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学习提要 三类函数的简单运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投资乘数、政府支付乘数等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kend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 • 学习提要 • 三类函数的简单运用: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 投资乘数、政府支付乘数等与国民收入的关系

  2.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被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的国民收入。我们知道,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生产就会稳定下来,或者说达到稳态。而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即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企业不愿意有的存货就会增加,企业则会因此减少生产;如果供给低于需求,企业库存会减少,企业则会增加生产。总之,由于企业要根据产品的销路来安排生产,那么,他就一定会把生产定在和需求一致的水平上。从支出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I;而从收入的角度看,国民收入=消费+储蓄,即Y=C+S。把支出和供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我们有Y= C+I=C+S,于是得到I=S。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投资-储蓄恒等式。

  3.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投资函数 •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 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C表示消费,用Y表示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可用公式表示为: • APC= C/Y • 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C代表消费增量,以△Y代表收入增量,则边际消费倾向可用公式表示为: • MPC=△C/△Y

  4.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 • 在短期内,消费与收入的关系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 (1)消费与收入相等,即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这时APC=1; • (2)消费大于收入,这种情况下就会有负储蓄,这时APC>1; • (3)消费小于收入,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这时APC<1; • (4)收入增加引起消费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一般小于收入的增加,这时0<MPC<1。

  5.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一般情况下,当收入增加的时候,消费虽然也会增加,但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或者说边际消费倾向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是依次减少的。这种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6. 储蓄函数 • 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其中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收入减少,储蓄便也减少。 • 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是指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如用S表示储蓄,用Y表示收入,则平均储蓄倾向用公式表示就是:APS=S/Y • 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是指储蓄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S代表储蓄增量,以△Y代表收入增量,则边际储蓄倾向用公式表示就是:MPS=△S/△Y。

  7. 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 •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 • APC+APS=1 • MPC+MPS=1 • 收支相抵点:此时收入完全用于消费,没有储蓄。

  8. 投资函数 •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投资主要由利息率来决定,两者呈反向关系。利息率的变化,可以从两方面影响投资。第一,如果投资者本人货币资金不足或没有资金,则借入资金投资需付利息,所以,利息是投资的直接成本。第二,如果投资者本人资金充足,那么,它还要在储蓄和投资之间做出选择,在此情形下,利息是投资的机会成本。 • 投资者总是把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即回报率)与利息率进行比较,来决定投资与否。所以,投资量与利息率呈反方向变动。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投资函数:i=i(r),当该函数是线性关系时,则可以表示为:i=i(r)=e-dr,其中e表示和利息率没有关系的自发投资,而dr表示利息率有关的投资部分,并且d是反映投资和利息率变动关系的系数,称为投资对利息率的敏感度或敏感系数。而表示上述这一关系的曲线,就是投资需求曲线。

  9.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 • 要维持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必须使居民和企业的支出水平保持稳态。我们用横轴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AE(aggregate expenditure),那么,从原点出发的45o线上的各点就表示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实际上这条线在图11-3已经出现了)。由于这条线的数学表示为:AE=Y,所以这条45o线也被称为收支相抵线,线上的所有点都代表着均衡。如图11-4(a)所示。

  10. 只有企业和居民时的收入决定 • 推导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 达到均衡时,有S=I,而S= -a+(1-b)×Y,即-a+(1-b)×Y=I,可知此时国民收入为: • Ye=(a+I)/(1-b) • 这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公式。

  11. 乘数理论 • 乘数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如果注入是投资,则该比率称为投资乘数,如果注入是净出口,则该比率称为外资乘数。 • 投资乘数,是指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条件下,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或减少)。收入增量与投资增量之比即为投资乘数。以公式表示为:K=△Y/△I

