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农业区位因素 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 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问题高考考查的主要切入点及设问方式:. ①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②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分析某区域合理的农业发展类型,或评价某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 ④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⑤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分析的要求. 全面(主要因素)分析 主导因素、限制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分析 对比分析 区位优势分析.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选择实质上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大面积的农作: 自然(气候是主要因素) + 社经(市场、交通)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农业区位因素 与农业地域类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 农业区位问题高考考查的主要切入点及设问方式:农业区位问题高考考查的主要切入点及设问方式: ①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②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区位优势或限制性因素; ③分析某区域合理的农业发展类型,或评价某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 ④分析某一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 ⑤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区位条件。

  3. 农业区位分析的要求 • 全面(主要因素)分析 • 主导因素、限制因素分析 • 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分析 • 对比分析 • 区位优势分析

  4.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农业区位选择实质上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 大面积的农作: 自然(气候是主要因素)+ 社经(市场、交通) 主导区位分析是指找出限制性因素和最优因素 • 小范围: • ①地价成本 • ②单位面积产值 • ③农业类型特征、要求 •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要求

  5. 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农业生产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自然条件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畜牧业 林业 山地或丘陵 渔业 湖泊或水库 水稻 水分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甘蔗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平原地区 甜菜 温凉的中温带平原地区 棉花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苹果 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山区 柑橘 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山区

  6. 试分析鄱阳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条件。试分析鄱阳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条件。 • ①地势平坦,易机耕。 • ②气候优越,水热丰富,单产高。 • ③劳动力充足而廉价。 • ④国家政策扶持。 “米袋子”

  7. 珠江三角洲(市郊地区)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珠江三角洲(市郊地区)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 • ①市场广阔珠江三角,面向港澳、东南亚。 • ②交通方便; • ③水源方便; • ④劳动力廉价; • ⑤保鲜技术先进; • ⑥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菜篮子”

  8. 分析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分析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 • ①品质优良,市场广阔; • ②地处我国平原向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品质甜、脆、粉红、个大; • ③劳动力廉价,土地低廉,成本低; • ④土疏松肥沃; • ⑤符合“退耕还林”工程需求,有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 ⑥有利于水土保持。 “钱袋子”

  9. 地形特征 地形(地形的类型及其分布、 地形的结构、特殊地貌) 地势(海拔的高低、地表起伏) 76 ° 80 ° 基多 0 ° 5897 5230 4 ° 图 1 点击高考 (2009全国卷Ⅱ )36.(36分)阅读分析材料,回答 下列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花卉消费的国际需求迅速增长,北美、日本、欧洲成为世界三大花卉消费市场。同期,图1所示国家成为所在大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10分) (2)说明该国有利于花卉生长的 自然条件。(13分) (3)概述该国发展花卉产业的社会 经济条件。(13分) (1)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赤道从北部穿过(位于低纬地区或热带地区),西临太平洋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经纬度位置(热量带位置) 海陆位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多高峰。 (2)(地处低纬),雨量较充沛,气候温暖,年温差小 (地势较高)常年光照充足, (3)通过航空运输,可以方便联系北美、欧洲等花卉消费市场。该国(为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政府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10. 特征(自然/人文) 发展(产业活动) 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 点击高考 ——高考命题思路 区域 定位 农业地域类型

  11. 基础回顾 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三大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气候(光、热、水)、水源、地形、土壤 市场、交通、政策 劳动力、技术(生产技术、技术装备)、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

  12. 真题训练 (2009年宁夏文综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6—8题。 6.比较甲、乙两国降水特点及其原因 ①甲国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全年降水较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甲国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③乙国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全年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④乙国受地形影响,降水季节差异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②④ B

  13. 真题训练 (2009年宁夏文综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6—8题。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 ②光照充足 ③地形平坦 ④水源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14. 真题训练 (2009年宁夏文综卷)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图,完成6—8题。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D

  15. 真题训练 (2007年全国Ⅰ)我国某边防站(海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回答9~10题。 9.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10.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A C

  16. 真题训练 (2008年全国Ⅰ)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B A

  17. 真题训练 (2008山东文综)下表是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据表回答3—4题。 3.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4.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②气温年较差大,有利 于苹果糖分的积累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C

  18. 真题训练 (2008年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7分) 近10年来,土默川平原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5)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8分) (4)降水 引黄河水进行灌溉。 土壤盐渍化;下游水资源短缺。 (5)生态保护的需要;消费者对乳品需求的增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乳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19. 42°30′N 200 100 A 100 200 300 42°00′N 300 图例 500 100 河流 600 300 400 200 等高线/m 200 41°00′N 300 500 123°00′E 123°30′E 124°00′E 真题训练 (2009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图10,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l0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O℃,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8分)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10分) (3)说明图示区域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 差异。(12分) 答: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0. 课堂小结 ——高考设问角度 区位条件分析 一、分析农业区位条件 二、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三、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四、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五、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21. 基础回顾 农业地域类型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园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游牧业 混合农业 按生产对象: 种植业、畜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按投入状况: 集约型农业、粗放型农业 按产品用途: 商品化农业、自给型农业

