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生產要素的供需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網站 vs. 實體店面. 架設網站賣東西真的有比開設實體店面便宜嗎? 架設網站賣東西真的有比開設實體店面有效嗎? 例如:賣衣服. 開設網路商店所需付出的成本. 生產要素 ( 一 ).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 primary input )和中間投入( intermediate input )兩種。 原始投入是指未經加工的生產要素;中間投入是指由原始投入加工而成,用於生產的中間過程者。

ke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產要素的供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8 生產要素的供需

  2. 網站vs. 實體店面 • 架設網站賣東西真的有比開設實體店面便宜嗎? • 架設網站賣東西真的有比開設實體店面有效嗎? • 例如:賣衣服

  3. 開設網路商店所需付出的成本

  4. 生產要素 (一) • 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原始投入(primary input)和中間投入(intermediate input)兩種。 • 原始投入是指未經加工的生產要素;中間投入是指由原始投入加工而成,用於生產的中間過程者。 • 原始投入概分為有形的勞力、土地、資本及無形的企業能力(entrepreneurship)。上例中的農人、工人和麵包師均是勞力;機器和烤箱則是資本的一種。

  5. 生產要素 (二) • 生產工具概稱為資本,自工業革命到二十世紀中葉間即屬資本累積之經濟發展史,而自二十世紀後,除實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外,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亦急速累積。 • 企業能力則是整合各種生產要素,創造出產品的能力。又稱為無形的生產要素。 • 企業在將產品銷售收入支付勞動、土地、資本的報酬之後若有剩餘則歸企業主,故企業能力之報酬即為一種剩餘求償權(residual claims)。

  6. 勞動生產力 • 在其他生產要素數量不變下,勞動的邊際生產力遞減,這是報酬遞減法則。 • 邊際產值(VMP)=產品價格(P)× 邊際產量(MP) • 在最適雇用量下:邊際產量(MP)=工資率∕產品價格=W∕P。 L:勞動 TP:總產量 MP:邊際產量 VMP:邊際產值 W:工資率 W/P:工資率/價格

  7. 最適雇用量的決定 • 使利潤極大化的勞動雇用量是當勞動的單位成本等於邊際產值時。 • 故 MP 即為廠商之勞動需求線。 • 此分析除適用於勞動外,亦適用於其他生產要素。 • 此分析之適用須假設生產者面對完全競爭的商品及要素市場,因此商品與要素的價格均為固定不變。

  8. 影響勞動需求的因素 • 影響勞動需求的因素: • 勞動需求與勞動產值間息息相關。 • 勞動產值(VMP)=產品價格(P) × 邊際生產力(MP)。 • 商品價格:邊際生產力固定下,商品價格愈高,勞動需求愈大。 • 其他生產要素:一般而言當商品價格固定下,和勞動搭配的生產要素愈多,勞動的邊際產量愈大,勞動需求也愈多。 • 若勞動者能力一樣,生產設備越多越先進,勞動的邊際產量也越高

  9. 消費 C 438,000/P B 365,000/P E1 Y0 U1 Y1 E0 U0 A 0 D1 D0 休閒(天) 365 圖 8.2 工作的選擇 勞動供給 (一) • 在圖 8.2 中,橫軸是休閒的天數,縱軸是消費。 • 圖中 A 表示一年當中每天都休閒而不工作。B 則表示 365 天均工作,假設工資率為 1,000 元,商品價格為 P,則全年消費為 365,000/P 單位。 • 因此: 消費 = 1,000*(365 - X)/P = (365,000 - 1,000X)/P • 真正影響勞動供給量的是W/P。稱為「實質工資率」,,以小寫的w代表之: w = W/P。

  10. 消費 C C 438,000/P 438,000/P B B 364,000/P 364,000/P E1 E1 Y0 Y0 U1 U1 Y1 Y1 E0 E0 U0 U0 A A 0 D1 D1 D0 D0 休閒(天) 365 365 勞動供給 (二) • 我們可以把消費與休閒當成兩種「商品」看待,繪出勞動者的無異曲線。 • 無異曲線和 AB直線相切點,就是勞動者的最佳抉擇。 • 當工資率為1,000 時,無異曲線 U0和 AB直線相切於 E0點。此時休閒天數是 D0、工作天數是 (365 - D0 )。 • 假設工資率提高為 1,200 元,此時選擇組合線變為 AC。無異曲線 U1和AC相切於 E1點。 • E1相應的休閒天數減為 D1 天、工作天數變成 (365 - D1) 天,較工資率為 1,000 元時提高了。 消費 0 休閒(天) 圖 8.2 工作的選擇

