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一 混频概述. 二 混频电路. 三 混频器的干扰. 返回. 返回. 休息 1. 休息 2. 混频器. u c 的频谱. u I 的频谱. f c. f. f c + F. f c + F. f I. f I + F. f I + F. f. u L 的频谱. f c. f L. f. u c ( t ). u c ( t ). u c ( t ). u I ( t ). u I ( t ). u I ( t ). t. t. t. t. t. t. u L ( t ).

kiele
Download Presentation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一 混频概述 二 混频电路 三 混频器的干扰 返回

  2. 返回 休息1 休息2 混频器 uc的频谱 uI的频谱 fc f fc+F fc+F fI fI+F fI+F f uL的频谱 fc fL f uc (t) uc (t) uc (t) uI (t) uI (t) uI (t) t t t t t t uL (t) uL (t) uL (t) t t t 5.5.1 混频器原理 5.5 混频器原理及电路 1. 混频器的变频作用 混频器是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是一个三端口(六端)网络 uI (fI) uc (fc) uL (fL) 有两个输入信号: 高频调制波 本地振荡信号 一个中频输出信号: 两个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的包络形状相同,频谱结构相同,只是填充频谱不同,即,其中心频率: 其中

  3. 休息1 休息2 可见输出中频信号 的包络形状没有变化,只是填充频率 由 变化成 uL 2Ωmax uc 非线形 元件 带通滤 波器 ωI= ωL- ωc 如果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 ,带宽 uc 乘法器 带通滤 波器 ωc uL ωL uI ωL- ωc ωL+ ωc 混频器是频谱的线性搬移电路,完成频谱线性搬移功能的关键是获得两个输入信号的乘积项,具有这个乘积项,就可以实现所需的频谱线性搬移功能。 2. 混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混频器的一般结构框图 设输入已调波信号: 本振信号: 那么两信号的乘积项为: uI uc uL 返回 仿真 则经带通滤波器的输出为:

  4. 休息1 休息2 uDSB uΩ 乘法器 带通滤波器 uo 2Ωmax 2 Ωmax ωo uDSB 乘法器 低通滤波器 uΩ uo Ωmax uDSB = uc uI 乘法器 带通滤波器 uL ωI=ωL-ωc ωc ωI=ωL-ωC ωL (1) 调幅(DSB为例) 3. 振幅调制、检波与混频器的相互关系 仿真1 (2)检波 仿真2 (3)混频 仿真3 返回

  5. (4)选择性 在混频器中,由于各种原因总会混入很多与中频频率接近的干扰信号,为了抑制不需要的干扰,要求中频输出回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矩形系数趋近于1。 因为混频器常作为超外差接收系统的前级,对接收机整机的噪声系数影响大。 所以希望混频级的 越小越好。 (1)变频增益: 变频电压增益: 5.5.2 混频器主要性能指标 变频功率增益: (2)噪声系数: (3) 失真与干扰 频率失真 变频器的失真主要有 : 非线性失真

  6. 休息 1 休息 2 平衡型混频器 环形混频器 VD1 T1 T2 + uI _ + uc - 2L 2C RL VD2 + uL- 若 T3 + uL- 如果输出中频滤波器的中心频率为: 谐振阻抗为 ,则输出电压 uc uc + - + - 1. 二极管混频器 5.5.3 实用混频电路 高质量通信设备中以及工作频率较高时,常使用 优点:噪声低,电路简单,组合分量少。 例1.二极管平衡混频器 设输入信号 本振信号 : 则输出电压 : 仿真 而环形混频器的输出是平衡混频器输出的2倍。且减少了输出信号频谱中组合频率分量,即减少了混频器所特有的组合频率干扰。

  7. 其中变频跨导: ic 由于时变偏置电压 如果 则集电极电流为 其中 为时变跨导,受 的控制,而输入信为: VT 如果输出回路的谐振频率为 ,而 C + - uc 选出的中频电流 为: L UB(t) + - uL EC EB 利用第4章所述的时变跨导电路,可构成晶体管混频器。 2. 晶体三极管混频器 中频输出电压uI为 : 变频(混频)增益Au为 : 利用付里叶级数可将展开成 :

  8. VT VT + - uc C L L + - C uc + - uL + - uL (b) (a) VT VT + - uc + - uc + - C C uL + - L L uL (d) (c)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混频器基本电路的交流通道: 共射极混频电路 :本振信号由基极串联方式注入 本振信号由射极注入 共基极混频电路:

