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甲部 單元二 秦漢

甲部 單元二 秦漢. 課題一 秦漢的統治政策. 第 1 章 秦始皇的統治政策. 探究重點. 秦始皇為甚麼以法家思想治國?這是否有利於國家的統治? 秦始皇如何加強國家統治和集大權於一身? 秦始皇推行的軍事措施有何目的? 秦始皇如何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秦始皇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否摧殘中國的文化? 秦始皇在交通方面實行的措施與鞏固統治有甚麼關係? 有論者認為秦始皇「功在後世,罪在一時」,你同意嗎?. 天下一統, 但六國之民剛 被征服,或有 反叛之心. 版圖大為擴闊. 公元前 221 年 秦統一天下後. 戰國期間, 秦國的疆域.

ki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甲部 單元二 秦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甲部 單元二 秦漢 課題一 秦漢的統治政策

  2. 第1章 秦始皇的統治政策

  3. 探究重點 • 秦始皇為甚麼以法家思想治國?這是否有利於國家的統治? • 秦始皇如何加強國家統治和集大權於一身? • 秦始皇推行的軍事措施有何目的? • 秦始皇如何促進國家經濟發展? • 秦始皇文化方面的措施是否摧殘中國的文化? • 秦始皇在交通方面實行的措施與鞏固統治有甚麼關係? • 有論者認為秦始皇「功在後世,罪在一時」,你同意嗎?

  4. 天下一統, 但六國之民剛 被征服,或有 反叛之心 版圖大為擴闊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天下後 戰國期間, 秦國的疆域 秦朝的疆域 第1節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的原因 秦統一天下後有何轉變?

  5. 幾經辛苦,終於統一了天下,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轉變,我應採取哪家思想來統治國家?幾經辛苦,終於統一了天下,面對這樣的新形勢、新轉變,我應採取哪家思想來統治國家? 墨家? 法家? 道家? 儒家? 同學們又認為哪一家思想較適合? 為甚麼?試說說你們的意見。

  6. ……還是用法家思想來治國比較好! 想一想,為甚麼秦始皇要以法家思想來治國呢?

  7. 其實戰國時期,秦已用法家思想治國。先細讀這段資料,再思考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治國的原因。其實戰國時期,秦已用法家思想治國。先細讀這段資料,再思考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治國的原因。 《史記‧商君列傳》: 「 (秦孝公時,法家代表商鞅推行變法) 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 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明白了! 1.沿襲舊制:商鞅變法,厲行法治,使秦國步向富強,為統一六國奠下基礎。秦始皇因而沿用法家思想治國。

  8. 反秦勢力 秦始皇 3.提升君權:朕欲提升君權,法家提倡君權至上,正好為朕強化君權提供理論依據。 朕以法家思想治國,是還有其他原因的。 2.鞏固統治:天下雖一統,但反抗勢力猶存,朕需要以嚴刑峻法治國,鞏固政權。

  9. 第2節 秦始皇的統治政策及措施 要令人民臣服於我,朕必須要加強對國家的統治能力,集大權於一身。

  10. 秦始皇 一 秦始皇在政治方面的統治政策及措施 1. 提高君主權威 朕認為自己「功過三皇,德兼五帝」,於是把三「皇」五「帝」的名稱合而為「皇帝」。 剛聽見你自稱「朕」,這又是甚麼意思呢?你為何弄出這麼多名號呢? 「朕」就是「我」的意思。朕統一天下後,規定只有皇帝才可以此自稱。此外,皇帝的命、令稱為「制」、「詔」,印章稱「璽」。目的是為了顯示至高無上的君威。我還定曆法、易服色、巡行天下、刻石紀功,以上種種舉措都能提高本皇的權威! 你原本稱「秦王政」,為何後來自稱「皇帝」? 原來這些舉措背後有這麼深奧的學問! 君權

  11. 秦始皇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九卿 政治措施 要大權在握,還得從政制上入手,實行中央集權。 2. 設立三公九卿 ‧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為三公,分別協助皇帝管理全國政務、監察及軍事。 ‧三公以下有九卿,處理中央事務。 ‧中央官員的任免遷調權, 全握在皇帝手中。

  12. 秦統一天下後,朝臣對地方行政制度 的建置持兩種意見: 政治措施 3. 推行郡縣制度 周文王、武王封很多同姓子弟,後來彼此疏遠,互相攻擊,周天子無法禁止。現時天下一統,分別設置郡縣,以公家的賦稅來重賞賜諸子、功臣,甚足易制。不應置諸侯。 諸侯初破,燕、齊、楚等地遠,不建封國,難以控制。 丞相王綰 廷尉李斯 就秦朝統一後的情勢而言,你認為秦應行封建制還是郡縣制?

