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7

財法一 - 初級會計學 Chapter 1 會計之基本概念 - 林彥廷

財法一 - 初級會計學 Chapter 1 會計之基本概念 - 林彥廷. ch1 學習目標. 解釋何謂 會計 ,瞭解其與 簿記 (book keeping) 之差別 會計資訊的使用者有哪些 上述使用者為何要使用會計資訊 會計資訊的功能為何 為何需要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的區別 會計有哪些基本假設 會計恆等式與借貸法則. 何謂 ( 商業 ) 會計. 會計為一個 資訊系統 ,透過一定程序提供會計資訊

Download Presentation

財法一 - 初級會計學 Chapter 1 會計之基本概念 - 林彥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財法一-初級會計學 Chapter 1 會計之基本概念 -林彥廷

  2. ch1學習目標 • 解釋何謂會計,瞭解其與簿記(book keeping)之差別 • 會計資訊的使用者有哪些 • 上述使用者為何要使用會計資訊會計資訊的功能為何 • 為何需要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 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的區別 • 會計有哪些基本假設 • 會計恆等式與借貸法則

  3. 何謂(商業)會計 • 會計為一個資訊系統,透過一定程序提供會計資訊 • 確認:企業發生的經濟活動(交易)確認紀錄的對象 • 衡量:對經濟活動的衡量須貨幣可衡量 • 記錄:對經濟活動加以記錄 • 溝通:記錄彙總後產生會計資訊,將其傳遞給資訊使用者 • 會計為動態或靜態過程? • 與簿記(book keeping)的差異

  4. 幫助誰的決策-會計資訊使用者 • 內部使用者:管理當局,如:經理人員績效考核 • 外部使用者: a.投資人:含潛在使用者 b.債權人:含潛在使用者 c.政府機關:如國稅局、金管會等… ※會計資訊的最高品質:決策有用性會計資訊基本目標(幫助決策)

  5. 舉例說明:協助資訊使用者作決策 • 資本市場(股票.公司債等) 投資人 • 公司需要資金 • 金融市場(向銀行貸款) 債權人 說明:資金是稀有資源,企業欲取得資金須向銀行貸款,但銀行是否授信,要求多少的利息使用會計資訊 投資人是否投資(潛在使用者),要不要出售使用財務資訊

  6. 為何需要GAAP • GAAP: 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 外部使用者無法參與公司營運,但又需要公司提供的會計資訊作決策 • 因此須有一套共同遵守(大家都可接受)的規範,以保護資訊使用者,確保財務資訊不會誤導決策(資訊品質),以及不同公司間財務資訊的可比較性 • 一般公認會計原則是指經權威性機構認可而公佈的會計原則,及長期以來普遍被接受的會計實務

  7. 財務報告與財務報表的區別 1.資產負債表 2.損益表 3.股東權益變動表 4.現金流量表 財務報告書 財務報表 附註揭露

  8. 會計的基本假設 • 經濟個體假設:個人與企業不能混淆(獨資尤然) • 繼續經營假設:可預見的未來,不預期清算解散(除非有相反證據)清算價值的排除使用,清算價值指急迫情形下,處分資產所能換得之現金 • 會計期間假設:以人為方式劃分會計期間(會計年度),定期提供會計資訊(除非真正清算解散,否則不會知道真正的損益)提供季報、半年報與年報(資訊攸關性) • 貨幣單位假設:以貨幣衡量經濟事件排除貨幣價值變動的考慮,假定貨幣價值不變

  9. 會計五大要素 • 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或股東權益):剩餘請求權的觀念(稍後以會計恆等式說明) • 收入 • 費用(或損失) • 常見會計科目請同學務必牢記常見科目

  10. 會計恆等式 • 將負債移項可得股東剩餘求償權的概念(拿剩的) (業主或股東) (債權人) = Liabilities + Assets Owner’s Equity 為方便起見,本章暫以獨資說明

