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安全社区综述

安全社区综述. 目录. 一、概念 二、创建背景 三、安全社区的起源及发展 四、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内涵 五、安全社区的建设原则 六、安全社区的建设意义 七、安全社区建设标准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一、概念. ◆安全社区 是为了社区安全水平的促进,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资源整合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 安全社区创建基本单位:管委会、街镇、园区、 企业主导型社区. 安全社区力图对 :. 进行干预 !!. 所有人身伤害.

kia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安全社区综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全社区综述

  2. 目录 • 一、概念 • 二、创建背景 • 三、安全社区的起源及发展 • 四、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内涵 • 五、安全社区的建设原则 • 六、安全社区的建设意义 • 七、安全社区建设标准 •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3. 一、概念 • ◆安全社区是为了社区安全水平的促进,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资源整合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 ◆安全社区创建基本单位:管委会、街镇、园区、企业主导型社区

  4. 安全社区力图对: 进行干预!! 所有人身伤害

  5. 二、创建背景 •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基本需求层次理论”, 把人类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 当我们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安全和健康保障就成为最现实、最引起关注的社会公共问题。

  6. 二、创建背景中国的城乡居民主要死因的前10类,死亡率高低依次为二、创建背景中国的城乡居民主要死因的前10类,死亡率高低依次为 1.恶性肿瘤 2.脑血管病 3.心脏病 4.呼吸疾病 5.损伤及中毒 6.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 7.消化系病 8.泌尿生殖系病 9.神经系病 10.精神障碍

  7. 二、创建背景 2007年因伤害 • 4000万人需要急诊/医治 • 1000万人入院治疗 • 200万人遗留功能障碍 • 190万人终生残疾 • 死亡70-75万 (占总死亡数11%) • 伤害死亡只是所有伤害的冰山一角

  8. 二、创建背景 •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

  9. 二、创建背景 • 伤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 事故与伤害和其他疾病一样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 • 伤害预防的综合性和广泛性,要求建立一个综合的系统防范体系,把有效的伤害防治策略和具体措施落实在社区的层面来加以解决 • 利用社区的平台,发挥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居民的积极性,加强伤害预防有关的社会动员,结合社区实际落实各项伤害预防措施。

  10.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1975年安全社区的雏形诞生于瑞典一个社区,他们首先意识到伤害是公众安全健康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社区各部门及志愿团体的合作。这个社区制定了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计划,包括宣传、教育、咨讯、监管及环境改善等环节。该计划实施后两年半的时间即见成效。该社区内交通伤害减少28%;家居伤害减少27%;工伤事故减少28%;学龄前儿童伤害减少45%.。而相邻的未实施伤害预防计划的社区伤害现象没有明显减少。

  11.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二十年多来,推广安全社区理念就成为WHO在安全促进和伤害预防方面的一项重点工作。

  12.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世界卫生组织为了推广安全社区的理念,推动安全社区建设规范运行,专门成立了“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设于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学;为在世界各地推广安全社区,该促进合作中心已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捷克、韩国、挪威、美国、中国及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9个“安全社区支持中心”,在全球设立了9个“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 。

  13.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2001年“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修订了安全社区建设原则,明确了6项指标 • 2008年11月又发布了《国际安全社区建设导则》

  14.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目前,全球共有31个国家和地区的247个社区通过了“国际安全社区认证中心”认证,被世卫组织接纳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分布于瑞典、澳大利亚、挪威、加拿大、美国、南非、奥地利、新西兰、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丹麦、捷克、芬兰、爱沙尼亚、波斯尼亚、以色列、越南、智利、伊朗、波兰、日本、塞尔维亚、秘鲁、德国、英国等地。 • 亚洲共有国际安全社区104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共72个,中国大陆46个。

  15.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中国安全社区的发展 • 我国香港地区2000年开始安全社区建设 • 我国台湾2003年开始安全社区建设 • 受国际安全社区的启发,2002年,我国大陆地区引入安全社区理念 • 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委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负责“安全社区”项目 • 我国大陆地区2004年开始安全社区建设

  16.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2006年,政府将社区安全纳入《安全生产“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安全文化建设纲要》; • 2006年,总局颁布《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我国的“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开始统一规范推进; • 2007年9月3日总局在沈阳召开首次“全国安全社区工作会”命名首批21个“全国安全社区”;从此,总局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安全社区工作会”; • 2008年,COSHA被WHO社区安全促进中心接纳为国际安全社区支持中心;

  17. 三、安全社区起源及发展 • 2009年1月15日,总局颁布“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 2009年和2010年,先后成立了北京、上海、济南和大连四个地区支持中心; • 2010年,成立了安全社区工作委员会; • 2011年,组建了安全社区专家库; • 2011年又成立了沈阳支持中心; • 即将颁布的《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发展规划》将安全社区建设列为十大重点工程内容之一。

