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2008.10.14. 一、听课评课的目的. 1 . 了解 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2 . 诊断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 . 评判 教师教学的大致水平 4 . 学习 借鉴同行的优势长处 5 . 改进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新课程背景下听评课新的界定. 专业的日常生活 在职学习课程 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 三、听评课是一项完整的专业活动. 课前会议 课堂观察 课后会议. 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 1 .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 ? 涉及课程的哪一部分 ?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听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2008.10.14

  2. 一、听课评课的目的 1.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2.诊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评判教师教学的大致水平 4.学习借鉴同行的优势长处 5.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 二、新课程背景下听评课新的界定 • 专业的日常生活 • 在职学习课程 • 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

  4. 三、听评课是一项完整的专业活动 • 课前会议 • 课堂观察 • 课后会议

  5. 课前会议 课前会议主要关注内容主题、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区别指导、观察重点以及课后讨论的时间和地点等问题。 1.这节课主要讲什么内容? 涉及课程的哪一部分? 2.这些学习活动在多大程度上“适合”该班的学习进度? 3.简要描述该班学生情况,包括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4.这节课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想让学生明白什么? 5.教师如何让学生投入学习? 教师将做什么? 学生将做什么?小组、个 人或全班学生将如何活动? 提供学生要用的材料(比如学案)。 6.教师将如何对班上不同的个人或小组给予区别指导? 7.教师将如何、何时知道学生是否掌握了该掌握的内容? 8.教师希望让观察者在课堂中具体观察什么?

  6. 课堂观察 进入课堂观察,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工具,选择观察位置、观察角度进入实地观察,做好课堂实录,记下自己的思考。 课堂观察是一种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特点: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选择性、情境性 要求:明确的目的 借助一定的观察工具 讲求一定的方法 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

  7. 课后会议 课后会议阶段主要关注定量或定性分析、有效学习的证据、资源利用的适宜性、预设与生成以及上课教师的自我反思等,围绕课前会议确立的观察点,基于改进教学提出建议和对策。 1. 这节课成功之处? 学生达到了学习目标了吗?教师如何检测? 2. 课堂教学程序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 3. 学生有哪些好的学习行为?这些好的学习行为是如何表现出投 入程度与理解水平的? 4.实际教学过程与预设的有不同吗? 如果有,有何不同? 为什么? 5.教师各种教学行为(如讲解、提问、组织活动、运用资源等)的有 效程 度如何? 6.如果你有机会给该班学生再上一次相同的课,你的教学会有哪些 不同?

  8.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撰写 课例 根据证据 作出推论 进入课中观察 选择/开 发观察表 确定 观察点 应用课堂观察研究课堂的基本过程

  9. 四、目前普遍采取的听评课方式 (一)如何听课? • 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 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 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10. 1.听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 业务准备:了解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了解授课教师的有关情况,了解学生的现有状况,准备一份课堂教学评价表。 • 物质准备:课标、教科书、听课记录本、其他工具(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 • 心理准备: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不能求全责备。 • 舆论准备:伦理学问题,要与授课教师沟通,使之不产生抵触、紧张情绪(如果必要的话)

  11. 2.听课过程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观看、倾听、记录、思考)2.听课过程要“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观看、倾听、记录、思考) • 关注教师的基本状态和施教行为。 以施教行为为例——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目标达成都如何? (2)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3)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设计了哪些学生活动? (5)渗透哪些教学思想? ……

  12. 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1)学生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并维持,是否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

  13. 记录: 教学环节,衔接过程、细节特色、 板书提纲、点评批语、备注信息 • 思考: 多问几个为什么,适当的预测和猜想、体察授课者的思想。

  14. (二)如何评课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2.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3.从教学结构上分析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5.从教学组织形式上分析 6.从课堂管理分析 7.从课堂互动的状况分析 8.从课堂评价分析 9.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教学效果、课堂环境等方面发表评论。

  15.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 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关于目标本身) 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 从目标达成来看(关于目标的实现情况) 要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触及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16. 2.从教学内容上分析 • 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得当?是否与教学目标一致? • 是否关注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 • 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了必要的加工? • 是否把教材当做唯一的学习材料? • 是否整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 是否注入了合乎时代的新信息?

  17. 3.从教学结构上分析 • 课堂中安排了哪些教学环节?各环节的时间比例由多大? • 教学环节的时间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 • 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 • 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得当? • 重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匹配? • 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整体教学结构是否流畅?

  18.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 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和手段? • 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 是否有学生积极活动和参与的成分? • 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有利于优化课堂?

  19. 5.从教学组织形式上分析 • 不同的组织形式(全班学习、小组讨论、独立学习)各占多少时间? • 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经验? • 是否建立了小组学习的规范?(含评价机制) • 是否考虑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20. 6.从课堂管理分析 • 是否有课堂规则? • 如何表扬学生? • 对违纪行为如何反应? • 管理方式是否促进学生学习? • 课堂整体氛围?

  21. 7.从课堂互动的状况分析 • 互动有哪些类型? • 互动如何展开? • 师生平等的状态如何?

  22. 8.从课堂评价分析 • 评价主体是否多元? • 评价是否考虑了态度和情感体验? • 评价手段方法是否多样?

  23. 9.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 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字迹美观? • 教态是否从容大方?是否富有感染力? • 教学语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是否富有启发性?语音语调是否高低适宜,快慢适度? • 运用教具,操作多媒体设备是否熟练、规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