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 》

《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 》. 绪 论. 一、 课程介绍 :

kermit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

  2. 绪 论 一、 课程介绍 : 中华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音乐品种。仅从目前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所收集到的有关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工作来看,民间歌曲的歌种有千余种,精选曲目有约两万余首;民间舞蹈音乐的品种有近 1500 种,精选舞曲约有 8000 余种;曲艺音乐的曲种有 300 余种,精选唱段有 3000 余首;戏曲音乐的剧种有 200 余种,精选唱段有 6000 余首;民族民间器乐除已出版的《琴曲集成》 20 余部外,独奏音乐曲目近千首,民间乐种近百种,曲目已全逾万余首。

  3. 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多彩、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所义不容辞的。高等院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正是让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并进而引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多彩、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所义不容辞的。高等院校的民族民间音乐课,正是让青年学生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并进而引发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

  4. 二、 教学内容 : 1)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四个内容 : • 民族民间音乐 • 文人音乐 • 宫庭音乐 • 宗教祭祀音乐 2)其中民族民间音乐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 民间歌曲(含民间歌舞音乐) • 说唱音乐 • 民间器乐 • 戏曲音乐四个方面

  5. 三、关于民族民间音乐的几个 相关概念 • 1 、中国民族音乐:凡由中华族人创作的、作品风格与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相一致的音乐作品,均可看作中国民族音乐的范畴。它既包含了汉民族与各少数民族的各种音乐形式,又包括了民间音乐与专业创作音乐,还包括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 2 、中国民间音乐:指在民间形成的、由“无名氏”创作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音乐体裁。即:民歌、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五种类型的音乐。 • 3 、中国传统音乐: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符合本民族固有的音乐形态特征的音乐。(不含由当代人采用现代创作方式创作的、具有现代音乐特征的音乐类型及作品)。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四大类: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

  6. 四、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及形式 • 1 、重视理论的学习。作为未来的音乐教师,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更好地为进一步学好民族传统音乐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 2 、学唱一定数量的民歌、说唱音乐及部分戏曲音乐,从感性认识的角度,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从而促进对民族音乐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7. 五、对学生的要求 • 1 、能演唱一定数量的民族民间音乐,要求尽量唱出其特色; • 2 、对有关民族民间音乐的常识有一定的了解,相关的名词能作大致的阐述,对某些音乐现象能作大致的解说。

  8. 六、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领略中国传统音乐之美,掌握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共同特征,各分布色彩区的风格特点,以及各姊妹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分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精神,积极发扬民族文化的光荣传统,使我们的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使传统的艺术形式能结合新时代的特征,从而更具艺术的魅力。

  9. 七、教学时数及分析 八、 教材与参考书目 九、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10. 第一章 民 歌 • 第一节 民歌的起源与发展

  11. 1、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就已经创造了它。2、劳动创造了一切民间歌曲起源于劳动。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随着劳动产生了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创作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用它来反映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并直接为生产服务。3、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探讨民歌的起源,必须联系到艺术的起源。4、以下说法:游戏、摹仿、天性、梦幻、语病、灵性、情欲、美感、感情、功利、精力过剩、能动、本能等。5、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民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劳动实践中,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就已经创造了它。2、劳动创造了一切民间歌曲起源于劳动。在原始社会里我们的祖先随着劳动产生了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创作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用它来反映劳动者的思想感情并直接为生产服务。3、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探讨民歌的起源,必须联系到艺术的起源。4、以下说法:游戏、摹仿、天性、梦幻、语病、灵性、情欲、美感、感情、功利、精力过剩、能动、本能等。5、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2. 二、民歌的概念: • 广义:泛指人民口头创作中所有韵文作品; • 狭义:指民歌、民谣、小调等短小的抒情成分较重的作品,而不包括长篇和叙事诗在内。 • 民歌:即民间歌曲有词有曲,可唱可和有比较稳定的曲式结构,歌词也有与乐曲相适应的章法和格局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13. 三、历代民歌发展简况: 古老民歌集——《诗经》:我国现见最古老的一部民歌集,它反映了二千多年前,从西周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流行于当时北方十五个地区繁杂的社会生活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状况。《诗经》共305首,其中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民歌有136首。《诗经》里记录的歌词,没有曲谱,按音乐分类,分为:“风、雅、颂”。 特点:1、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真实地、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及其本质。 2、善于用对比法、突出剥削与被剥削之间的矛盾。 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得使民歌作品鲜明而生动。 4、歌词多为四字。 、

  14. 2、南方民歌集——《楚辞》 • 公元前四世纪的民间祭祀乐歌。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楚国诗人根据楚国民歌曲调创作的诗歌,一类是经汉代文人们整理的民歌歌词。特点:幻想和热情。为我国民歌的浪漫主义传统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 《九歌》 :是诗人屈原根据民间祭祀加工而成的,乐歌《九歌》中可祭的神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娱乐民众的它也反映了祭祀中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愉快心情。

