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第六章

第六章. 運輸管理. 本章目錄. 運輸的意義 運輸的功能 運輸系統 運輸方式的選擇 貨運託運人選擇運具的考慮因素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運輸經濟與定價. 6.1 運輸的意義. 運輸( Transportation )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唯有透過運輸機能才能完成物流產品(包括實體商品與服務)的流通,所以,運輸是實質上活絡整體物流網路的主要關鍵要素之一。 物流產品唯有透過運輸活動才能有效的增加其經濟上的價值或產生更多的附加價值。 對大部分的企業來說,運輸成本佔其物流成本中最主要的比例,一般平均約佔其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參考圖 6‑1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運輸管理

  2. 本章目錄 • 運輸的意義 • 運輸的功能 • 運輸系統 • 運輸方式的選擇 • 貨運託運人選擇運具的考慮因素 •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 運輸經濟與定價

  3. 6.1 運輸的意義 • 運輸(Transportation)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唯有透過運輸機能才能完成物流產品(包括實體商品與服務)的流通,所以,運輸是實質上活絡整體物流網路的主要關鍵要素之一。 • 物流產品唯有透過運輸活動才能有效的增加其經濟上的價值或產生更多的附加價值。 • 對大部分的企業來說,運輸成本佔其物流成本中最主要的比例,一般平均約佔其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參考圖 6‑1)。

  4. 6.1 運輸的意義 主要物流成本的比較

  5. 6.1 運輸的意義 運輸可創造出「時間效用」(Time Utility)與「地域效用」(Place Utility)。所謂「時間效用」泛指因運輸行為所獲致的時間效益,例如:利用空運可在鬱金香未枯萎前由阿姆斯特丹運至台北消費手中。「地域效用」又稱為「空間效用」或「地位效用」,意指無價值或價值低的貨品,經由所在地域的變更,而提升其價值之謂;比如:台灣南部生產的水果與蔬菜透過高速公路運送到北部果菜市場以平衡供需並銷售得較高的價格。

  6. 6.1 運輸的意義 • 在物的流通上,一般又可分為運輸及配送。 • 運輸代表較長距離(如:州際/縣市/城市間)及大量(比如:滿載/滿櫃)的送貨。如果其送貨對象以經銷廠商、連鎖商店的倉庫貨物流中心為主,又稱為二階通路配運。 • 配送指的是短距離短(如:城鎮內)及小量(比如:散裝/併櫃)的小型車送貨。收貨對象若是消費者,可稱為宅配,又稱為零階通路配送。若是收貨對象是店家則稱為店配,又稱為一階通路配送。

  7. 6.2 運輸的功能 • 一個有效率與合理成本的運輸系統,可以使企業:1)增加市場競爭力、2)取得規模經濟的利益、及3)降低產品的價格。 • 運輸在物流作業上主要提供兩項功能: 1. 物品的移運 2. 物品暫時的儲存

  8. 6.3 運輸系統 (一)運輸系統之範

  9. 6.3 運輸系統 良好的運輸系統能使企業獲得數個效益: 1.增加市場競爭能力 2.大規模生產的經濟性 3.降低產品的價格

  10. 6.4 運輸方式的選擇 • 運輸系統之個體是由各種資源所組成,包括:硬體(包括運具、停靠站等),及軟體(包括人、路網等)。 • 運輸系統決策管理必須在最佳整體物流成本(包括運輸、訂購、採購、存貨、倉儲、生產、顧客服務等總成本)前提下,分別考量四個主要的組成角色成員:託運者(Shipper)、運輸業者(Carrier)、裝載商品(Goods)及以不同的方式影響運輸供給的政府機關(Government);以及掌握四個系統運作重點:(1)了解硬體技術特性、(2)了解系統管理的軟體基本概念、(3)相關個體要素間的協調、(4)以系統化的方式控制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配合。

  11. 6.4 運輸方式的選擇 • 貨物運輸需求的特性--貨物運輸需求具有下列幾點特性: 1.貨物運輸為單一方面的運送 2.貨運需求為多樣性 3.貨運需求之集中化 4.貨運需求在不同運具之間代替性高

  12. 6.4 運輸方式的選擇 • 運輸業者供給的特性,可分為下列幾點: 1、生產與消費同時發生 2、單位品質不一 3、產品不可儲存 4、生產單位與銷售單位不一致

