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大 綱

大 綱. 壹、臺灣之經濟與資本市場成長趨向檢討 貳、臺灣資本市場之優勢與障礙 參、建立臺灣成為亞洲重要資本市場. 壹、臺灣之經濟與資本市場成長趨向檢討. 一、近十年國民所得成長情形.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單位:美金、 %. 臺灣近年來之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除 2001 年外, 每年均在成長 , 至去年( 2007 )底 , 所得水準排列在亞洲四小龍之末,約為韓國之 84 %、新加坡之 48 %、香港之 56 % 。 與大陸差距 , 由原先之 15 倍縮小為 8 倍 。.

kerry-dur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大 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 綱 壹、臺灣之經濟與資本市場成長趨向檢討 貳、臺灣資本市場之優勢與障礙 參、建立臺灣成為亞洲重要資本市場

  2. 壹、臺灣之經濟與資本市場成長趨向檢討

  3. 一、近十年國民所得成長情形 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 單位:美金、% • 臺灣近年來之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除2001年外,每年均在成長,至去年(2007)底,所得水準排列在亞洲四小龍之末,約為韓國之84%、新加坡之48%、香港之56%。與大陸差距,由原先之15倍縮小為8倍。 資料來源:國際金融統計(國際貨幣基金),主要經濟指標(韓國銀行),主要經濟指標(OECD),金融經濟統計月報(日本),新加坡統計月報,香港統計月刊,中國統計年鑑,各官方網站

  4. 二、亞洲鄰近地區之經濟成長平均概況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國際金融統計(IFS);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國民所得」;經濟部統計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新加坡統計局(Singapore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1、過去十年,臺灣與香港、韓國的經濟成長率平均值相去不遠(約4%),若與過去二十年平均6%以上相較,已明顯下降。 2、香港在CEPA簽訂之後,近一、二、四年來經濟成長率平均值表現明顯高於過去。 3、中國大陸平均國民所得雖低,惟過去十年成長率平均為9.16%,近一、二、四年來的經濟成長率平均值則有約10%的表現。

  5. 台証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吳光雄 台灣資本市場改革(Taiwan Big Bang)之探討

  6. 三、臺灣股市表現之回顧 日均量(億) 1、臺灣資本市場在70年代起,受經濟自由化、國際化之影響及市場紀律化之需求下,曾進行若干變革,證券市場進入高速成長期,於79年創最高峰後互有消長,今年則再度超越9000點。 2、在兩岸三地資本市場之競爭態勢及金融服務走向全球化趨勢下,臺灣資本市場之興革須持續進行

  7. 貳、臺灣資本市場之優勢與障礙

  8. 一、臺灣股市成交值週轉率高 亞洲主要證券市場之成交值週轉率 單位:% • 最近五年,台灣與韓國股市之成交值週轉率均高於1.5,東京與上海在1.0~1.5之間,而新加坡及香港均在1.0以下,顯示在亞洲主要證券市場中,我國股市成交效率較高,流動性良好。 資料來源:金管會2008年4月之臺灣地區證券暨期貨市場重要指標

  9. 二、臺灣資本市場之籌資成本低廉 以上假設IPO集資為10億台幣 • 臺灣籌資成本最低,佔籌資金額2~3%,而香港、大陸佔籌資金額8~10% 。

  10. 三、臺灣股市之產業結構體系完整 截至2007年底資料 資料來源:各交易所 1、香港股市以金融服務業為主,佔整體市值31.2%。 2、台灣則明顯以電子業為主,佔整體市值46%,其他次產業均未超過7%。 3、中國股市則是以工業製造和综合企業為大宗。

  11. 四、臺灣股市市值成長趨緩 資料來源:各交易所 1、過去六年來,受惠於中國企業掛牌以及股價上漲,兩岸三地股市總市值以中國成長8.67倍為最多。香港與台灣之總市值,分別成長5倍與2倍以上。 2、臺灣在2002年約為香港及中國大陸之65%,並為新加坡之300.4%及韓國之139%;至2007年縮小為27%、16%、150%及73%。其中部分台商前往香港掛牌亦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在2007年最為顯著。

  12. 五、香港、大陸股市表現吸引台商至該地上市 近十年上市家數比較 • 由近十年臺灣資本市場上市家數與香港、上海兩地比較,其成長率均較低。在政治因素影響財經政策制定下,影響投資人投資臺灣資本市場之意願,及不利業者推動業務。

  13. 參、建立臺灣成為亞洲主要資本市場

  14. 一、臺灣資本市場之內部成長動能減緩,亟宜於改善資本市場不合理之限制一、臺灣資本市場之內部成長動能減緩,亟宜於改善資本市場不合理之限制 單位:家數 資料來源:金管會2008年4月之臺灣地區證券暨期貨市場重要指標 未上市櫃公開發行公司(含興櫃公司)家數由10年前之1810家降至97年4月之572家,顯示國內潛在申請上市櫃公司家數減少,因此須將對海外台商之限制予以排除或放寬,以鼓勵海外經營有成之台商回臺上市。