  9. ED C L iD Rg Rs 恒流区内的漏极电流为: FET混频器的转移特性是平方律,输出电流中的组合频率分量比BJT混频器少得多,故其互调失真低。FET混频器容许的输入信号动态范围也较大。因此,尽管FET混频器的变频增益比BJT混频器低,却在短波、超短波接收机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3 FET混频电路 式中,k1、k2、k3、k4为常数。可见,iD(t)中含有差频(ωc-ωL)电流分量,其幅值正比于Uc(t)为: 右图为FET混频器原理电路 设输入已调制信号:uc= Uc(t)cosωct uI 其中,Uc(t)= Ucm(1+macosΩt) 通过漏极LC负载回路选频后,输出的中频电压为: 本振电压uL=ULcos ωLt uc uGS LC回路调谐在中频ωI= ωL-ωc或ωI= ωc-ωL,通频带B=2Ω,回路的谐振阻抗为RL。 uL 栅—源间的电压uGS为: uGS=UGSQ+uc-uL= UGSQ+Uc(t)cos ωct -ULcos ωLt 转移特性为平方律关系,即 : 式中,UGS(off)为FET管的夹断电压,IDSS为漏极饱和电流 。

  10. EC=15V +15V 8.2 kΩ 8.2 kΩ 5 6 3.3 kΩ 10 11 10kΩ 1 4 2kΩ N2 N1 BG314 (MC1595) Rwx 8 2 Rwy C 9 L 2kΩ 14 12 3 13 7 10kΩ 10kΩ 13kΩ -15V 6.8 kΩ -EE=-15V BG314构成的混频电路 ,如果本振电压uL、高频信号电压uc分别从4、9脚输入,BG314的输出端2、14脚间接LC谐振回路。 4. 模拟乘法器混频电路 设输入已调高频信号: uc= Uc(t)cos ωct uL 本振电压:uL=ULcos ωLt uI LC回路的谐振频率ωI= ωL-ωc,其带宽B≥2Ω,回路谐振阻抗为RP,,变压比为n=N2/N1,输出中频信号电压uI为: uc 仿真 混频增益Au为: 休息 1 休息 2

  11. 由于混频器是依靠非线性元件来实现变频,而通过非线性元件的信号将含有许多频率成份由于混频器是依靠非线性元件来实现变频,而通过非线性元件的信号将含有许多频率成份 , (p , q=0,1, 2,3,….) uo() B 非线形元件 中频滤波器 fI 如果设输入信号为 ,本振频率信号为 (3)交叉调制干扰:有用信号 与干扰信号 则通过 非线性元件的信号 ,其中 (4)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同时作用在混频器 混频产生的干扰。 (5)阻塞干扰 而这 些组合频率的信号中只要和中频频率 相同或接近, 输入端,经混频产生的组合分量而形成的干扰。 都会和有用信号一起被选出,并送到后级中放,经放大后解调输出而引起串音,啸叫和各种干扰,从而影响有用信号的正常工作。 (6)倒易混频 (1)干扰哨声:接收的射频信号 与本振信号 的自身组合干扰,即 (2)副波道干扰:外来干扰信号 与本振信号 的组合频率产生的干扰 三 混频器的干扰 uI(f I) uc(f c) un(fn) uL(f L) 一般混频器存在下列干扰:

  12. 由于组合频率与中频差1KHz,经检波后可产生1KHz的哨声.由于组合频率与中频差1KHz,经检波后可产生1KHz的哨声. (三阶干扰). 设输入高频信号的载频为 ,本振信号 ,则 另外,当 p=3, q=5时,可得: ,也可以通过中频 通道而形成干扰。(8阶干扰)。 经过混频器后产生的频率为 ,其中 p,q=0,1,2,… 如果中频 ,则除 的中频被选出外,还 有可能选出其它的组合频率:即 所以有 正确选择中频,尽量减少阶数较低的干扰 其中 正确选择混频器的工作点,减少组合频率分量 称为变频比。 采用合理的电路形式,从电路上抵消一些组合频率, 如平衡电路,环形电路,乘法器。 例:调幅广播接收机的中频 ,某电台发射频率 当接收该电台广播时,接收机的本振频率 ,可得 由于变频比 可推算出: 当 , 1.信号与本振信号的自身组合干扰(干扰哨声) 注意点: (1)自身组合干扰与外来干扰无关,不能靠提高前级电路的选择性来抑制。 (2)减少这种干扰的方法: 显然当变频比一定时,并能找到对应的整数p, q时,就会形成自身组合干扰。

