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屏東教育大學 治校理念

屏東教育大學 治校理念. 鄭英耀. 生命在木瓜園轉彎. 鄭英耀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任行政副校長. 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1988-1992.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台灣教育學院 輔導系. 1982-1985. 1979-1982. 屏東師專 國小師資科. 創新 上善若水 大道不器. 大師典範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1971-1976. 劍河倒影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教育價值 三動教育 美感教育. 教學研究 .行政.服務.

ke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屏東教育大學 治校理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屏東教育大學治校理念 鄭英耀

  2. 生命在木瓜園轉彎

  3. 鄭英耀現職: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任行政副校長 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1988-1992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台灣教育學院 輔導系 1982-1985 1979-1982 屏東師專 國小師資科 創新 上善若水 大道不器 大師典範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1971-1976 劍河倒影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教育價值 三動教育 美感教育

  4. 教學研究.行政.服務 1985 教育部青年研究著作(人文社會科學組)甲等獎 1995/2002 教育部 84 / 91 學年度優秀教育人員獎 1994 國立中山大學 83 學年度傑出教學獎 1993-2000 國家科學委員會 獲甲種研究獎助六次 2001-迄今 國家科學委員會 90 - 101 學年度26件專題研究獎助 2008-迄今 教育部計畫4件 2004 93 年度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木鐸獎 2012 國立中山大學 100學年度研究傑出獎 2012 國立中山大學 101學年度特聘教授(學術研究類) 1999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傑出校友 2009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傑出校友 2010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傑出校友 2011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傑出校友

  5. 教學研究.行政.服務 1976/8~1979/7 嘉義縣光華國小 教師兼總務主任 1983/8~1985/7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 教育系助教 1992/8~1994/7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共同科/畢業生輔導室主任 1994/8~1997/4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共同科/諮商輔導中心主任 1997/5~1997/8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兼共同科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1997/8~2001/7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教育學程中心主任 1998/8~2001/7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2004/8~2005/6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教授兼學務長 2004/8~迄今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董事兼高雄辦公室規劃小組召集人 2003/1~2004/7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教育研究所教授借調局長2次 2006/12~2008/4 2006/1~2007/7 教育部顧問室 顧問兼「創造力教育」領域召集人 2001/8~2002/12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教授兼社會科學院院長2任 2008/8~2009/7 2009/8~2010/7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教授兼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2010/9~ 國立中山大學 教育研究所特聘教授兼任行政副校長

  6. 教學研究.行政.服務 2009-迄今 世界教育研究學會 (WERA) 台灣代表暨創始會員 2010-迄今 亞太教育研究學會 (APERA) 理事 2009-迄今 台灣教育研究學會 (TERA) 第一任、第二任理事長 2009-迄今 TERA已於國內舉辦四場學術研討會, 2011年在台灣高雄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TICE2011); 2013年8月將在高雄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TERA-PROMS 2013) 2009- 國科會科教處「性別與科技」 複審委員 2010/1- 國科會科教處「多元族群的科學教育學門」 學門召集人 2012- 國科會科教處「原住民科學教育行動方案」 複審委員 2011- 中鋼集團教育基金會 董事 2012/1- 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發展處「教育學門」 複審委員 2012- SSCI期刊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pecial Issue-「創造力專刊」的Guest Editor 迄今 TSSCI、SSCI期刊編輯委員 審查委員

  7. 治校理念 找回教育的價值與尊榮 ---傳統與創新

  8. 教學研究、環境、資源 教師 學生 行政 教育典範 課程

  9. 大學校長的角色 上善若水 • 除了學術研究、傳授知識和擴散知識之外,大學教育應透過教學歷程與校園建築、環境形塑一種將知識轉化成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甚且發展出圓融的生活智慧,已成為校園文化創新的重要功能。 • 大學更被期待能將專業社群研發能量聚焦在促進社會產業發展的動能。 • 教育大學除了具備大學一般的研究、教學、服務的任務外,其研究、教學和服務更肩負了培育未來人才培育的特定使命:一種成就國家發展、個人希望、促進社會進步與穩定的力量,教育大學存在的永恆不變價值更於此被突顯。

  10. 大學校長的角色 上善若水 • 教育大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及行政同仁的共同投入與參與,教育大學的根本精神,更需對教育本質、理想與價值的堅持,以及創新、卓越的追求,欠缺了這個精神,教育大學便不再是教育大學。 • 教育大學風格之形塑及競爭力的關鍵,乃在其於能否建構一個堅守永恆的價值。 • 校長之主要職責在維護大學自由學風與堅持追求多元、創新、卓越之精神,營造一個可以讓每一位教師充分發揮專業及潛能,並追求不斷自我超越的環境。

