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响应与医疗救援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响应与医疗救援. 张振新 无锡市急救中心科教培训科. 要点. 一、突发公共事件定义及分类分级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响应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内应急响应. 突发公共事件定义.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Download Presentation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 响应与医疗救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与医疗救援 张振新 无锡市急救中心科教培训科

  2. 要点 • 一、突发公共事件定义及分类分级 •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响应 •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医疗救援 •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内应急响应

  3. 突发公共事件定义 •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4.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冰雪灾害。 5.12汶川大地震.2010玉树地震。 •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如2006年华庄工伤事故。

  5. 突发公共事件分类 •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如2003年SARS,2006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 •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如2008年3月14日拉萨暴力事件。2009新疆暴力事件。

  6.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 • 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 • Ⅰ级(特别重大) • Ⅱ级(重大) • Ⅲ级(较大) • Ⅳ级(一般)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也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政府立即处置的危险事件。

  8.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根据引起紧急状态的原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类是由人为因素或社会动乱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2、从发生原因上来分,通常可分为: (1)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主要指传染病(包括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区域性流行、暴发流行或出现死亡;预防接种或预防服药后出现群体性异常反应;群体性医院感染等。

  10.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2)食物中毒事件:食物中毒是指人摄人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人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1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3)有毒有害因素污染造成的群体中毒:这类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是污染所致,如水体污染、大气污染、放射污染等,波及范围极广。 (4)自然灾害

  1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5)意外事故引起的死亡:煤矿瓦斯爆炸、飞机坠毁、空袭等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让我们感到震惊,一些生活意外事故也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安全。 (6)不明原因引起的群体发病或死亡:这类事件由于系不明原因所致,通常危害较前几类要严重得多。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一般严重(Ⅳ级)、比较严重(Ⅲ级)、相当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

  1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和意外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不易预测,有的甚至不可预测。 2、群体性或社会危害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常同时波及到多人甚至整个工作或生活的群体,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

  15.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3、对社会危害的严重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发生突然,累及数众,损害巨大,往往引起舆论哗然,社会惊恐不安,危害相当严重。

  16.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 4、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突然,其现场抢救、控制和转运救治、原因调查和善后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政策性强,必须在政府领导下综合协调处理,才能稳妥。

  17. 建立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机制的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2)依法管理、快速反应 (3)监测预警、常抓不懈 (4)依靠科学、预防为主 (5)部门协作、各司其职

  18. 突发事件的应对 1、预防与应急准备 2、监测、预警 3、应急处置与救援 4、事后恢复与重建

  19. 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的目的 (1)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蔓延 ; (2)快速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受害公众 ; (3)维护社会秩序和增强公众健康意识。

  20. 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内容 1、“平时”的预防,主要是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2、“战时”的处理,主要是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就地处理和控制蔓延。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也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广泛参与,各负其责,相互配合。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 (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启动预案 协调动员 信息发布 专家咨询委员会 应急协调中心 (卫生行政部门) 应急物资中心 其他部门 社会公众 健康教育 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救助机构 (监测、预警)(救治患者等) 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现场 (预防、控制) 受害者 消除有害物质 人员疏散、医学防护、隔离观察 效果评价 指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工作流程

  23. HRSA-地区/州 医院应急准备系统 CDC-联邦 疾病控制与预防系统 • 药物供给 • 实施治疗 • 沟通信息 • 检疫与隔离 • 医疗人员培训 • 医院间协调 • 疾病监测 • 流行病控制 • 大规模防疫 • 研究与实验 MMRS-地方 城市医疗应对系统 • 药品储存与发放 ●早期预警与报告 • 突发事件应对与协调管理 • 医护管理 ●沟通机制 • 培训计划 ●受害者/伤员转移 美国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应对系统

  24. 突发公共事件卫生部门应急响应 • 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中心) • 急救中心(急救站)、各级医院 • 卫生监督机构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中心血站等