  13. 设串台干扰信号为 ,它与本振信号的组合频率为: 提高混频器前级的选择性 在混频器前级增加中频吸收电路 合理选择中频数值,中频选在工作波段之外 2.外干扰信号与本振的组合频率干扰(副波道干扰) 其中p, q=0,1,2,3…. 。如果选频器所选择的正常中频信号为: 则可能形成的副波道干扰为: 可见,凡是能满足上式的串台信号都可能形成干扰,在这类干扰中主要有:中频干扰,镜频干扰,及其它副波道干扰。 (1)中频干扰 当 p=0 , q=1时, 即表明当一种接近中频的干扰信号一旦进入混频器,可以直接通过混频器进入中放电路,并被放大、解调后在输出端形成干扰 抑制中频干扰的方法:

  14. 虽然这种干扰信号频率 f I f I 与输入信号频率 以本振频率 为对称轴形成镜像对称的关系。 fc fLfn 例:中央台第一套节目的载波为 , 那么收音机在接收此 节目时的本振频率 ,如果有一外来 电台的频率 ,在混频级之前没有被 抑制,则这个电台进入混频器后,混频可得 的中频将被选出进入后级输出而形成镜像干扰,产生串台及啸叫。 抑制镜像干扰的方法: 提高混频前级的选择性 提高中频频率,使镜像干扰频率 远离 当 p=1 , q=1时,则有: (2)镜像频率干扰

  15. 时形,成组合频率干扰,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干扰为: , 的情况,则有: fI 可见 与 对称分布在本振频率 的两边,其中 离 最近,经混频器前的滤波后进入混频器的可能性最大。 抑制这类干扰的方法: 提高混频器前级的选择性 提高中频 选择合适的混频电路,合理选择混频器的工作点 (3)组合频率干扰 fcf n1 fL f n2 继续

  16. uo() uI(f I) uc(f c) 例:由非线性元件: un(fn) 其中四阶项为 ,若设 非线形元件 中频滤波器 uL(f L) 而 则 展开后其中可分解出 项 其中 ,可以看出干扰信号中的调制信号转移到中频载波上,与有用信号一同输出而形成干扰。 交叉调制干扰的形成与本振无关。它是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一起作用于混频器时,由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将干扰的调制信号调制到了中频载波上,即将干扰的调制信号转移到有用信号的载波上而形成的一种干扰。 3.交叉调制干扰(交调干扰) 将信号代入此项,并经中频滤波后可得:

  17. (1)交调干扰与有用信号并荐,通过有用信号而作用,一旦有用信号 ,交调干扰也消失。 (2)与干扰的载频无关,任何频率的强干扰都可能形成交调干扰,所以交调干扰是危害较大的一种干扰。 只有当 与 相差很大,受前级电路的抑制很彻底时, 形成的干扰较小。 交调干扰的特点: (3)混频器中,除了非线性特性的4次方项以外,更高的偶次方项也可以产生交调干扰,但一般由于幅值较小,可以不考虑。 抑制交调干扰的措施: ①提高前级电路的选择性 ②选择合适的器件,合适的工作点,使不需要的非线性项(4次方项)尽可能小,以减少组合分量。

  18. 如果当 形成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是指两个或多个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于混频器的输入端,由混频器的非线性作用,两个干扰信号之间产生混频,当混频后,产生的信号接近于有用信号的频率 时,将与有用信号一起进入后级电路输出而产生干扰。 (注意: ) 讨论:(1)当 或 必有一个远离 时, 容易被滤除,可能产生的干扰不严重。 而本振信号 (2)当 时, 或 均可能离 较近, 滤除比较困难,可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干扰。即由于 由4次方项 中展开可得 项, 即: 其中有: un1(fn1) uI(fI) io 非线形 元件 中频滤 波器 其组合频率为: un2(fn2) uL(fo) ωn2 ωn1ωS 4.互调干扰 继续 互调干扰的特点:设混频器输入的两个干扰为: 返回 则三个信号同时作用于非线元件上,则混频输出的电流为: 可见,两个干扰频率都小于(或大于)工作信号频率,且三者等距时,就可形成互调干扰。 (3)互调干扰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减少互调干扰的方法 : 提高前级电路的选择性 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工作状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