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1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运输组织学. 主讲 杨毓玲 E_mail:yyl.yyl@126.com. 课程框架. 第一章 绪论 6学时 第二章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4学时 第三章 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 6学时 第四章 交通运输能力 6学时 第五章 旅客运输组织 6学时 第六章 货物运输组织 6学时 第七章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 6学时 第八章 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 4学时 第九章 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 4学时.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杨浩主编,运输组织学 ,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ki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系列课程 运输组织学 主讲 杨毓玲 E_mail:yyl.yyl@126.com

  2. 课程框架 第一章 绪论 6学时 第二章 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4学时 第三章交通运输组织的总体规划6学时 第四章交通运输能力6学时 第五章 旅客运输组织6学时 第六章 货物运输组织6学时 第七章 交通线网运输组织6学时 第八章 交通场站与枢纽运输组织4学时 第九章 交通运输计划与运输调度工作4学时

  3.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 杨浩主编,运输组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 铁路运输组织学,杨浩、何世伟,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 铁路行车组织,彭其渊、王慈光,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 • 交通运输学,刘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 交通运输工程学,王慈光,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 交通工程总论,徐吉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年 • 交通运输工程学,沈志云、邓学钧,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 交通运输学,胡思继,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 铁路站场与枢纽,刘其斌,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 铁路货运组织,姚养心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 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毛保华等,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 运输市场 第四节 运输管制 第五节 交通运输组织现代化

  5. 本章阐述和回答的主要问题 • 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 • 什么是运输过程? • 什么是运输组织? • 为什么必须对运输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 • 怎样进行运输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 运输过程的组织和管理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的?政府起什么作用? • 什么是运输组织现代化?

  6.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沿革 二、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三、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重点:交通运输与现代交通运输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7.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1 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沿革 交通运输的概念 •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和图象的传输。这是广义的交通概念。 • 狭义交通概念是和运输紧密联系的。

  8.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2 交通运输发展沿革 • 原始的主要依靠人力、畜力、风力等自然力的舟、车运输阶段。 • 从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进入初步运输化阶段。 •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叶,工业化处于以机电和化工为主的发展阶段,大宗能源、原材料和主要商品的长距离运输能力已充分具备,由水运、铁路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运输指挥和控制逐步实现自动化和半自动化。 • 从20世纪7、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进入信息和后工业化社会,传统的运输业被纳入社会服务体系而成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先后放松政府对交通运输的管制,促进了新的运输服务和民营多式联运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综合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9.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交通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关系-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运输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更高的速度和更方便、可靠、舒适的服务,要求低能耗、无公害、清洁化的运输,满足小批量、“零库存”和全球生产体系的需要以降低社会的物流总成本。

  10.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一体化交通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 是指交通运输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

  11.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美国面向21世纪的一体化交通运输建设目标 国际通达(INTERNATIONNAL IN REACH) 多式联运(INTERMODAL IN FORM) 智能运输(INTELLIGENT IN CHARACTER) 全面服务(INCLUSIVE IN SERVICE) 创新视野(INNOVATIVE IN SCOPE)

  12.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1 • 二、现代交通运输系统 •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

  13.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运载工具亦称活动设备,是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的承载体和形成动态交通流的基本单元。 • 运输线路是运载工具的载体,为提高运载工具的通达性,运输线路一般呈网状布局,线路之间的交叉点形成所谓交通结点,而在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多形成所谓交通枢纽。以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构成运输的固定设备。 • 运输经营管理系统则是为保证交通工具和运输通道相互配合、安全有效运行而设置的管理系统,不仅要对交通流实行及时正确的动态监测、疏导、调整和控制,而且要经济合理地整合运输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运输服务。

  14.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2 •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 •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 • (1)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 (2)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是交通运输系统微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 (3)不断地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所提出的多样化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系统宏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 (4)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的功能,则是从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交通运输系统历史作用的概括。

  15.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3 •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 • 从社会特征看,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 从技术特征看,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四位一体的特征,交通通道和运载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形成运输能力。

  16.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 • 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运输产品边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

  17.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1 • 三、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 • 运输设备和运载工具的发展,直接表现为运输供给能力的增长和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 • 现代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高速、重载、安全、信息和复杂系统规划管理最优化五个技术领域对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支持。 技术进步 需求变化 立足长远

  18.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2 • 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 •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对运输多样化需求的带动,有力地促进运输需求特征的发展和演变。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速世界经济的运输化。

