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投資學理 財規劃作業

投資學理 財規劃作業. 第一組. 組長 : 賴巧婷 組員 : 劉玉茹 、 廖孟君 、 黃香寧 、 陳筱雯 、 黃名江 、 蕭偉彣 、 戴佑容 、 蕭鎔譯 、 謝至閔 、 李 奕 穎 。. 目錄. 一、資料更新 二、分析案例 三、習題解答 四、工作分配 附錄一、個人心得 附錄二、搜尋資料的關鍵字 附錄三、實作提醒. 資料更新. 退休規劃. 退休規劃. 資產負債表輸入. 資產負債表輸入 - 更新後. (A)=166+157+134+182+133=722 (A)-(B)=722-152=570. 570/979=58.22%.

kitra-wells
Download Presentation

投資學理 財規劃作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投資學理財規劃作業 第一組 組長:賴巧婷 組員:劉玉茹、廖孟君、黃香寧、陳筱雯、黃名江、蕭偉彣、戴佑容、蕭鎔譯、謝至閔、李奕穎。

  2. 目錄 • 一、資料更新 • 二、分析案例 • 三、習題解答 • 四、工作分配 • 附錄一、個人心得 • 附錄二、搜尋資料的關鍵字 • 附錄三、實作提醒

  3. 資料更新

  4. 退休規劃

  5. 退休規劃

  6. 資產負債表輸入

  7. 資產負債表輸入-更新後 (A)=166+157+134+182+133=722(A)-(B)=722-152=570 570/979=58.22% =國外資產淨額+其他金融性資產=94+39=133

  8. 收支儲蓄輸入-1

  9. 收支儲蓄輸入-1

  10. 收支儲蓄輸入-2

  11. 收支儲蓄輸入-2

  12. 收支儲蓄輸入-更新後 第三項消費支出以總平均為例: 1.食(1+2)=107,662+9,201=116,863 2.衣(3)=22,664 3.住(4+5+8)=172,576+17,429+23,283=213,288 4.行(7)=64,650 5.娛樂﹝9-(4)+11﹞=37,247-7475+68195=97967 6.醫療(6)=101089 7.教育﹝10+(4)﹞=40054+7475=47529 8.其他(12)=38,241

  13. 收支儲蓄輸入-計算過程 台北市 1.食(1+2)=138,574+8,154=146,728 2.衣(3)=28,442 3.住(4+5+8)=305,926+29,615+31,140=366,681 4.行(7)=73,423 5.娛樂﹝9-(4)+11﹞=72,785-14,015+77,659=136,429 6.醫療(6)=112,508 7.教育﹝10+(4)﹞=46,275+14,015=60,290 8.其他(12)=64,188 最終消費支出=988,689 高雄市 1.食(1+2)=97,754+8,825=106,579 2.衣(3)=18,601 3.住(4+5+8)=148,104+16,028+21,986=186,118 4.行(7)=61,587 5.娛樂﹝9-(4)+11﹞=29,423-5,739+70,044=93,728 6.醫療(6)=113,315 7.教育﹝10+(4)﹞=35,700+5,739=41,439 8.其他(12)=31,459 最終消費支出=652,826

  14. 購屋規劃

  15. 更新購屋規劃

  16. 更新主要大學學雜費資料

  17. 分析案例

  18. 題目 • 林先生現年36歲,配偶32歲,有1女1子分別為8歲與6歲。 • 林先生目前年薪80萬元,林太太為公教人員,年薪56萬元,預計年薪資成長率為1%。 • 目前資產狀況為:活存20萬元,定存280萬元。 • 除子女外,林先生還要奉養雙親,每年約30萬元支出。 • 家庭日常生活消費每年平均為36萬元(不含房貸、子女教育金等支出)。 • 林先生目前在外兼差收入為每年12萬元。 • 夫妻雙方預計於60歲退休,所得稅率為8%。

  19. 設定基本資料

  20. 更改錯誤

  21. 習題解答

  22. 習題一 • 如果林先生以提高報酬率來達成生涯理財規劃,則風險等級8可達到要求嗎?報酬與風險目標各為多少?模擬次數100次情況下,「無法達成退休目標機率」有低於20%嗎?

  23. 步驟一、進入風險報酬設定

  24. 步驟二、設定風險與報酬目標 補充: 投資報酬率和投資波動率得來的數 字是從風險承受度測試裡的歷史報 酬跟風險目標所得出9.31%的投資 報酬率,13.25%的投資波動率

  25. 步驟三、進入動態模擬

  26. 進入動態模擬 步驟四、觀察無法達到退休機率 我們從動態模擬所得出無法達到退休機率為5%,表示林先生在生活水準為3的情況下,無法可達成退休需求的機率不算高,林先生如果選擇第1或第2等分位組的生活水準,無法達成的退休機率將會變為0%。

  27. 如果林先生以提高報酬率來達成生涯理財規劃,則風險等級3可達到要求嗎?報酬與風險目標各為多少?模擬次數100次情況下,「無法達成退休目標機率」有低於20%嗎?