  13. 政治措施 在回應這個問題之前,大家可先思考與此相關的問題: ‧封建制和郡縣制有何分別? 封建是天子劃定一塊土地,委任諸侯去建立藩國。諸侯地位世襲,在其國擁有甚高自主權。郡縣制是天子分天下為若干郡縣,命官管理,官員由君主任免,不可世襲。 ‧前朝採用封建制或郡縣制的效果如何? 周用封建而生春秋戰國亂局;戰國時期諸國用郡縣,君主對地方的控制因而加強。 ‧秦統一後的情勢如何? 天下久歷動亂,天下統一後才獲太平。但六國故地反秦勢力仍存。

  14. 政治措施 • 戰國時郡縣制已普遍,對鞏固政權成效不俗 • 郡縣制派官員、軍隊駐守亦已發揮屏藩、控制的作用 • 郡縣制不會分薄中央及君主的權力 • 分封子弟,時間久了,彼此的關係也會疏遠,甚至互相攻擊 • 秦朝剛統一天下,為免孤立,行封建可屏藩中央 • 統一後六國殘餘勢力仍大,須置封國鎮守各地,以便控制反秦力量 • 周行封建,國祚有八百年 • 待天下大定後再削藩,則可免東周之弊 你的結論如何?

  15. 秦始皇 政治措施 秦始皇會選取封建還是郡縣制呢? 如今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李斯的說法準確。 為何秦始皇認為復行封建是「樹兵」的政策? 周代分封諸侯,終演變成諸侯互相攻伐兼併的春秋戰國 亂局,使秦始皇認為復行封建是為政權樹立敵人,破壞 和平穩定的政策。

  16. 秦地方行政制度 李斯 + 中央朝廷 郡 縣 鄉 亭 基層地方 里 政治措施 皇上最終採納了我的建議,推行郡縣制度。郡縣的長官由君主直接任命,每年定期向中央報告施政情況。 秦初把全國劃分為 36郡,郡下有縣 郡

  17. 央 監 御 史 郡 守 郡 尉 郡 地 方 縣 丞 縣 令 縣 尉 縣 游 徼 嗇 夫 三 老 鄉、亭、里 政治措施 秦朝中央集權制示意圖 皇帝 政令 層層下達 三公 皇帝 掌握大權 九卿 郡尉 掌郡之軍事 郡守 掌郡之民政 監御史 掌郡之監察 縣尉 掌縣之軍事 縣令 掌縣之民政 縣丞 掌縣之監察 三老 掌教化 嗇夫 掌聽訟、徵稅 游徼 掌巡查盜賊

  18. 政治措施 4.修訂律法 朕統一天下後,把商鞅以來的律令加以修訂和補充,形成了一套更縝密的法律,頒令全國施行。立法以「輕罪重刑」為原則,以後還有誰敢犯罪? 出土的秦律名目繁 多,內容廣泛。史 家林劍鳴認為這反 映秦朝「事皆決於 法」的原則。 湖北雲夢縣秦律簡牘

  19. 六國故地保留了大量防禦工事 反秦勢力 秦始皇 二 秦始皇在軍事方面的統治政策及措施 假如反秦勢力利用六國昔日設置的城廓堤防等防禦工事作亂,就糟糕了!朕該怎辦?

