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醒 吾 科 技 大 學 財 務 金 融 系

醒 吾 科 技 大 學 財 務 金 融 系. 102 學年度畢業 專題 2008 年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 影響 組長: 吳尚諭 991405046 組員: 吳家慧 991405013 郭怡瑜 991405030 潘冠豪 991405905 指導老師: 吳文洪 老師. 目錄. 摘要 緒論 研究 背景 金融風暴與金融海嘯之 分別 金融風暴之成因 美國次級房貸如何成為金融海嘯 金融 海嘯對 台灣經濟的 影響 全球 金融海嘯 之 影響 全球金融海嘯 之 因應 措施 結論. 摘要.

Download Presentation

醒 吾 科 技 大 學 財 務 金 融 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醒吾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 102學年度畢業專題 2008年金融海嘯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組長:吳尚諭991405046 組員:吳家慧991405013 郭怡瑜991405030 潘冠豪991405905 指導老師:吳文洪 老師

  2. 目錄 • 摘要 • 緒論 • 研究背景 • 金融風暴與金融海嘯之分別 • 金融風暴之成因 • 美國次級房貸如何成為金融海嘯 • 金融海嘯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 全球金融海嘯之影響 • 全球金融海嘯之因應措施 • 結論

  3. 摘要 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又稱世界金融危機、次貸危機、信用危機,在2008年又出現了金融海嘯及華爾街海嘯等名稱,是一場在2007年8月9日開始浮現的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體系結構變遷,銀行透過證券化創造流通性,使銀行經營風險提高,當信貸違約現象持續攀升,各家金融公司皆因次級房貸的關係紛紛倒閉及面臨財務危機,此種惡性循環現象波及層面不僅範圍廣且持續擴張中,進而影響到其他金融業者甚至其他國家,造成金融海嘯。

  4. 緒論 低利率催生房市泡沫 為因應科技泡沫化及 911 恐怖攻擊所引發通貨緊縮潛在危機,美國從 2001 年 1 月~2003 年 6 月共降息 13 次,將聯邦基金利率由 6.5%降至 1.0%。在資金成本低廉之下,市場流動性大增,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活絡,美國民眾爭相投入,其中收入低、信用不佳者,因無法經由正常銀行管道取得抵押貸款,則透過次級房貸業者取得購屋所需資金。

  5. 抵押貸款經紀人及次級房貸業者為賺取手續費,開始以各種方式招攬新客戶,包括降低放款門檻、提高放款成數、規避頭期款、延長寬限期及彈性利率等。抵押貸款經紀人及次級房貸業者為賺取手續費,開始以各種方式招攬新客戶,包括降低放款門檻、提高放款成數、規避頭期款、延長寬限期及彈性利率等。 由於房貸審核標準寬鬆,加上缺乏適當的監督,美國房市崩跌觸發次級房貸風暴,並透過金融資產證券化、衍生性金融商品使風暴擴及全球,不僅造成信用緊縮危機,風暴更是全面性擴散,股、債、匯及房市無一倖免,震撼全球金融市場 。

  6. 研究背景 史上罕見的系統性金融危機,「全球股市、債券,房市三種主要資產跌齊」。 金融海嘯的源頭來自於2007年的一場大地震:「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地震所引發的海嘯。 第一波浪頭,吞噬了美國投資的第五大銀行,貝爾斯登。第二波,讓負債高達五兆美元的美國前兩大房貸公司〈房地美,房利美〉被接管。 九月十五第三波來襲,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被捲入海底。

  7. 金融風暴與金融海嘯之分別 金融風暴 金融風暴又稱金融危機,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金融海嘯 金融風暴隨之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國家破產, 甚至有些時候伴隨著社會動蕩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蕩。

  8. 金融風暴之成因 1.美國房市惡化並擴散至金融機構 由於金融機構在房貸中扮演的角色頗為重要,是資金取得的主要管道,在房地產景氣熱絡之際,適度膨脹的泡沫不但無損經濟,反而有助景氣繁榮;景氣一旦邁入衰退,相形變大的泡沫破滅,所有的投機行為將反噬自身。2008年來美國房價跌幅趨於擴大,房貸違約持續攀升,進入法拍的房屋貸款戶比率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美國房市落入房價下跌及查封激增的惡性循環中,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進而引發連鎖的金融機構倒閉風潮。