  11. 會計恆等式的擴充(加入收入與費用) • 影響業主權益變動之因素: 1.營業損益:營業結果均歸業主享有(債權人只能享有利息)收入 - 費用=營業利益(或營業損失) 2.獨資:業主增資或提領 • 資產=負債+期初業主權益餘額+收入 – 費用+業主增資 - 業主提領 • P17&18

  12. 財務報表編製順序 • 四種主要財務報表:損益表、業主權益變動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 • 編表順序: 損益表業主權益變動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P21) • 收入 – 費用=本期損益 損益表 • 期初業主權益+本期利益(或 -本期損失)+業主增資-業主提領=期末業主權益業主權益變動表 •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資產負債表 • 以釋例三為例

  13. 借貸法則 • 會計恆等式等號的左為借方(debit);右為貸方(credit)約定成俗(習慣用法) • 借方總額必等於貸方總額 (因為是恆等式) 借方 貸方 • 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 • 借貸法則:哪些科目增減放借方;哪些科目增減放貸方 資產增加放借方;資產減少放貸方 負債與業主權益增加放貸方;負債與業主權益減少放借方

  14. 借貸法則(續) 借方 貸方 資產+ 負債+ 業主權益+ 由前述可知收入增加將使業主權益增加,費用增加將使業主權益減少 (P17釋例) 借方 貸方 資產+ 負債+ 費用+ 業主權益+ 收入+

  15. 會計恆等式與借貸法則 • 加入會計科目練習會計恆等式 • 擴充每個會計科目可單獨以一個T字帳表示ch2過帳

  16. C2

  17. 平時-以日記簿(journal)記錄 • 記錄交易的發生 • 依交易發生的時間,依序登記(又稱為登帳) • 日記簿又稱序時帳簿 • 日記簿格式參考 P66 • 利用借貸法則記錄分錄(entry或稱journal entry)

  18. 借貸法則 • 借記(動詞):debit,會計恆等式等號的左方 • 貸記(動詞):credit,會計恆等式等號的右方 • 借方(名詞):debit • 貸方(名詞):credit • 借貸法則:哪些科目增減放借方;哪些科目增減放貸方 • 有借方科目必有貸方科目 • 借方科目總額=貸方科目總額 • 複合分錄

  19. 借貸法則 • 會計恆等式等號的左為借方(debit);右為貸方(credit)約定成俗(習慣用法) • 借方總額必等於貸方總額 (因為是恆等式) 借方 貸方 • 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 資產增加放借方;資產減少放貸方 負債與業主權益增加放貸方;負債與業主權益減少放借方P52 圖

  20. 借貸法則(續) 借方 貸方 資產+ 負債+ 業主權益+ 擴充收入增加將使業主權益增加,費用增加將使業主權益減少 (P52圖示) 借方 貸方 資產+ 負債+ 費用+業主權益+ 收入+

  21. 借貸法則(續)-P52圖 • 資產增加 • 費用增加 • 負債減少 • 業主權益減少 • 收入減少 • 資產減少 • 費用減少 • 負債增加 • 業主權益增加 • 收入增加 借記(放在借方) 貸記(放在貸方)

  22. 日記簿分錄 • 先用會計恆等式表達,熟練以後可不必如此 • Step1:辨認交易牽涉的會計科目與金額 • Step2:確認上述科目的借貸(增減)方向 • Step3:檢查是否違反會計恆等式 • 以日記簿分錄加以記錄

  23. 過帳 • 總分類帳(必設):每一會計科目設置一個總分類帳 • 明細帳(企業自行決定設置與否) • 餘額式分類帳與帳戶式分類帳,格式參見 P67 • 自行練習時,(兩欄式)分類帳可以T字帳形式簡化表達 • 分錄中借方記錄就放到對應(相同)科目的總帳借方

  24. 帳戶式總分類帳 T字帳的使用(往後講解觀念常用到)

  25. 調整前試算表 • 過帳後編製試算表,檢查過帳過程有無錯誤發生借貸法則的延伸 • 試算表格式請參考 P68(留意科目順序,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

  26. Ch5 買賣業會計

  27. 學習目標 • 買賣業會計 期中程序-永續盤存制(perpetual inventory system) • 買賣業會計 期中程序-定期盤存制(periodic inventory system) • 期末程序

