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1 概述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1 概述. 概 述. 1802 年, Wollaston 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有暗线, 1817 年 Fraunhofer 再次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并称为 Fraunhofer 线。 1859 年 Kirchhoff 和 Bunson 发现钠蒸汽发出的光线通过温度比较低的钠蒸汽 , 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钠发射线和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 , 由此判断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外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

kas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8-1 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8-1 概述 概 述

  2. 1802年,Wollaston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有暗线,1817年Fraunhofer再次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并称为Fraunhofer线。1859年Kirchhoff和Bunson发现钠蒸汽发出的光线通过温度比较低的钠蒸汽,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钠发射线和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由此判断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外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钠辐射吸收的结果.1802年,Wollaston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有暗线,1817年Fraunhofer再次发现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并称为Fraunhofer线。1859年Kirchhoff和Bunson发现钠蒸汽发出的光线通过温度比较低的钠蒸汽,会引起钠光的吸收,并且钠发射线和暗线在光谱中位置相同,由此判断太阳连续光谱中的暗线是太阳外层中的钠原子对太阳光谱中钠辐射吸收的结果. 但是原子吸收光谱作为分析手段是100年后开始的,Walsh 的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奠定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础.60年左右,出现商品化仪器.1959年苏联里沃夫发表了有关电热原子化技术的第一篇论文;1965年,Willis将N2O-C2H2火焰应用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使可以测定的元素从30个增加到70个,大大扩大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范围.60年代后期,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开发,使共振吸收线在真空紫外区的S,P,X素以及

  3. 灵敏度很低的难熔元素Ce,Pr.Nd,La,Zr,Hf,Nb,Ta,W,B等进行有效测定;并且对于某些有机物也能够测定.灵敏度很低的难熔元素Ce,Pr.Nd,La,Zr,Hf,Nb,Ta,W,B等进行有效测定;并且对于某些有机物也能够测定. 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达到10-9 g,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检出限达到10-10 - 10-14 g 2 准确度方面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于含量比较高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可以<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度一般为3-5% 3 分析速度快 4 多元素不能同时测定,还有相当一部分元素的测定灵敏度比较低

  4. 18世纪初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原子吸收分析1955年出现,迟于发射光谱100年。原因是原子吸收线太窄,长期找不到测量方法。18世纪初发现原子吸收现象,但原子吸收分析1955年出现,迟于发射光谱100年。原因是原子吸收线太窄,长期找不到测量方法。 1,原子吸收线数量少于原子发射线 2,原子吸收光谱光源发射特征谱线,其他辐射线干扰小 3,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比激发态原子多得多,灵敏度比较高 原子吸收光谱法选择性,准确度和灵敏度都比较好 8-2原子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5. (一)吸收线与发射线的性质 共振线与吸收线 基态 第一激发态,又回到基态,发射出光谱线,称共振发射线。 同样从基态跃迂至第一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为共振线)。

  6. 谱线轮廓和谱线变宽 一。谱线轮廓 Lambert定律 吸光系数Kv随辐射频率变化(图6-2),频率v0处,透过光最少,吸收系数最大。这就是原子蒸汽在特征频率v0处的吸收线。它有一定宽度,称为谱线轮廓。可以用吸收线的半宽度(Δv)表示。数量级10-3 ~10-2 nm而发射线的谱线宽度(Δv)数量级5×10-4 ~2×10-3 nm

  7. 二,谱线宽度 1,自然宽度 无外部环境影响,谱线也有一定宽度 ΔvN大约数量级是10-5 nm 2, 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 这是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变宽。 M的原子量, T 绝对温度,υ0谱线中心频率 一般情况: ΔυD = 10-2Å 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温度越高谱线越宽

  8. 3 压力变宽(碰撞变宽) 原子核蒸气压力愈大,谱线愈宽。同种粒子碰撞——称赫尔兹马克(Holtzmank)变宽, 异种粒子碰撞-------称罗论兹(Lorentz)变宽。 10-2Å 有效压力大,截面大,温度和分子或原子质量低谱线宽 通常测定条件下谱线轮廓受Doppler和Lorentz变宽影响谱线轮廓 谱线轮廓

