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明清时期的 日用舶来品

明清时期的 日用舶来品. 历史 0301 杜宝芹 030414133. 本课件主要通过摘录 《 红楼梦 》 中对日用舶来品的部分描写,展示由西方传入的纺织品、钟表、眼镜等日常用品,探讨传入的途径以及西器东传对中国的影响。. 一、日用舶来品的种类 1. 纺织品 2. 钟表 3. 玻璃制品(镜子、眼镜、玻璃制作工艺) 4. 其他日用品 二、传入途径 三、对中国的影响. 1 、纺织品. 在中国古典小说 《 红楼梦 》 中,宁、荣二府贵为公侯府第,外洋饰品和洋化的生活随处可见:

khal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明清时期的 日用舶来品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明清时期的日用舶来品 历史0301 杜宝芹 030414133

  2. 本课件主要通过摘录《红楼梦》中对日用舶来品的部分描写,展示由西方传入的纺织品、钟表、眼镜等日常用品,探讨传入的途径以及西器东传对中国的影响。本课件主要通过摘录《红楼梦》中对日用舶来品的部分描写,展示由西方传入的纺织品、钟表、眼镜等日常用品,探讨传入的途径以及西器东传对中国的影响。

  3. 一、日用舶来品的种类 • 1.纺织品 • 2. 钟表 • 3.玻璃制品(镜子、眼镜、玻璃制作工艺) • 4.其他日用品 • 二、传入途径 • 三、对中国的影响

  4. 1、纺织品 • 在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宁、荣二府贵为公侯府第,外洋饰品和洋化的生活随处可见: • 第3回,荣禧堂王夫人房内大炕上的猩红洋毯; 凤姐的翡翠撒花洋绉裙;宝玉的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 • 第6回,凤姐的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 第49回,宝玉的哆罗呢狐狸皮袄; 宝钗的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鹤氅; 宝琴的凫靥裘; 李纨的哆罗呢对襟褂子;

  5. 第52回,宝玉的荔枝色哆罗呢箭袖; 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 • 第92回,凤姐的大红洋绉裙; 冯紫英拿来推销的鲛绡帐; • 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

  6. 除了贵重的羽纱、羽缎之外,还有西洋布: • 《红楼梦》第28回,蒋玉函赠给宝玉,后落到袭人处的茜香国汗巾; • 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

  7. 在市民小说中,也出现了西洋布的描写:《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只见主人走将进去了一会,笑嘻嘻的走出 来,袖中取出一西洋布的包来,说道:‘请诸公看看’。”此文中的主人公文若虚因为从事海外贸易,“做了闽中一个富商”。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九》:“内中有一条被,乃是西洋异锦,更为奇特 ”。

  8. 这些贵重的纺织品从哪里来? • 王士禛《皇华纪闻》卷三云:“西洋有羽缎、羽纱,以鸟羽织成,每一匹价至六七十金,荷兰上贡止一二匹。” • 西洋布是在明代中叶从外国传入我国的。据《明史·外国传》,浡泥、满加剌、锡兰山等国均有“表贡”西洋布的记载。到了清初,荷兰也进贡“西洋五色花布、西洋白细布、西洋小白布、西洋大白布”。

  9. 西洋布的质量当时当优于国产布,故笔记小说中都啧啧称善。徐光启将其与本地产品相比,认为土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农政全书》卷三十五)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三“西洋布”条云:“其白如雪,阔七尺。”冒辟疆《影梅庵忆语》也夸称“西洋夏布”为“薄如蝉丝,洁比雪艳”。《西方答问》卷上“土产”介绍西洋布云:“布则以利诺草为之,视棉更坚且洁,佳者一匹可十数金。”可见明、清之际,西洋布是作为高贵的舶来品而受到重视的。 (摘自《明清间上海民俗的西化》)

  10. 《海国闻见录》不仅指出英国是个岛国,孤悬于佛兰西(法国)、荷兰、黄祁(德国)、吝因(丹麦)之西北海中,而且还说明了它的特产:“惟英机黎一国产生银、哆啰呢、羽毛缎、哗吱、玻璃等类”。

  11. 据说在中国最早穿西服的是雍正皇帝,至今在故宫尚保留他的这一画像。乾嘉时期洋装开始在中国城市出现,人们对此讳莫如深,无人仿效。鸦片战争后洋货倾销中国,首先在开埠的广州、香港出现洋式打扮,女的足蹬欧式皮鞋,头戴曼彻斯特头巾,买办中也有穿洋装的,但在士大夫中绝无仅有。 (摘自中华文史网《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刘志琴)

