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全體農會營運分析與展望

全體農會營運分析與展望. 主講人: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 中華民國 101 年 10 月 2 日. 壹、農會之營運分析. 臺灣的農會是歷史最悠久,組織最健全,分佈最普遍的一個民間社團法人。 農會最初是以爭取農民權益、供應農民生活物質為目標。 光復之後,政府將臺灣農會加以改組,組成農會現在的雛形,將基層農會分為推廣、供銷、信用、保險,四大部門,也就是將農會分作為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四大功能 。 七十年代之後,臺灣經濟起飛,農村金融也一併發展,因此後來各農會業務又以信用部最為主要。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體農會營運分析與展望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體農會營運分析與展望 主講人:臺灣省農會總幹事張永成 中華民國101年10月2日

  2. 壹、農會之營運分析 • 臺灣的農會是歷史最悠久,組織最健全,分佈最普遍的一個民間社團法人。 • 農會最初是以爭取農民權益、供應農民生活物質為目標。 • 光復之後,政府將臺灣農會加以改組,組成農會現在的雛形,將基層農會分為推廣、供銷、信用、保險,四大部門,也就是將農會分作為政治、經濟、社會、教育四大功能 。 • 七十年代之後,臺灣經濟起飛,農村金融也一併發展,因此後來各農會業務又以信用部最為主要。 • 臺灣農會的確在農村作了相當的貢獻,發展臺灣農產加工業,奠定臺灣的經濟起飛之基礎,使得農民有了農業之新知,農村環境、生活得以大幅改善。

  3. 全國各級農會數 • 新修訂之農會法,已於101.01.30發佈施行,修正內容主要為確認農會三級制:全國農會、直轄市及縣(市)農會、鄉鎮市區農會,全國總計302家農會。 • 全國農會成立時,省農會同時併入全國農會等。因此,102年農會改選年,全國農會將成立,省農會將不辦理改選,直接併入全國農會。

  4. 農會個人會員組成數 • 農會法規定:各級農會會員代表中,應有三分之二以上為自耕農、佃農及雇農。 • 截至100年止,全國各級農會個人會員數共有1,956,886人,其中由自耕農、佃農、僱農、農校畢業者及農林木場員工所構成的會員有1,044,968人,贊助會員有911,918人。

  5. 全國各級農會個人會員數分析圖 = + 1,956,886人

  6. 各級農會職員數 • 依據101年報資料,至民國100年為止,全國各農會聘僱員工數為16,836人,平均每個農會約56人,較政府核定員額25,705人,短差約34.5%。 • 信用、供銷、推廣、保險部門的人數,分別約為8,762人、2,588人、1,236人、598人。 • 員工年齡層級以「40~49歲」6,799人居多。

  7. 農會員工學歷 • 農會除一般在職訓練以提升人員素質外,近年來亦招收較高學歷之新進人員。 • 目前員工學歷以大專以上8,989人佔多數,高中職以下為7,847人。 • 以下為各學歷91年~100年走勢圖

  8. 農會員工學歷走勢圖(高中職以下) 單位:人

  9. 農會員工學歷走勢圖(大學及專科) 單位:人

  10. 農會員工學歷走勢圖(碩士以上) 單位:人

  11. 「高中職以下」與「大學專科以上」人力比較圖「高中職以下」與「大學專科以上」人力比較圖

  12. 人力分水嶺 依據前述各學歷91年~100年走勢圖及上表可以看出,過去以高中職為主的農會人力,已於民國98年度被大專以上學歷的農會人力超越,取代成為農會主要人力。

  13. 農會成立宗旨及組織編制 • 農會為法人,其宗旨為:保障農民權 益、提高農民知識技能、促進農業現代化、增加生產收益、改善農民生活、發展農村經濟。 • 內部組織編制,一般均設有信用、供銷、保險、推廣、會計及會務等部門。

  14. 推廣事業 • 農業推廣包括廣泛的活動,諸如生產改善、技術指導、推廣訓練和會員福利。 • 其特殊目標在於發展綜合農業推廣計劃,提供農民及農家以優良的耕作方式和生活環境。 • 如依對象歸類為:農事推廣服務成年農民,家政推廣服務農村婦女,四健推廣服務農村青年。

  15. 經濟事業 主要是供銷部的業務,包括: • 政府委託業務 • 會員共同利用業務 • 供銷業務 • 共同運銷 • 市場業務 • 農會在經濟事業方面的收入,主要是共同供銷、共同運銷、農業倉庫、利用加工、經營市場、經營農場、電腦業務、政府委託、農畜檢驗、代辦手續費及其他業務外收入等。

  16. 金融事業 主要是信用部的存放款業務,包括: • 存放款業務 • 代理業務

  17. 保險事業 • 家畜保險業務 • 農民健康保險業務 • 全民健康保險業務 • 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業務

  18. 92~100年台灣省各級農會盈虧餘絀統計單位:千元92~100年台灣省各級農會盈虧餘絀統計單位:千元

  19. 綜合盈餘 100年度台灣省盈餘農會數:284家 單位:千元

  20. 綜合虧損 100年度台灣省虧損農會數:4家 單位:千元

  21. 綜合淨盈餘 單位:千元

  22. 100年及99年比較 • 100年較99年綜合淨盈餘多1,276,471千元,成長約36%,主因信用部淨盈增加1,225,356千元,且100年度無農會信用部虧損。 單位:千元