  9. 火焰原子化Lorentz变宽是主要因素;共存原子浓度很低或用无火焰原子化测定时Doppler变宽是主要因素。火焰原子化Lorentz变宽是主要因素;共存原子浓度很低或用无火焰原子化测定时Doppler变宽是主要因素。 4. 自吸变宽 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三,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10. 原子蒸汽所吸收的全部能量称为积分吸收 • f-----振子强度,代表每个激发原子能够吸收特征频率光的平均电子数, N----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 • e----为电子电荷, m--- -个电子的质量. 如果我们测量∫Kvdυ , 就可求出原子浓度。但是谱线 宽度为10-2Å左右。需要用高分辨率的分光仪器,这是 难以达到的。所以一百多年前已发现原子吸收现象, 但一直难以使用。 峰值吸收: 1955年Walsh提出用锐线光源测量谱线峰 值吸收.此时光源发射线宽度小于吸收线宽度.

  11. 发射线轮廓处于吸收线轮廓的中心频率部分时

  12. 吸收线轮廓仅取决于多普勒变宽时 K0的值和谱线宽度有关;上式表明,A和原子浓度或原子蒸汽中被测定元素的基态原子数目呈线性关系。 从图可以看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重合,是实现峰值吸收测量的必要条件,应用同样元素的锐线

  13. 光源,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二)基态原子数和原子吸收定量基础 一,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和被测元素原子总数的关系 Boltzmann方程式

  14. 二,定量基础 由于火焰中基态原子占绝大多数,所以可以用基态原子数N0表示吸收辐射的原子总数。被测定原子的浓度是和火焰中吸收辐射的原子总数成正比的。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和一定火焰宽度时 A=k,c 8-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与一般分光光度计构造相似,但有以下不同 (1)锐线光源 (2)分光系统在检测器前 (3)为避免火焰直流信号的干扰,把光源信号调制成交流信号。 (4)为补偿光源漂移产生的误差,应用双光束分光系统。一光束作为参比光束,可以补偿光源漂移影响。

  15. 一,光源 辐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有足够强度,稳定,背景小。 主要用空心阴极灯 (260~1300pa) 产生的是阴极元素和内充惰性气体的光谱

  16. 空心阴极灯通过灯电流控制谱线强度以及稳定性和信噪比。一种待测元素需要一种空心阴极灯。在高压电场下, 阴极向正极高速飞溅放电, 与载气原子碰撞, 使之电离放出二次电子, 而使场内正离子和电子增加以维持电流。 载气离子在电场中大大加速, 获得足够的能量, 轰击阴极表面时, 可将被测元素原子从晶格中轰击出来, 即谓溅射, 溅射出的原子大量聚集在空心阴极内, 与其它粒子碰撞而被激发, 发射出相应元素的特征谱线-----共振谱线 二,原子化系统 分为火焰原子化系统和无火焰原子化系统 火焰原子化简单,快速,对大多数元素有比较高的灵敏度,使用最广泛。 无火焰原子化原子化效率高,灵敏度和检测限好于火焰法,但基体效应大(干扰比较大),重现性差。

  17. 1.火焰原子化器 构造:三部分:喷雾器,雾化器,燃烧器。 • 喷雾器 • 由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做成, • 雾化室 • 由不锈钢作成, • 雾化器效率10%左右 • 燃烧器 • 构造单缝和三缝. • 试样利用率只有10%左右

  18. 单缝燃烧器:缝长,宽比较大的用于空气-乙炔火焰;缝长,宽比较小的用于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单缝燃烧器:缝长,宽比较大的用于空气-乙炔火焰;缝长,宽比较小的用于氧化亚氮-乙炔火焰。 三缝燃烧器:多用于空气-乙炔火焰,可以降低火焰噪声提高某些元素灵敏度,但结构复杂,气体消耗大。 (1)对火焰的基本要求: 燃烧速度,是指火焰由着火点向可燃混合气其他点传播的速度,供气速度过大,导致吹灭,供气速度不足将会引起回火。 火焰温度:见下表。