  18. 四、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内涵 ◇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类事故与伤害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 • 对象——所有人 • 涵盖范围——所有的人身伤害

  19. 建设安全社区的途径——安全促进项目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建设安全社区的途径——安全促进项目安全促进项目的重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和弱势群体 人

  20. 四、安全社区建设的目的、内涵 • 理念——人人平等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

  21. 五、安全社区建设的原则 ◆自觉自愿原则 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理解并认可理念,自愿参与、开展活动,建立系统,改进状况,长期坚持 ◆资源整合原则 资源整合 全员参与 共建共享 积极交流 ◆全员参与原则 社区内所有的相关机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安全社区建设 ◆持续改进原则 有起点无终点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长期过程,而成为SC成员只是这个过程的起点。它是其中的中转阶段,即是对过去社区安全建设相关活动的肯定,也是对未来职责的承诺。”---《国际安全社区新导则 》

  22. 五、安全社区建设的原则 ◇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国家鼓励、支持和指导各种功能型社区创建安全社区,使其成为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的有效平台。 (2)安全社区建设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开展,纳入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3)符合安全社区标准要求和达到“全国安全社区”基本条件的社区,可按照《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申报,安全监管部门做好审查和推荐工作。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23. 六、安全社区建设的意义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时任国务委员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华建敏同志批示:“这种将各类资源整合起来开展安全工作的方法很好,应总结经验,向全国推广。”“要加快安全社区建设步伐” ●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同志最近指出: “此项工作意义重大,实施效果明显,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深化落实。”

  24. 六、安全社区建设的意义 • 安全社区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平台和载体 胡锦涛总书记近期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整合基层资源,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全社会抓安全和健康,提高了社区安全防范能力,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改变了社会管理模式,增强了社会管理基础,提高社会管理效能,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

  25. 六、安全社区建设的意义 • 建设安全社区是安全生产进行综合治理的需要。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尤其是安监部门牵头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是加强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是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突出安全管理、应急管理的有效载体。

  26. 七、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 •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 /T9001-2006 • 在国际安全社区准则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劳工组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要求和我国社区建设与管理实际情况而制定; • 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由四大部分12个要素构成。

  27. 安全社区基本要素 1、安全社区创建机构与职责 2、信息交流和全员参与 3、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 4、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 5、安全促进项目 6、宣传教育与培训 7、应急预案和响应 8、监测与监督 9、事故与伤害记录 10、安全社区创建档案 11、预防与纠正措施 12、评审与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 纠正 策划 实施 检查 安全社区建设运行模式

  28. 七、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标准 • 全国安全社区建设指标体系 • 该标准提出了12项基本要素,并就开展安全促进项目提出了12方面的重点内容。 • 为了便于现场评价,在12个基本要素下,划分了50个评定指标,规定了赋分尺度和通过标准。

  29.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备案 • 凡启动安全社区建设的社区应在启动20天内报促进中心备案。备案表中启动日期应附相关证据,如文件、启动仪式照片、媒体报道等。 •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www.cosha.org.cn • 全国安全社区促进中心安全社区办公室safecpc@sina.com

  30.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申请条件 •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的《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持续开展安全社区建设项目两年以上; • 有效地预防、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他各类事故与伤害连续两年控制在当地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内

  31.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 申请时需提交的材料 • 《全国安全社区评定申请书》 • 《安全社区工作报告》

  32.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 准备工作 • 报告评审与反馈 • 组建评定组, 指定评定组长; • 编制评定计划 • 编制评定工作文件 • 现场评定 • 首次会议 • 现场考察 • 末次会议

  33.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现场评定方法 1.听取现场部门或场所的情况介绍; 2.查阅安全社区建设档案,重点为事故伤害发生情况、安全计划、安全促进活动方案和实施效果; 3.现场人员访谈; 4.随机抽样验证现场安全管理、安全促进项目情况及安全绩效。

  34.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 评定指标设置与评分标准:共设有12个一级评定指标,50个二级评定指标。每项二级指标满分3分,共分此项内容有否、有无证据、效果三部分。 每一部分的赋分: A:该部分符合要求程度较好,赋满分; B:该部分存在部分缺陷,但不影响整体效果,赋70%分; C:该部分存在较大缺陷,赋30%分; D:该部分空白或作假,赋0分;

  35.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 安全社区评分标准:满分150分,根据得分把评定结果划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总分100分(含100分)及以上,且各项二级指标均不为0分的,该次评定通过; (二)总分75分(含75分)以上100分以下,且各二级指标均不为0分的,可申请在要求的时间内整改而延续该次评定; (三)总分低于75分,或某二级指标为0分的,或D级二级指标超过(含)60项的, 该次评定不通过。

