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7

新高度、新规划、新思路 —— 十八大热点问题解读

新高度、新规划、新思路 —— 十八大热点问题解读. 十八大十大热点问题. 一、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两个“五位一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协商民主制度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六、改善民生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 八、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 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十、反腐败. 一、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两个“五位一体”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二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Download Presentation

新高度、新规划、新思路 —— 十八大热点问题解读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高度、新规划、新思路——十八大热点问题解读新高度、新规划、新思路——十八大热点问题解读

  2. 十八大十大热点问题 • 一、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两个“五位一体”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四、协商民主制度 •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六、改善民生 • 七、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 • 八、海洋权益与海洋强国 • 九、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 • 十、反腐败

  3. 一、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两个“五位一体” •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 二是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第二大部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即新增“生态文明建设”。

  5. 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已成为网络热门词汇。 意味着中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从不大协调的现代化到全面协调的现代化。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演进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初步探索、逐步深化和日益完善的过程—— • 改革开放初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坚持物质 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 一起抓。

  7.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在建设“两个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形成了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三位一体”的总体 布局。

  8.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9. 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结果,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 重大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供了有力支撑。

  11.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12.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13. 颇有深意的是: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颇有深意的是:两个“五位一体”都有一项具有净化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1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述的创新——“三增一减”。 “一减”:减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三增”:增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5. 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表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7. 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报告准确概括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十八大报告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19. 需要把握八个基本要求 •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20.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1.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 •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新的全面部署,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重大论断。这一部分中的一个鲜明亮点,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

  23.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有助于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24. 以“两个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两个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5. 社会上和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社会上和学术界有一种看法,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并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多种概括。 •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吸收全国各方面意见,在广泛共识的基础上,用24个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

  26. 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对24字进行分析 •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 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和概括,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意识 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循和维护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表现,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属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概括。 •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取向,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道德行为方式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是核心,后者是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衡量一个社会主义囯家公民素质高低的坐标和尺度。

  28.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面精神旗帜 •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民族在一定时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9. 四、协商民主制度

  30. “协商民主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第五大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第二条即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中。十八大报告第五大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的第二条即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31.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报告中的一大亮点。 • 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

  32.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把它与选举民主结合起来,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之所在。 • 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 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需要经历的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

  33.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 •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在于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34.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第一,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 第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 • 第三,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 第四,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35. 从党委和政协组织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 • 从党委来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的原则,确保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真正发扬民主。 • 从政协组织来讲,应以改革精神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建设,使协商民主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应从制度上确保政协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中形成“睿智之言”和“务实之策”,提高建言献策的水平和质量;

  36. 从制度层面 健全协商民主制度 • 从制度上推进民主监督,对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大决策及其执行成效进行监督,并通过适当形式向决策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示; • 从制度上拓宽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直接联系的渠道,充分反映民意。

  37.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部署,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部署,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 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不断完善各种协商形式,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 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更好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成效和水平。要紧紧围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 • 协商民主,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伟大历程中的一大创造,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39.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0. 十八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单独将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成为第四大部分:“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单独将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成为第四大部分:“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1. 中央四个着力 加快经济方式转变 •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42. 四个更多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4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 目前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效率总体不高,发展代价过高过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仍十分突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展方式的竞争。 • 要在更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趋利避害,在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必须加快构建更具活力更富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式。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内生条件发生新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生产要素供给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能源资源约束更趋强化,潜在增长水平趋于下降,这些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4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们充分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和重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市场导向的科技创新,强化创新驱动的教育、人才和科技基础。把增强创新能力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增强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机制,努力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与人才队伍。

  46. 二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一方面,应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巨大的内需潜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要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促进消费和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把巨大的内需潜力释放出来。把扩大投资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结合起来,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的良性互动。 • 另一方面,必须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整体素质;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创新价值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7. 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城镇化将形成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城镇化将形成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内需所在。应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在城镇化中释放内需潜力,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8. 四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提升位势。在继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四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提升位势。在继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

  49. 五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五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当前的形势变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时间窗口。应紧紧抓住有利时机,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目前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源还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创新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50. 六、改善民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