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高 山 仰 止. —— 严慈相济,其乐融融.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出自 《 诗经 · 小雅 》, 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 《 史记 · 孔子世家 》 “‘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表明自己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孔子怎样对待学生?. 学生怎样对待孔子?. 孔子和子路.

ko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 高 山 仰 止 ——严慈相济,其乐融融

  3.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 《史记·孔子世家》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表明自己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4. 孔子怎样对待学生? 学生怎样对待孔子?

  5. 孔子和子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李泽厚:这也就是孟子讲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论语》中,这些著名学生,以及师生间的对话相处,都描绘出不同的经历、个性、特征,颇为形象。其他著名经书、子集,或以道理(孟、荀)、或以想象(庄)、或以故事(韩非子)胜,却缺乏更可感触的现实氛围。

  6. 孔子和子路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李泽厚:子路嫉妒孔子盛赞颜回,从而夸耀自己的勇敢,跃然纸上。而孔子又一次挫折他,还是老话:光凭勇敢不行。 李零:看来,孔子喜欢的是“谋”,而不是“勇”,特别是莽张飞式的匹夫之勇,子路讨了个没趣。

  7. 孔子和子路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李零:子路原本是粗人,音乐不在行。《说苑·修文》中描述子路鼓瑟有“北鄙杀伐之声”,演奏起来大概是很激烈也很难听,孔子可能已经忍受了很久,实在听不下去了,说你也配在我这儿表演,当场叫子路下不来台。权威的力量是无穷的,他这样说,其他学生也瞧不起。最后还是老师出来打圆场,说子路的水平还可以,至少是从庭院顺阶而上,到了外面的堂屋,只不过还没有进入内室罢了。

  8. 孔子和子路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钱穆:孔子自叹不能行道于中国,犹当行之于蛮夷,故此章之浮海,绝非高蹈出尘,绝俗辞世之意。 孙钦善:孔子认为子路有勇可恃,故加以赞扬。当见其沾沾自喜又加以抑制。子路往往经不起表扬,孔子对其先扬后抑不止一次。由此可见孔子对待“勇”的中庸之道,又可见其对学生因时、因材施教。 李零:子路和孔子的关系,就好像李逵和宋江。孔子上哪儿,他上哪儿。孔子的话只是发泄,他不懂,还以为老师真的要航海。

  9. 孔子和子路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李泽厚:孔子拜见一个“不道德”的人而不避,甚至使亲近的学生怀疑而不高兴,可见孔子与后代假道学大不相同,并不装腔作势,而是有高度灵活性的。

  10. 孔子和颜渊 噫!天丧予!天丧予! 非夫人之为恸而誰为! 鲍鹏山:这个人,“其心三月不违仁”;这个人,“不迁怒,不贰过”;这个人,“语之而不惰”;这个人,“见其进,不见其止”;这个人,对老师而言,“无所不说”;这个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个人,“闻一知十”;这个人,身处贫穷却安贫乐道——可是,就是这个人,却在29岁上就早夭而死,如此“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孔子不为他痛还为谁痛? ——谁的眼泪在飞?孔子已经不能自持。

  11. 孔子和颜渊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南怀瑾:知识渊博往往就缺少思想中心,知识少的人反而稳得住。所以还要约我以礼,即有原则。 钱穆:孔子之道,虽极高深,若为不可几及,亦不过在人性情之间,动容之际。而细玩此章,可知即在此平易近人之中,而自有其高深不可及处。

  12. 孔子和子贡 赐之墙也及肩,夫子之墙数仞。 仲尼不可毁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鲍鹏山:子贡是孔门弟子中极聪明的一个,他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得到很多人的好评,获得很高的名望,可以理解。一般人也就以此认为子贡比孔子还强。实际上,就学问的广博、思想的深刻、人格的伟大诸方面来看,孔子确实远在一般人之上,也远在子贡之上。但内在的东西确实非一般人所能了解。于是风流倜傥、腰缠万贯的子贡,被人认为强于内涵深沉的孔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好在,子贡本人并不因此沾沾自喜,他的自谦,再一次证明了他的聪明。

  13. 孔子和子贡、颜渊、子路 子贡特别尊敬老师,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孔门弟子中,恐怕只有好学的颜渊最懂得老师,惟其懂,所以知其难。 与其说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不如说是孔子的诤友。在子路面前,孔子才更像是一个普通人。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加上颜渊,正如“孔门三剑客”,一个智,一个勇,一个仁。

  14. 孔子和他人 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傅佩荣:这里分三个阶段:“狂简”指志向而言,“斐然成章”指经过一段学习与努力的过程,显示可观的成绩;“所以裁之”,属于应用的智慧,必须靠孔子因材施教,随机提点。总之:第一,要有志向;第二,努力念书;第三,能够判断事理。

  15. 孔子和他人 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李泽厚:为什么不入内,有各种说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在命运面前只能慨叹其无据,这本就是人生和生活。所以“尽人事而安天命”乃儒学义理。“命”者,偶然性也。即使尽力而为,有总有各种不可抗御、不可预测的偶然,人生常常如此,只有深深感慨而已。

  16. 孔子和他人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钱穆:此有两解。一言其治小邑,何必用礼乐大道。其实则深喜之。一言子游之才而用於武城之小邑,则是深惜之也。然承上莞尔而笑,则终是喜深於惜。 前言戏之耳:戏言盖出于嘉喜之情。子游宰武城时尚年轻,已能行礼乐之教,知孔门四科皆能实见之於行事,即在文学,亦非徒务空言。

  17. 本章小结 孔子对学生在一个“爱”字。乐是爱,忧亦是爱;器重是爱,批评也是爱……他知人善爱,学高爱更深! 学生对孔子在一个“敬”字。好学是敬,辩护是敬,批评也是敬……学生心中,孔子是高山日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8.      归纳文中出现的成语 • 1、斐然成章【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例句】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旧闻钞•序言》) 【近义词】情文并茂、奇文瑰句 【反义词】废话连篇、词不达意、平铺直叙 • 2、暴虎冯河【解释】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例句】 俺张孔目怎还肯缘木求鱼,鲁斋郎他可敢~?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近义词】有勇无谋、贸然行事  【反义词】有勇有谋、谨言慎行、深谋远虑  

  19. 3、登堂入室【解释】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出处】《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 4、杀鸡焉用牛刀 【解释】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例句】 “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 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解释】原形容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出处】《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汉•赵壹《非草书》:“博学余暇,游手于斯,后世慕焉,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罢劳。” 【示例】故夫子尝以先难后获为仁,又以先事后得为崇德,盖于此小差则心失其正,虽有~之志,而反为谋利计功之私矣。 (宋•朱熹《答林退思》)

  20. 6、循循善诱 【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例句】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