  19. 火焰的温度和燃烧速度 燃烧气体 助燃气体 最高温度/0C 燃烧速度(cm/s) 氢 氩 1577 煤气 空气 1840 55 丙烷 空气 1925 82 氢 空气 2050 320 乙炔 空气 2300 160 氢 氧 2700 900 乙炔 50%氧50%氮 2815 640 乙炔 氧 3060 1130 氰 氧 4640 140 乙炔 氧化亚氮 2955 180 乙炔 氧化氮 3095 90

  20. 火焰的燃气与助燃气比例. 可将火焰分为三类: 化学计量火焰由于燃气与助燃气之比与化学计量反应关系相近,又称为中性火焰 ,这类火焰, 温度高、稳定、干扰小背景低,适合于许多元素的测定。 富燃火焰(还原性) 指燃气大于化学元素计量的火焰。其特点是燃烧不完全,温度略低于化学火焰,具有还原性,适合于易形成难解离氧化物的元素测定;干扰较多,背景高。 贫燃火焰(氧化性),指助燃气小于化学计量的火焰,它的温度较低,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利于测定易解离,易电离元素,如碱金属。

  21. 最常用的三种火焰 (1)空气-乙炔 2300O C 能够测定35种以上元素 贫燃空气-乙炔火焰能够测定Ag,Cu,Ni,Co,Pd 富燃空气-乙炔火焰能够测定容易形成难熔氧化物的Mo,Cr,稀土等元素。 (2)氧化亚氮-乙炔火焰 3000O C。用于测定难离解的金属氧化物,如Al,B,Be,Ti,V,W,Ta,Zr等 操作条件要求严格,否则影响灵敏度。火焰容易爆炸 操作要小心 (3)氧屏蔽空气-乙炔火焰 2900O C,还原性比较强 测定容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Al,Mo,Cr等。 2,无火焰原子化系统 有电热高温石墨管,石墨坩埚,石墨棒,钽舟,镍杯,激光等。常用的是电热高温石墨管

  22. 电源 低压(10v)大电流(500A) 炉体,金属 套,绝缘套圈,石墨管,外层水冷却。 石墨管,现两种形状: 标准型与沟纹型 石墨管被加热到高温(接近3000O C)而使试样原子化。分为干燥(105O C)除溶剂,灰化(350-1200O C)除有机物和低沸点无机物,原子化(2400-3000O C),净化(温度到最高值)去除残留物等四过程。 最大优点是试样几乎完全原子化,特别对于能形成耐熔氧化物的元素,由于没有大量氧存在,原子化效率比较好,用样量少。 3,其他原子化方法 (1)氢化物原子化:测定As,Sb,Bi,Ge,Se,Pb和Te 生成的氢化物再进入原子化系统测定。

  23. (2)冷原子化系统 测痕量汞(可以测定到0.01μg) 利用氯化亚锡将汞离子还原为原子,再用空气流吹出测定 三,光学系统 1,外光路系统 使光源发出的光线在原子蒸汽中成象,再由第二透镜将光线聚焦到单色器的入射狭缝上. 2,分光系统 由入射狭缝,光栅,反射镜和出射狭缝组成. 目的是将共振线和邻近谱线分开. 锐线光源的谱线比较简单,因此不需要很高色散能力.要求适当的光栅色散率和狭缝宽度相结合,构成适宜测定的通带: W=D·S×10-3 W:通带宽度 (nm) D:光栅倒线色散率 (nm/mm) S:狭缝宽度(μm) 线色散率 波长相差dλ时,谱线分开的距离 倒线色散率 D = dλ/dl指光栅板上1mm所含波长数

  24. 线色散率大或倒线色散率小色散效率好. 例如 倒线色散率为200nm/mm(线色散率指波长相差1nm,谱线分开0.005mm),通带10nm,这时选择的狭缝宽度是 S=W/D×10-3 =50μm  四, 检测系统 1,检测器 使用光电倍增管放大光电流方法,可以放大1000000倍,最大电流10μA. 2,放大器 经过光电倍增管后信号还不够强,需要再放大 3,对数变换器 4,显示装置 8-4 定量分析方法 一,标准曲线法 曲线弯曲现象的原因:待测元素浓度高(压力变宽影响增加); 火焰中的各种干扰效应