  11. 對教師的支持--教師是大學人才培育成敗的關鍵對教師的支持--教師是大學人才培育成敗的關鍵 桃李不言 • 尊重各院系所之學術自由與自主 • 利於教師教學研究、環境、資源,舉凡:研究經費之爭取、特殊儀器設備之充實、行政效能之提升 • 建立積極獎勵機制,鼓勵各院延攬優秀人才,諸如合聘講座教授、研究傑出獎、吳大猷獎、課程教材研發及教學傑出學者等 • 積極發展與建立特色教學、研究團隊,例如多元文化教育(新住民、原住民、客家)、結合體育、音樂、藝術的文創社群、數位學習、老人教育及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等 • 教師在教學工作上的貢獻及努力,除認可及鼓勵之外,應適度的反映於教師升等及聘任的政策上;特別是特色課程、教材與創新教學模式的研發,應增加其比重,確保學習品質和學校品牌形象的樹立。

  12. 對學生的教育--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流 桃李不言 • 發展專業知能,培育堅持教育價值,富博雅、人文關懷、國際視野素養,以及創新與國際移動能力的人才 • 建構一個具前瞻、理性、支持創新,以及參與式且自主的管理生活制度,鼓勵學生發展多元智能,追求卓越,激發社會參與的熱情,成為未來社會的中堅分子 • 創新、創造既以為知識經濟時代,個人、組織和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一定的經費與空間和資源支持學生的想像與創新,應成為校園新文化

  13. 非正式課程 桃李不言 • 除了正式課程外,非正式課程對全人教育與能力本位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諸如屏東教育大學在師範、師專時期優秀的傳統---一年一度的萬丹馬拉松、三動教育(活動、運動、勞動) • 國際視野與移動能力的養成,增加外籍生、落實外語能力指標評測外,藉由結盟跨校、跨區、跨國同步式英語修課、提供學生國際交流獎學金,豐富其國際學習與生活經驗 • 網路學習課程

  14. 上善若水 對行政同仁的激勵--行政同仁是校務推動的穩定力量 • 管理、激勵的設計/系統/制度 • 瞭解行政同仁的各項需求,並依據學校發展之需要,就行政同仁的福利措施、進修、教育訓練及生涯路徑作通盤的規劃 • 塑造一個支持、鼓勵同仁可以發揮生命能量的工作環境,以確保學校行政同仁能維持高昂的士氣,提供高品質的行政服務 • 整合有限資源的跨處室或團隊的合作,創新校務對教師的教學與研究的全盤支持

  15. 外部的挑戰與資源的開創 上善若水 • 台灣高等教育的供需變化、有限的研究經費、學生以及社會資源 • 師資多元化與少子化的人口趨勢,衝擊教育大學的營運模式,包含就業保障(任教、產業) • 公務預算的爭取、校務基金的籌募、學校聲望的提昇、校內合作與競爭意識的凝聚、校際合作競爭策略的形成、未來發展重點的討論 • 針對本校的特色和所有同仁尋求共識,共謀發展策略 • 緣於社會期待與地方城市的發展,成為專業提供及扮演城市發展的發動機角色,又能在爭取社會資源時,堅持大學的理想與精神 • 成為南台灣師資人才的培育、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地方產業發展的領頭羊,結合地方發展,善盡社會責任,擴大影響性

  16. 桃李不言 上善若水 木瓜園風華再現---從傳統和創新找回教育的價值與尊榮 子 丑 屏東教育大學擁有諸多有利的條件:充滿熱忱及經驗豐富的優秀教職人員、素質整齊願挑戰且純樸的學生,優美的校園環境,以及散佈全台向心力強的校友,皆蓄勢待發。 如何在變動的環境中,開發、整合各項資源,接續前人已有的堅實基礎,從蘊涵濃郁的教育本質之傳統,讓木瓜園風華重現,創新意義,找回教育的價值與尊嚴,實乃下任校長的重責大任。 寅 全心致力統合校內外資源,提供母校所有成員一個可以充分發展的工作環境與豐富生命的磁場,激發每位同仁的熱情、創新與追求卓越能量,再創木瓜園風華,找回教育價值的春天!

  17. 假我數年來指導教育活動,我就要改造世界J. A. Comenius (1592-1671) Dia_Europeo

  18. I never try to teach my students anything, I try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y can learn. ~Albert Einstein •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Andy Warho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