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以教研质量促进教学质量

以教研质量促进教学质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曾天山 16 / 10 / 2010. 内容摘要. 一、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主题 二、提高质量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责任 三、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明确标准 四、提高质量的重点是过程控制 五、提高质量的关键是科学评价 六、提高质量的保障是投入到位 七、提高质量的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八、提高质量的机制是调整资源配置. 一、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 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2.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3.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以教研质量促进教学质量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以教研质量促进教学质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曾天山 16/10/2010

  2. 内容摘要 • 一、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主题 • 二、提高质量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责任 • 三、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明确标准 • 四、提高质量的重点是过程控制 • 五、提高质量的关键是科学评价 • 六、提高质量的保障是投入到位 • 七、提高质量的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 八、提高质量的机制是调整资源配置

  3. 一、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 • 教育水平亟待提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 1.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 2.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 3.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 4.国际竞争的新形势

  4. 二、提升质量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责任二、提升质量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责任 • (一)提升质量是一切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 1.提升质量是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 • 2.提升教育科学研究质量对科学解释和正确回答教育问题意义重要 • (二)提升质量是世界教育科学发展的共同趋势 • 1.教育科学诞生于回应复杂教育问题的时代需要 • 2.以质取胜是世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基本走向

  5. 提高质量是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责任 • (三)提升质量是我国教育科学繁荣发展的紧迫任务 • 1.转型期我国教育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 2.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亟待突破质量瓶颈 • ---教育科学与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差距有多大? • ---教育科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多大? • ---教育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先进学科差距有多大? • ----教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距有多大?

  6. 投入: • 2200多家科研机构,专职科研人员5万多人,高级职称以上35000人,博士学位2700多人(2008)。 • “十一五”以来,年均立项课题1万多项,年均投入经费近5000万元。 • 产出: • 教育类刊物有627种,每年发表教育论文8万多篇,核心期刊52种,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0000多篇。CSSCI索引期刊37种,每年发表学术论文8000多篇。 • 出版社580家,每年出版专业性较强的学术专著200多部。

  7. (四)有质量的教育研究的五项主要任务 • 1.描述事实 • 2.解释现象 • 3.形成理论 • 4.预测趋势 • 5.改进工作   • 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如新基础教育、目标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初中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等。 • ——区域教学质量与其研究水平呈正比 ——学校的办学水平与其研究能力呈正比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其研究能力呈正比

  8. 2010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000项,其中:江苏省、北京市、湖南省、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申报的课题数量均在申报课题总数的5%以上,其中江苏省为最高,达13.50%。和去年相比,新疆、贵州两个西部省份的申报数有了大幅度增加。2010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000项,其中:江苏省、北京市、湖南省、广东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申报的课题数量均在申报课题总数的5%以上,其中江苏省为最高,达13.50%。和去年相比,新疆、贵州两个西部省份的申报数有了大幅度增加。 • 报数量排在前20名的单位名单。从该名单中可以看出,申报数量较高的单位大多数是高等学校,其中以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三家部属师范院校为最高,显示出高校在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方面的突出优势和积极态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是表4中唯一一家非高校单位,显示出较高的申报积极性。和往年相比,新疆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等地方高校申报数量明显上升,跃居前20名。

  9. 立项课题区域比较: • 北京、湖南、上海等省市仍然在课题立项情况中名列前茅,西部地区则仍然显得较为落后,绝大部分省区都获得一定的立项。新疆明显上升,申报课题积极性提高,特色鲜明,少数民族学者获得课题立项的数量继续上升。 • 课题负责人所在省市统计情况 • 北京68天津9湖南49新疆9上海42安徽8浙江42江西8江苏36陕西6广东30广西5重庆21云南5湖北19贵州4吉林17青海4山东14甘肃2辽宁12内蒙古2福建9宁夏2河北9山西2河南9黑龙江1四川9海南1总立项数454

  10. 立项数量最多的15个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18华东师范大学17东北师范大学15浙江师范大学12西南大学11华南师范大学8华中师范大学8湖南师范大学8新疆师范大学7厦门大学6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51中央民族大学5湖南科技大学5南京师范大学5沈阳师范大学5宁波大学5 ,合计140