  12. 2.钟表 • 在机械类中,如果说西洋火器在明清军事中应用最广的话,那么自鸣钟则在前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最为普及和流行。 • 《红楼梦》也反映了当时豪门大族使用西洋自鸣钟表的情况: • 51、52回,“只听外间房中十锦格上的自鸣钟当当两声”、“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 • 锦衣卫抄宁国府时,一下子抄出了18件钟表。 • 贾宝玉曾从怀里“掏出一个核桃大的金表来”。

  13. 最早的自鸣钟 • 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两位耶稣会会士罗明坚 (Michaele Ruggieri 1543 - 1607)与巴范济 (Francisco Pasio 1554 - 1612) 在一次与广东总督会面的珍贵机会中,送上了一座中国人闻所未闻的西洋自鸣钟作礼物,换取了他们在肇庆长达四、五个月的特殊居留恩许,为随后而来的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 -1610)等天主教传教士于明末的活动创造了条件。利氏在一五八二年到达澳门,后几经波折于一六零一年来到北京。在他呈给万历皇帝的献礼中,就包括了两件自鸣钟。从此,庄严雄伟的中国宫殿内开始响起了嘀嗒嘀嗒的清脆节奏。

  14. 冯时可《篷窗续录》说,他曾在利玛窦处见到自鸣钟,其大“仅如小香盒,精金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李绍文比他的同乡记得更为详细:“以铜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子时一声,丑时二声,至亥则其声十二。”(《云间杂识》卷二)这种自鸣钟,可随身携带,是一种怀表。传入不久,颇得上层社会欢迎。供不应求,有人起而仿造,以满足社会需要。“第彼国所制不过寸许,上海则大于斗矣。”(同上)所仿造的实际上接近台钟。褚华《沪城备考》也记有上海地区使用钟表的习俗。(摘自《明清间上海民俗的西化》)冯时可《篷窗续录》说,他曾在利玛窦处见到自鸣钟,其大“仅如小香盒,精金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李绍文比他的同乡记得更为详细:“以铜为之。一日十二时凡十二次鸣。子时一声,丑时二声,至亥则其声十二。”(《云间杂识》卷二)这种自鸣钟,可随身携带,是一种怀表。传入不久,颇得上层社会欢迎。供不应求,有人起而仿造,以满足社会需要。“第彼国所制不过寸许,上海则大于斗矣。”(同上)所仿造的实际上接近台钟。褚华《沪城备考》也记有上海地区使用钟表的习俗。(摘自《明清间上海民俗的西化》)

  15. 清宫旧藏 • 铜镀金写字人钟: 顶层圆形亭内,有两人手举一圆筒作舞蹈状,启动后,二人旋身拉开距离,圆筒展为横幅,上书“万寿无疆”四字。第二层是钟的计时部分。第三层有一敲钟人,每逢报完3、6、9、12时后便打钟碗奏乐。底层是写字机械人,写字机械人为欧洲绅士貌,单腿跪地,一手扶案,一手握毛笔,开动前需将毛笔蘸好墨汁,再启开关,写字人便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字迹工整有神。写字的同时,机械人的头随之摆动。 •     这件精美的大型钟是英国伦敦的威廉森(Williamson)专为清宫制作的。

  16. 清宫旧藏 • 铜镀金雉鸡山石骑士牵马表: 英国詹姆斯·考克斯制造,高238cm,长114cm,宽71cm。

  17. 清宫旧藏 • 镀金珐琅怀表: • 19世纪,直径3.5cm,厚1cm。瑞士制造。      怀表为镀金珐琅表壳,表壳背面绘仕女图,色泽艳丽。白珐琅表盘,蓝钢时、分针。表盘上有厂家名款“播喴”以及机芯编号。表前后口缘均镶嵌珍珠。     播喴是瑞士一家钟表厂商的品牌,1820年由Edouard  Bovet创建,专门制造、行销面向中国市场的各式钟表。此表附有钥匙。

  18. 2.玻璃制品 • (1)镜子 • “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掩过镜子,露出门来”。非一般官宦人家所有。 • 图为《红楼梦》剧照

  19. (2)眼镜 • 眼镜是明代才有,赵翼《陔余丛考》和方以智《通雅》中都有“古未有眼镜,至明始有之”。 • 《红楼梦》中关于眼镜的描写: • 53回 贾母“又自取眼镜向戏台上照一回” • 69回 尤二姐见贾母时,贾母“又戴了眼镜细细瞧了一遍

  20. 明清两代眼镜皆为贡品,《明会典》《清实录》都记载西洋贡品之中有眼镜。清代叶梦珠《阅世编》卷七:“惟西洋有一种质厚于皮,使便近视者,秋毫皆晰”可见眼镜即使有国产,质量也不好,贾母戴的自然是西洋货,而且分近视镜和老花镜。明清两代眼镜皆为贡品,《明会典》《清实录》都记载西洋贡品之中有眼镜。清代叶梦珠《阅世编》卷七:“惟西洋有一种质厚于皮,使便近视者,秋毫皆晰”可见眼镜即使有国产,质量也不好,贾母戴的自然是西洋货,而且分近视镜和老花镜。