  36. 八、安全社区备案、申请、评定及证后管理 ■证后管理 1、证书有效期5年,期满三个月前申请复评。过期未经复评者称号自动作废; 2、已获命名的社区每年1月30日前须向促进中心提交年度报告;连续两年未交者撤消称号并公告; 3、发生重大事故或影响恶劣事件者吊销证书并公告; 4、促进中心不定期随机抽检。

  37. 安全社区的定义: 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理念与灵魂: 资源整合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38. 成立跨部门跨界合作的组织机构 • 举办创建安全社区启动仪式 • 培训与宣传 • 制定和完善各类管理要求 • 社区安全诊断 • 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 • 策划安全促进项目 • 策划实施项目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 评估和持续改进 • 提出申请

  39. 成立跨部门跨界合作的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或安全促(推)进委员会,由具有权威的领导担任主任; —根据社区安全工作重点和工作量,成立若干个专业工作小组,由具有组织能力、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组长,社区代表担任副组长; —规定安全促(推)进委员会和各小组的职责、工作制度和会议制度;

  40. 成立安全社区建设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或安全促进委员会,其构成: • 牵头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 • 相关部门和人员:民政、消防、社区居委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救助、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公安、交警、社区单位、志愿者组织、物业管理、交通等及企业家、专家等。

  41. ——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成立若干安全促进项目组 ,例如: • 生产安全组 • 消防安全组 • 交通安全组 • 学校安全组 • 社会治安组 • 老年人安全组 • 儿童安全组 • 居家安全组 • 预防农药中毒项目组 • 防宠物伤害项目组 • 居家燃气安全组 • 山林防火项目组 • 留守儿童安全组 • 大馒头安全促进组 • 儿童预防溺水项目组 • 弃管小区安全促进组

  42. 3、培训与宣传 ㈠ 领导小组及各部门领导: —概况、标准简介、建设步骤; ㈡安全社区建设工作者: —概况、标准详解,建设步骤和方法; ㈢全员培训,广而告之: —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意义、目的、作用等。可以通过发文件、告居民书、张贴宣传品等通告各有关单位、社区成员。

  43. 4、制定和完善各类管理要求 • 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中的各类管理要求,包括: • 内外信息交流渠道; • 志愿者组织动员与发挥作用要求; • 危险源识别(含隐患排查)要求; • 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尤其是小规模场所的管理要求; • 宣传教育与培训机构、设施、计划、管理等要求; • 应急管理要求,包括计划、队伍、设施等; • 规定需要记录的事项与记录及记录管理要求; • 档案管理要求; • 公众监督渠道与方法; • 安全检查要求及问题纠正要求; • 评估要求。

  44. 5、社区安全诊断 <安全社区基本要求>4.3条要求 建立并保持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及其评价制度,开展危险源辨识、事故与伤害隐患排查等工作,为制定安全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45. 5、社区安全诊断 社区诊断方法: • 沟通疾控、医院、交通、生产、消防、社会治安、学校等渠道,获取最少上一年度的事故与伤害信息,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 基本情况调查 • 风险识别(隐患排查) • 伤害调查; • 其他内容调查(KAP)

  46. 方法③ 危险源辨识 • 安全检查表法 • 隐患排查 • 日常和专项安全检查 等等 • 专家经验法 相关人员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掌握的安全标准与技术,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判断存在的问题。

  47. 危险源辨识建议分级组织,社区层面以各工作组,各单位自行组织。以工作组为例:危险源辨识建议分级组织,社区层面以各工作组,各单位自行组织。以工作组为例: • 居家安全:应从室内环境、用电、用气、食品、暴力、家庭用药、出行、家庭用品等方面分析 • 学校安全:可从宿舍、饮食、交通设施、教室、实验室、体育活动、校内外集体活动、网络、校园吸毒、校园暴力、心理健康等方面 • 交通又可划分为道路、交通设施、行人、驾乘人员、交通工具、交通管理、交通标志标识等。

  48. 伤害调查 • 个案调查 • 现状调查 • 普查 • 随机抽样调查 • 目的抽样调查

  49. 伤害监测 • 医疗监测:以首诊伤害患者为监测对象,按照要求填写统一的“医院伤害监测表格” • 医疗日志:社区医疗机构的诊疗工作记录; • 特定人群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社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伤害情况; • 特定场所的伤害监测:社区内容易发生伤害的场所监测; • 单一伤害类型的监测:交通伤害、溺水、老年跌倒、工伤、中毒、自杀、火灾等。

  50. ⑤其他方法 • 安全知识知晓情况 • 安全知识认知程度 • 安全行为能力 • 满意度 :社区环境、安全管理、安全服务等; • 安全需求 • 方法:调查问卷;座谈会;意见反馈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