  11. 替代效果與所得效果 • 當工資率提高時,對個人的選擇產生兩項效果: • 第一是工資率提高以後,休閒的機會成本增加了;機會成本的增加驅使每個人減少休閒,這種效果稱為「替代效果」 (substitution effect)。 • 第二是工資率提高以後,相同的工作天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較以前富有,因此可以少工作多休閒,這種效果即是「所得效果」 (income effect)。 • 替代效果令人多工作、所得效果令人少工作,因此工資率上升是否會提高工作意願,端視兩種效果孰大孰小而定。人窮時替代效果較強,多工作;人富時所得效果較強,多休閒。

  12. 勞動供給曲線的導出 • 圖 8.3 的縱軸是 W/P,橫軸是人天數;人天數就是願意工作的人數乘以每人願意工作的天數。 • 保留工資率:當實質工資低於保留工資率時,沒有人願意工作,這個工資率稱為(reservation wage)。也就是圖中的 w0 。 • 圖 8.3 亦顯示:當工資率在較低水準時,工資率上升則勞動供給量增加;但當工資率到達 w1的水準之後;工資率上升反而造成勞動供給量減少,產生後彎 (backward bending)。

  13. 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 • 工資率是休閒的機會成本,當工資率上升時,休閒的成本增加,因此工作的意願提高,此稱為替代效果。但工資率上升時,可享受較高的所得,所得效果可能使休閒的需求增加,因而工作意願減少。工資率上升是否會提高工作意願,視替代效果和所得效果大小而定。一般而言,勞動供給曲線會後彎。 • 影響勞動供給的因素: • 非工作所得—非工作所得多,工作意願降低。 • 教育—教育是一種投資;受教育必須放棄工作機會。 • 所得稅—所得稅使淨工資下降,產生替代和所得效果。

  14. S w1 E0 w0 D 0 L1 L0 L2 勞動量(人天) 勞動市場的供需 W/P=w • 勞動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勞動市場的均衡。 • 失業是指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失業的原因包括: • 勞工之間工資的差異原因: • 勞工本身的工作能力和經驗不同, • 工作條件(環境、時段)不同造成補償性差異。 圖 8.4 勞動市場的均衡

  15. 資本的供需 (一) • 資本泛指生產時所用的生產設備與工具 • 廠商做投資決策時所考慮的不是廠房和機器的價格,而是「資本的價格」 • 資本的價格等於資金的成本再加上資本設備的折舊率,換言之在完全競爭的租賃市場上:租賃成本(資本價格)=利率+折舊。租賃成本又稱為使用成本。 • 資本需求是在給定資本價格下,使生產的利潤達到最大的資本投入量。 

  16. A C D B 收益 收益 C2 C2 C1 C1 (元) (元) A 0 資本量(元) C R R D B K1 K1 K2 K2 資本的供需 (二) • OC1 為一條通過原點、斜率為r1 的資本總成本線; OC2 則為當資本價格由 r1 升為 r2時的資本總成本線。 • OR 為收益 • OR 與 OC 間距離為利潤 • CD線段與 AB 線段 • OR-OC 最大處,即為最適資本量 0 資本量(元) 圖 8.5 最適資本量的決定

  17. 土地的供需 (一) • 一個國家的土地供給總量不變。但就一個國家裡的各種經濟活動而言,土地的供給卻是可以變動的。 • 土地的供給和需求決定土地的價格。 • 土地和資本(廠房及機器設備) 一樣可永續使用。因此土地作為生產要素,其價格也應該用租賃成本的觀念來了解。 • 土地的價格是在一特定時間內使用每單位土地的成本,一般習稱地租。

  18. 地租 S (元) E1 E0 D1 D0 T0 土地的供需 (二) • 市場均衡時的地租為m0,土地的供給量永遠是T0。 • 經濟租是指任何高於要素機會成本的報酬。 • 全國的土地雖然供給不變,但對某一產業而言,土地的供給是可變的。 • 故利用土地邊際產值較高之產業其需求線可能如D1所示,較原先的D0為高。此時該產業可以支付的地租為m1。 m1 m0 土地量 (平方公尺) 圖 8.6 土地的供給的與需求

  19. 案例分析:我國的農地管制 • 土地具有以下三種特性而殊於其他生產要素: • 鄰接性 • 持續性 • 整體性 故世界各國皆有土地管制法規。 • 地目變更往往是財團與貪官獲利的最大宗。

  20. End of Chapter 8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