  15. 3、汉魏时期的民歌——乐府:产生于秦代,汉承秦制。特点:典型化、感情抒发细致而深刻、故事性强、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歌词形式自由。(1)《关山月》(李白):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它属于鼓角横吹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2)《苏武牧羊》:产生于辛亥革命三四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全国极为流行。歌词为长短句,音乐也仿照词调模式作了传统上的创作模仿,乐曲采用的是中国古典曲式即“上下片”格式处理的。(3)《胡笳十八拍》:汉代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的作品。全曲为六声调式,常用升高只和模进的宫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3、汉魏时期的民歌——乐府:产生于秦代,汉承秦制。特点:典型化、感情抒发细致而深刻、故事性强、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歌词形式自由。(1)《关山月》(李白):是汉代乐府歌曲之一它属于鼓角横吹是当时守边将士经常在马上奏唱的。(2)《苏武牧羊》:产生于辛亥革命三四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全国极为流行。歌词为长短句,音乐也仿照词调模式作了传统上的创作模仿,乐曲采用的是中国古典曲式即“上下片”格式处理的。(3)《胡笳十八拍》:汉代末著名文学家,古琴家蔡邕的女儿蔡文姬的作品。全曲为六声调式,常用升高只和模进的宫为调式外音情绪悲凉激动感人。

  16. 4、隋唐时期的民歌: • 隋唐时期的音乐比较发达,国家设有梨园。宫廷音乐很盛行。宗教寺院音乐也很流行。 • 《阳关三叠》: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谱写的琴歌。全曲三大段基本上有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唱三次,故称“三叠”。乐曲表达作者对即将远行友人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17. 5、宋时期的民歌:宋代民歌城市经济比较发达、促进了城市音乐的兴盛,在城市中,分散的民间歌曲得到了集中,各自得到了交流,群众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导致了艺术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演唱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满江红》:是宋元时候最流行的词牌之一。(2)《月儿弯弯照九洲》: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平富悬殊。5、宋时期的民歌:宋代民歌城市经济比较发达、促进了城市音乐的兴盛,在城市中,分散的民间歌曲得到了集中,各自得到了交流,群众多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导致了艺术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演唱艺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满江红》:是宋元时候最流行的词牌之一。(2)《月儿弯弯照九洲》: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平富悬殊。

  18. 6、元代民歌:蒙古统治者建立元朝后,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严密的统治,人民的负担沉重,生活朝不保夕当时流传有很多被压迫的民歌。7、明清民歌:明清民歌特别发达、仅清代民间文学家蒲松龄的“傈曲”中就选用了民间歌曲、曲牌就有五十多个。6、元代民歌:蒙古统治者建立元朝后,对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以及严密的统治,人民的负担沉重,生活朝不保夕当时流传有很多被压迫的民歌。7、明清民歌:明清民歌特别发达、仅清代民间文学家蒲松龄的“傈曲”中就选用了民间歌曲、曲牌就有五十多个。

  19. 四、民间歌曲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 1、壮族的“歌吁”: • 2、西北民族的“花儿会”: • 3、哈萨克族的“ 阿肯弹唱会”: • 4、京族的“唱哈节”: • 5、傈傈族的“汤泉诗会”: • 6、仫(mu)佬族的“走坡会”: • 7、侗族的“赶歌场”: • 8、苗族的“坡会”: • 9、瑶族的“耍堂瑶”: • 10、白族的“石宝山歌会”: • 11、畲(she)族的“歌会”:

  20. 五、民歌的艺术特点: • 我国民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手法简明和精炼,善于运用经济材料,精炼的手法和音调语言,创造出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 • 丰富、深刻塑造了逼真的使人折服的音乐形象,反映了我国民歌艺术有高度表现力,更是勤劳人民智慧的结晶。

  21. 1、山西民歌《交城的山》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一首民歌,歌声从只音开始,曲除了第二小节外,其只音均在强拍上进行,其主要是再现调式主音只。前六小节的曲调进行是按照节拍单位一起一落进行的,跳动幅度较大。这种写法适合表现坚定自豪、欢欣鼓舞信心百倍的感情。第七、八小节曲调很顺畅地落到低音区,语言亲切、感情深厚,更增加了歌曲的感情。

  22. 2、《小白菜》:这首河北民歌用的材料同样也是十分经济的,开始的一个小节可以说是歌曲的主要部分,仿佛是整个曲调的核心,后面的两个小节都是由它发展而来的,都是它的变形,都保留或发展了它的旋律和节奏上的特征。这首民歌生动地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完整的人民生活悲惨图画,全曲只用了20个小节;艺术上可谓是简练而又丰富,这也是我国一切优秀民歌所共有的特点。2、《小白菜》:这首河北民歌用的材料同样也是十分经济的,开始的一个小节可以说是歌曲的主要部分,仿佛是整个曲调的核心,后面的两个小节都是由它发展而来的,都是它的变形,都保留或发展了它的旋律和节奏上的特征。这首民歌生动地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完整的人民生活悲惨图画,全曲只用了20个小节;艺术上可谓是简练而又丰富,这也是我国一切优秀民歌所共有的特点。

  23. 五、民歌的分类: • 一、按色彩区划分:九分区:中原区:鲁、豫、冀中、冀南 、皖东北 • 东北区:黑、吉、辽、冀北、冀东北 • 江淮区:苏北、皖中、皖东 • 江南区:浙、苏南、皖南 • 东南区:粤、闽、台、戆南 • 西南区:桂、云、贵 • 川鄂区:川、陕南、鄂部分地区 • 中南区:湘、戆、鄂部分地区 • 西北区:陕、蒙西、甘、青、宁、新大部分地区 • 八分区: 江南区 • 闽粤台区 • 湘鄂区 • 西南区 • 西北区 东北区 • 华北区 • 江淮区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