  9. 2.金融監理疏失與規範不足 次級房貸中有一半貸款是由非銀行機構貸出,但這些機構並未接受聯邦的監理,其後推陳出新的金融衍生性商品越來越複雜,已超越金融監理的架構,金融監理根本無法因應。此次金融風暴由房貸蔓延到投資銀行、保險公司等其他金融部門,即暴露出美國金融監理制度的缺陷。因此,除房地產泡沫問題外,金融監理疏失與規範不足,似難辭其咎。

  10. 3.銀行風暴擴大演變成流動性危機 房地產市場惡化延燒到2008年7月中即爆發財報危機,使信用市場惡化轉變成為資金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有9月中雷曼兄弟申請破產及AIG請求政府救援其流動性危機等情事。 一方面過去仰賴信用評等公司的評等,承受的風險極可能超出原有的評等而無法預期。 另一方面是金融機構本身的資訊透明度不夠,市場無法得知實際虧損金額,一旦媒體傳出、點名或渲染,令市場參與者彼此之間採取互不信任的態度,保有現金成為當前最佳策略下,市場即發生成流動性危機。

  11. 4.全球資金竄流、抽身擴大金融市場波動與危機4.全球資金竄流、抽身擴大金融市場波動與危機 最初各地金融機構虧損是受美國次貸風暴造成,全球資金首先從直接受到衝擊的歐美市場抽出。 其後亞洲地區雖然受傷較為輕微,但當美國金融危機擴散,陸續傳出下一個可能破產的仍是大型銀行等消息,造成投資人與金融機構的一致性恐慌。金融市場波動原因雖然複雜,但追根究柢都與資本的竄流有關;加上信貸市場全面緊縮,投資人信心極度脆弱,反映最快的股市連鎖性下跌,形成全球性危機。

  12. 美國次級房貸如何成為金融海嘯 2 0 0 8年九月爆發毀滅性的全球金融海嘯,巨浪如排山倒海,一波波襲來,吞噬了華爾街的金融巨人,不是瞬間消失就是被併購,令人觸目驚心。 9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債務高達6130億美元;同日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收購美林證券;9月17日美國政府提供850億美元貸款接管AIG;9月26日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公司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查封、接管,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規模銀行;10月3日眾議院批准了7000億美元的金融系統救援法案;10月9日冰島首相蓋爾·哈爾德稱冰島可能出現國家破產的險境;10月10日日本中型壽險業者大和生命保險聲請破產保護,成為日本首家倒閉金融機構。

  13. 金融海嘯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一)貨幣市場 這一波的金融海嘯,對金融市場的衝擊遠大於生產與消費等實質面。根據中央銀行最新公布的9月貨幣總計數,9月廣義貨幣M2年增率2.74%,狹義貨幣M1A和M1B則各較去年同期衰退0.59%和4.89%。顯示代表股市資金動能的狹義貨幣M1B年增率持續低迷,並連續第十個月低於反映整體資金供需狀況的廣義貨幣M2,形成所謂的「死亡交叉」。 M1B年增率持續走低,主要是因為股市交易趨淡,加上外資持續淨匯出,造成資金動能的不足。

  14. (二)股票市場 自雷曼兄弟倒閉,二房及AIG被美國政府接管後陸續引發的金融海嘯,大舉衝擊到全球的證券市場。台灣加權指數整整跌了四成,幾近腰斬。即使政府已竭盡所能透過各種方式護盤,但仍無法止住跌勢。 而隨著股價的下跌,部份運用股票質押向銀行借款之企業集團亦紛紛出現資金週轉問題,此外,台灣散戶一向眾多,股市下跌對持有股票家庭亦會產生消費緊縮的作用,將不利未來經濟的成長。

  15. (三)外匯市場 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去槓桿化效應及利差交易平倉舉動,造成近期美元的瘋狂升值,而外資的大舉匯出連帶使得新台幣跟著狂貶。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之大,為近幾年來少見。 台幣的貶值雖有利出口,然而一國幣值代表的是該國的經濟表現,亦反映民眾持有的信心,狂貶下的台幣不見得有利台灣的經濟發展。

  16. (四)實質面指標 1.經濟成長率 主計處原先預估2009年5.08%的經濟成長率,顯然難以達成,預定11月將予以下修。麥格理已將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由原先預估的4%大幅下修為負2%,調降之程度創下空前紀錄。由此可見,2009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大幅下滑。 2.消費 由於經濟前景不樂觀,因此相關產業未來兩個月的營業表現恐將持續下滑。若再加上實質薪資負成長以及實質利率為負,造成民眾實質收入不增反減的情況,民間消費將加速緊縮,未來消費的成長力道堪慮,連帶對經濟成長產生不利之影響。