  25. 突发公共事件的院前应急响应 • 急救中心 • 急救站 • 各级医院的应急医疗队伍

  26. 院前急救机构的应急准备 1、制度、预案的准备 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有关处理规程、部门分工、操作程序,使处理时职责明确,有章可循。

  27. 院前急救机构的应急准备 2、人力的准备 主要是知识储备,如组织人员培训,学习有关防护手册,了解并掌握一些重大传染病、常见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特别应当了解本地疾病监测的有关资料、本地既往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背景材料。还要重视人员的培训,增强认识,逐步积累经验。

  28. 院前急救机构的应急准备 3、物力的准备 一般器材的准备,如交通工具、专业人员自身防护器材、通讯仪器设备等; 专用药品试剂的准备,如消毒药品、治疗药品等。

  29. 突发公共事件院前应急响应 得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途径 • 1、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指令; • 2、接到有关联动单位通报,如110指挥中心; • 3、接到群众呼救; • 4、接到急救一线人员的报告; • 5、其他。

  30. 院前通讯调度系统应急响应 • 通讯调度是院前急救三大要素(通讯、医疗、运输)之一,现场及救护车的信息汇集于调度中心,急救中心的指令通过调度中心发送到现场和救护车。 • (1)当班调度立即调派就近急救车辆和人员赶赴现场。 • (2)当班调度立即报告调度科长、中心领导或行政总值班。

  31. 院前通讯调度系统应急响应 (3)增开调度台,增加调度人员。保持与现场的联系,保持与各急救车辆及急救人员的联系,及时掌握事件的进展。 • (4)根据中心领导指令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5)立即向有关单位联系,如及时向有关医院急诊科通报情况。

  32. 院前行政后勤系统应急响应 • (1)中心领导根据事件性质、人员伤亡的程度,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或者启动应急预案级别。 • (2)领导按照分工分别到调度中心、现场指挥协调等。办公室负责协助中心领导向上级领导通报灾情及接待媒体。 • (3)急救科、车管科负责召集急救人员、调动急救车辆、医疗设备。急救科长、车管科长到现场指挥协调。

  33. 院前行政后勤系统应急响应 • (4)后勤科负责急救物资、药品、卫生材料等,协助急救人员开展工作。急救现场需增加物资供应时由后勤科负责安排车辆运送。 • (5)科教培训科负责组织临时性、紧急性的全员培训,协助业务科室开展工作等。

  34. 急救车辆、急救人员系统应急响应 • (1)接受指令当班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接到指令后首先出动;非当班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接到指令后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准备随时出动;网络(联动)医疗单位的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接到指令后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准备随时出动;由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急救中心指挥的车辆和医务人员,接到指令后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准备随时出动。

  35. 急救车辆、急救人员系统应急响应 (2)人员车辆出动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人员伤亡情况决定需要出动的急救车辆和急救人员的数量。 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准备各种急救器械设备,途中与现场进行联系。

  36.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及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等的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单位及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等的报告 上报 上报 上报 省级疾控中心 国家疾控中心 区、县疾控中心 市级疾控中心 赶赴现场 技术支持 逐级向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紧急措施建议,启动应急预案 核查诊断、确认事件发生 现场急救 现场保护和控制 现场调查 现场预防 立即抢救受害者 迅速保护高危人群 对事件发生源的隔离 事件现场的封锁 清理现场 临床调查、化验和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环境调查和环境检测 应急精神、预防服药 健康教育 对疑似受害者、受害者的密切接触者及其他危险人群进行医学观察 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保护健康人群,保存相关的现场的采样 保护健康人群 患者康复,被观察者解除医学观察 资料归档处理 写出事件处理的书面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处理的一般程序

