨物安全控管與追蹤等(追蹤之意乃由上游向下游追蹤產品相 關訊息)

  6. 1.2 條碼發展之歷史沿革 • GS1條碼與識別 • 物流與補充訊息常用的GS1-128 • 歐美醫療產業主推「Data Matrix」於醫療器材與小型針剤藥品 • 日本健康醫療界則偏好於使用Data Bar • EPC與RFID識別 • RFID標籤以晶片來攜帶資訊,理論上是可以容納更多資料 • EPCglobal主張使用96/198位元產品電子碼(EPC)標準編碼,仍然採用 條碼識別ID觀念, 其容量足夠涵蓋全球物件唯一性編碼

  7. 1.2 條碼發展之歷史沿革 • GS1整體效益

  8. 1.3 條碼應用之價值與效益 • 條碼在應用上有下列六大價值 • 可靠性強:指的是條碼讀取資料的正確率高,平均而言錯誤率只有 0.0067% • 效率高:傳統人工輸入的速度為每秒2個字元,條碼讀取的速度高達每秒 約40個字元 • 成本低:條碼技術只需要一張貼紙與光學掃瞄器,因此成本低廉許多 • 易於製作:因為條碼的編寫相對簡單,同時只需要印表機印出就可使用 • 易於操作:只要將條碼掃瞄器掃瞄條碼即可讀取資料,操作上非常友善 與簡單 • 靈活實用:條碼資訊可利用掃瞄條碼、手工鍵盤輸入和其他自動控制 設備結合以實現整個系統的自動化管理。

  9. 2.1 GS1條碼系統 • GS1條碼之編碼管理方式

  10. 2.1 GS1條碼系統 • GS1條碼系統可以被應用於不同領域,包括商品品項、物流單 位、資產、位址等為了GS1條碼系統可應用在各種不同的用途上,因此必須要有共同的標準結構,讓識別符號可以為共同的系統所辨識。除了製造和物流可以有共用的配銷條碼之外,在EDI的資訊傳遞上,也可以使用這個號碼作為辨識和商品追蹤 • GS1系統之標準體系分為三個單元

  11. 2.1 GS1條碼系統 • 資料載體(The Data Carriers)為 GS1系統之資料攜帶工具,其表達的方式即是條碼符號,其包括交易品項識別、位址識別、運送容器識別,或補充性資料等,其編碼均需要轉換成條碼形式 • GS1系統之標準體系架構

  12. 2.1 GS1條碼系統 • 編號方式及條碼符號對應

  13. 2.1 GS1條碼系統 • 資料載體之選用必須視商品之特性與編號方式來決定GS1系統包括了各種不同用途的資料載體 • 零售商店的商品識別,絕大多數的商品是使用EAN/UCC- 13,其為商品的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證字號,便於在流通市場識別 • 零售店使用EAN/UCC- 13之外,倉庫或零售商店的補貨也都會用到EAN/UCC-13、ITF-14或GS1- 128這三種的條碼 • 但若要表達貨物更多資訊,例如日期、序號、批次號,此時就必須使用 GS1-128來支援 • 如果是體積比較小的商品則使用EAN/UCC-8 • ITF-14為應用在運送外箱的識別,因此,該條碼是印貼在配銷包裝上,以識別內裝商品與數量的號碼

  14. 2.1 GS1條碼系統 • GS1系統之條碼符號結構 • 淨空區:位於條碼兩側無任何符號及資訊的白色區域,主要用來提示掃瞄器準備掃瞄 • 起始碼:指條碼符號的第一位字碼,用來標識一個條碼符號的開始,掃瞄器確認此字碼存在後開始處理掃瞄脈衝 • 資料碼:位於起始碼後面的字碼,用來標識一個條碼符號的具體數值,允許雙向掃瞄 • 檢查碼:用來判定此次閱讀是否為有效的字碼,是一種算術運算的結果,掃瞄器讀入條碼進行解碼時,先對讀入各字碼進行運算,如運算結果與檢查碼相同,則判定此次閱讀有效

  15. 2.2 全球交易品項識別碼 • 全球交易品項識別代號(Global Trade Item Number ,GTIN)包括 GTIN-8、GTIN-13及 GTIN-14三種不同的識別碼 • GTIN-13編碼為GS1之標準編碼形式,其主要應用於零售包裝之商品識別 • GS1公司前置碼7~9位數、「產品代碼」3~5位數,與「檢查碼」1位數組成 • 國家代碼GTIN-13碼中最前面2~3位數字