  13. 6.4 運輸方式的選擇 • 政府與法規 在整個流通過程中,政府從運輸業者的加入、合併、權責範圍、財務狀況、費率水準、營運所有權和路線等方面,均影響運輸供給的服務水準。且透過行政的執行前,對不同運輸業者設定不同的賦稅標準,補貼運輸業者,使運輸業的內在結構達到政府設定的目標或安全標準。

  14. 6.4 運輸方式的選擇 以下針對五種基本運輸方式與複合運輸方式的系統特性與優缺點加以說明並且針對五種基本運輸方式的成本結構表示於表格 6‑1。

  15. 6.4.1. 公路運輸 1.定義 :一般所謂公路運輸,乃是指以行駛於公路上之自動車輛載運旅客及貨物的運輸方式。此處所稱的「公路」,乃指供自動車輛行駛的車道與場站設施。 • 公路運輸主要優點是靈活性強,公路建設期短,投資較低,易於因地制宜,對收到站設施要求不高。可以採取“門到門”(宅配)運輸形式,即從發貨者門口直到收貨者門口,而不需轉運或反復裝卸搬運。

  16. 6.4.1. 公路運輸 2.特徵 • 車路分離。 • 富於機動性。 • 及門配送服務(宅配,Door-to-Door Service)。 • 公共性高。 3. 優點 • 方便性高。 • 運用靈活。 • 普及性高。 • 經營容易。 4. 缺點 • 運載量小。 • 安全性較低。

  17. 6.4.2. 鐵路運輸 1. 定義:所謂鐵路運輸,乃是指以行駛於鐵道上之列車載運旅客及貨物的運輸方式。 2. 特徵 • 投資成本龐大、不能轉移。 • 編組列車,可提高路線容量。 • 具有自動控制的能力。 • 專用路權(Exclusive Right-of-way)。 • 「車路一體」或「車路分離」的特性。

  18. 6.4.2. 鐵路運輸 3. 優點 • 長途運量大。 • 安全性高。 • 運價低廉。 • 受氣候限制小。 • 準點性高。 4. 缺點 • 維修不易。 • 缺乏機動性。 • 目標顯著易遭破壞。 • 編組費時。

  19. 6.4.3. 水運 1. 定義:所謂水道運輸,乃是指以行駛於水道航線上的船舶載運旅客及貨物的運輸方式。此處所稱的「水道航線」,意指在水面或水中可供船舶航行的路線與相關的場站設施。 2. 特徵 • 通路便於利用且較具伸縮性。 • 航行速度慢。 • 東西航向的特性。 • 國際競爭激烈。 • 不受海洋的阻隔。

  20. 6.4.3. 水運 3. 優點 • 運輸量大。 • 調度容易。 • 運價低廉。 • 續航力強。 • 舒適性高。 4. 缺點 • 易受天候影響。 • 受港口限制。 • 速度慢(速率低)。 • 準點性差。 • 目標顯著。

  21. 6.4.4. 航空運輸 1. 定義:所航空運輸,乃是指以行駛於空中航線上的航空器載運旅客及貨物的運輸方式。 2. 特徵 • 飛機與機場分離。 • 遠距速達。 • 用途廣泛。 • 不受地理環境影響。 • 折舊率大。

  22. 6.4.4. 航空運輸 3. 優點 • 速率高。 • 不受地形限制。 • 航線選擇自由。 • 穩妥性高。 4. 缺點 • 運費高。 • 運量受限。 • 可及性較差(一般需要有機場)。 • 受天候影響。

  23. 6.4.5. 管道運輸 1. 定義:所謂管線運輸,乃是指利用壓力(正、負)作為動力源,使貨物在管線內流動的運輸方式。此處所稱的「管線」,意指固定不移的管道,其同時具備通路與運工具的功能,利用管道某一端點的壓力源,可使貨物藉由該管道流動至另一端點。

  24. 6.4.5. 管道運輸 2. 特徵 • 載具與貨品一體。 • 產銷合一。 • 及門服務。 • 高度專業化與作業自動化。 • 不需要包裝。 • 單向運送。 3. 優點 • 輸送量大、連續性強。 • 不受天候影響。 • 運費低。 4. 缺點 • 易遭偷竊。 • 運送物品型態受到限制(大多數限制於運送液、氣體貨物)。 • 維修不易。 • 速度慢。