  25. 注意事项 (1)适宜简单试样并且要控制浓度 (2)标准和试样溶液用同样试剂处理 (3)扣除空白值 (4)操作条件稳定 (5)对吸光度进行校正 二,标准加入法 方法原理:

  26. 取若干份体积相同的样品溶液,从第二份开始分别按比例加入不同量的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然后稀释到一定体积,使样品溶液浓度为(cx cx +c0 cx +2c0 cx +3c0 cx +4c0 )分别测定吸光度A,以A对浓度作图A=0时,c0 =-cx即直线和横坐标的交点。 注意事项 (1)浓度在线性范围内 (2)标准溶液第一次加入后吸光度比原试样溶液大50%左右,至少取4个点。 (3)本方法可以消除基体效应但不能消除背景吸收 (4)灵敏度差的试样不宜用本法。 三。内标法 例题:用原子吸收法测锑,用铅作内标。5.00ml未知锑溶液,加入2.00ml4.13μg/ml的铅溶液并且稀释到10.0ml 测定的Asb/ Apb=0.808.另取相同浓度的铅和锑溶液, Asb/ Apb=1.31,计算未知溶液中锑的浓度.

  27. 解: 同样质量的锑吸光度应该是铅的1.31倍 实际测定吸光度比是0.808,令铅的单位质量吸光度是x. 则锑的单位质量吸光度是1.31x 令锑在10ml溶液中的浓度是aμg/ml 而铅在10ml溶液中的浓度是(4.13÷5)0.826μg/ml a×1.31x/0.826×x=0.808 a×1.31/0.826=0.808 a=0.509 未知溶液是5ml,所以质量浓度是1.018μg/ml 8-5 干扰及其抑制 一,光谱干扰 吸收线重叠:待测元素分析线与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将产生假吸收;待测元素与共存元素的非分析线不为待测元素吸收将产生灵敏度下降,工作曲线弯曲。

  28. 消除方法: 减小狭缝,选择纯度高的单元素灯,降低灯电流;如果待测元素分析线被重叠,换其它分析线. 二,与原子化器有关的干扰 1,火焰本身或原子蒸汽中待测元素的发射(产生直流)用调制光源的方法可以解决,但会增加信号噪声,可以提高光源发射强度来改善。 2,背景吸收(分子吸收)原子化器中气态分子对光的吸收以及固体微粒对光的散射产生。 火焰中OH,CH,CO等的吸收;波长越短吸收越严重,但一般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可以通过调节0点或改换空气-氢气等火焰解决。 金属的各种盐分子的吸收;低温或空气-乙炔焰中比较明显,高温减弱。 背景吸收波长越短吸收越严重,基体元素浓度越大越增加;还和火焰条件有关,无火焰原子化器背景吸收更

  29. 严重。 校正方法: Ⅰ.用邻近非共振线校正背景 因为背景吸收是宽频带吸收,所以用分析线测量原子吸收与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因邻近非共振线不产生原子吸收 用它来测量背景吸收的吸光度。两者之差值即为原子吸收的吸光度。 例 分析线 非共振线 Ag 328.07 Ag 312.30 Ca 422.67 Ne 430.40 Hg 253.63 Al 266.92 2。用与试样溶液有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校正 3。分离基体消除影响 4。氘灯校正 使用连续光源时待测元素共振线吸收相对总入射光强度可以忽略不计,氘灯是连续光源。