  16. 2.3 全球位置碼 • 全球位置碼 (Global Location Number , GLN)是運用條碼來識別 任何法律的、功能的、以及實體的位址 • 交易夥伴通常會需要明確得知,商品物流過程中的地點和相關細 節等資訊 • 廠商可以自行為每一個位址編定一個固定的號碼作為辨識用 • GLN的編碼結構和GTIN-13的編碼結構相同 • GLN是按不同的位址賦予不同的流水編號,所以這些位置碼只是 個辨識號碼,本身不具任何意義 • 公司前置碼:公司前置碼是由GS1國家代碼和公司代碼而組成。國家代碼是二位或是三位的代碼(台灣是為 471 ) • 位址參數碼:公司可以指定一組GLN全球位置碼代表公司位址 • 檢核碼:確保識別號碼是正確地被組成,而且條碼是正確地被讀取

  17. 2.3 全球位置碼 • GS1-128碼中好幾項的應用辨別符號 • ”Deliver to”+地點 (AI=410) • ”Invoice to”+地點 (AI=411) • ”Purchase from”+地點 (AI=412) • ”Ship for – Deliver for – Forward to” +地點 (Al=413) • 實際地點(Al=414) • Invoicing Party 的地點號碼(Al=415);GLN以GS1-128的符號呈現來辨識

  18. 2.4 運送容器序號碼 • 運送容器序號(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SSCC) 是項標準的識別號碼,其主要是作為識別物流單位(棧板、桶、 簍、貨櫃…)個體識別的號碼 • 以棧板或貨櫃來裝載單一貨品,或配合訂單混裝之商品,都可視 為單一的運送容器 • 如果公司想要區分商品的產地,也可在運送容器序號內,分別標 示不同地點的工廠,藉以識別生產地 • 從每個物流單位上的SSCC,可以個別地追蹤每個物品的實際流 向和伴隨的資訊 • 包裝指示代碼:數字“0”表示盒裝或箱、“1”表示棧板、“2”表示 貨櫃

  19. 2.5 特殊情況編號 • 書籍和期刊 • 店內碼 • 以”02”,”04”,”20-29”為開頭的GTIN-13及GTIN-8來編號 • 店內碼為一般大眾所自由使用,所以店內碼不具獨一性

  20. 3.1 條碼技術之導入 • 導入條碼技術所需之軟硬體設施 • 電腦 • 條碼編排軟體 • 條碼列印機 • 條碼掃瞄器 • 條碼檢測器

  21. 3.2 條碼技術之導入 • 條碼技術導入之程序

  22. 3.3 物流條碼標籤標示 • 供應商:即為供應商提供的資訊,以作為物流單位的識別號碼與 其他相關資訊,如製造日期、有效日期、箱號、批號、和序號等 • 顧客:包括訂單日期、訂單處理時間和日期,以及訂單號碼、顧 客特定的處理程序等資訊等 • 運送者:包括到貨的時間、日期和其它運送相關的資訊。例如, 郵政區號、託寄商品的號碼等

  23. 3.3 物流條碼標籤標示 • 每個物流條碼標籤可能包含三個區塊 • 最上層的區塊通常顯示使用者的商標、地址等 • 中間區塊包含對應條碼資料的可視資訊以及某些自由表達的文字 • 最下層的區塊包含了條碼資訊 • 且每個區塊的資訊都各自獨立,這是方便人或是掃瞄器的讀取

  24. 3.3 物流條碼標籤標示 • 最頂端的區塊:包含自由格式的資訊(純/自由表達的文字)表 示,沒有條碼,完全隨製作標籤者表述。這可能包括公司特定的 碼或任何其他類型的資訊 • 中間區塊:人可讀部分是以文或數字設計,主要目的在便於支援 手動操作。這效力等同於掃瞄條碼符號取得資料元素包含資料的 抬頭和資料內容。所有的條碼資料必須能讓人眼可辨識,其資料 大小至少應為7釐米的高度 • 最底層區塊(條碼符號與人可讀部分): GS1的物流標籤應該採 用GS1- 128條碼符號。每一個條碼都應提供人可解讀部分,其包 括應用識別碼和資料內容。人可判讀部分不得低於3釐米高

  25. 3.3 物流條碼標籤標示

  26. 3.3 物流條碼標籤標示 • 為使印刷更具成本效益,可預先印刷在瓦楞紙箱(ITF-14) • 組合有不同多個交易品項和單一交易品項(如冰箱、洗衣機), 標籤應位於距離物流單元底部40公分—80公分(16英吋--32英吋)的 位置 • 對於棧板單元高度不足400釐米(16英吋)時,條碼位置應盡可 能置高 • 物流標籤與物流單元邊線垂直距離應大於5公分(2英吋),如此得 以避免損壞 • 對於較小的包裹,標籤應放在表面積最大的那一面