  25. 6.4.6. 複合運輸系統 • 複合運輸的定義 :「貨物從託運人到收貨人的運輸過程中,經由兩種以上的運具來承運,但卻採用單一費率或採聯合計費,並且共同負擔運送責任之服務方式。 • 複合運輸的型態 1.單一運具之運輸 2.複合運具之運輸 3.多元運具之運輸

  26. 6.4.6. 複合運輸系統 各型運輸工具之複合運輸

  27. 6.5 貨運託運人選擇運具的考慮因素 • (一)貨物託運人的屬性(Shipper Attributes) 這個屬性包括貨主工廠區位,需求市場區位,和長期營運政策等要素,可分為下列各點: 1.貨主的生產工廠數目 2.每個工廠的位置(是否有運具相連接?) 3.貨主每年的產量 4.生產者對貨物所有權的時效 5.貨物在原產地的價格 6.貨主託運人的存貨政策

  28. 6.5 貨運託運人選擇運具的考慮因素 (二)市場屬性(Market Attribute): 1.市場的消費量 2.市場內銷售商的數量 3.市場內消費者的社會經濟變數特性 4.消費者的人數 5.營業所在地是否有運具的設施相連 6.銷售商對貨物的所有權 7.貨品在消費地的價格 8.銷售商的存貨政策

  29. 6.5 貨運託運人選擇運具的考慮因素 • 此屬性包括貨物的實體特性,及運送處理與消費時的特性。可分為下列幾點: 1.貨主在起運點的價值 2.貨物運送時裝載密度(即包括貨物本身密度和包裝待運後的密度) 3.貨品的倉儲生命,即損壞或廢棄時間的長短 4.貨品在製造時,運送途中,消費時所須的處理方式 5.貨品的存貨控制方法 6.存貨短缺的原因

  30. 6.5 貨運託運人選擇運具的考慮因素 (四)運輸服務水準屬性 1.等待運送貨物的時間 2.運送的時間長短 3.運送貨物的準確度,可靠性高低 4.運送的費率 5.運送時貨物損失和損壞程度 6.運送引起的其他相關或本(如轉運或本、貨物包裝成本) 7.運具的最小運送量限制 8.此運具是否提供特殊的服務 9.運具的及門性和便利性高低

  31. 6.6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表格 6‑3:台閩地區機動車輛之統計表

  32. 6.6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附 註:鐵路資料為台灣鐵路管理局及台北捷運公司資料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中華民國統計月報」,民國九十年五月

  33. 6.6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台灣鐵路貨運業者和公路卡車貨運業者特性的差異 • 單位車輛的容量 表格 6‑5:台鐵貨物列車載重噸數(來源:台鐵管理局)

  34. 6.6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 平均成本的差異

  35. 6.6 台灣主要運輸系統 • 總運輸成本的差異 圖 6‑5:運送距離與總運輸成本關係

  36. 6.7運輸經濟與定價 6.7.1. 影響運輸經濟的因素 一、距離 圖 6‑6:距離與運輸成本一般關係

  37. 6.7運輸經濟與定價 圖 6‑7:距離與運輸費率關係

  38. 6.7運輸經濟與定價 二、載重量 圖 6‑8:貨載量及單位成本關係圖

  39. 6.7運輸經濟與定價 圖 6‑9:費率-數量折扣

  40. 6.7運輸經濟與定價 三、密度 圖 6‑10:物品密度與載重運輸成本關係

  41. 6.7.2. 運輸成本結構 運輸成本可分成下列幾類: 一、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s) 二、固定成本(Fixed Costs) 三、聯合成本(Joint Costs) 四、共同成本(Common Costs)

  42. 6.7.3. 運輸訂價策略 一般運輸公司的訂價策略一般有服務成本策略、服務價值策略以及混合策略三種如下: 一、服務成本策略(Cost-of-Service Strategy) 二、服務價值策略(Value-of-Service Strategy) 三、混合策略(Combination strategy)

  43. 本章結論 • 運輸管理中,最主要的兩個主題是:運輸設施系統與運輸服務。運輸系統主要包括五種基本的運輸方式,即是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以及複合運輸方式。 • 運輸系統決策管理必須在最佳整體物流成本(包括運輸、訂購、採購、存貨、倉儲、生產、顧客服務等總成本)前提下,分別考量四個主要的組成角色成員:託運者(Shipper)、運輸業者(Carrier)、裝載商品(Goods)及以不同的方式影響運輸供給的政府機關(Government),然後從各個可行分案中選擇一個最適當、最合理的運輸服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