  20. 軍事措施 針對六國遺臣作亂的措施 1. 銷毀兵器:沒收民間兵器,聚集在咸陽銷毀。 3. 遷徙富豪:下令六國貴族和富民遷離鄉土,以防他們串通起來叛亂。 2. 拆除險阻:下令拆除昔日國與國之間的城牆、堡壘和河道上的堤防,以防反叛者利用它們作為反抗據點。

  21. 軍事措施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北方匈奴為患,南方為百越所據。 匈奴 從地圖所見,匈奴對秦的威脅有多大?統治者該如何處理此威脅呢? 百越

  22. 連接秦、趙、燕三國的長城 九原郡 蒙恬北伐 南征百越 南海郡 象郡 桂林郡 軍事措施 4.開拓邊疆 ‧為解決匈奴的威脅, 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 奴, 收復河套地區, 抵陰山,並置九原郡。 匈奴 匈奴 ‧秦始皇派兵南征百越, 平定後設桂林、南海及 象郡,並派遣五十萬人 前往戍守。 百越 5.修築長城 ‧把秦、趙、燕三國  長城連接,以禦匈奴。

  23. 孫中山 司馬遷 軍事措施 簡評興建長城的得失 有人認為秦始皇修築長城不利於當時,但有利於後世。你認同這種看法嗎?參考孫中山與司馬遷的看法,然後抒發你對此說的意見。 長城有功於後世,實與大禹治水相同。因為若無長城的防衛,中國早在秦漢之際就亡於北方的外族了。 我實地觀察過秦長城,工程實在浩大,消耗人力物力。那時天下初定,國力尚未恢復,理應安頓百姓生活,但卻為迎合始皇心意而大興土木。

  24. 軍事措施 秦建長城真的不利於當世嗎? 秦建長城真的功在後世嗎? 正: 長城是抵禦外族入侵的重要防線,北宋受外族威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當時失去了長城的保護。 反: 但長城的成效也值得懷疑,如匈奴在西漢初期進犯不絕,唐太宗時,突厥更曾南犯至渭水。而且長城會否成為漢族與北境民族交往的障礙呢? 正: 就如司馬遷指出,天下剛一統,應與民休息,動用大量民力築長城無疑是不利於當世。 反: 但秦受匈奴威脅,築長城有助抵禦匈奴,這也可說是有利於當世。 你對此有甚麼看法?

  25. 韓、趙、魏用布幣 齊、燕用刀幣 楚用蟻鼻錢 三 秦始皇在經濟方面的統治政策及措施 戰國時期列國所用的貨幣 與度量衡單位 部分戰國國家的容制與衡制 假如統一天下後,仍沿用六國貨 幣和度量衡單位對國家有何影響?

  26. 半兩錢 秦始皇 統一貨幣,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單位為半兩,稱「半兩錢」。另以黃金為上幣,單位為鎰。 朝廷頒行度量 衡標準器,通 行全國。 秦代陶量(上)、秦代銅權(下) 經濟措施 1.統一度量衡及貨幣 統一 現在天下一統,假如貨幣和度量衡不統一,會造成課稅和商品交易上的不便,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統一

  27. 琅邪石刻 經濟措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他登上琅邪台刻石紀功,曰:「皇帝之功,勤勞本事,上農除末,黔首(百姓)是富。」 這句石刻文字,反映了秦始皇經濟政策的方針是怎樣的? 這句話反映秦始皇以「重農抑商」為 經濟政策的主要方針:「上農」是指 鼓勵農業生產,「除末」就是指打擊 商業和其他與農業無關的經濟活動。

  28. 抑商 貫徹「除末」 方針,貶抑商 人的社會地位, 並時加打擊, 以防止他們蓄 積實力,囤積 居奇。 重農 鼓勵發展農業 和手工業。在 各地興修水利 灌溉工程,促 進農業生產。 經濟措施 2.奬勵農工和確立土地私有制 一.重農抑商 二.確立土地私有制,令農民自 報佔田數目,以便按畝納稅。

  29. 韓趙魏的「馬」字 燕的「馬」字 齊的「馬」字 秦的「馬」字 楚的「馬」字 四 秦始皇在文化方面的統治政策及措施 戰國時期,各國有本身的文字。 秦統一天下後,假如國內文字不統一,對政權有何影響?