  27. 3.3 物流條碼標籤標示

  28. 4.1 EAN/UCC-8 • GS1資料編碼與資料載體名稱對照表 • GTIN-8碼適用的小型商品, 通常是指面積小於120平方公分以下

  29. 4.2 EAN/UCC-13 • EAN/UCC-13碼 • EAN/UCC-13碼的號碼由13位數所組成 • 常見的EAN/UCC-13碼 • 除了零售店使用EAN/UCC-13之外,倉庫或零售商店的補貨也都會用到 EAN/UCC-13、ITF-14或GS1-128這三種的條碼

  30. 4.3 ITF-14 • ITF-14 • ITF-14由14位數字組成專門用作識別配銷單位 • ITF-14並不為零售商店所使用的掃瞄器所接受 • ITF-14並不為零售商店所使用的掃瞄器所接受,所以不能用於零售端 POS來識別通過的品項

  31. 4.4 Data Bar • Data Bar • GS1 Data Bar面積小、資料容量大的特性,非常適合將安全議題中最重 視、也最重要的商品附加資訊,如有效日期、批號、序號、製造日期等 全都條碼化 • GS1 Data Bar(改名前稱為縮短條碼或RSS) • GS1 Data Bar 能使GTIN(全球交易品項識別代碼)識別符號面積縮小 • 或用於不易標示的消費商品,像生鮮食物、珠寶與DIY五金產品等

  32. 4.5 資料矩陣 (Data Matrix) • 二維符號的GS1資料矩陣(Data Matrix) • 資料矩陣(Data Matrix)其主要用途並不適用於高使用量如超市POS的環 境中,因為必須搭配有影像掃描的讀取系統才能使用 • GS1資料矩陣(Data Matrix)的特點 • 可以直接被標示在產品、元件或單一零件上 • 此碼可以直接被刻印或雷射雕刻於產品表面上,即使是在惡劣的超作環 境下亦不會消除

  33. 5.1 國際條碼應用領域 • 國際條碼應用領域 • 條碼符號能讓資料存取及識別作業自動化,達到正確、快速簡單又方便 的效果 • GS1的編碼具全球唯一性、安全性及絕對性,可以作為溝通及追蹤的 唯一代碼 • 與快速回應系統(QR/ECR)結合,可落實品類管理、快速捕貨等資訊流 及物流的應用 • 與物流運籌管理系統結合,除了可達到作業效率化、精確化之外, 更方便於商品或物流的追蹤與追溯管理(Tracing & tracking)

  34. 5.1 國際條碼應用領域 • 燦坤帳結使用國際條碼 • 在2000年前燦坤公司舊POS系統沒有支援國際條碼,因此完全用2開頭的 店內碼 • 燦坤目前使用GS1國際條碼普及率已接近90% • 相較於RFID目前的發展來說,條碼仍是最好用、最便宜的管理工具 • 連鎖店管理的重要工具─OK便利店 •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OK便利店認為:連鎖商店管理的致勝點在於 條碼與管理系統的配合運用

  35. 5.2 最新應用案例 • 條碼技術於水產養殖產銷履歷資訊系統之推動與建立 • 漁產品來源追溯路徑圖 (1)當漁產品發生衛生安全問題(2)依產品標籤條碼追溯(3)查詢加工廠或養殖 廠批號/序號(4)電腦系統利用序號(001)連結出貨對象

  36. 5.2 最新應用案例 • 建構台灣水產養殖產銷履歷資訊體系 • 為了提供新鮮、衛生、安全的養殖水產品,保障生產者及消費者之權 益,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持續從2004年起推動「優良養殖場 (Good Aquaculture Practice,以下簡稱GAP)」制度 • GAP由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整合,並結合臺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農 委會水產試驗所、中華民國養殖漁業發展協會、各地檢驗中心、臺灣養殖 漁業發展基金會、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條碼策進會(GS1 Taiwan)以及傳 啟資訊公司,從水產養殖場的產銷履歷資訊化開始,逐步建構我國漁產品 產、製、儲、銷串聯之產銷履歷資訊體系

  37. 5.2 最新應用案例 • 漁產品產銷履歷資訊系統推動單位架構圖 • 「養殖生產」流程中使用的條碼資料編碼: 全球位置碼(GLN)+全球交易品項碼(GTIN)