  28. 進入風險報酬設定 步驟一、設定風險與報酬目標 補充: 投資報酬率和投資波動率得來的數 字是從風險承受度測試裡的歷史報 酬跟風險目標所得出6.59%的投資 報酬率,6.89%的投資波動率

  29. 步驟二、觀察無法達到退休機率 我們從動態模擬所得出無法達到退休機率為18%,表示林先生無法可達成退休需求的機率還蠻高的,林先生如果選擇第1等分位組的生活水準,無法達成的退休機率將會變為0%。。

  30. 各種條件改變後-習題一 • 如果林先生以提高報酬率來達成生涯理財規劃,則風險等級12可達到要求嗎?報酬與風險目標各為多少?模擬次數100次情況下,「無法達成退休目標機率」有低於20%嗎?

  31. 進入風險報酬設定 步驟一、設定風險與報酬目標 補充: 投資報酬率和投資波動率得來的數 字是從風險承受度測試裡的歷史報 酬跟風險目標所得出10.35%的投資 報酬率,16.07%的投資波動率

  32. 進入動態模擬 步驟二、觀察無法達到退休機率 我們從動態模擬所得出無法達到退休機率為1%,表示林先生無法可達成退休需求的機率非常低,林先生如果選擇第1或第2等分位組的生活水準,無法達成的退休機率將會變為0%。。

  33. 風險等級之比較 風險等級3 風險等級8 風險等級12 結論:風險等級越高的話,無法達成退休的機率就越低。

  34. 習題二 • 林先生若要在10年後換車,預算金額為60萬元,以通膨3%計算,未來需要多少錢?變更條件後,60歲時資產淨額變為多少?

  35. 步驟一、進入額外支出假設

  36. 步驟二、設定10年後購車需求 10年後需要購車費用 公式:60×FVIF(10,3%) 計算過程:60*(1+0.03)^10=80.63

  37. 步驟三、進入資產負債預估

  38. 步驟四、觀察資產淨額

  39. 過程說明 10年後不換車 10年後換車 在風險等級3之下,資產淨額由1,061萬增加為1,134萬, 表示10年後換新車可讓資產於60歲時增加73萬元。

  40. 各種條件改變後-習題二 • 林先生若要在20年後換車,預算金額為60萬元,以通膨3%計算,未來需要多少錢?變更條件後,60歲時資產淨額變為多少?

  41. 進入額外支出假設 步驟一、設定20年後購車需求 10年後需要購車費用: 公式:60×FVIF(10,3%) 計算過程:60*(1+0.03)^20=108.36

  42. 進入資產負債預估 步驟二、觀察資產淨額

  43. 過程說明 20年後不換車 20年後換車 在風險等級3之下,資產淨額由1,062萬增加為1,204萬, 表示10年後換新車可讓資產於60歲時增加142萬元。

  44. 資產淨額之比較 10年後換新車 20年後換新車 結論:假如在20年後換新車會比10年後換新車資產淨額來的多,多69萬。

  45. 問題 • 問題一、想請問資產負債表輸入、收支儲蓄輸入等等資料更新與習題計算是否具關聯性? • 答:更新的資料數據為習題的基準,具關連性。 • 問題二、在習題一中是不是只需要更改風險等級與觀察無法達到退休之機率即可? • 答:在原始的規畫師系統中有錯誤需加以修正,請把額外支出假設的保障型壽險保費之金額改為零。 • 問題三、在習題二中不管是原始習題或是變更數據後的練習習題風險等級皆為3嗎? • 答:是的。 • 問題四、習題二的額外支出假設該如何比較? • 答:比較原始資料與變更後資料。

  46. 結論 • 投資本來就會有風險,而風險指的就是賠錢的可能性,在習題一當中林先生如果選擇風險等級12的投資方案,雖然能增加他在60歲退休的可能性,但卻得承擔較高的風險,反之風險等級三雖然會提高無法在60歲退休的機率,卻能讓林先生不必承擔風險,只能說各有利弊,完全看個人的選擇。 • 習題二主要在比較林先生在10年後換車以及20年後換車的資產淨額變化,如果林先生在10年後換車可讓資產於60歲時增加73萬元,若為20年後換車則可讓資產於60歲時增加142萬,由此可看出20年後換車的資產淨額會比10年後換車來的多,總共多69萬,也可看出因為車子本身有折現的關係,無論10年後換車還是20年後換車,不換車的資產淨額一定比換車的資產淨額來的少,所以這套理財規劃系統可幫林先生了解自己未來有多少資產能加以妥善運用。

  47. 工作分配

  48. 討論流程

  49. 報告進度表

  50. 工作分配表與貢獻度分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