  28. 課程架構 何謂永續盤存制與定期盤存制(留意兩者原理與彼此差異) 進貨(永續與定期不同) 進貨折扣、退出、折讓、運費(永續與定期不同) 進貨淨額 銷貨 銷貨折扣、退回、折讓、運費、(銷貨成本永續與定期不同) 期末結帳(永續與定期不同) 財務報表的編制(永續與定期不同)

  29. 買賣業與服務業之差異 • CH1~3 服務業銷售人員薪資費用 • Ch5 買賣業銷貨成本(已售商品的成本) • 買賣業:把東西買來賣給別人(不參與製造過程) • 資產負債表存貨 • 損益表銷貨收入 銷貨成本 銷貨退出與折讓 進貨退回與折讓 進貨折扣 銷貨折扣 銷貨運費 進貨運費…(請對照P147與P216)

  30. 永續盤存制 • 永續盤存制原理: 透過會計記錄,在”帳上”記錄存貨”進貨”與”銷貨”情況,隨時掌握庫存存貨”金額” • 其特點如下: 1.購入商品借記:存貨 貸:現金或應付帳款 2.銷售商品,要記錄銷貨,也要記錄銷貨成本 現金(或應收帳款) 銷貨成本 銷貨收入 存貨 故帳上”存貨”科目隨時反應庫存存貨數量金額 3.期末須進行實際盤點要記錄存貨盤虧或盤盈(營業外收入與費用) P197 & 201 釋例

  31. 定期盤存制 • 定期盤存制:藉由期末”實地盤點”的方式,決定庫存存貨數量、金額,並決定(計算)銷貨成本 • 其特點如下: • 買入商品借記:進貨(purchase) • 銷售商品不記銷貨成本,僅記錄銷貨收入 • 由於銷售時不記錄銷貨成本,故”平日”帳上之”存貨”科目是顯示 ”期初”存貨餘額,無法隨時反應存貨現況 • 期末結帳時方會出現銷貨成本與期末存貨金額科目銷貨成本用倒扣的P218 & 219 釋例

  32. 存貨成本(買方)的決定 • 存貨成本包含爲了使商品達到可銷售狀態,所有必要的支出,如:進口關稅、採購成本、驗收成本、進貨運費等 • 若為”起運點交貨”,則進貨運費視為買方進貨(存貨)成本的一部份。 永續:存貨的加項借記:存貨 (P199 May 6) 定期:另設”進貨運費”或”進貨關稅”等科目,作為進貨成本的加項(表達方式詳後述)借記:進貨運費(進貨關稅) • 若為”目的地交貨”,則進貨運費由賣方負擔,與買方無關成為賣方的銷貨運費 • 在途存貨與寄銷品的所有權歸屬

  33. 進貨退出與折讓(purchase return and allowance) • 收到瑕疵品退還供應商(進貨退出)或要求降低售價(進貨折讓)進貨成本降低 • 永續貸記:存貨 • 定期另設”進貨退出與折讓”帳戶,作為進貨減項(報表表達方式詳後述)貸記:進貨退出與折讓 • P199 釋例 (May 8之交易)永續 • P218 釋例 (May 8之交易)定期

  34. 進貨折扣(purchase discount) • 進貨折扣 • 2/10,n/30最遲要在30天內付清貨款,若在前10日以內付清,可取得2%折扣 • 1/10 EOM若在次月10日以前付清貨款,可取得1%折扣 • 2/10,n/10,EOM最遲要在次月10日以前付款,若在前10日以內付清,可取得2%折扣 • 永續:貸記存貨 • 定期:另設”進貨折扣”科目,作為進貨成本減項 • P200 釋例 (May 14分錄)永續 • P219 釋例 (May 14分錄)定期

  35. 商業折扣(trade discount) • 商業折扣不論永續或定期盤存制,均不入帳,直接以進貨(發票)金額入帳

  36. 進貨淨額的計算(net purchase) • 永續盤存制: • 直接計算存貨總分類帳金額變動 • 定期盤存制: • 本期進貨淨額=進貨(總額) - 進貨退出與折讓 - 進貨折扣 + 進貨運費(如:關稅等)