  38. 5.2 最新應用案例 • 串聯產銷供應鏈資訊 • 以養殖水產品為例,產銷履歷資訊就是「追蹤養殖漁產品從養殖 (生產)到銷售過程的相關資訊」 • 也就是從養殖產品的原料供應(飼料與藥品來源)、生產(魚苗來源及 養成)、運銷、加工集散(魚市場及加工廠),一直到銷售的產銷過程 • 每一階段的相關資訊都可以向上游或下游追溯查詢,以瞭解養殖漁產品 的來源、加工廠、販售點之間的紀錄及資訊

  39. 5.2 最新應用案例 • 產銷履歷資訊與追溯系統構面 • 水產養殖產銷履歷資訊系統的建立不僅僅是在追蹤漁產品本身 • 對於漁產品養殖到銷售的歷史,包括飼料生產、養殖過程、用藥與檢驗 分析、運輸批發、加工與包裝過程,乃至銷售整個環節,都在追溯的範 圍之內 • 充分顯示從養殖場(farm)到餐桌(table)整個產銷流程管控的決心

  40. 5.2 最新應用案例 • 養殖水產品之條碼應用 • 水產養殖產銷履歷資訊系統建立的目的,除了上述養殖經營管理、 養殖現場管理和檢驗部分外 • 並與魚市場或加工廠連結,以及建立消費者網際網路查詢系統 • 此外,在設計上更結合中華民國條碼策進會的養殖戶編碼(GLN碼), 導入條碼、生產序號與標籤

  41. 6.1 條碼技術之未來發展與展望 • 條碼技術之未來發展 • 在二十世紀中,條碼應用已成為趨勢且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是條碼是「被動式」設計,需要人力用讀取器讀取條碼 • RFID • 現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出 現使得人力得以精簡,透過一部讀取器取得在固定範圍中RFID電子標籤 (Tag)的內容,實為自動識別技術的一次革命

  42. 6.2 無線射頻識別簡介 •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 • RFID其中文名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其主要用途是以無線射頻技術 來達成物件的自動識別及資料的自動擷取 • 用以取代傳統條碼因必須採用接觸式讀取資料所帶來的種種限制 • 例如在超商結帳時必須一一排隊等候結帳人員刷條碼

  43. 6.2 無線射頻識別簡介 • RFID整體架構 • 由整體架構來看,RFID主要包含電子標籤(Tag)、讀取器(Reader)、中介 軟體(Middle wave)和應用系統(Application)等四部份所組成 • 其運作原理係利用射頻(RF)訊號以無線方式(即非接觸式)傳送及接收數據 資料,同時也利用此射頻訊號來傳輸能量,做為電子標籤(Tag)中所有 電路運作的電源

  44. 6.3 無線射頻識別之資料交換標準 • EPC編碼原則 • RFID與條碼之關係主要依靠儲存於電子標籤(Tag)中的產品電子碼 (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來連結 • 此EPC碼為EPC系統裡關鍵的設計,為物件在資料庫中的唯一代號,藉 此物件相關資訊得以在全球的EPC網絡中存取信息 • EPC標籤規格書中,針對標籤容量有96位元與198位元之分別 • EPC編碼結構 • 標頭(Header) • 一般管理者代碼(General Manager Number) • 物件類別碼(Object Class) • 序號(Serial Number)

  45. 6.4 無線射頻識別的創新應用 • RFID目前延伸出的產業應用

  46. 6.4 無線射頻識別的創新應用 • 第二波物流革命 • 全球最大連鎖零售商 Wal-Mart(沃爾瑪)為降低操作成本及決策制定之 參考,已要求前一百大供應商必須於2005 年起,將無線電子標籤貼附於 棧板或包箱上 • 藉由讀取器(Reader)將電子標籤(Tag)內之資訊傳遞至後台系統之中,並 與其他企業系統整合,以增加產品資訊在供應鏈的透明度

  47. 6.5 GS1全球發展趨勢脈動與展望 • 全球商品電子碼的無線射頻技術 • 截至2008年底,全球EPC會員已超過1,400家,其中七成是使用廠商 • GS1全球總會已完成ONS(物件名稱伺服器)作業,可以接受RFID/EPC標 籤上使用的任何GS1編碼 • 產出許多主動式標籤在電子式物品監控領域、消費電子業的回收及 維修方面的成果 • 教育部於民國96年成立了RFID推動辦公室下轄五大資源中心 • 基礎應用技術:由台北科技大學負責 • 教育暨研究實驗:由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負責 • 物流供應鏈應用:由清華大學、長庚大學負責 • 醫療照護應用:由台北醫學大學負責 • 資訊系統應用:由交通大學、彰化師範大學負責

  48. 報 告 結 束謝 謝 大 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