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大连市第十三中学 石 丹. 第三节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说 课. 一.教材分析. 说课目录. 二.学情分析 . 三.教法分析. 四.学法分析.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六.课堂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是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 化学新课程标准 》 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2. 大连市第十三中学 石 丹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说 课

  3. 一.教材分析 说课目录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分析 四.学法分析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六.课堂教学反思

  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够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过程有了更充分的认识,而且打下了化学热力学的初步基础,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5. 2、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并解决具体问题。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从途径、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6.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盖斯定律,反应热的计算。 确定理由:本章内容主要研究热化学基础知识,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热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能理解盖斯定律并能利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掌握好本章内容的关键。

  7. 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 确定理由:由于盖斯定律等热化学理论概念,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抽象、艰深。因此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具有相当的难度。 突破办法:通过对典型例题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加深理解,以突破难点。

  8.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二及本章的前两节的学习,对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由于盖斯定律等热化学理论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对于盖斯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现在学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计算能力比较差,因此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9. 三、教法分析 1、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2、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归纳,从途径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的含义。 3、实战训练法: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及变式习题的练习,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10. 四、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和本节课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探究归纳的学习方法,从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中理解盖斯定律。对于利用反应热的概念、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不同类型的例题掌握,进一步巩固概念、应用定律、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11.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本节内容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盖斯定律; 第二部分:利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 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课时划分:两课时

  12.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部分: 盖斯定律及应用---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盖斯定律。 精选习题,讨论、分析,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13.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激疑引思、问题导入,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有同学认为:煤转化成水煤气不但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14.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盖斯定律 采用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的问题来创设情景,减少学生的陌生感。

  15. 下列数据△H1表示燃烧热吗? H2(g)+1/2O2(g)==H2O(g) △H1=-241.8kJ/mol 那么,H2的燃烧热△H究竟是多少?如何计算? (已知:H2O(g)==H2O(l) △H2=-44kJ/mol) 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 why?

  16. H1 H2 H2 H1 = + H H H2O(g) H2O(l) H2(g)+1/2O2

  17. 任务 小组讨论汇报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分别测得C(s)和 CO(g)的燃烧热: C(s)+O2(g)==CO2(g)△H1=-393.5kJ/mol CO(g)+1/2O2(g)==CO2(g)△H2=-283.0kJ/mol 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 (1)C(s)+1/2O2(g)==CO(g) ΔH =?

  18. C(s)+1/2O2(g)==CO(g) △H=? +) CO(g)+1/2O2(g)==CO2(g) △H2=-283.0 kJ/mol C(s)+O2(g)==CO2(g) △H1=-393.5 kJ/mol △H + △H2 = △H1 ∴△H = △H1- △H2 = -393.5 kJ/mol -(-283.0 kJ/mol) = -110.5 kJ/mol

  19. H2 H H H2 H1 = + H1 CO(g) CO2(g) C(s)

  20. 思考:从不同途径由A点到B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同?思考:从不同途径由A点到B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同?

  21. 盖斯定律直观化 △H=△H1+△H2

  22. 感悟 盖斯定律 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3. 能量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即△H1+△H2 = 0 △H1 < 0 S(始态) L(终态) △H2 > 0

  24.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盖斯定律的应用 通过适当练习,加深对概念本身的理解。最终达到会应用盖斯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用一用盖斯定律 已知:将煤转化为水煤气的主要方程式为: C(S)+H2O(g)==CO(g)+H2(g); C(s)、H2(g)、CO(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S)+ O2(g)==CO2(g) △H= -393.5kJ/mol ②H2(g)+ 1/2O2(g)==H2O(g) △H= -242.0kJ/mol ③CO(g)+1/2O2(g)==CO2(g) △H= -283.0kJ/mol (1)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有同学认为:煤转化成水煤气可以使煤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

  26. 方法归纳 目标方程式“四则运算式”的导出方法: 写出目标方程式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然后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导出“四则运算式”。

  27.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精选习题,设置梯度,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 (三)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28. 实战演练 1、已知: H2(g)+ Cl2(g)===2HCl(g) △H=-184.6KJ·mol-1 则HCl(g)==1/2H2(g)+1/2Cl2(g)的△H为( ) A、+184.6KJ·mol-1 B、92.3KJ·mol-1 C、-369.2KJ·mol-1 D、+92.3KJ·mol-1 D

  29. 实战演练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 + 1/2O2(g)===ZnO(S) △H1 Hg(l)+ 1/2O2(g)===HgO(S) △H2 则Zn(S)+ HgO(S)== Hg(l)+ ZnO(S)的△H值为 ( ) A、△H2-△H1 B、△H2+△H1 C、△H1-△H2 D、-△H1-△H2 C

  30. 实战演练 3.已知1mol白磷转化成1mol红磷,放出18.39 kJ热量, 又知:P4(白,s)+5O2(g) = 2P2O5(s) ΔH1, 4P(红,s)+5O2(g) = 2P2O5(s) ΔH2, 则ΔH1和ΔH2的关系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B

  31. 反馈练习: 1、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Q2>Q1的是( ) A.2H2(g)+O2(g)=2H2O(l) △H=-Q1 ; 2H2(g)+O2(g)=2H2O(g) △H=-Q2 B.S(g)+O2(g)=SO2(g) △H=-Q1; S(s)+O2(g)=SO2(g) △H=-Q2 C.C(S)+ 1/2O2 (g) ===CO(g)△H=-Q1 ; C(s)+O2(g)=CO2(g) △H=-Q2 D.H2(g)+Cl2(g)=2HCl(g)△H=-Q1 ; 1/2H2(g)+1/2Cl2(g)=HCl(g)△H=-Q2 2、已知:CH4(g)+ 2O2(g=CO2(g)+ 2H2 O(l)△ H= -Q1 KJ/mol 2H2(g)+O2(g) =2H2 O (g)△ H= -Q2 KJ/mol 2H2(g)+O2(g) =2H2 O (l)△ H=- Q3 KJ/mol, 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况),经完全燃烧恢复常温放出的热为多少? 3、 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 ; ΔH=a kJ/ mol H2(g)+1/2O2(g)=H2O(l) ; ΔH=b kJ/ mol 2H2(g)+O2(g)=2H2O(l);ΔH=c kJ/ 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b和c均为正值 C.a=b D.2b=c

