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发展经济学 II

发展经济学 II.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 ( Harrod-Domar) 索罗增长模型( Solow) 基本模型 (新古典增长模型) 引入技术进步 无条件与有条件趋同 实证研究 其它发展经济学派的增长模型 (贫困与区域不平衡) 新增长模型. 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Harrod-Domar). 假设条件: 一部门,一种产品(消费品与投资品) 储蓄 S 是国民收入的函数, S=sY 资本-产出比率( K/Y ) 保持不变 不存在技术进步 规模报酬不变. 1. 哈罗德-多马模型 ( Harrod-Domar).

kolt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发展经济学 II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发展经济学II 经济增长理论

  2.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 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 索罗增长模型(Solow) • 基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 • 引入技术进步 • 无条件与有条件趋同 • 实证研究 • 其它发展经济学派的增长模型(贫困与区域不平衡) • 新增长模型

  3. 1.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假设条件: • 一部门,一种产品(消费品与投资品) • 储蓄S是国民收入的函数,S=sY • 资本-产出比率(K/Y)保持不变 • 不存在技术进步 • 规模报酬不变

  4. 1.哈罗德-多马模型(Harrod-Domar) 模型推导: 预算平衡方程: Y(t)=C (t) + S (t) 收入分配方程: Y(t)=C (t) + I (t) 根据凯恩斯均衡理论有 S (t)= I (t)

  5. 模型推导(续) 资本形成方程: K(t+1)=(1-δ)K(t)+ I(t) 储蓄率:s=S(t)/Y(t) 资本-产出率:θ=K(t)/Y(t) 哈罗德-多马方程: s/ θ= g+ δ 储蓄率与资本-产出率与总增长率的关系

  6. 模型的修正:人均增长率 人口增长率:n=P(t+1)/P(t)-1 哈罗德-多马增广方程: s/ θ= (1+g*)(1+n)-(1- δ) 简化方程: s/ θ≈ g*+n+ δ 储蓄率,资本-产出率,人口增长与折旧率与人均增长率的关系

  7. 模型的意义 • 将凯恩斯理论动态化,长期化 • 强调了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 国家干预与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 缺陷: • 未解释模型中各参数的决定(储蓄率,人口增长等) • 资本- 产出率固定不变的假设不符合实际 • 中性理论,只是揭示了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没有说明不同国家存在着的不同增长率

  8. 模型的扩展:参数的内生化 • 储蓄的内生性 • 储蓄的水平本身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 储蓄受收入分配的影响 各不同收入阶层或者国家消费倾向不同,储蓄率呈倒U型 • 模型调整,使储蓄率随收入的改变而变化

  9. b. 人口增长的内生性:人口转型

  10. 2.索罗增长模型(Solow) 假设条件: • 一部门,一种产品(消费品与投资品) • 两种要素:资本与劳动 • 完全竞争,储蓄总能转化为投资 • 规模收益不变 • 单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 资本-产出率是可变的,即θ为内生,取决于经济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禀赋

  11. 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12. 2.1 索罗增长模型(Solow) 索罗方程: 资本形成方程: K(t+1)=(1- δ)K(t) + sY(t) 人均方程: (1+n)k(t+1)= (1- δ)k(t) + sy(t) 人均量:k=K/P, y=Y/P 方程的意义: • 参数间的关系 • 储蓄的两种用途:资本的深化与广化

  13. 模型的长期均衡:稳态 (1+n)k (1+n)k (1- δ)k+sy (1- δ)k+sy

  14. 影响稳态的参数 稳态方程 k*/y*=s/(n+ δ) s, n,δ对于稳态水平的影响 • 储蓄率的作用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 人口增长具有两种作用

  15. 图:水平效应与增长效应

  16. 2.2 索罗模型的扩展: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的引入使人均收入得以长期增长 • 假定技术进步影响劳动效率,以“效率单位”(efficiency units) 衡量。 L(t)=E(t)*P(t), E(t+1) = (1+π) E(t) • 单位有效劳动增长方程:

