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职校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经贸部丁丽峰班主任工作室 丁丽峰.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 , 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 “ 第一印象 ” 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著名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 “ 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 “ 下马威”. 实际应用:. 1.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其威信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包括师生初次见面,新学期第一次班会课。.

ker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职校生中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经贸部丁丽峰班主任工作室 丁丽峰

  2. 首因效应

  3.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4.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5. “下马威”

  6. 实际应用: 1.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其威信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包括师生初次见面,新学期第一次班会课。 2.班主任还要特别重视新生入学第一周、乃至第一个月的教育工作。

  7. 特别提醒: 班主任要尽量避免首因效应导致的刻板印象影响你对本班学生的客观评价。

  8. 运用首因效应,班主任不仅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善于对第一印象的管理和保持,使它持续不衰,使其积极的一面逐步形成"定势"作用。运用首因效应,班主任不仅要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而且还要善于对第一印象的管理和保持,使它持续不衰,使其积极的一面逐步形成"定势"作用。

  9. 教育教学实例

  10. 心理学关于“肯定、否定”态度的研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与林德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实验安排被试者同伴用四种不同情况评价被试者,分别是: (1)始终是肯定的评价 (2)始终是否定的评价 (3)先肯定后否定的评价 (4)先否定后肯定的评价 问在这四种情况下,被试者对同伴的喜欢程度如何? ——6.42 ——2.52 ——0.87 ——7.67

  11. 结论: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首先是把自我价值放在第一位的。 人们喜欢的是喜欢自己的人,而厌恶的是厌恶自己的人 。 人们最喜欢的是对自己的喜欢水平不断增加的人,而最厌恶的是对自己的喜欢水平不断减少的人。

  12. 班主任工作启示

  13. 攻击性行为 (社会心理学: 侵犯——反社会行为)

  14. 成因及对策

  15. 1、宣泄 侵犯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如果得不到发泄,就会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果长期压抑,严重者则会导致一些列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

  16. 合理的宣泄途径: 倾诉、运动

  17. 2、进行挫折教育 米勒:挫折-侵犯理论 挫折:阻碍个人达到目的的外部情境——意志行动受阻。 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 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例:管制刀具等不仅仅使暴力成了可能,而且也刺激了暴力。

  18. 3、严格的制度制约: 如果行为的预期代价超过行为能够带来的满足,则行为就会被抑制。

  19. 4、去个性化的避免 去个性化:个人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 在去个性化状态下人的行为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从而做出通常不会做的行为。 去个性化因素与情景:酒精、夜暗、相对隐蔽的场所、群体活动、匿名、催眠、互联网。

  20. 5、道德发展水平的提高 • 不同道德发展水平的被试在米尔格莱姆式的权威-服从实验中的表现: • 道德发展水平较低的人,拒绝服从权威命令(电击他人)的比例仅有13%; • 道德发展水平较高的人,拒绝服从权威命令(电击他人)的比例高达73% 。

  21. 6、培养移情能力 移情能力与侵犯行为之间呈负相关 角色扮演方法是培养移情能力的良好方法 犯罪学研究:让暴力犯罪者观看他所侵犯的受害者的痛苦反应的录像,有利于其认罪服法和改造。

  22. 远离暴力,做个有修养的人 武进职教中心学工处提供

  23. 使用暴力,给当事人的身心造成 痛苦和伤害,甚至是生命的冥灭!

  24. 使用暴力,给受害人的亲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无尽的悲痛!使用暴力,给受害人的亲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和无尽的悲痛! 1名中学生与同学打架被扎4刀后死亡,父母悲痛欲绝!

  25. 7、培养成熟的个性: 社会心理学研究证明:个性不成熟者运用突发性、破坏性、侵犯性行为方式满足自己的可能性较高。

  26. 不成熟的个性特征: 1 社会退缩,不会建立正常的良好的人际关 系。 2 留恋家庭,行为目的自我中心。 3 缺乏独立性、自觉性。 4 情绪不稳定,行为方式倾向于侵犯性与逃避性。 5 缺乏自我行为责任意识和忍受延迟落后的能力。 6 对外部世界和自我缺乏客观的认识。

  27. 成熟的个性特征: 1 有道德责任意识和成熟的敏感性。 2 关心别人的得失。 3 不保留敌意与怨恨。 4 不歪曲现实。 5 自我认识客观。 6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7 懂得自己角色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28. 破窗理论

  29. 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犯罪学家凯林共同提出: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

  30. 班主任工作启示: 请及时修复第一扇“破窗”!

  31. 罗 森 塔 尔 效 应

  32. 罗森塔尔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前提: 班主任首先要取得学生的信任。

  33. 不要轻易说学生不行! 充分利用罗森塔尔效应,争取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4. 教育工作案例

  35. 学生中的社会投机现象: “社会投机”是指人们在集体中不发挥最大能力的倾向,除非自己所做的贡献能够让人一目了然地分辨出来,并得到认可 。 心理实验: 进行拉力测验时,当一名学生相信自己是与另一名学生一起拉时,只用独自拉时所用力量的85%;当他以为和另外两个学生一起拉时,所用力量只有他一个人拉时的77% 。

  36.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社会投机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 应对策略: 分工明确,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班团干部实行责任追究制。

  37. 习得性无助: 是指“学会无能为力”的状态,它会让人产生“我不行”的想法,从而限制了自身潜力的发挥,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极度自卑和社交恐惧。具体表现为认知缺失、动机水平下降、情绪不适应等心理现象。

  38. 职校生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1、学业不良状态的长期积淀。 2、不恰当的评价方式。 3、不正确的归因。

  39. 对策: (一)进行归因训练 1、引导学生坦然面对失败。 2、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3、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因模式。

  40. 对策: (二)提高学生的成就期待。

  41. 对策: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42. 对策: (四)及时追踪、反馈、鼓励。

  43. 爱心

  44. 09504班 成长纪录

  45. 保密原则 但不要轻易承诺对学生所说的一切均保密。

  46. 两种情况不能保密: 1、学生触犯国家法律的。 2、学生声称(或用行动表明)有自杀倾向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