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第二讲 哲学精神

第二讲 哲学精神. 本讲主要论及哲学本体论,包括人生结构、精神发展和超越之路。. 词源学考证. 1、西语中的演变: 英文的 Ontology , 以及德文的 ontologie, 法文的 ontologie , 最早均来自拉丁文 Ontologia 一词,而拉丁文又源自希腊文。在希腊文中,它是指关于 on 的 logos── 研究存在的学问。. 2、中文译法 中文有 “ 物性学 ” 、 “ 万有学 ” 、 “ 万有论 ” 、 “ 凡有论 ” 、 “ 存有论 ” 、 “ 是论 ” 以及 “ 本体论 ” 和 “ 存在论 ” 等译法。

kibo-dud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讲 哲学精神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讲 哲学精神 本讲主要论及哲学本体论,包括人生结构、精神发展和超越之路。

  2. 词源学考证 • 1、西语中的演变: • 英文的Ontology ,以及德文的ontologie,法文的ontologie ,最早均来自拉丁文Ontologia一词,而拉丁文又源自希腊文。在希腊文中,它是指关于on的logos──研究存在的学问。

  3. 2、中文译法 • 中文有“物性学”、“万有学”、“万有论”、“凡有论”、“存有论”、“是论”以及“本体论”和“存在论” 等译法。 • 日本人最先用本体论这一汉文译法,但20世纪30年代以来开始用“存在论”,50年代以来存在论逐渐代替了本体论的译法。

  4. 3、海德格尔的区分:存在与存在者 • 德文表示“存在”的名词das Sein,与动词不定式sein是一样的。 • 海德格尔认为,希腊人把语词分为onoma和rhema 。Onoma是人和物的名称,进而发展为onomata,狭义指称实体。与此相对的rhema ,则意指言说、传说。这种分法与希腊人对“存在”的解释密切相关。Onoma,作为事质的敞开状态, 是同 Progmata 即我们与之打交道的事物相连的,因此又叫做deloma pragmatos,即事物词类。

  5. Rheme是某种行动的敞开,所以与Praxis即行为实践相连,被叫做deloma praxeos,即动作词类。这两种词类的结合构成最基本的言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最基本的句子。行为和事物的区分体现出一种对“存在者”及其“存在方式”的关键领会。

  6. 是与在 • 以德语和英语为例,sein和be都既表“存在”,又是系词“是”。按照古典逻辑,无论关于什么东西,凡有所述,总得用上系词。无论我们说“什么是什么”、“……是……”,“是”总被引入了。即使我们说“什么不是什么”,也仍然离不开“是”。

  7. 4、郭克兰纽的创造 • 据考证,在西方哲学文献中,ontologia 一词最早见于德意志哲学家郭克兰纽(Rudolphus Goclenius,1547-1628)用拉丁文编撰的《哲学辞典》(1613)中。他将希腊词On(即Being)的复数Onta(即Beings,“存在者”、“在者”或“是者”)与logos(意即“学问”、“道理”、“理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新词Ontologie,直译即“存在学”或“存在论”。

  8. 5、存在论与形而上学 • 德意志哲学家卡洛维在《神的形而上学》(1636)中把此词视为“形而上学”(metaphysica)的同义词。1647年,另一位德意志哲学家克劳堡又将Onta 与希腊词sophia(“智慧”、“知识”)结合创造出同义新词Ontosophie,也是“关于存在的学问、知识”之意。笛卡尔把研究实体或本体的第一哲学叫做“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9. 6、沃尔夫的看法 • 沃尔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试图通过纯粹抽象的途径建立一套完整的、关于一般存在物和世界本质的形而上学,即独立的本体论体系。