  37. 急救车辆、人员系统应急响应 • (3)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在现场检伤,将病人分类,给予必要的诊疗措施。 • (4)转送分流病人,将病人就近送往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当病人数量比较多时,需要根据上级指令分流到各家指定医院,途中继续对病人进行初步诊疗。 • (5)医院交接,到医院后立即交接病情。 • (6)结束任务,立即向调度中心报告转送病人数量以及送往医院,听候指令立即返回现场或到指定地点待命。清点并补充药品、器械,做必要的清洁和消杀工作。

  38. 三、院前医疗救援 院前医疗救援(院前急救)是指救援人员对伤病员的病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诊断,处理病因和症状,并将伤病员迅速安全地转运的过程。 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治两个环节。

  39. 三、院前医疗救援 • 突发事件后常有大批的伤病员需要立即进行救治,比较常见的是群体性伤亡事件的处理。 • 院前医疗救援的任务: • ①迅速对病人进行检伤分类; • ②维持重危病人生命; • ③迅速安全地将病人转运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40. 现场急救 • 1、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与现场指挥人员取得联系,应迅速了解事件情况,立即向调度中心报告。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2)事件的可能性质、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等; (3)发病的可能原因、初步分析的结果、己采取的初步应急措施、尚需要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疑难问题等; (4)现场联系报告人、联系电话等。

  41. 现场急救 • 2、对伤病员检伤分类 • 对大批伤员应根据伤情分为危重、较重、较轻、死亡几类,分别以红、黄、绿、黑色标志卡置于伤员胸前,作出不同处置。

  42. 突发事件伤者处理 划分区域 • 內警戒线 • 伤者收容处 • 检伤分类点 • 伤者治疗区域(紅 / 黃 / 绿) • 伤者接转点 • 临时尸体收集处

  43. 现场急救 • 2、对伤病员检伤分类 • 与现场公安、消防、交通等有关部门做好协调等,对现场不同伤情的伤员及时转移到安全区域,在现场外围安全区域划分危重、较重、较轻、死亡病人区域。

  44. 现场急救 • ①红色:危险,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人,如心脏衰竭,呼吸衰竭、严重的出血、脾破裂、肝损伤、严重的胸部损伤,严重的颈部损伤、休克状态、严重烧伤(20%以上)、伴有昏迷的颅脑损伤等。 • ②黄色:潜在严重损伤,但尚稳定,允许短期等待医学处理的病人,如血管损伤已经结扎止血,眼损伤、严重的闭合性损伤和错位,不严重的烧伤等。

  45. 现场急救 • ③绿色:病情轻微,允许较长时间等待再处理的病人。 • ④黑色:已经死亡的病人。

  46. 行动自如 自主呼吸 血液循环 意识状态 有 是 是 呼吸频率, <30或 >6次/分 桡动脉搏动存 在,毛细血管 充盈时间 <2秒 能正确回答题, 按指令动作 无 是 否 否 否 是 绿标/黄标 黑标 绿标/黄标 红标

  47. 现场急救原则 • 先排险后施救; • 先救命后治病; • 先危重后较重; • 先止血后固定; • 先急救后转送; • 边急救边转送。

  48.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 ①注意自身的安全。 • ②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清理患者口腔,取出假牙,宽衣松带,昏迷者应立即将舌牵出,以防舌后坠。 • ③先处理紧急情况,开放性气胸应在现场填塞伤口,使之成为闭合性气胸。 • ④腹部伤口肠管脱出不要将肠管还纳,以干净敷料覆盖即可。

  49. 现场急救注意事项 • ⑤正确搬运病人,防止“二次损伤”,抬担架时伤员头部应置于行进方向,抬担架者不要倒着行走。唐山地震存活者截瘫患者与搬运也有一定的关系。 • ⑥避免伤者受凉或中暑。 • ⑦稳定病人情绪,取得病人的配合。 • ⑧注意保留标本,如中毒病人呕吐物等,为进一步诊治提供条件。

  50. 转送之前准备 • 要求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 一定要先进行必要的处置,坚持科学的优先转送原则。 • 一定要合理分流病人,提前与接受医院联系,防止出现 “突然袭击”或“病人扎堆”现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