  30. 秦始皇 六國文字 秦小篆 文化措施 1.統一文字 文字不統一,不利政令傳達和執行,影響朝廷的管治效能。朕下令廢除各國原有文字,以李斯簡化「大篆」而成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

  31. 文化措施 2.焚書坑儒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接納李斯建議,下令焚書。 以下是李斯建議的大概內容: 李斯:「現在儒生常以私學非議朝廷法令,惑亂黔首(百姓), 以立異鳴高。如此下去,國君的威勢就會降低,下級官員就會 結成私黨。我建議除秦國史書外,其他史書一概燒毀。除了博 士官外,那些藏有《詩》、《書》或有關諸子學說的,都必須 把書交往地方政府燒毀。敢聚在一起談議《詩》、《書》的, 處以死刑示眾。借古非今的滿門抄斬。令下三十日內還沒有把 書籍燒毀,判處城旦之刑。只有醫藥、卜筮、種植等書籍不用 燒毀。如果有人想要學習法令,就以官吏為師。」 甚麼書籍可以保留? 李斯建議焚毀甚麼書籍? 從李斯的建議來看,焚書有何目的?

  32. 秦始皇 後人繪畫的秦始皇 焚書坑儒意想圖 文化措施 為了箝制人民思想言論,維護君主的權威,朕下令把《詩》、《書》、百家語和六國史書一律燒毀。後來,朕還把四百多名曾譏諷朕的方士儒生坑殺。

  33. 中國人史綱 柏楊 中華史綱 李定一 文化措施 評價焚書 (秦始皇)雖然焚毀儒書,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傳播,對儒家學者仍繼續保留他們的職位,而且繼續鼓勵他們研究。 (焚書)目的在嚴禁以古非今者主張恢復封建,人們聚眾宣傳《詩》、《書》、百家言,以作「全盤古化」的活動,應該嚴加禁止。

  34. 思考指引 • 崇古思想對秦的管治有何影響?是否必須加以限制? • 焚書有何負面影響? • 還有甚麼其他方法可限制崇古思想? 文化措施 兩位學者對秦始皇焚書有不同的看法。你認為秦始皇以焚書的手段限制崇古思想是可取的嗎?參考兩位學者的見解,抒發你的意見。

  35. 文化措施 • 焚書有助鞏固政權 • 當時崇古思想盛,不少人倡議復行封建,以古非今,不利秦的統治 • 焚書是限制崇古思想、加強統治的最快捷且有效的方法,在當時是可取的 • 焚書害處甚多,而且這是高壓的手段,不得民心,長遠而言不利統治 • 焚書會阻礙言論自由和多元思想的發展,破壞文化典籍,對當時和後世皆是有害無利,故並不可取

  36. 五 秦始皇在交通方面的統治政策及措施 咸陽地處西陲,故對朝廷控制東方和南方構成很大的限制。秦始皇可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道路網,以加強朝廷對東方及南方的控制。 首都咸陽的位置對朝廷控制全國有甚麼限制?有甚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限制?

  37. 1. 修築道路 ‧由於咸陽地處西陲,不便控 制東方。 2. 開鑿運河 交通措施 秦始皇遂以咸陽為 中心,修築馳道。 ‧馳道東至戰國時的燕、齊; 南至戰國時的吳、楚。 ‧此外,由咸陽築直道至九原 郡。 馳道和直道既方便秦始 皇巡行各地,亦有利運兵輸 糧。 ‧秦始皇下令疏濬鴻溝,以貫 通濟、汝、淮、泗諸水。 ‧又開靈渠,貫通湘江和灕 江,連繫了珠江和長江。

  38. 秦代道路遺址 六尺 六尺 交通措施 3.統一車軌 秦始皇下令「車同軌」,統一車軌的闊度,規定馬車兩 輪之間的闊度為六尺,配合修建的馳道。這樣車輛可以 在全國通行無阻,有利各地經濟和文化交流。 車軌與路寬統一,車子通行無阻

  39. 第3節 秦始皇施政的評價 後人如何評價朕?

  40. 萬里長城 兵馬俑坑 在秦始皇的統治時期,全國服役人口達到200萬,佔人口總數的十分之一。秦始皇利用這些人力來南征北討、築長城、建馳道、興建阿房宮、驪山陵等。 你認為秦始皇實行這些施政,是濫用民力,還是對國家有所裨益?

  41. 秦始皇功大於過? 他有甚麼「功」? 他有甚麼「過」?