  19.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3 •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开拓作用 •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新的发展观,是以新的人文理念对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审视和扬弃,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生态等自然关系的正反历史经验的总结。 • 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理所当然地必须顺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0.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目前,交通运输现代化理论技术发展及其研究的前沿领域 • 在先进的运输技术方面,有客运高速化、货运重载化和快速化,运输安全技术集成化,运输管理技术信息化和智能化。 • 在先进的运输经营管理技术方面,有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管理和决策技术,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运输集约化经营技术以及冷藏运输、危险品运输、阔大货物运输等专门化运输技术。 • 在运输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运输的资源利用,主要是能源、土地合理利用的技术、交通运输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大气、噪声、电磁、废弃物污染的防治技术;智能交通理论和技术,清洁运输和无公害运输技术等等。

  21.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介绍:中国2020年中长期交通科技发展纲要 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一个重点领域 一个重点领域 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交通安全 三个优先主题 三个优先主题 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22.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2 1 3 • 四、运输系统的运输组织 • 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 运输组织属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范畴,是从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出发,以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的最优化,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 交通运输组织学是研究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实现人和物的迅速、安全、经济、方便和准时运输,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是现代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理论和科学。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又具有非常浓厚的应用技术基础的色彩。

  23. 第一节 交通运输系统概述 • 运输组织的要求 运输组织在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生产、消费同步进行。需要科学的计划、合理的组织和严密的实施。 运输组织要适应市场,并受众多条件限制,时间空间上很难统一。 运输组织往往由多个环节完成,不同系统的协调配合困难。要建立统一的技术和组织、制度保证。 生产企业性和社会公益性双重特征并存,政府的管制是必要的。

  24. 重点:运输生产过程,了解研究领域前沿,理解课程脉络重点:运输生产过程,了解研究领域前沿,理解课程脉络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一、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 二、旅客运输组织 三、货物运输组织 四、交通运输流组织 五、交通场站作业组织 六、运输流程再造

  25.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1 2 3 • 一、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 • 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实现人和物的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 运输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 • 现代社会的运输活动:主要由提供运输服务的专门的运输企业完成。

  26.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4 • 运输过程 • 运输商务过程:由运输用户与运输企业之间,围绕运输服务需求和运输服务质量和价格,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进行交易并最终形成契约关系、订立运输合同的过程。 • 运输生产过程:运输企业履行上述契约要求,提供相应的运输产品和服务,借助一定的运载工具,综合运用相关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环节的协调和配合,实现运输对象的运送过程及其相关的技术、经济和安全管理过程。

  27.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5 重点理解: (1)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需求的相同方面: 位移需求——每一具体的运输需求都有其始发、终到地点构成位移需求; 数量需求——都有一定批量构成运输量的需求; 质量需求——都有一定的对运输过程的运输服务水平(例如安全性、快速性、方便性、经济性、舒适性等)的质量需求。 运输供给与服务需求——都需要利用一定的运载工具和运输线路,在一定地点(港、场、站)完成一定的作业。运输生产过程由多个环节组成,都需要多部门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28.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2)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区别: 旅客运输的运输对象是人,在运输过程中接受运输服务过程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运输组织过程需要旅客的参与和配合; 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仓储、装卸和中转、货物运输载体的各种作业和运动,要由相关运输企业的生产活动来完成,需要运输企业对货物运输及其技术作业过程进行一系列严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29.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铁路 公路(包括城市道路 航空 水运 城市旅客运输 城际旅客运输 • 二、旅客运输组织 • 1、旅客运输的分类 (1)按运输工具不同 (2)按运程不同

  30.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旅客获得乘坐交通工具的凭证 旅客从始发地港、站登乘交通工具开始运输 旅客在途中运输,包括中转和换乘 旅客到达目的地,离开交通工具,终止运输 • 2、旅客运输服务对象的运输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

  31. 售 票 旅客进站 合法提取 安 检 行包交付 承运行包 保管 旅客出站 保 管 旅客候车(船、机) 行包交付 装车 卸 车 检 票 检票 车(船、机)到达 车(船、机) 出发 车(船机) 调配,等待 旅客上车 旅客下车(船机) 车(船机) 调配,等待 图1-1 客运站(港、机场)作业流程图

  32.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3、运输企业旅客运输组织工作: (1)市场调查:旅客运输市场调查和旅客运输需求预测分析;了解不同旅客群体(客流)的数量、流向、流程、流时、旅行服务需求及其变化,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 (2)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旅客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如各运输线路和方向的、不同行程的铁路列车、飞行航班、公路班车等; (3)制定计划:合理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能源和人力资源; (4)提供服务:方便的客票预订和发售服务;良好的候车(船、机)环境和旅客乘降服务;安全、快速、舒适的运载工具;旅行途中优质规范的餐饮、卫生和文娱服务,信息服务、各种延伸服务,旅客投诉和理赔服务。