  22. 市场 q 家庭 牲畜 牧草 谷物 真题训练 (2009年江苏地理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 B.b C.c D.d B C

  23. 真题训练 (2009年江苏地理卷)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鲜果上市早 D.技术条件好 C

  24. 1150 1200 1250 1300 1350 500 A C 450 400 350 B 300 1150 1200 1250 1300 真题训练 (2006江苏地理)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 生产条件 江淮地区 三江平原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平原面积广阔; 土壤肥沃 水旱灾害频繁 热量不足

  25. 拓展延伸 试判别我国的四条自然地理界线 A B C D

  26. 拓展延伸 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黑土地 一年一熟 绿洲农业 灌溉农业 黄土地 一年两熟 旱地农业 河谷农业 红土地 一年三熟 水田农业

  27. 一、分析农业区位条件 二、区位条件的对比分析 三、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四、判断主导区位因素 五、评价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课堂小结 以区域地理为载体 考查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 基本规律的运用 区域 定位 特征(自然/人文) 发展(产业活动) 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

  28. 高考回放 (2009年重庆文综)图6和图7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7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经济条件:(甲)市场需求量大;(乙)工业高度发达 劳动力条件:(甲)劳动力丰富;(乙)劳动力素质高 (3) 甲区域是玉米和(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 (4) 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分)

  29. 高考回放 (2007年重庆文综)图8是我国甲乙两省2005年农业产值结构图。按图回答下列问题。 (4)简要说明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14分) 差异:甲省以种植为主,畜牧业和渔业也占重要地位; 乙省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渔业比重低。 原因:甲省平原地形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域面积广;乙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土壤贫瘠、草原面积大、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

  30. 补充:我国的“三农”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优点: 2、缺点: 3、我国农业 存在的问题: 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②水资源总量大 ③土地资源总量大 ④耕地质量较好 ⑤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①气象灾害较多 ②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③山地、干旱地区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不多 ④濒临灭绝的生物增多 ①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林牧副渔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林业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不平衡 ②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抗灾能力差 ③农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 ⑤加入WTO后,我国许多农产品受冲击较大

  31. 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因素不同,要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即主导因素: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因素不同,要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即主导因素: 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的天然橡胶 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垂直农业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 热量 水分 地形 市场 土壤 技术

  32. 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对区域特征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日常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 典型区域分析: 优势    劣势 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大规模机械化, 纬度高,热量不足, 1、以农业为例: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西北地区灌溉农业 华北平原 南方平原地区 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单产高、质量好 降水少、水源不足 光热充足 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疏松、光热充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 洪涝灾害严重

  33. 农业地域类型分析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与我国重要农业区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1. 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区位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突出两大优势: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即季风气候区的雨热同期;二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2)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二是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三是科技水平低。(3)对策:一是调整农业生产方式与结构,农林牧渔副业综合发展; 二是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向商品农业经济; 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 2.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比较与借鉴。(1)了解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共同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相似。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特殊区位条件分析: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专业化生产等。(3)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分析:人均耕地面积、肥沃的黑土等。 (4)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有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专业化生产,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34. 3.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内蒙古牧区与潘帕斯草原相似的自然条件分析。(2)阿根廷在发展牧牛业所做的工作对我国的启示。(3)我国牧区存在的问题:“靠天养畜”、生态破坏、载畜率低、效益低等。(4)借鉴:人工草场建设;轮牧方式;牧区交通条件与加工体系的发展。 4. 混合农业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的农业多样化发展。(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分析。(2)我国南方地区农业资源的多样化以及生产结构的单一性。(3)借鉴:生态农业体系,南方丘陵山区应建设良好的林地—农田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多样化经济,南方丘陵山区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等多种经济;市场灵活性,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变化,有侧重地发展山区特色农业。

  35. 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一般规律农业生产“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则的一般规律 1. 季节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 2. 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1)水热配合好的平原、三角洲地区——种植业→充分利用水热资源多数山区——发展林业→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半干旱、半湿润草原地区——发展牧业→垦荒种田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的地区——不能围湖造田→阻塞水道,洪水泛滥 (2)三大粮食作物的地域性分布

  36. (1)农业生产活动强烈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如: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改变 (2)农业生产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不当对环境的破坏 • 毁林开荒:热带原始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荒漠化 •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 • 陡坡开荒:水土流失 • 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 • 大量使用农药: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等 • ……

  37. 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①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水蚀);②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面积扩大(风蚀和沙漠侵吞); ③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碱化; ④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不断扩大占用耕地,大量农田丧失; ⑤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减少; ⑥宜农荒地、沿海滩涂闲置,未能有效利用。

  38. 关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①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问题; ②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问题; ③黄淮海平原旱涝、风沙、盐碱的治理问题; ④南方红壤土地的治理和改造,东北黑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⑤东北森林、沼泽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⑥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

  39.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生态农业 • 立体农业 • 有机农业 • 工厂化农业 • 城郊农业 • 订单农业 • 观光农业 • 信息农业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