  10. 1)本体论是专门研究“有”即“存在”和“存在者”的学问;2)本体论讨论的是关于“有”或“存在”的各种普遍的哲学范畴,包括唯一者、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3)本体论认为“有”或“存在”是唯一的、善的,因而是最基础、最根本、最普遍、最高的范畴,其他范畴均可从中推演出来;4)本体论属于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5)作为一门学科,本体论是以抽象的逻辑推演的方法来构造的。1)本体论是专门研究“有”即“存在”和“存在者”的学问;2)本体论讨论的是关于“有”或“存在”的各种普遍的哲学范畴,包括唯一者、偶性、实体、因果、现象等;3)本体论认为“有”或“存在”是唯一的、善的,因而是最基础、最根本、最普遍、最高的范畴,其他范畴均可从中推演出来;4)本体论属于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5)作为一门学科,本体论是以抽象的逻辑推演的方法来构造的。

  11. 小结 • 存在论——泛指一切有关存在的哲学研究; • 本体论——特指哲学史上研究某种超验实体的哲学理论,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部分; • 形而上学——在历史上曾与“本体论”同义,但后成为存在论的同义语。 • 它们都是对世界的终极关怀,解决什么是最真实的问题。虽然在有的哲学家如胡塞尔那里是完全不同的,但大多时候可以通用。

  12. 一、人的在世结构 1.主客二分的结构及其特点: (1)含义: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着认识客体的本质、规律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13. (2)主客二分的在世结构特点 • 1)外在性 • 2)对象性(人类中心主义) • 3)中介性(认识桥梁型)

  14. 2.人与世界血肉相连的关系结构及其特点 • (1)含义:没有世界万物就没有人,没有人,世界万物是没有意义的。人是世界万物之灵魂,世界万物是人之肉体。

  15. (2)特点 • 1)内在性 :我-自我与世界的相互依赖,就是基本的本体论结论,它包包含了其他的一切。……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美〗梯利希 • 2)非对象性:承认人的卓越地位,不等于认定人是主体;物被认识,不等于人类中心论。 • 3)相融性(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生活世界”;百姓日用即道—王艮)

  16. 3.海德格尔的分析 • (1)现成客体的外在关系:“上海理工大学在上海”、“我在上海理工大学”。 • (2)生成主体的内在关系:“此在”与“世界”的关系。 “此在”是“澄明”,世界在“此”被照亮。

  17. 此在与世界之关系:人原本寓于世界之中,融身世界之中。首先与世界打交道,而后才有对世界的认知。此在与世界之关系:人原本寓于世界之中,融身世界之中。首先与世界打交道,而后才有对世界的认知。

  18. (3)二者的关系 • 人认识万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一向就已经融合于世界万物之中,亦即一向生活于、实践于世界万物之中。因此,梯希利根据他对海德格尔的理解明确断言:“自我—世界的两极性是理性的主体—客体结构的基础”

  19. 二、中西差别 • 1.西方典型:古希腊 • 柏拉图 笛卡尔 黑格尔 • 海德格尔 • (更高级的“人----世界合一)

  20. 2.天人相分--中国非典型:荀子(非正统) • 天人合一--中国典型 •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尽心知性知天 • 老子:道法自然(婴儿境界) • 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玄德境界--若昏若愚--超越智欲) • 张载:德性所知不萌于见闻(合天心境界) •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

  21. 三、哲学基本问题解析 •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乃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由此,哲学流派由于思维和存在的先在性和同一性而被区分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以及可知论、不可知论。

  22. 分析: • 1.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主客二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层次、三个发展阶段 . • 1)两个层次: • 主体----客体\人----世界

  23. 2)三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不包括“主体——客体”在内的“人——世界”合一 ; • 第二个阶段是“主体——客体”,这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 • 第三个阶段是扬弃了“主体——客体”关系的人与世界的合一。(超越科学)

  24.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析 • 1.哲学基本问题的含义(见前) • 2.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 (1)唯物论与唯心论 • (2)实在论与折衷论 • (3)二元论与多元论

  25. 3.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 (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 (2)经验论与唯理论 • (3)先验论与反映论

  26. 4.基本问题的相关问题 • (1)辩证法 • (2)形而上学

  27. 认识霍金

  28. 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他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经面对教皇的面说:“宇宙是自成一体的,而且是无边无际的,没头没尾的。如此宇宙哪还有创世主的位置呢?