  11. 三、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明确标准 • (一)研究标准 • 1.科学性 • (1)观点可信 • (2)材料可靠 • 2.创新性 (1)学术观点创新 (2)学科体系创新 (3)研究方法创新 • 3.应用性 • (1)决策服务/指导实践 • (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12. 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明确标准 • 4.影响度 • (1)国内影响 • (2)国外影响 • 5.规范性 • (1)学术诚信 • (2)学术规范

  13. 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明确标准 • (二)教学标准: • 1.学业标准 • 2.道德标准 • 3.艺体标准 • 4.健康标准

  14. 五、提高质量的重点是过程控制 •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提出问题-构造假设-收集材料-检验假设-形成结论 • (二)课题研究过程: • 1.申报论证过程(8%) • 2.开题启动过程 • 3.研究活动过程 • 4.中期评估过程 • 5.结题鉴定过程(66%合格,5%优秀)

  15. 提高质量的重点是过程控制 • (三)教学实践过程: • 1.五段教学法:赫尔巴特分教学过程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  其后德国的齐勒尔(Tuiskon Ziller,1817--1882)和赖因(Wilhelm Rein, 1847--1929)据此加以扩充,订出五个教学步骤:(1)预备:唤起有关的旧观念,以引起对新知识的兴趣;(2)提示:讲授新教材;(3)联想(比较与抽象):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使之建立联系;(4)总括:得出结论、定义或法则;(5)应用:运用得出的概念或法则解答课题或练习。

  16. 提高质量的重点是过程控制 • 2.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 (1)情境。给学生设置一种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疑难,产生兴趣。 •    (2)问题。从疑难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    (3)假设。学生应获取资料和进行必要的观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    (4)解决。推断何种假设能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5)应用。学生通过做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   这一过程后来修改为暗示、问题、臆说、推理和试证。 •   问题教学法重视用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和获取新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在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注意应用,方法和形式强调多样化,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17. 五、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评价科学 • (一)研究评价 • 1.成果评价 • (1)著作 • (2)论文 • (3)研究报告 • 2.人才评价 • (1)代表作 • (2)研究能力 • 精确计算、谨慎记录、虚心调查、认真试验是优秀研究者的基本技能。

  18. 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评价科学 • 3.项目评价 • (1)立项率 • (2)结题率 • (3)优秀率 • (4)不合格率 • 4.学科评价 • (1)重点学科 • (2)跨学科 • 5.机构评价 • (1)研究资源拥有能力 • (2)对外交流合作水平

  19. 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评价科学 • 6.评价主体 • (1)同行评价 • 学术规范/学术影响 • (2)行政评价 • 投入产出比/成果质量影响/人才培养 • (3)基层评价 • 产出成果/学科建设/单位声誉

  20. 提高质量的关键是评价科学 • (4)公众评价 • 成果效用/社会声誉 • (5)自我评价 • 自我完善/自我批评

  21. (二)教学评价 • 1.学科评价 • 2.能力评价 • 3.增值评价

  22. 六、提高质量的保障是投入到位 • (一)研究保障 • 1.资质和准入机制 • (1)专业化研究 • (2)内行管理 • (3)专家资质 • (4)出版物资质

  23. 提高质量的保障是投入到位 • 2.经费保障条件 • 3.时间保障条件 • 4.设备资料条件 • 5.社会支持条件

  24. 提高质量的保障是投入到位 • (二)教学保障 • 1.资质 • 学生资质/教师资质/内行管理资质 • 2.条件 • 经费 • 课程 • 资源

  25. 七、提高质量的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 • 1.研究源于实践,始于问题,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针对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同任务。 • 2.项目是研究问题的共同平台。 • 3.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 4.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26. 八、提高质量的机制是资源配置 • (一)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资源配置机制 • 1.质量取向 • 2.效益取向 • (二)效果取向的问责退出机制 • 1.行政问责 • 2.社会问责 • 3.法律问责 • (三)抬高底部的质量保障战略 • 合格/满意

  27. 提高质量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 • 以提高质量为导向。 • 以多出优秀成果和师生健康成长为目标。 • 以促进成果转化和实际影响为重点。 • 以科研课题为龙头。 • 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 • 以优秀专家学者为依靠。 • 以优良学风建设为基础。 • 以标准和模式引领教学实践。

  28.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