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 梵高的坟茔 》

《 梵高的坟茔 》. 范曾. Vincent van Gogh. 一、焦点问题. 梵高生前身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如何概括这篇文章的风格特点?. 二、大师梵高. 文森特 · 梵高( 1853-1890 ),荷兰画家。 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二、大师梵高. 1. 梵高其人.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 “ 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 这就是太阳。 ”. 二、大师梵高. 1. 梵高其人.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作品由低沉渐而变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kimba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 梵高的坟茔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梵高的坟茔》 范曾 Vincent van Gogh

  2. 一、焦点问题 • 梵高生前身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 • 如何概括这篇文章的风格特点?

  3. 二、大师梵高 •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兰画家。 • 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4. 二、大师梵高 1. 梵高其人 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 这就是太阳。”

  5. 二、大师梵高 1. 梵高其人 • 梵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作品由低沉渐而变为响亮和明朗, 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

  6. 二、大师梵高 2. 艺术家与精神病 •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 • 冷酷和污浊的现实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

  7. 二、大师梵高 3. 梵高画作的身后价值 • 1990年,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加歇医生》拍出了8250万美元的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 《加歇医生》

  8. 三、悲慨的追悼 • 这一是篇艺术家对艺术家的解读,因此,更加深刻,更充满感情的力量。

  9. 三、悲慨的追悼 • 文章中更多的是对梵高命运的同情与愤慨。 • 伟大的文学艺术天才,被社会漠视、误解,甚至轻贱,古今中外此类可叹之事甚多。如中国大诗人杜甫,明代的徐文长……

  10. 三、悲慨的追悼 文章中可关注之点有三 1. 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地造就能欣赏他的观众 天才:因深刻而孤独、因睿智而痛苦

  11. 三、悲慨的追悼 文章中可关注之点有三 2. 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 清贫: 抗争与坚守的代价,成就与价值的成因

  12. 三、悲慨的追悼 文章中可关注之点有三 3. “与道为一”、“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精神:艺术的至境与真正的永恒

  13. 三、悲慨的追悼 文章中可关注之点有三 天才:因深刻而孤独、因睿智而痛苦 清贫:抗争与坚守的代价,成就与价值的成因 精神:艺术的至境与真正的永恒

  14. 四、文体风格 • 本文既是为梵高放声一呼,也是借梵高之命运为天下才士一吐抑塞之气。 • 文章主体部分表现出愤激、直率的风格。 • 既真实表现出作者的个性,也是作品内容所决定的。

  15. 四、文体风格 1. 以情感人,气盛言宜 一个伟大的天才,当他无法知道自己的艺术具有无限的生命,会永恒地受人热爱的时候,形骸之暂寓人世,那是毫无意义的。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做一次壮烈的抗议。然而他

  16. 四、文体风格 1. 以情感人,气盛言宜 没有倒下,一路流淌着鲜血回到他的卧室,他呻吟流泪,无法说话,只有一声声悲惨的呻吟。据说天鹅之死都选择朝暾初上的清晨,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地吟哦,向自己曾用美奂的羽翼装点的自然告别。而梵高,这一百年后将用他无量光焰烛照浑浊世界的伟大天才,他弥留之际的歌却这般凄厉惨烈。

  17. 四、文体风格 2. 抚今追昔,虚实相生 一百年前这儿还是淳朴的村庄,生活状貌和巴黎大异其趣。那时巴黎开始有了地下铁路,马路上驰行着方头笨脑的汽车,而辚辚马车声依旧在巴黎唤醒昔日的梦境。那儿有的是智慧深邃的贤哲、风华婉转的艺人,美女们在宴会中、沙龙里光艳照座,鲜花在园圃中、市肆上幽香袭人。那是一个充满了智慧、豪情和诗意,也充满了虚荣、狡黠和鄙俗的社会。巴黎的艺术家们风云际

  18. 四、文体风格 2. 抚今追昔,虚实相生 会,大展身手,其中佼佼者,浮动在社会视线之上,成为熠熠生辉的明星。然而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地造就能欣赏他的观众。要等到这些天才死了很多年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和饥饿,他背着简陋的画具和破旧的行囊,远离这座他同样迷恋的巴黎城。

  19. 四、文体风格 3. 议论纵横,精警雄辩 古往今来的画家,车载斗量,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然而可大分为三: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画自己所认为最好的画;第三类则是置好坏于度外,被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着画笔作画。第一类人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第二类人则“朝闻道夕死可矣’;第三类则如《庄子》书中的啮缺与道合而为一,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20. 四、文体风格 1. 以情感人,气盛言宜 2. 抚今追昔,虚实相生 3. 议论纵横,精警雄辩

  21. 五、思考与讨论 1.你欣赏过梵高的作品吗?印象如何? 2.你感觉文章中间部分的大声疾呼效果如何? 3.天才是否注定要有悲剧命运?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在社会方面还是在自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