  17. 图:引入技术进步的索罗模型

  18. 3 收敛或趋同(convergence) 3.1 无条件的收敛 • 各国的长期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资本折旧率相同 • 不论各国的初始状况,各国都将趋同于相同的单位有效劳动资本量。 • 意义: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与初始收入水平负相关。 • 实证研究的争论

  19. 图:无条件趋同 F

  20. 实证检验I:鲍默尔16国长期数据研究

  21. 实证检验II:德龙22国长期数据研究

  22. 实证检验III: 萨默斯-海斯顿国别数据研究

  23. 实证检验IV:帕伦提-普莱斯科特标准差分析法 • 1960-1985年间的102国家 • 人均GDP相对于同期美国的比率 • 计算每年的标准差 • 结果:26年间,标准差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8.5%。西欧国家下降,亚洲上升 总结论:无条件趋同缺乏实证证据

  24. 3.2 有条件收敛 • 各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稳态水平 • 各国仍具有相同的技术进步率 • 各国的储蓄率与人口增长率可以不同 • 各国趋同于各自的稳态水平 • 控制了储蓄率与人口增长率条件下的趋同

  25. 图:有条件收敛 B’ F

  26. 有条件收敛的实证研究 • 稳态人均收入方程: • 曼昆,罗默和魏尔(Mankiw,Romer and Weil,1992) 用萨默斯-海斯顿数据估计以上方程, 结果: • R2=0.59 • s系数为正,n 系数为负,符合索罗模型 • 系数过大。 分别为1.42与 –1.97‡0.5 • 各国之间收入水平差别比理论预期要大,条件收敛不明显

  27. 有条件收敛缺陷 • 没有解释各国在储蓄率与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别 • 认为技术进步为外生变量 • 收敛理论缺乏实证依据

  28. 关于增长与趋同研究的部分文献 • Mankiw N., D. Romer et D.N. Weil (1992), «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 Quarty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 pp.407-437. • Temple J. (1999), « The New Growth Evidence »,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6(1), pp.112-156. • Barro R.J. et X. Sala-I-Martin (1991), « Convergence across states and regions », Brookings Paper on Economic Activity, 1, pp.107-182. • Barro R.J. et X. Sala-I-Martin (1992), « Convergence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0(2), pp.223-251. • Galor O., (1996), « Convergence ? Inferences from Theoretical Models», The Economic Journal, 106, pp.1056-1069. • Sala-I-Martin X., (1996), « The Classical Application to Convergence Analysis», The Economic Journal, 106, pp.1019-1036.

  29.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地区趋同研究的部分文献 • Woo W.T. (1998), «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 Sources and Prospects », in The Chinese Economy, M. Fouquin and F. Lemoine (eds), Economica, Londres. • Chen J. et B.M. Fleisher (1996), «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2, pp.141-164. • Raiser M. (1998), « Subsidising Inequality : Economic Reformes, Fiscal Transfers and Convergence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 Journal od Development Studies, 34(3), pp.1-26. • Zhang Z., A Liu et S. Yao (2001), « Convergence of China’s regional incomes 1952-1997 », China Economic Review, 12, pp.243-258.

  30. 阅读文献 • “A Survey of Economic Growth”,MARK ROGERS • Explaining growth: A contest between models, Michael Bleaney and Arika Nishiyama •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Private enterprise, education, and openness”, Baizhu Chen, Yi Feng • “Geographic factors and China’s regional developmentunder market reforms, 1978–1998”, Shuming BAOa, Gene Hsin CHANGb,*, JeffreyD. SACHSc,Wing Thye WOO

  31. 4. 其它发展经济学增长理论 4.1 米德增长模型(Meade) –新古典增长模型 生产的净产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自然资源Y=F(K,L,N,t) 人均收入增长率方程为: y-n=Vs-(1-q)n+ π, V为资本边际收益, q 为劳动边际收益占收入比例 如人口不变,则有 y=Vs+ π,

  32. 4.1 米德模型 • 意义 • 揭示了人口增长,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对人均收入的影响。 •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较慢,导致低增长水平。 • 政策建议:引进外资,增加国内储蓄及采用国外先进技术

