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安徽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安徽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材料所),是在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光源与照明两个专业的学科发展下,于 2013 年元月,在学校、学科规划处及数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光电类交叉性学科研究所。 光电材料所的定位为:服务地方光电产业经济建设,面向国家光电产业战略需求,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的应用及基础性研究。.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安徽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徽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 Institute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 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简称光电材料所),是在光信息科学与工程和光源与照明两个专业的学科发展下,于2013年元月,在学校、学科规划处及数理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建立的光电类交叉性学科研究所。 • 光电材料所的定位为:服务地方光电产业经济建设,面向国家光电产业战略需求,从事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的应用及基础性研究。 Research Staff 刘义 李海金 李勇 周文平 冀月霞 陈红梅 周文平,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光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激光晶体和晶体生长机理研究。以第一作者在物理学报发表SCI或EI论文6余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一项,开放课题两项。 刘义,光电信息材料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同年6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热电材料、透明导电材料及氧化物半导体纳米光电材料。以第一作者在J. Appl. Phys., J. Phys. Chem. Solids, Acta Phys. Sin, Ceram. Inter., Chin. Phys. B, Chin. J. Mater. Res..发表SCI或EI论文10余篇。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六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省级一般项目两项。现主持一项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一项。完成一项省级教改项目,主持一项校级教改项目,参与一项省级教改项目和两项校级教改项目。获得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冀月霞,1984年生,工学博士。2013年7月毕业于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同年7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发光材料及光电器件的研发”。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Materials Express,Journal of Luminescence,Applied Optical和Optic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IE收录论文7篇,申请专利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 李海金,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 年7 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 年9 月在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主要从事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物性研究。2008 年7 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 月到安徽工业大学数理学院从事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2012年3月起在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光电材料、光催化材料、热电材料及器件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发表SCI/EI 收录研究论文16 篇。 陈红梅,1974年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2005-2012 毕业于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 物理系稀土研究专业,2003-2004年硕士毕业于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理论凝聚态。 Research • 经过几年的优化整合,现已形成热电材料、光催化材料、发光材料三个主干研究方向 • 热电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YCoO3基热电材料,研究其电输运和热电性质,寻找提高其热电性能的方法 • 光催化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 选WO3/CdS核壳异质结纳米线阵列作为催化材料研究,它不仅拓宽了可见光吸收范围,而且减少了电子-空穴复合率,纳米线核也有利于电子的传输,核壳异质结纳米线阵列为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策略。聚合物光催化材料的研究 其中碳基光催化材料性能普遍较低,本工作选择氮化碳为研究对象,引入钒酸铋的协同效应,显著提高了氮化碳的光催化性能。 • 稀土近红外下转换光学材料的制备和研究(a)寻找合适的发光体系。(b)在合适的发光体系下,制备稀土近红外量子剪裁纳米粉末和玻璃陶瓷。(c)进行稀土离子掺杂的研究,包括掺杂浓度。(d)深入研究在具体的发光体系中,粉末和玻璃陶瓷的发光性能,能量传递机理,量子剪裁效率并进行对比,找出发光规律,进行理论分析,并发现应用前景。 李勇,博士,副教授,物理实验中心主任。2009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同年6月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发光性能及应用的研究工作,兴趣集中在白光LED荧光粉、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材料等无机发光材料在照明和能源领域方面的应用。目前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并成为Nanoscale, CrystEngComm, J. Alloys Compd.,RSC Advances等期刊的审稿人。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安徽省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1项,校实验开发基金1项,校教改项目1项,指导学生SRTP项目2项,参与各级项目多项。 Achievements [1] Yi Liu, Haijin Li, Yong Li, Wenbin Sun,, 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3,39:8189 [2] Liu Yi, Li Hai-Jin, Zhang Qing, Li Yong, and Liu Hou-Tong,, Chin.Phys.B, 2013, 22:057201 [3]  Li Haijin, Zhou Yong, Chen Liang, Luo Wenjun, Xu Qinfeng, Wang Xiaoyong, Xiao Mmin, Zou, Nanoscale, 5(23):11933-9,2013 [4] Yong Li; Yan Pan; Xiantao Wei; Bihai Tong, 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2013), 48, 2134-2138. [5] Yong Li; Yan Pan, Optik -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Light and Electron Optics (2013), 124, 5131-5134. [6] Yan Pan; Yuzhong Zhang; Yong. Li,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3), 128, 647-6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夹层对MxIn4Se3-δ化合物热电性能的影响与机理研究(批准号:51202005)/稀土离子掺杂的自激活下转换发光材料研究(批准号:11204005)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 近红外区高透射率ZnO基透明导电薄膜的能带调控与光电特性的协同研究(批准号:KJ2011A05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