  17. 3.投資 在投資方面,尤其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企業為求自保,紛紛緊縮、延緩及暫停諸多重大投資計畫。在這樣的情況下,經濟短期似乎難有起色。 4.進出口 2008年全球經濟受到金融海嘯之影響,國際貿易成長趨緩,台灣進出口貿易也受到巨大衝擊。外銷接單成長力道持續趨緩,第四季出口成績不好。9月出口出現六年半來首度衰退,第四季出口較往年大幅衰退,年經濟成長率再度下修。

  18. 5.失業率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工廠紛紛倒閉、企業裁員。一向屬於落後指標的失業率創下歷年最大漲幅,勞動市場快速惡化程度為史上首見。5.失業率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工廠紛紛倒閉、企業裁員。一向屬於落後指標的失業率創下歷年最大漲幅,勞動市場快速惡化程度為史上首見。 求職者眾多,供給者少,加上產出市場持續下滑,出口繼續衰退,失業狀況持續攀升。

  19. 全球金融海嘯之影響 受到國際金融風暴持續發酵、美股連日重挫衝擊,全球股市8日度大跌,世界股市指數已跌至4年來的最低點。日本股市更重挫9.38%,是亞洲最大股市20多年來的最大收盤跌幅。 印尼股市與俄羅斯股市在暴跌超過10%後,金融管理當局下令暫停交易。印尼交易所更宣布「無限期」停止交易。美FED降息2碼 歐洲央行跟進而為了搶救經濟,全球6大央行聯手,8日晚間也宣布降息,包括美國FED宣布降息2碼,聯邦基準利率由2%降到1.5%。 另外,加拿大、英國、瑞典以及歐洲央行也幾乎是全時宣布降息2碼,瑞士則是1碼。另外,中國也宣布調降基準放款利率,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在稍早無預警宣布,從9日開始,貼現利率從3.5%調降至2.5%,一口氣降息4碼。

  20. 全球金融海嘯之影響 一.世界股市跌4年最低點 據中央社報導,摩根士丹利全球股市指數在歐洲股市開盤時下跌2.4%,來到4年來的最低點,使得本月的下滑幅度超過14%。這個指數因為亞洲與歐洲股市暴跌而進一步下滑。摩根士丹利新興股市指數跌的更深,暴跌6.5%,是3年來的最低點,10月的跌幅已超過21%。

  21. 二.俄股暫停交易 澳蒸發560億 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引發恐慌性賣壓,歐洲各股市昨天也都直線下跌。法蘭克福DAX藍籌股指數下跌6.77%,是自2005年9月底以來的最低點。俄羅斯股市在暴跌超過11%後,金融管理當局下令暫停交易。此外,澳洲股市蒸發560億,這是澳洲兩大股票指數自1月22日以來一日中最大的跌幅。 據BBC報導,英國政府8日宣布了一項價值500億英鎊的一攬子計劃的細節,以拯救面臨危機的銀行系統。該計劃包括使用納稅人的錢去投資銀行業,實際上就是把銀行系統部分國有化,以確保銀行擁有足夠的流動資金。

  22. 三.冰島瀕臨破產向外求助 北歐國家冰島由於金融業急劇成長,資產高達生產毛額的8倍,因而受到當前全球金融風暴衝擊巨大。為因應金融危機,8日將三大銀行中的第二大銀行收歸國有,並採行固定匯率制度,同時向俄羅斯協商貸款40億歐元應急,以免出現國家破產的局面。

  23. 四.大陸A股挫港股創兩年新低 中國「十.一」長假後開市3天以來,A股連3日收跌。滬深股市又挫逾3%,超過90%個股收跌,滬指更數度考驗2千點大關。 中新社報導,金融海嘯持續拖累全球股市,導致A股金融板塊全線平均下跌近7%,央票利率大跌使市場降息預期陡增,銀行股掉頭向下。 香港股市也無法倖免,在投資者清倉及放空活動拖累下,港股暴跌1,372點,恆生指數跌破16,000點卡關,創兩年來新低。

  24. 五.日本20多年來最大跌幅 日本8日連續5個交易日滑落,日經平均指數重挫,收盤時重挫百分之9.38%,是亞洲最大股市20多年來的最大收盤跌幅。也寫下5年3個月來的新低價位,創東京股市史上第3高。東京匯市日圓對美元大幅升值,突破1美元兌100日圓大關,創半年來的新高價位。這是東京股市自1987年10月20日以來最慘的一日,當時東京股市受美國「黑色星期一」暴跌影響,重挫了14.9%。