  42. 戰國分裂 秦建統一王朝 皇帝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秦代法律簡牘 中央集權政體 一 秦始皇的功績 1. 統一中國 周代諸侯國分立,天子不過是天下共主。秦始皇廢封建,行郡縣,集權中央,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2. 創建制度 秦代開創後世中央集權政制的先例。秦的各種官制、朝儀、律法也成為後世各個朝代仿效的藍本,影響深遠。

  43. 3. 確立版圖 秦始皇南征北伐,擴大了中國的疆域,東至遼東,西至甘肅、四川,南至越南北部,北至蒙古,奠定了中國版圖的基礎。 4. 融和民族 秦始皇積極推行各種統一措施,開發邊疆,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助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壯大。 • 統一天下,廢封建,行集權,對久歷戰亂的人來說是否一項功績? • 集權和統一貨幣、度量衡等措施能否促進當時各地的文化、經濟交流?

  44. 阿房宮遺址 宮殿規模極大, 動員了七十餘萬人修建。 二 秦始皇的過失 1. 濫用民力 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伐,每次均徵調和役使大量百姓,史家估計秦始皇在位期間全國服役人口達到200萬。這既為人民帶來痛苦,也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終導致民窮財盡。 《漢書‧食貨志》記載了在秦始皇勞役下百姓的生活:「(秦始皇時)男子力耕不足糧饟,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其欲也。」

  45. 2. 法律嚴苛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國,實行嚴刑峻法,刑罰名目繁多, 「族誅」、「連坐」之法更令人民無辜受牽連。嚴苛的法律導 致民怨沸騰,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一呼百應,乘機反秦。 陳勝、吳廣起義意想圖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帶領一隊戍卒前往漁陽,但因大雨而誤期。根據秦律,戍卒誤期須處死,於是他們揭竿起義。可見秦末動亂與秦的嚴刑峻法有密切關係。

  46. 在這些被認為是秦始皇過失的措施中,有沒有部分同時是有利於當世或後世的?在這些被認為是秦始皇過失的措施中,有沒有部分同時是有利於當世或後世的? • 秦始皇雖是役民過度,但他役使民眾又是否完全為了滿足私欲? 3. 摧殘文化 秦始皇的焚書令使很多文獻古籍遭燒毀,對後世的學術研究,甚 至中國文化都造成損失。他坑殺批評朝政的儒生,控制言論,箝 制思想,妨礙了學術思想的發展。 你的見解又如何?

  47. 李白曾歌頌秦始皇的統一事業:「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李贄盛讚他是「千古一帝」,章太炎更說他「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他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但也有人指斥秦始皇是個暴君,賈誼咒罵秦始皇「以暴虐為天下始」; 陳登原說「始皇剛毅戾深,樂以刑殺為威,專任獄吏而親幸之,海內愁因無聊」。 分成小組,試以「秦始皇施政功大於過」為題進行辯論。

  48. 辯題:秦始皇施政功大於過 • 統一中國,結束戰國的分裂局面 • 創建中央集權制,後世沿用 • 統一文字,有助後世的文化傳播 • 擴大中國的疆域,融和不同民族 • 耗用國力 • 濫用民力 • 嚴刑峻法,使人民動輒觸犯法律 • 焚書坑儒,摧殘中國文化 • 各項建設對後世益處,如長城在鞏固邊防方面所起的作用。 • 漢初蕭何編定的《九章律》便是在秦律的基礎上,刪去嚴苛的部分而成,可見秦律有其合理之處。 • 學者指出,始皇坑殺的「儒」,並非儒生,而是侯、盧生一類的術士;至於焚書,也只焚民間的藏書,博士官所藏典籍,則仍保留。至項羽燒阿房宮時,僅存的博士官藏書才被燒毁。秦始皇焚書坑儒,箝制思想的象徵性高於實際的破壞。 • 秦國能統一天下實有賴於秦始皇之前的君主為秦國的強大打下基礎,故秦統一天下非秦始皇一人之功。 • 中央集權制並非源自秦始皇的創建,戰國時代已有國家實行中央集權制。而且後世也非照單全收秦的制度,各朝代根據需要因革損益,如漢初封建與郡縣並行。 • 某些地區雖被秦始皇征服,但秦亡之後便割據獨立,如南越地區。 • 民族融和會令個別民族的獨特文化消失,損害多元文化的發展。

  49. 延伸學習 網絡探索 • 燦爛的中國文明:秦始皇http://hk.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05 •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http://www.bmy.com.cn/index.htm

  50. ~本章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