  33.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 三、货物运输组织 1、货物运输生产三大作业

  34. 发货人 收货人 托运 交付 送达 运输 托运 交付 发送 运输代理 运输企业 运输企业 运输代理 仓 储 理货 配载 发送 中转 到达 卸载 理货 仓 储 图1-2 货物流通与货运作业示意图

  35.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2、港站货运作业 货运业务主要在货运港站进行,一般分为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到达作业。 (1)发送作业:货物在始发港站的各项货运工作称为发送作业。 提交运单:在货物运输前,发送人向运输企业或代理提出货物托运单。 货运受理:车站或代理受理货物运单,确认托运货物的运输条件,指定进货日期或装车日期。

  36.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货物检查:港站对进入货场的货物进行验收;检查货物品名、数量、重量、包装和标记。 货物装运:装货前,对运输工具进行技术检查和货运检查。装货时力求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装载能力,防止偏载、超载、倒塌等。装载完毕,要严格检查货物的装载情况,按规定对车辆和货舱施封。 填制票据:零担货物、集装箱货物在进场验收后,一般货物在装车、装船完毕后,填制货票或出具收据。

  37.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在水路运输、民航运输中,发货人面对的往往是实际承运人的代理。 港口直接面对的是实际承运人或其代理,而不是托运人。港口只负责接受租用港口的实际承运人或其代理的货物,并按他们的指令在港口交接货物。

  38.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2)途中作业:货物在运送途中发生的各项作业统称为途中作业。 货物交接:为了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与完整,划清企业内部的运输责任,货物在运输途中如发生装卸、换装、保管等作业,应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货物中转:包括货物随同运载工具中转、货物通过装卸作业中转

  39.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中转作业分为两种情况: 这种中转方式分在同一种运输方式不同工具之间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两种情况。 货物随同运载工具中转 货物通过装卸作业中转

  40.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运送途中货运作业的内容包括: 货物目的地和收货人的变更作业; 途中货物换装作业; 特种货物载运工具途中技术作业所要求的中转停留; 货物装载状态检查和商务作业; 运输工具简单的检修;继续运输所需的燃料、水、冰、食品及其它备品的补给作业。

  41.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3)到达作业:货物在到达站发生的各项货运作业统称为到达作业,主要包括货运票据的交接、货物卸车、保管和交付等内容。 • 接卸准备:港站根据运输工具到达及卸货内容的计划,进行卸载准备工作。运输工具到达港站界域外时应及时安排进港进站,将运输工具送至卸货作业线。 • 卸货作业: 卸货前,核查运输工具、集装箱和货物的状态; 卸货时,根据货物积载图将货物准确无误地卸下,清点货物件数、衡量重量,核对货物标志和货物状态,发现货运事故,应编制货运记录。 货物堆码,按方便提取的原则,合理有序堆码货物。

  42.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 货物保管:港站企业对到达货物应根据其性质妥善保管,保证安全和完整; • 货物交付: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在港站领取货物时,必须出具领货凭证(提货单、货票)或有效地证明文件(包括保函),并据此交换货物。 • 货运理赔:发生各类货差货损事故,运输企业应与收货人按照货运合同,确定理赔事宜。

  43.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3、货运企业的运输组织工作

  44.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4、货物运输组织的相对复杂性 • 需要组织货源货流,并根据货源货流变化配置运输资源; • 需要进行载运工具的回空调拨运输,防止载运工具偏集分布; • 需要更完备可靠的信息系统为商务交易和运输过程服务; • 需要特别重视阔大货物、危险货物、鲜活易腐等特种货物运输条件及其运输安全。

  45.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5、“响应需求运输”和“零库存系统” 两者从不同角度指明货物运输应当完全响应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柔性的服务,使运输供给利用与运输需求保持高度的跟随性,实现适时生产和适时运输 这是运输业纳入社会物流及其管理体系后,对运输组织创新和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46. 第二节 运输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 四、交通运输流组织 1、交通运输流——运载工具在运输线路上的移动便形成交通运输流。 • 水路和航空的交通运输流特点 • 铁路和公路的交通运输流特点 2、交通运输组织流——为保证运输安全、畅通和良好的运输秩序,对交通运输流进行疏导、调节和管理。

  47. 返回

  48. 返回

  49. 返回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