  12. 乘数的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些条件归纳起来大致是:首先,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这样,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否则,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总需求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这种资源的“瓶颈状态”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不可能。其次,要假定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将减弱。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第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货币供给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增加时所增加的货币需求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的支持,会导致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乘数的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这些条件归纳起来大致是:首先,经济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这样,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国民收入增加,否则,国民收入的增加将会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总需求起不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应该指出,有时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某一种或几种重要资源处于“瓶颈状态”,也会限制乘数发挥作用。这种资源的“瓶颈状态”使利用其他闲置资源不可能。其次,要假定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否则,乘数作用将减弱。因为增加投资所引起的对货币资金需求的增加会使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鼓励储蓄,削弱消费,从而部分地抵消由于投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进而使消费增加的趋势。第三是货币供给量增加要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如果货币供给受到限制,投资和消费增加时所增加的货币需求就得不到货币供给相应的支持,会导致利率上升,则会抑制消费和投资。

  13. 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4. 考虑政府支出即政府支出为固定的常数,并且先假定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为零。考虑政府支出即政府支出为固定的常数,并且先假定政府税收和转移支付为零。 • 现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的行为方程为: • 均衡条件为:总支出=总收入

  15. 数学推导: • 由于均衡的国民产出的均衡条件为:总支出=总收入 • 所以,有: • 在这里由于没有税收和转移支出,因此:。我们可以解出以上方程,进而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 这个公式很重要,读者要记住。

  16. 考虑税收、转移支出的均衡国民收入 • 自发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 • 即: • 政府税收乘数: • 政府转移支出乘数: • 从上述三个乘数来看,政府支出、政府转移支出对国民收入有扩张的作用,因为它们为正数。而政府税收乘数为负数,所以政府税收对国民收入有紧缩的效应。

  17. 双缺口模型和财政政策 • 当一个国家的均衡国民收入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时,便出现了萧条缺口。 • 当一国经济的均衡国民收入(YE)大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YF)时,便出现了通货膨胀缺口 • 财政政策是指改变政府总支出和税收以便实现一些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如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 • 财政政策按其内容可分类为:政府支出政策、政府转移支出政策和政府税收政策。

  18. 按其对总需求(总支出)的影响可分类为: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和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前者是指有利于扩张总支出的财政政策,它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和降低税收;后者是指有利于压缩总支出的财政政策,它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转移支出和提高税收。其判定标准为:凡导致国民收入扩紧的就是扩张性政策(亦称“松”政策)凡导致国民收入紧缩的就是紧缩性政策(亦称“紧”政策)。财政政策还可以分类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发的财政政策。

  19. 四部门经济循环图

  20. 一、一个国家的进口(imports,记为M)和该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大小呈正比,即:一、一个国家的进口(imports,记为M)和该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的大小呈正比,即: • M=M0+mY • M0为自发进口量,它不依赖于本国的国民收入,M为边际进口倾向,即每增加一人单位的国民收入所引发的进口增量: • M=dM/dY, 0<m<1 • 二、一个国家(现假定为A国)的出口(exports,记为X)依赖于其他国家(现假定为B国,也可以指所有外国)的进口以及他国的国民收入,即: • X=X0+hYB • X0为A国的自发出口量(相当于B国的自发进口量);YB为B国的国民收入;h为A国的边际出口倾向(相当于B国的边际进口倾向),它是指B国增加一个单位的国民收入会引起A国(即本国)出口的增量,即: • H=dX/dYB, 0<h<1 • 很显然,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平衡是指出口等于进口,即X=M;当X>M时,则出现外贸顺差,如果X<M,则出现外贸逆差。(X-M)为净出口。

  21. 对完整四部门模型的基本假设全部列举如下: • C=a+bYD • YD=Y-TX+TR • I=I0 • G=G0 • TX=TX0+tY • TR=TR0 • X=X0+hYB • M=M0+mY • 四部门模型的均衡条件为: • 国民收入总支出 • Y=C+I+G+(X-M) • =a+b(Y-TX+TR)+I0+G0+X0+hYB-M0-mY • =a+bY-b(TX0+tY)+bTR0+I0+G0+hYB-M0-mY • YE=a+I0+G0-b(TX-TR0)+X0+hYB-M0/1-b+b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