  25. 全球金融海嘯之因應措施 (一)美國央行因應措施 1.美國調降利率:為因應經濟衰退風險升高以及提振投資人信心,FED大舉調降利率,將聯邦基金利率由2007 年7 月的5.25%調降至2.0%。2008 年9 月中旬迄10 月金融危機加速惡化期間,美國FED歐洲央行、英格蘭銀行、瑞士央行、瑞典央行與加拿大央行於10 月8 日聯合降息,降幅同為0.5 個百分點,聯邦基金利率降至1.5%,歐洲央行降至3.75%。隨後,FED 在通膨減緩以及經濟成長減弱下,再採取降息措施,12 月17 日FED 宣布首度採取區間利率目標,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0~0.25%。

  26. 2.與歐、亞洲各國建立換匯機制:為了改善全球美元流動性,FED 於2007 年12 月12 日先後與歐洲、瑞士、日本、英國等國成立換匯機制。2008 年9 月18 日擴大「暫時性通貨換匯協定」,將換匯金額由670 億美元增加至2,470 億美元,來緩和美元短期融資市場的壓力,改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9 月24 日與澳洲、丹麥、挪威與瑞典四國央行成立換匯機制。9 月29 日將換匯額度由2,900 億美元增至6,200 億美元。10 月30 日與IMF 聯手分別對巴西、墨西哥、南韓、新加坡四個新興市場建立300 億美元的換匯計畫。

  27. 3. 採取新融通機制,擴大融通對象:原有公開市場操作釋出資金的方式無法紓解流動性緊縮的壓力(銀行擔心被貼上財務困難的標籤),FED 提出創新的「定期競標機制4,自2008 年12 月開始兩週一次透過TAF 提供銀行以競標利率借貸。於銀行資金需求殷切,使FED 不斷上調TAF 之額度,累計至2008 年底TAF 額度高達9000 億美元。此外FED 於2008 年3 月透過「定期證券放款機制以出借28 天期國庫券的方式,交換由房地美、房利美及銀行發行的AAA 級抵押貸款證券;其後,對象擴大至非經營銀行業務的主要券商(即「主要交易商信任機制 (使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短缺問題逐步獲得紓解。

  28. 二房危機爆發後,FED 於2008 7月30 日將宣布將原訂只實施到9 月中旬的TSLF 及PDCF 融資計畫,延長至2009 年1 月30 日。2008 年9 月中旬雷曼兄弟破產後,FED於9 月14 日宣布擴大TSLF,把透過此機制借國庫券給債券營商的額度提高250 億美元,增至2,000 億美元,同時放寬融資抵押品條件,將原先只接受國庫券、機構證券、AAA 抵押及資產擔保證券,擴大為所有投資級債券。

  29. 4. 提供貝爾斯登、AIG 及花旗銀行緊急資金:為避免貝爾斯登公司面臨破產影響整體經濟,聯準會同意摩根大通收購貝爾斯登交易案並透過緊急融資機制間接注資貝爾斯登290 億美元。

  30. 5. 接管二房:房市持續惡化,房地美及房利美兩大房貸公司爆發財務危機,布希政府於2008 年7 月30 日公布「房屋與經濟復甦法案」。依該法案財政部9 月7 日宣布接管二房,並分別挹注1,000 億美元。同時,也將建立優先股購買協定,確保二房淨值維持正數。 6. 維持貨幣市場穩定:為活絡貨幣市場,財政部除於2008 年9 月19 日動用500 億美元「外匯安定基金」,為規模約兩兆美元的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提供擔保外,FED 亦陸續公布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融資機制、商業本票融資機制以及貨幣市場投資者融資機制等措施,以確保短期資金市場有足夠流動性。

  31. (二)歐洲各國央行因應措施 歐洲政府亦對金融機構挹注資金,甚至收歸國有。為了紓緩流動性危機,歐洲央行除了挹注市場資金外,各國陸續宣布提高存款擔保額度,10月13日歐盟宣布一套聯合紓困計畫,主要措施為擔保銀行放款、以入股方式對銀行進行注資等,以遏阻金融危機蔓延和提振投資人信心。