  21. 上图为明末清初之际黄杨木雕匏形眼镜盒。该镜盒长9.5厘米,盒两面周边刻回纹、盒背回纹内浮雕一行云螭龙。 上图为明清玳瑁眼镜,与清宫藏品十分相似,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眼球。 上图摘自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d/2007-01-05/09311320484.shtml

  22. (3)玻璃制造工艺 • 玻璃制品中,除了镜子、眼镜之外,还有大量的望远镜、透视镜等,西方的传教士、使者带着这些高新技术来到中国,让中国人大开眼界。此外,玻璃的制造工艺也传入中国。

  23. 清宫旧藏 清宫造办处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设立玻璃厂,融中国传统与欧洲技术之长,制造出了许多新品种,然而传世者极少。此水丞即出自宫廷的玻璃厂,其运用了西方切磨宝石的技法,质地纯净透亮,造型端庄,装饰新颖,是研究清代早期玻璃工艺的珍贵资料。 白玻璃水丞

  24. 清宫旧藏 • 玻璃胎画珐琅是清代与铜胎、瓷胎画珐琅先后出现的新工艺,而唯玻璃胎画珐琅制作难度大,传世品少。此件小瓶造型秀美,胎色洁白,温润如玉,表面有一层光亮的凝脂,所绘花鸟图传神而柔美,赏心悦目。此玻璃胎画珐琅瓶是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和珐琅厂联合制做的精品。 玻璃胎花珐琅花鸟小瓶

  25. 4.其他日常用品 • 《红楼梦》中还提到很多西洋杂物。 • 洋漆:在3、40、53、62回多次提到“洋漆描金小几”、“洋漆架”、“洋漆茶盘”。 • 洋货小物件:第3回的“洋罽”和70回的“西洋小银剪子”。园子里有“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53回中乌进孝的礼单里“外门下孝敬哥儿玩意儿:西洋鸭两对”。 • 西药:晴雯生病时,宝玉命麝月去凤姐处取“依弗哪”,说道:“越发尽用西洋药治一治,只怕就好了”。

  26. 二、传入途径 • 1.传教士传入 • 西方传教士来华目的是为了传教,而输入西方科技是敲门砖。(《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 利马窦与《坤舆万国全图》

  27. 2.对外贸易 • 在明朝开国以后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中外贸易基本上限定在“朝贡贸易”的框架之内进行,到了明后期才开禁。清朝康熙后,保留广州作为通商口岸,“十三行”繁盛一时。(《明及清前期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28. 3.国家间往来礼品 • 明清宫廷中的许多舶来品都是外国使者的礼物: • 例一,纺织品: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顺治十三年,荷兰国进物中有哆罗绒。康熙六年,又进哆罗呢和哆罗绒;九年,西国进哆罗绒;二十五年,荷兰国又进哆罗呢和哆罗绒。雍正五年,西洋国又进大红哆罗呢。 《榜葛剌进麒麟图》

  29. 例二,香水 • 清宫晚期后妃生活中使用的香水一方面来源于进贡,朝廷大臣购得舶来品,遇有机会即呈进宫中,或为外国使节觐见皇帝或慈禧皇太后时进献的礼品;另一方面来源于朝廷对外贸易中的采购,以供宫廷日用。因此,清晚期宫廷中使用的香水主要是法国、英国、美国、德国等外国名品。 • (摘自故宫博物馆网站) 铜镀金架香水瓶,19世纪,瓶高28cm,宽11cm。清宫旧藏。

  30. 三、日用舶来品的输入对中国的影响 • 随着西器的东传,西洋物质文明开始渗入并影响中国社会 : • 第一,提高国人的生活质量 • 第二,促进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发展 • 第三,促进中外交流,开阔国人视野,转变观念

  31. 清宫旧藏 通高4.6cm ,腹宽3.5cm,烟壶呈八棱形,珊瑚盖连铜镀金匙。白玻璃胎上绘珐琅彩。腹部两面均饰西洋女子半身像,两侧面绘彩色折枝花。壶底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该烟壶为宫廷画家模仿西洋画法的作品。此壶虽然不是舶来品,但透过此壶,可以看出西方文化对中国的绘画、生活影响。 玻璃胎画珐琅西洋仕女图鼻烟壶

  32. 参考资料: • 《红楼梦》、《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故宫网站:http://www.dpm.org.cn/ • 《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谢贵安 • 《明清间上海民俗的西化》贺圣迪 • 《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 张云台 •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刘志琴 • 《梦红楼:有舶来品就高人一等——贾府里的西洋货》 李国文

  33. 谢谢! 历史0301 杜宝芹 030414133 dubq2006@yahoo.com.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