  37. 銷貨退回與折讓(sales return and allowance) • 賣方賣出瑕疵品給顧客 • 永續與定期均設置”銷貨退回與折讓”科目,作為銷貨收入減項(表達方式詳後述) • P202 釋例 ( May 8 分錄)永續 • P219 釋例 ( May 8 分錄)定期

  38. 銷貨折扣(sales discount) • 不論永續或定期盤存制,均另設置”銷貨折扣”科目,作為銷貨收入減項(表達方式詳後述) • P203 釋例 (May 14 分錄)永續 • P219 釋例 (May 14 分錄)定期

  39. 銷貨淨額的計算(永續與定期皆相同) • 銷貨淨額(net sales)=銷貨(總額) – 銷貨退回與折讓 – 銷貨折扣 • 表達於損益表,詳後述

  40. 進銷貨相關科目對照

  41. 銷貨運費(目的地交貨) • 存貨成本包含爲了使商品達到可銷售狀態,所有必要的支出,如:進口關稅、採購成本、驗收成本、進貨運費等 • 在商品運出以前,其實已達可銷售狀態,故銷貨運費僅為營業費用,不能作為存貨成本 • 借記:銷貨運費 貸:現金 (而且是賣方記錄) • P199 (May 4)

  42. 賣方銷貨成本(cost of goods sold)的決定(兩者不同) • 永續盤存制:直接放銷貨成本總分類帳之餘額因為平日發生銷貨交易時,即予記錄銷貨成本 • 定期盤存制: 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淨額 -期末存貨 *上式期末存貨為期末實地進行盤點之數字;期初存貨為上期期末盤點之數字不會有盤盈或盤損 *定期盤存制之下,期末存貨與銷貨成本科目須至年底結帳分錄才會出現(下張投影片說明)

  43. 永續與定期的結帳分錄 • 永續: 與之前介紹的服務業一樣直接將收入與費用結到損益彙總,再將損益彙總結清至業主權益 • 定期: 收入科目之結帳與服務業相同 費用科目:因為平日帳上沒有存貨科目與銷貨成本記錄,須透過結帳分錄方會顯現

  44. 定期盤存期末結帳 本期進貨 + 進貨運費 – 進貨折扣– 進貨退出與折讓 • 銷貨成本=期初存貨+本期進貨淨額-期末存貨 • Step1:結轉期初存貨至銷貨成本假設期初存貨都賣了 (借記銷貨成本 貸記(期初)存貨) • Setp2:結轉本期進貨淨額至銷貨成本假設本期進貨淨額都賣了(借記銷貨成本 進貨退出與折讓 進貨折扣 貸記進貨 進貨運費) • Setp3:把期末存貨沖減銷貨成本前兩步驟假設都賣了,但實地盤點發現有期末存貨沒賣掉,所以要把銷貨成本扣回來 (借記(期末)存貨 貸記銷貨成本) • Step4:把step1~3的銷貨成本淨額(費用類科目,虛帳戶)結轉損益彚總 (借記損益彚總 貸記銷貨成本)

  45. 買賣業財務報表

  46. 買賣業財務報表 • 永續與定期盤存制損益表差異在於銷貨成本的計算與表達 • 永續盤存制下,銷貨成本直接放銷貨成本總分類帳之餘額即可 • 定期盤存制下,須編製銷貨成本表(P214) • 資產負債表較服務業多了”存貨”科目,其餘不變 • 業主(股東)權益變動表相同

  47. 定期盤存制之下的銷貨成本表 數字為假設數字

  48. 永續盤存制的損益表 表中數字為假設數字

  49. 永續與定期之優缺點 • 定期盤存制: • 因為年底才進行實地盤存,無法編製期中報表 • 存貨被竊無法知悉 • 平日帳務處理較簡單 • 永續盤存制: • 存貨內部控制較佳 • 平日帳務處理較繁瑣 *兩種制度年底均須進行實際盤點

  50. Ch 6 存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