  15. 二、受限於投資限額政策與在臺籌資不得投資大陸之限制,使得臺灣資本市場之籌資功能受限,急須放寬限制,方能與國際資本市場公平競爭二、受限於投資限額政策與在臺籌資不得投資大陸之限制,使得臺灣資本市場之籌資功能受限,急須放寬限制,方能與國際資本市場公平競爭 1952至2008年3月臺灣對外投資係以大陸地區為主 金額:百萬美金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 1、臺灣對外投資以大陸地區為主,分別占對外投資件數、投資金額之75%、54%,而企業上市櫃目的之一為募集資金以擴展業務,而在臺籌資無法將資金投資於大陸,喪失企業在臺上市櫃之誘因,而96、97年上市櫃公司投資大陸之家數比率均達70%,因此也反映在近年來上市櫃公司在臺籌資額度下滑(詳下頁圖一),而反觀在香港掛牌之台商,則近年平均每家在港掛牌募資金額已超過台灣上市櫃公司平均每家在台募資金額(詳下圖二) 2、由於香港無上述之投資大陸限額及限制籌資目的之問題,影響所及,引發一股台商香港上市潮,截至97年5月15日止掛牌家數62家,占香港股市市值2.46%,預估今年掛牌家數會超過十家。 P.15

  16. 圖一、臺灣近年來上市櫃公司在臺籌資情形 圖二、台商近年來香港上市籌資情形 金額:新台幣十億元 金額:新台幣十億元 資料來源:金管會2008年3月之臺灣地區證券暨期貨市場重要指標

  17. 三、由於稅負不合理、無法提供所需金融商品、廠商對外投資大陸額度受限,造成臺灣資金Parking在海外,臺灣也缺乏成長所需之資金,須適時引導其回臺參與投資三、由於稅負不合理、無法提供所需金融商品、廠商對外投資大陸額度受限,造成臺灣資金Parking在海外,臺灣也缺乏成長所需之資金,須適時引導其回臺參與投資 • 目前在國內銷售之基金,對其投資大陸有價證券、香港H股及紅籌股分別加以禁止與限制,導致許多基金因無法符合規定而寧願下架,臺灣金融證券服務業因此無法提供投資人所需之金融商品,因此投資人至境外購買其所需之金融商品,此亦嚴重影響國內財富管理市場發展 • 投資人在臺投資獲利課徵所得稅後,日後須再被課徵遺產稅、贈與稅,造成投資人雙重課稅,因此不願將資金置於國內,而寧願在海外進行投資 • 由下表可知,在台灣籌資無法投資大陸、與大陸資金流通有所限制下,台商投資大陸收益匯回金額與占投資大陸金額之比率有所提升,但比率不高。其匯回比率提升原因,除台商大陸投資收益增加外,與大陸新勞動法導致人工成本提升,使企業續對大陸增加資金持保留態度有關。 資料來源:金管會 P.17

  18. 四、臺灣資本市場之興革仍需繼續 • (一)證券業市場方面 • 證券業務採負面表列管理,並准予投資未上市櫃公司股票,引導證券承銷商成為投資銀行,並全面開放經營財富管理業務,以便與國外同業公平競爭 • (二)對產業方面 • 有優質之上市櫃企業,資本市場方能吸引投資人參與投資,因此政府可對參與公司治理評鑑佳之企業給予鼓勵及優惠,引導臺灣資本市場往公平公開方向發展。由下表可知,在外台商為未來臺灣資本市場之潛在利基,尤其在大陸地區有不少營運佳之台商,積極鼓勵回臺上市並放寬對大陸投資金額額度,將有助於解決臺灣股市市值成長趨緩之問題 金額:百萬美金 件數

  19. 四、臺灣資本市場之興革仍需繼續(續) • (三)對投資人方面 • 針對投資人風險承受度不同,對金融證券服務業訂定不同行為規範,讓投資人在臺灣便可投資其所需之金融商品,也使國內投資人權益獲得保障 • 由下表可知,臺灣課徵遺贈稅,造成重複課稅。雖以平均社會財富,促進社會福利為其課徵目的,其社會意義重於財政意義,故各國均不以遺贈稅為財政收入之重要來源。我國近十年來遺贈稅收入佔總賦稅收入之比率,介於0.8﹪至2﹪之間,對國家整體稅收貢獻不大,卻造成稅負不公、臺灣資金不願回臺參與國內投資,影響國家經濟成長,因此若將遺贈稅廢除或稅率降之10%以下,,即使引導流至海外之private banking 金額約為 4.9 兆台幣的十分之一回臺投資,對我國經濟、資本市場便有很大之助益

  20. 結語 • 臺灣過去表現及全球競爭力不差,惟受政治不穩定、社會凝聚力不高所干擾,導致成長幅度落後鄰近他國。 • 正如前述,台灣資本市場內部成長動能減緩,但眾多台商在大陸等海外地區已經營有成,雖外有香港等資本市場招攬台商前往掛牌,政策上仍宜放寬大陸投資額度政策,及在臺募集資金准予投資大陸,則不但臺灣資本市場之掛牌家數、市值得以成長,亦有助於臺灣資本市場成為亞洲籌資中心 • 除引導海外台商回臺上市外,對證券業務採開放政策,得以全面經營財富管理業務,並對金融證券業採「原則為準」之監理精神,使投資人權益得到公平保障,並與國外同業公平競爭,讓臺灣證券金融業能服務到海外掛牌之台商、資金外流之臺灣投資人甚至外資,對臺灣資本市場成為亞洲籌資中心亦將有所助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