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论黄河调水调沙 ---- 它的根据、巨大效益和潜力 ----

论黄河调水调沙 ---- 它的根据、巨大效益和潜力 ----. 韩其为 2008 年 6 月. 一、引言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三、调水调沙的效益 四、进一步发挥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 一、引言. 1 . 1999 年小浪底水库蓄水以来 2002~2007 年黄河开展了 6 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很大效益。 2 .对于调水调沙这个重大措施,在社会上不少人并不理解,有一些议论,在水利工作者中也颇有微词。原因是黄河水少沙多,是一条堆积性河流,几千年以来就是河床与水位不断抬高等这种现象给人形成强烈印象,加之对调水调沙这个新事物不理解。

kane-bur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论黄河调水调沙 ---- 它的根据、巨大效益和潜力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黄河调水调沙 ----它的根据、巨大效益和潜力---- 韩其为 2008年6月

  2. 一、引言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三、调水调沙的效益 四、进一步发挥调水调沙的巨大潜力

  3. 一、引言 • 1.1999年小浪底水库蓄水以来2002~2007年黄河开展了6次调水调沙,取得了很大效益。 • 2.对于调水调沙这个重大措施,在社会上不少人并不理解,有一些议论,在水利工作者中也颇有微词。原因是黄河水少沙多,是一条堆积性河流,几千年以来就是河床与水位不断抬高等这种现象给人形成强烈印象,加之对调水调沙这个新事物不理解。 • 3.本文是根据作者最近几年的研究,阐述黄河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理论根据,已取得的效益和巨大的潜力。潜力有多大?伴随着一定的配套工程可能使黄河下游做到基本不淤。

  4.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根据

  5.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黄河下游河道及其输沙能力是异常复杂的,很多现象具有两面性,人们的印象往往是偏向了一面。若从全面考虑,改造不利的一面,就可看出调水调沙的根据。改造不利的一面,加强有利的一面,正是调水调沙的任务。

  6.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 ) 一 黄河下游输沙能力的表达 (1) 为变于估计黄河下游输沙能力,分析调水调沙效果,我们要 求得到 的 输沙能力能 直接 反映不同河型及河相系数的影响 1 2 1 . 5 h J k 3 3 V V 3 n = m = (1) = = k S* ( ) m m S * K ( ) ( ) w 0 . 92 w w h gh h = m 0 . 92 k 1 . 255 0 . 251 平衡条件下 J Q (2) Þ = [ ] w x 0 . 92 2 . 508 0 . 501 n = ´ 0.92 K 0.029 9.81 k = 0 . 029

  7.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8.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9.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0.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1.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2.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3.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4.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 第一造床流量的意义-----塑造纵剖面的代表流量。 • 人造洪峰的意义: • 设来水400亿m3/s,一种过程每天为日平均流量1268 m3/s。 • 设来水为400亿m3/s, 另一种80天为4000 m3/s,,其余为500 m3/s 。 • 后者输沙能力较之前者大0.889倍。这是人造洪峰的道理。调水调沙不是简单的人造洪峰。

  15.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 (二) 堆积性与洪峰时期的巨大输沙能力 • 黄河的堆积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洪峰的输沙能力又很大。按照这种有利条件下的输沙能力,足以输走全部来沙。 • 1.实际资料表明洪峰时的巨大输沙能力(表2)

  16.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7.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8.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19.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20.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21.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22.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ω

  23.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24.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25.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表3 黄河下游河道各时期冲淤量表

  26.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27.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 由于冲淤使挟沙能力级配发生差别,可使淤积时挟沙能力为冲刷的1.11~1.25倍。 • 而不平衡输沙的影响,淤积时挟沙能力较之平衡约大1.3%,冲刷时约小9.6%。 • 综上所述,在一般条件下,除去高含沙量,综合估计三者的为:淤积时较挟沙能力较之平衡约大1.3倍;而冲刷约为平衡的69%。即冲淤挟沙能力变化较之平衡约±30%左右。这个结果基本上可以解释含沙量多值性。如按377次普通洪水利津含沙量363kg/m3为平衡值,则冲刷含沙量约为25kg/m3,淤积约为47.2kg/m3。 • 3.可见多来多排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也是调水调沙应全面利用的:当必需扩大断面,加大平滩流量,则要冲刷;否则应安排平衡输沙,甚至在一定控制条件下采用超饱和输沙。 • 这与前述实际资料统计的22.5kg/m3及41.1 kg/m3~67.6kg/m3是符合的。

  28.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 (五)“冲河南、淤山东”还是“淤河南,冲山东” • 1.以往一些资料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冲河南淤山东” • 1960-1964年花园口至高村非汛期冲3.23×108t,艾山至利津淤积1.38×108t。 • 1973年至1996年非汛期花园口至高村冲刷9.22×108t,高村至利津淤积14.46×108t。 • 1960-1996年非汛期花园口至高村冲10.13×108t,高村至利津淤25.60×108t。 • 由于山东河道河槽宽度仅及河南段的1/3左右,河长也较短,由此冲河南淤山东,曾经是小浪底工程上马时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29.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0.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1.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2.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3. 二 、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4. 表5 平滩流量与冲淤及造床流量对比

  35.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6.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下游河道排沙比与水库排沙比关系

  37.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8.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39.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40. 二、调水调沙的实践基础及理论根据

  41. 三、调水调沙的效果

  42. 三、 调水调沙的效益 • (一)加大了冲刷入海的沙量 • 1.五次调水调沙,利津平均流量2425m3/s,平均含沙量19.28kg/m3。每排1吨沙耗水51.9m3。而小浪底水库运用7年,利津平均含沙量11.34kg/m3,每排1吨沙,耗水88.1m3。若除去调水调沙外的输沙量,则不调水调沙的利津含沙量为10.90kg/m3,排1吨沙,耗水91.7m3。

  43. 三、 调水调沙的效益 • 2.排沙入海的效益达到了以往水平 • 五次调水调沙下游河道排沙比为19.28/5.94=3.25。而按水库排沙比0.167,则按三门峡水库运行的公式(16),下游河道排沙比为3.30。 • 3.出利津含沙量与以往同流量的水平一致 • Q=2000m3/s~3000m3/s的10场洪水,三黑小含沙量8.93kg/m3,利津21.8kg/m3。 • 调水调沙,小浪底含沙量5.94kg/m3,利津含沙量19.28kg/m3。

  44. 三、 调水调沙的效益 • (二) 冲刷降低了下游河道洪水位 • 1.1999年~2002年未调水调沙,除花园口和利津同流量水位有所降低,其余四站,同流量水位则完全相反,不是降低,而是有所抬高。 • 即令是清水下泄,却抬高了水位,可见细水长流而不调水调沙(加大流量)是不行的。 • 2.2002年调水调沙后,六站的水位均有明显降低。 • 3.至2006年,大流量水位流量关系迅速平缓,即小的水位增加,可获得很大的流量增加。这正是扩大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的好机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