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組長 : 吳杭捷 (02) 組員 : 李炯樑 (04) 高達理 (08) 黎民偉 (25)

第一組. 中西文化微妙結合的街道 ---- 官也街. 組長 : 吳杭捷 (02) 組員 : 李炯樑 (04) 高達理 (08) 黎民偉 (25). 目錄. 一 . 官也街名字的由來 ………………………P.03 二 . 氹仔舊城區 ………………………………P.04 三 . 海寶戲院 …………………………………P.05 四 . 海島市政廳 ………………………………P.06 五 . 氹仔舊街市 ………………………………P.07 六 . 三婆廟 ……………………………………P.08 七 . 醫靈廟 ……………………………………P.09

ke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組長 : 吳杭捷 (02) 組員 : 李炯樑 (04) 高達理 (08) 黎民偉 (25)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組 中西文化微妙結合的街道----官也街 組長:吳杭捷(02) 組員:李炯樑(04) 高達理(08) 黎民偉(25)

  2. 目錄 一.官也街名字的由來………………………P.03 二.氹仔舊城區………………………………P.04 三.海寶戲院…………………………………P.05 四.海島市政廳………………………………P.06 五.氹仔舊街市………………………………P.07 六.三婆廟……………………………………P.08 七.醫靈廟……………………………………P.09 八.觀音堂……………………………………P.10 九.北帝廟……………………………………P.11 十.天后官……………………………………P.12 十一.總結……………………………………P.13

  3. 名字的由來 澳門第81任總督官也。他是一位葡萄牙海軍上校, 1950年5月28日抵達澳門出任總督,不幸地,在同年7 月6日因患上霍亂而病逝。 特色 官也街不只是澳門著名的食街之一,還是一條 具有西方特色的街道。

  4. 氹仔舊城區 官也街從地理角度來看只是 一條街道。從文化和歷史的 角度來看,官也街是一條糅合 了中西精粹的歷史建築,把一 個內蘊中西古今藝術透徹展 現出來。 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是 氹仔踏進了歷史上最繁盛的 時期。直至五十年代初,氹仔 舊城區才慢慢變得冷寂,時至 今日該區還保留了不少昔日 的痕跡。

  5. 海寶戲院 海寶戲院座落於嘉妹前地 ,前座建 築物三層高 ,面積不大,共有760個 座位,是當時氹仔最大的的戲院。 海寶戲院亦於1975年停業,戲院結業 至今已三十多年。 海寶戲院曾陪伴很多人一起成長和生活,作為大家的集 体回憶的同時,亦為舊城區劃上歷史的年輪。

  6. 海島市政廳 前海島市政廳大樓建於1963年11月30日。 澳門回歸後,原海島市政廳 改名為臨時海島市政局,後 又改組為民政總署 。 將會改建為離 島歷史博物館,為旅客提供了一 處認識澳門人文歷史的地方。

  7. 氹仔舊街市 氹仔舊街市昔日是氹仔舊城區的標 誌,現在的舊街市的遺址已改建為 一個歐陸古典式的小廣場。 氹仔舊街市的出現,可說是為了配合 當時氹仔舊城區的經濟和城區民生的 發展,使氹仔舊街市成為了主要集散 地及氹仔居民活動的地方。隨著社會 的發展和居民的需要,舊街市於七十 年代起便開始荒廢,新的街市亦於 1983年建成。

  8. 傅統的中國建築-----三婆廟 氹仔三婆廟建於1842年,位於飛 能便度街,據說三婆是天后的姐 姐,因排行第三所以的名叫三娘。 廟宇門前的石刻對聯 “靈昭海 國,慈蔭江鄉”表現漁民對三婆的 敬仰和感謝,現在氹仔的三婆廟就 是透過當時的善信從中國傳統到澳 門。 三婆廟共有兩次大型重修工程。 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日三婆的誕辰, 廟宇更有特別的慶祝儀式,為食肆、 商號林立的官也街描上祥和宗教氣息。

  9. 傅統的中國建築-----醫靈廟 醫靈廟又稱嘉善堂,位於施督憲正街,建於清朝 光緒二十六年,已有上百年的歷史。 醫靈廟所供奉的醫靈大帝,都是過去醫術高明,藥學精湛的醫師和 藥師化身,其中包括神農氏、黃帝、華佗等,他們懸壺濟世的事 蹟已廣大流傳,深入民心。 廟宇經歷多年滄桑,一直沒有保養以致牆傾門倒,由海島市市 政廳在1987年重新傷葺後,在同年9月28日重新開放予善信參拜。

  10. 傅統的中國建築-----觀音堂 觀音堂座於施督憲正街 ,該廟宇 已有百年歷史,廟中正殿供奉的全 為觀音娘娘。 每年觀音娘娘誕辰,觀音堂亦有特 別的祭祀儀式。

  11. 傅統的中國建築-----北帝廟 北帝廟座落於地堡街嘉妹前地,建於 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 廟堂內除了中間供奉真武大帝外, 兩旁皆有神壇供人敬奉,兩旁分別 懸著”端居其所” 和”帝德廣敷” 等牌匾,表現出北帝廟多年受人尊 敬和愛戴。 北帝廟現在被列為重點保護文物建築,廟宇由創建至今經過兩 次較大規模的修整。

  12. 傅統的中國建築-----天后官 根據天后官內堂古鐘所刻,原廟建於 1785年,現存古廟則重建於1838年距 ,今已有差不多170年歷史。 澳門文化司署於九十年代曾經對天官 進行全面傷葺;大約在2001年亦由香 港善信捐獻對其進行粉飾。

  13. 官也街在這樣優越的位置,這樣淵源的歷史印記、這樣獨官也街在這樣優越的位置,這樣淵源的歷史印記、這樣獨 特的文化特色裏,早在八十年代,已吸引不少的居民和旅 客到來遊覽,所以前海島市政廳早於1983年5月1日已把它 劃為全澳第一個行人專用區。為配合氹仔的城市發展和維 護歷史文物建築,1999年11月當時的海島市政廳又在官也 街一帶進行美化工程,包括粉飾房屋,重鋪地磚,設置花 園等,使之進一步成為旅客所喜歡,所駐足遊覽的地方。 隨著澳門自由行的開放和在旅遊博彩業的帶動下,官也街 各處也繁華起來,也許,氹仔官也街已經歷多次的美化和 修護,但它所內含的中西融合的底蘊為有如掌上城市的澳 門多帶來一分懐古的情愫、一處緬懷昔日的空間、一道感 受澳門民情文化的長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