  29. 思考题 • 大爆炸理论(big-bang theory):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其基本观点是,宇宙经历了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在这个过程中,宇宙不断地膨胀,物质密度不断地变稀,就像一次巨大的爆炸。其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极早期,物质密度极高,温度也极高,在100亿度以上,宇宙间只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尔后,宇宙迅速膨胀,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至10亿度时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30. 当温度进一步降至100万度时,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温度再降至几千度时,辐射同物质分离,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气体凝聚成气云,并进一步形成恒星、星系,成为人们今天观察到的宇宙。该理论同其他理论相比能够解释较多的观测事实,因此已被绝大多数天文学家所接受。但是有一个记者在听了这个理论之后说:“我同意这个看法。但是造物主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请告诉我。”当温度进一步降至100万度时,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温度再降至几千度时,辐射同物质分离,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在引力的作用下,气体凝聚成气云,并进一步形成恒星、星系,成为人们今天观察到的宇宙。该理论同其他理论相比能够解释较多的观测事实,因此已被绝大多数天文学家所接受。但是有一个记者在听了这个理论之后说:“我同意这个看法。但是造物主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请告诉我。” • 请问:你相信造物主的存在还是宇宙的自成一体?记者的问题在哪里?说明理由。

  31. 五、个人精神的发展阶段 • 理论水平、哲学素养、个人精神 •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 海德格尔关于“人—世界”先于“主体—客体”的观点。 • 在某种意义上,哲学就是探讨人的精神发展阶段的学问。

  32. 1.克罗齐(意大利现代哲学家,1866--1952)的四阶段说:1.克罗齐(意大利现代哲学家,1866--1952)的四阶段说: • 1)认识①直觉——美学的对象 • ②概念—— 逻辑学的对象 • 2)实践①经济活动—— 经济学的对象 • ②道德活动—— 伦理学的对象

  33. 2.个人精神活动的发展三阶段: • 1)原始的人与世界的合一(原始的“ 天人合一”)----感受(原始的本能活动;无功利意义) • 2)“主体客体”关系(广义的认识)〖以黑格尔为代表〗 • 意识(自我意识的开始) • 认识直觉(直观) • 思维(摆脱了直观中的图像的抽象活动) • 实践(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自然科学的实践功利性 • 经济的、政治的实践活动 • 道德的实践( 具有功利性) • 3.超主客关系的人与世界的合一—审美意识超知识 • (高级的“ 天人合一”)超功利 • 超道德

  34. 分析 • 1.牛吃草 • 2.婴儿吸奶 • 3.人做慈善 • 4.《老子》:学不学、欲不欲 • 5.魏晋名士:无欲于无欲

  35. 六、超越之路 • 1.哲学的奥秘性 • “哲学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某种奥秘的东西。” • “哲学只是由于它正好与知性相对立,并从而更与常识相对立……才成其为哲学;相对于后者而言,哲学的世界自在自为地是一个一个颠倒的世界。” • ----黑格尔、谢林《哲学评论杂志》

  36. 2.哲学的公开性 • 哲学不是高不可攀的,不停留于它的单纯性,需要一个自身展开的过程。 • “哲学就其使它自己适合于它的实质的道路,适合于它的世界、一个颠倒的世界的道路而言,它是奥秘的,但就它给所有从事哲学的人提供进入哲学的颠倒的可能性而言,它又是公开的”----John Sallis

  37. 怀疑的精神是进入哲学殿堂的初始钥匙 • “哲学诚然必须承认民众有提高自己进入哲学的可能性,但是它又不能把自己降到民众的水平。”----黑格尔、谢林《哲学评论杂志》 • 中国禅宗:立地成佛的方便法门 • 超越之路: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