  32. (三)亞洲各國央行因應措施 1. 亞洲共同基金:為防患區域危機,中國、南韓、日本三國和東南亞國協十國領袖2008年10月在北京達成協議,由日本、中國及韓國出資80%,東南亞國協十個會員國提供剩下的20%,將於2009年6月前成立一個800億美元的準備金,提供亞洲國家融資,以防止區域金融危機。 2. 韓國:於2008年10月19日發表包括支援外幣流動性之確保、支援充沛的韓元流動性、持續努力穩定外匯市場、穩定股市、擴充金融機構的資本及擴大存款保障、強化國際共同協助體系等七大措施的「克服國際金融市場不安方案」,亦計劃成立20 兆韓元的基金,幫助銀行提高資本水位與增加可動用的資金。

  33. 3. 日本:除於2008 年10 月27 日發表「穩定股市緊急對策」外,於10 月30 日公布「生活對策」涵括各種穩定金融市場措施,12 月12 日公布「生活防衛緊急對策」中的金融對策規模高達33 兆日圓,其中20 兆日圓用於購買銀行業持股,以支撐股市與改善銀行業資本結構。

  34. 4.台灣 台灣因應金融海嘯對策有股市方面國安基金的啟動,並延長一個月的護盤時間、禁止放空令、股市跌幅小減半到3.5%。 央行方面降低利率及調降存款準備、中央銀行寬鬆貨幣政策(調降貼放利率半碼(0.125%),並調降央行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0.25%,並擴大公開市場附買回操作機制,以充分提供市場資金。

  35. 台灣金融改革方案 金融海嘯的發生,台灣金管會也要改革相關不足的缺失,進行嚴格的金融監督,並進行改革。因此有幾點建議要加強以幫助金融的健全發展: 1.監理資訊共享平台應透明化: (1)取得充分資訊平台:讓投資人可取得即時資訊,此外金融機構、監理機關及投資人因為資訊的充分可以達到互相監督的效果。 (2)金融機構對金融產品風險一定要做到賣方有責的原則,對金融產品的風險向購買者做完全的批露。

  36. 2.內部監管: (1)金融機構內部監理:銀行內部稽查體系與控制風險,即是企業公司治理。 (2)市場力量監理:是指同業公會的自律規範與資訊的運用等。 (3)政府主管機關監理:金融檢查與管理相關法規與規範,藉由相關法規的查核及規範,來達到監督透明化之目的。 (4)內部政府之金融部會可隨時待命,因應突發的金融事件。 (5)對未來金融商品的監督相關部會應更加嚴格審核。 (6)金融人員的企業倫理教育應更加重視。 (7)公司內部的財務問題,會計部應更加謹慎的查核,以避免金融危機時財務不佳,面臨流動資金不足之風險,以補強公司治理機制。

  37. 3.外部監管: (1)成立金融教育於訓練機構,使金融人才成為專業人員,即對當前產業有相當了解,以彌補知識不足的窘境。 (2)金融機構應制定涵蓋銀行、證劵、保險業跨境時,能為各國監管當局接受的國際金融監管規範。及加強國內金融業跨業間系統之間的監管協調機構等。

  38. 結論 一、引起本次金融海嘯的主因是金融政策解禁,美國金管會放任這些次貸業者進行放貸,再加上讓這些衍生性商品氾濫的發行,最後造成不可收拾的金融危機。起初金融解禁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金融整體的發展,而這些受聘在公司的CEO有些是美國白宮的顧問,也兼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長。換句話說,美國政府明知金融解禁的弊端,卻仍放任業者利用解禁的疏失而大量的放貸以及氾濫發行金融商品,因此可說金融海嘯肇因於美國金融監理機關未盡到審核和監管的職責。

  39. 二、金融學者發明的財務工程理論(如期貨或選擇權)是為了幫助避險而設計的,本意是很好的,沒想到卻被拿來賭博,造成災禍。二、金融學者發明的財務工程理論(如期貨或選擇權)是為了幫助避險而設計的,本意是很好的,沒想到卻被拿來賭博,造成災禍。 三、這次的金融海嘯可說是全球性,每個國家都遭受嚴重的經濟和股市的打擊,若美國政府還是沒有反省到金融政策的疏失,並加以強制監督,只怕未來會重蹈覆轍,又造成全球的金融危機。 四、我國也因這次金融海嘯的發生,進行金融監督改革,改善台灣金融監督的疏失,台灣金融發展和監督系統更加健全和完整未來將更能有效避免金融危機的再度發生。

  40. 報告結束,謝謝大家聆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