  30. 先用锐线光源测定分析线的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和。再用氘灯(紫外区)或碘钨灯、氙灯(可见区)在同一波长测定背景吸收(这时原子吸收可忽略不计)计算两次测定吸光度之差,即为原子吸收光度。先用锐线光源测定分析线的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和。再用氘灯(紫外区)或碘钨灯、氙灯(可见区)在同一波长测定背景吸收(这时原子吸收可忽略不计)计算两次测定吸光度之差,即为原子吸收光度。 方法是锐线光源和氘灯分别用500Hz和1000Hz供电,它们发射的光束位于同一光轴并且通过原子蒸汽相同部位。二种不同信号的差为校正值。 5。Zeeman effect背景校正 Zeeman effect:在强磁场作用下简并的谱线发生分裂 例如Mg的共振吸收线分裂为π 和σ±三条线.π成分偏振方向与磁场平行波长不变; σ±成分偏振方向与磁场垂直波长分别向长波和短波方向移动.而Mg的共振发射线经过旋转偏振器分裂为波长相同但一条平行磁场的偏振光P∥和另一条垂直磁场的偏振光P⊥ .π线吸收P∥但不吸收P⊥ σ±成分由于波长产生变化,所以 图3-10

  31. 不吸收P∥也不吸收P⊥.但是P∥和P⊥都能够进行背景吸收,而且吸收系数相同.因此P∥作为试样光束而P⊥作为参比光束可以进行背景校正.以上是在原子化器上加恒磁场.不吸收P∥也不吸收P⊥.但是P∥和P⊥都能够进行背景吸收,而且吸收系数相同.因此P∥作为试样光束而P⊥作为参比光束可以进行背景校正.以上是在原子化器上加恒磁场. 如果在原子化器上加交变磁场, 则需要固定偏振器去除平行于磁场方向的偏振光. 磁场为0时吸收线不分裂,得到被测元素的原子吸收和背景吸收的总吸光度;磁场强度最大时,原子吸收线产生Zeeman effect分裂但光源的只有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偏振光通过原子蒸汽,没有原子吸收产生,而背景吸收对偏振方向无选择性,所以测定的是背景吸收值,二次测量结果是原子吸收值. 二,物理干扰 是指试液与标准溶液物理性质有差别而产生的干扰。粘度影响试样喷入火焰的速度;表面张力影响雾滴大小及分布;溶剂蒸汽压影响蒸发速度和凝聚损失;雾化气体压力影响喷入量多少等 这都会引起的原子吸收强度的变化。

  32. 这是非选择性干扰。即对各种元素的影响是相似的.这是非选择性干扰。即对各种元素的影响是相似的. • 消除方法:配制被测试样组成相近溶液,或用标准化加入法。浓度高可用稀释法,加入有机溶剂和去除大量的基体元素等 • 三,化学干扰和电离干扰 • 化学干扰是指被测元素原子与共存组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影响被测元素原子化效率。 • 例如: • PO-34 Ca2+的反应,形成难挥发化合物,干扰Ca的测定。 • Al,Si在空气-乙炔中形成的稳定难挥发氧化物。 • W、B、La、Zr、Mo在石墨炉形成的碳化物。 • 电离干扰 在高温下原子会电离使基态原子数减少, 吸收下降, 称电离干扰. 消除的方法是加入过量消电离剂, 所谓的消电离剂, 是电离电位较低的元素, 加入时, 产生大量电子, 抑制”

  33. 被测元素电离. • K ---- K+ + e • Ca2++ e --- Ca • 这些是选择性干扰,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 • 如: 磷酸盐干扰Ca,当加入La或 Sr时,可释放出Ca来。EDTA与Ca、Mg形成螯合物,从而抑制磷酸根的干扰. • 一般消除方法有: • (1)选择合适的原子化方法 提高原子化温度,化学干扰会减小,在高温火焰中P043-不干扰钙的测定。 • (2)加入释放剂 (广泛应用)加入一种过量元素代替被测元素形成更难挥发的化合物 • (3)加入保护剂 EDTA、8—羟基喹啉等,即有强的络合作用,又易于被破坏掉。 • (4)加入缓冲剂 加过量干扰元素使它对被测元素的

  34. 干扰值稳定 (5)分离法 (6)加消电离剂 四,有机溶剂的影响 1,影响粘度,表面张力,溶剂蒸汽压等 2,改变火焰温度和组成,从而影响原子化效率;燃烧产生的碳粒子导致光散射,从而影响背景 3,有机溶剂有时提高测定灵敏度,一般是因为提高喷雾速度和雾化效率,加速溶剂蒸发和帮助燃烧,所以改善了原子化效率。 8-6 测定条件的选择 1.分析线,查手册,随空心阴极灯确定。一般选共振线 主要考虑强度和干扰情况