  23. 100年臺灣省各級農會綜合事業淨盈餘前10名 單位:千元

  24. 貳、農會目前遭遇之困境 • 是否勇於面對社會環境變遷的決心問題 • 因應社會潮流之能力問題 • 市場丕變,顧客安在 • 看清誰是農會最大的競爭者 • 競爭優勢何在 • 因體制、人才與選舉所形成之困境

  25. 一、是否勇於面對社會環境變遷的決心問題 • 唯有適應市場與環境的需要,調整體質,強化經營能力,掌握自己的優勢與社會的脈動,勇敢面對競爭,才是農會邁向永續經營,再創事業高峰之道。

  26. 二、因應社會潮流之能力問題 • 農會應預先掌握趨勢與環境的變遷,積極的擬定策略,調整自身體質以因應,不能還是心態保守,安於現狀。

  27. 三、市場丕變,顧客安在 • 只有隨著環境的改變因應調整,積極滿足顧客需要,創造自己的存在價值,才有可能不被淘汰。掌握市場脈動與顧客需要,提供能滿足顧客需要的產品與服務,建立顧客導向的農會文化將是農會未來經營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28. 四、看清誰是農會最大的競爭者 • 農會的競爭者並不是其他農會,而是當地的其他新銀行、郵局、生鮮超市、肥料商、甚至農產品大盤商,農會應清楚了解自己的優劣以及潛在危機是什麼,更應確實知道農會的市場區隔與顧客是誰,未來有些什麼新的機會或市場可以開發。

  29. 五、競爭優勢何在 • 當我們思考農會的競爭力時,還是要從檢點自己的優勢開始,農會由於組織的特質與在地方上長期經營累積,最大的優勢之一莫過於人脈,但是人脈的優勢必須植基於經營體質健全的基礎上,如果光靠人脈而不重經營,就算親友一時捧場,終究不會有人拿自己的銀子開玩笑。

  30. 六、因體制、人才與選舉所形成之困境 • 由於權力結構透過選舉產生,經營者必須重視人脈經營的結果導致經常受制於派系糾葛或人情關說而影響正常經營,任期制也使經營者無法做長遠的事業規劃甚至一遇選舉便無心於業務之推動,甚至陷入選舉鬥爭與恩怨的泥淖。 • 人脈關係固然是優勢,過於重視人脈關係有時也造成農會經營之負擔。

  31. 參、農會的未來 • 未來農會改善經營及提升形象應有之五大方向: • 農會CIS的導入 • 人力資源的改善及有效運用 • 產品品質保證 • 健全相關的法令制度 • 整合全體農會以達規模經濟

  32. 提升農會形象五大方向 農 會 形 象 提 升 人力資源改善與有效利用 農會CIS導入 產品品質保證 健全相關法令制度 整合全體農會以達規模經濟

  33. 一、農會CIS的導入 • 農會角色與定位亟需轉型,才能脫胎換骨,重新贏得農民與社會大眾的信賴。 • 農會必須建立企業識別體系,透過審慎規劃,逐步落實提升農會形象、凝聚內部共識、提高服務品質。 • 企業識別體系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是結合現代化設計觀念與企業管理的理論,有系統、有組織地塑造企業的視覺形象,使之有別於其他競爭者,而能在社會大眾心中產生認知與信賴,進而達成產品銷售之目的。 • 提升農民對農會的信心與向心力,大大增加農會產能及效率,增進大眾對農會關心及農產品的信賴。

  34. 二、人力資源的改善及有效運用 • 農會在人員之聘用與訓練上應該有更高之要求,如此才能提升農會對外之服務品質,進而改變社會對農會之形象。 • 不只是農會內部之員工素質必須提升,農會的選任人員素質也要有所提升,要如何提升除在資格要嚴格要求之外,也要有其他相關訓練活動來提高他們的素質。 • 農會並非政府機關,所以在人力資源運用方面,應該要比政府機關更為活絡、更有效率,應該要學習現代企業經營的精神與方式,以擺脫社會對農會既有之錯誤形象。

  35. 三、產品品質保證 • 農會產品未來所要注意的問題則是:包裝設計、環保、健康等三大要素。如此農會才能在行銷農產品方面居於龍頭之地位,也才能為農民帶來更高之經濟效益。

  36. 四、健全相關的法令制度 • 農會常給社會大眾「選舉機器」的形象,若要改變此不良形象的具體作為,則是健全相關法令,而法令制度的健全也是農會與一般企業最大不同之處,值得我們注入相當之心力。

  37. 五、整合全體農會以達規模經濟 • 全國有302間農會,有一千多個分部,事實上是最好的「據點」及「通路」。 • 由農會來控制產銷季節流通有無,建立起完整的農特產品行銷體系,以提高農特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益。 • 農會組織遍佈全國各地,已達一定之規模經濟,而農會所具如此的規模經濟,可以說是外界無法與之競爭的資源,是一種「特殊」、一種「藍海」,根本無須與他人競爭也無可競爭的對手。

  38. 肆、結語 整體農會要提升既有之形象,必須與一般企業塑造形象、提升形象一樣,把握基本三要素:人力素質(服務品質)、產品品質、內部及外部組織運作。若能將此三者有效提升及運用,未來要將「農會」打造成強力的品牌,讓農會成為農產的最佳代言人,進而進軍國際市場,將會是指日可待,更可達永續經營的目的。

  39. 感 謝 聆 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