  32.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二部分: 利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精讲例题,规范解题要求,学生演练,集体订正。 化学知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实际是前面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及变式习题的练习,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3.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在典型例题讲解时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1)明确解题模式:审题→分析→求解 (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单位书写正确 (3)计算准确 (4)反思解题关键处及错误易发处

  34. 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特别注意有关单位的正确书写。注意热化学方程式正确书写,特别注意有关单位的正确书写。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解】钠与氯气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s) + 1/2Cl2(g)== NaCl(s) 23g/mol △H 1.0g -17.87kJ △H=23g/mol×(-17.87kJ)÷1.0g =-411kJ/mol 答: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411kJ

  35. 变式训练: 在 101 kPa时,1.6g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燃烧热为多少? 1000 L CH4(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36.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解】 设1kg乙醇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为X C2H6O(l)+3O2(g)==2CO2(g)+3H2O(l) 46g/mol -1366.8kJ/mol 1000g X X=(-1366.8kJ/mol×1000g)/46g/mol =-29710kJ 答:1kg乙醇燃烧后放出29710kJ热量

  37. 变式练习: 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 CO(g)+1/2O2(g)=CO2(g);△H=-283.0kJ/mol C8H18(l)+25/2O2(g)=8CO2(g)+9H2O(l); △H=-5518kJ/mol CH4(g)+2O2(g)=CO2(g)+2H2O(l); △H=-89.3kJ/mol 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辛烷、甲烷完全燃烧时放 出热量最少的是 ( ) A H2(g) B CO(g) C C8H18(l) D CH4(g)

  38.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1)CH3COOH(l)+2O2=2CO2(g)+2H2O(l) △H1=-870.3kJ/mol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 △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CH3COOH(l);ΔH=?

  39. [例3]解: (1)CH3COOH(l)+2O2=2CO2(g)+2H2O(l) △H1=-870.3kJ/mol (2)C(s)+O2(g)=CO2(g) 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 △H3=-285.8kJ/mol (2)+(3)-(1)得: 2C(s)+2H2(g)+O2(g)=CH3COOH(l); ∴ΔH=ΔH2+ΔH3-ΔH1

  40. 变式练习: 1. 已知: (1)NH3(g)+HCl(g)=NH4Cl(s) △H1=-176kJ/mol (2)NH3(g)+H2O(l)=NH3·H2O(aq)△H2=-35.1kJ/mol (3)HCl(g) +H2O(l)=HCl(aq) △H3=-72.3kJ/mol (4)NH3(aq)+HCl(aq)=NH4Cl(aq)△H4=-52.3kJ/mol (5)NH4Cl(s)+2H2O(l)= NH4Cl(aq) △H5=? 则第(5)个方程式中的反应热△H是________。

  41.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归纳思考: 在用方程式叠加计算反应热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 1、计量数的变化与反应热数值的变化要对应 2、反应方向发生改变反应热的符号也要改变

  42. 马上行动 1、已知: 欲得到相同的热量,需分别燃烧固体碳和氢气 的质量比约为( ) A.2:3.25 B. 12:3.25 C. 1:1 D. 393.5:241.8

  43. 马上行动 2、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完全吸收它生成的CO2生成正盐,需要5mol·L-1 的KOH溶液100mL ,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 ) A、16Q B、8Q C、4Q D、2Q A

  44. 马上行动 3、已知:A(g)+B(g)==C(g)△H1; D(g)+B(g)==E(g)△H2; 若A、D、混合气体1mol完全与B反应,放 出热△H3,则A、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H2-△H3):(△H1-△H3) B、(△H3-△H2):(△H1-△H3) C、(△H3-△H2):(△H3-△H1) D、(△H1-△H2):(△H3-△H2) B

  45. 反馈练习: 1、已知:CH4(g)+2O2(g)==CO2(g)+2H2O(l) △H=-Q1KJ·mol-1 2H2(g)+O2(g)==2H2O(g) △H=-Q2KJ·mol-1 2H2(g)+O2(g)==2H2O(l) △H=-Q3KJ·mol-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到常温,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 ( )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3 2、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汽。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1 N2H4(g)+O2(g)== N2(g)+ 2H2O(g) △H=-534KJ·mol-1 则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 ) A、100.3KJ B、567.85KJ C、500.15KJ D、601.7KJ 3、已知:① CO(g) + 1/2 O2(g) ====CO2(g) ΔH1= -283.0 kJ/mol ② H2(g) + 1/2 O2(g) ====H2O(l) ΔH2= -285.8 kJ/mol ③C2H5OH(l) + 3 O2(g) ==== 2 CO2(g) + 3 H2O(l) ΔH3=-1370 kJ/mol试计算 则:④2CO(g)+ 4 H2(g)==== H2O(l)+ C2H5OH(l) 的ΔH

  46. 六、评价和反思 新课标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对难点的教学更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参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本节课所学的理论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涉及的计算也比较多,因此在课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易增加太多、太难的知识。所以,学生只要能掌握盖斯定律的意义并会进行相关的计算,这节课就成功了。

  47.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