  35. 2.狭缝光度 W=DS没有干扰情况下,尽量增加W,增强辐射能。 3.灯电流,按灯制造说明书要求使用。在保证稳定和适当光强度的条件下,灯电流小好 4.原子化条件及火焰的选择。要注意火焰对不同波长光的透明情况;火焰的温度和氧化还原性质。雾化器中的物理条件影响等。 5.进样量(主要指非火焰方法)。 6,燃烧器高度。不同元素,其自由原子浓度在火焰中分布高度不同,因为火焰中高度不同火焰的氧化特性和温度也不相同。 8-7 灵敏度,特征浓度和检出限 1.习惯灵敏度 A≡ f(C) ; S = dA/dC 2. 特征浓度,是指产生1%吸收或0.0044吸光度值时,

  36. 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通常用μg/ml/1%表示.溶液中待测元素的质量浓度。通常用μg/ml/1%表示. • 可用下式计算特征浓度: • (S)C0 = 0.0044Cx/A (μg/ml/1%) • CX为试液浓度(μg/ml),A为其吸光度,0.0044即为1%时的吸光度。 • 例如 1μg /g的溶液.吸光度是0.55,其特征浓度是 • 1/0.55×0.0044=8ng/g/1% • 特征质量m0石墨炉法常用绝对量表示m0 (pg or ng ) • m0 :g/1% • 3. 检出限D • 通常以产生空白溶液讯号的标准偏差3倍时的测量讯号的浓度来表示 :

  37. 检出限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并且明确指出测定的可靠程度.它比灵敏度有更明确的意义.检出限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并且明确指出测定的可靠程度.它比灵敏度有更明确的意义. σ 是噪声的标准偏差,是对空白溶液进行多次测量而计算的标准偏差.

  38. 测定血浆试样中锂含量,将四份0.500ml血浆样分别加到5.0ml水中,然后在这四份溶液中加(1)0μl (2)10μl (3)20μl(4)30μl 0.0500mol/L LiCI标准溶液,在原子吸收分光计上测得读数依次是(1)23.0(2)45.3(3)68.0(4)90.1计算血浆中锂含量 解:横坐标是加入LiCI标准溶液μl数;纵坐标是读数,从交点看出相当10.2μl的0.0500mol/L LiCI标准溶液 0.05×10.2×10-6 /0.500×10-3 =1.02×10-3 mol/L

  39. 用原子吸收方法测定锑,用铅为内标.取5.00ml未知锑溶液,加入2.00ml4.13μg/ml的铅溶液并且稀释到10.0ml,测得ASb /APb =0.808.另取相同浓度的锑和铅溶液ASb /APb =1.31,计算未知锑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测定的铅溶液浓度:413×10-6 /207.2=1.99×10-6 mol/L 相同浓度的锑溶液的吸光度是铅的1.31倍 1.31csb /1.99×10-6 =0.808 csb =1.23×10-6 mol/L 未知锑溶液浓度2.46×10-6 mol/L

  40.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用波长213.8nm,质量浓度 0.010μg/ml的Zn标准溶液连续测定10次,吸光度值为0.135,0.130,0.148,0.148,0.145,0.140,0.140,0.148, 0.140,0.142.计算Zn元素的检出限. 2,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跃迁处于什么波长范围? 3,某溶液的摩尔吸光系数1.1ⅹ104/mol·cm,当溶液浓度为3.00ⅹ10-5mol/L,比色长度0.5cm时,计算吸光度A和透光度T. 4, 当电池溶液pH值为4.00的缓冲溶液时,25O C用毫伏计测定下列电池电动势是0.209V 玻璃电极 H (a=x) 饱和甘汞电极 在此电池中测三种未知溶液,毫伏计读数(1)0.312V,(2)0.088V,(3)-0.017V.计算它们的pH值.

  41. 5, 用标准加入法测定铜离子浓度,在100ml铜离子溶液中加入1ml0.1mol/LCu(NO3)2后,电动势增加4mv,求原溶液铜离子浓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