  33. 4.2 卡尔多(Kaldor)模型 • 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决定储蓄率,从而决定经济增长速度。 • 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 sp〉 sw • G=p(sp-sw)+sw/ θ, 利润率 p=P/K,θ=K/Y, sp利润总额中储蓄比例, sw工资总额中储蓄比例 • 政策意义:可以改变利润和工资在收入中的份额,改变储蓄率,实现增长

  34. 4.3 罗斯托(Rostow)的“经济增长阶段论” • 传统社会(Traditional Society) • 起飞准备阶段(Preconditions for take-off) • 起飞阶段 (take-off) • 向成熟推进阶段 (Drive to maturity) • 高额消费阶段(Age of high mass consumption) •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high quality of life) • 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35. 4.4 二元经济理论 • 刘易斯(Lewis)二元经济模型 •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乔根森模型(Jorgenson) • 托达罗(Todaro)模型

  36. 4.5 解释低水平以及贫困的几个理论 • 莱宾斯坦(Leibenstein)“临界最小努力”理论(the theory of critical minimum effort) • 纳克斯(Nurkse)“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 低收入-低购买力-低投资引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收入 • 纳尔逊(Nelson)“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人口增长过快导致低收入增长 (图)

  37. 图:“纳尔逊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收入增长率 E2 E1 人口增长率 D B o y0 y1 y2 人均收入 C A

  38. 4.6 摆脱低水平的增长理论I • 罗森斯坦-罗丹(Rosenstein-Rodan)“大推进”理论 • 全面,大规模地投资各个工业部门,尤其是基础建设 • 资本,储蓄,需求,心理不可分性,大规模的外在经济。 • 全盘的发展规划

  39. 4.6 摆脱低水平的增长理论II • 赫尔曼(Hirschman)”不平衡增长理论“ (unbalanced growth) • 引致投资最大化原理(substitution choice and postponement choice) • 投资联系效应最高的直接性生产活动,而不是基础建设投资 • 产业联系理论(前向与后向联系) • 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挖掘后向联系 • 强调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以及市场的重要性 • 问题:结构失调,国际收支失衡,通货膨胀

  40. 4.7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 • 缪尔达尔(Myrdal)”扩散效应“与”回波效应“理论 • 回波效应:地区间人力,资本,贸易对落后地区的不利影响 • 扩散效应: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正面辐射效应,投资,需求,技术的扩展

  41. 4.7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I • 佩鲁(Perroux)”发展极“ 理论 • 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与部门在一个地区聚集,形成经济中心,并带动周边发展 • 辐射作用:技术创新与扩散,资本集中与输出,规模经济效益,凝聚经济效益 • 吸引中心与弥散中心 • 形成方式:市场自发调剂引导企业集中,政府计划与重点投资来建立发展极。 • 中国例子:经济特区,长三角

  42. 4.7 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III • 普雷维什-辛格”中心-外围“ 理论 • 中心:发达国家 • 外围:发展中国家 • 中心-外围国家生产结构有巨大差异 • 外围国家生产结构集中在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日益恶化 • 中心-外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 • 政策建议:优先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43. 5. 新增长理论 • 新增长理论模型 • 新增长模型下的技术进步 • 外部效应与互补性 • 全要素生产力及衡量 • 全要素生产力实例研究 • 关于增长与生产力的实证研究

  44. 5.1 新增长模型 I:产生的背景 • 索罗模型无法解释各国人均收入的实际变化(趋同现象不明显) • 索罗模型没有解释各参数的变化 • 技术进步的非外生性 • 人力资本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储蓄,人们有意识地积累

  45. 5.1 新增长模型 II:内容 Y=kαh1-α, h为人力资本 资本积累方程: K(t+1)-k(t)=sy(t) 人力资本积累方程: h(t+1)-h(t)=qy(t), q为用于人力资本的比例 物资资本增长率:k(t+1)-K(t)/k(t)=sr1-α 人力资本增长率:h(t+1)-h(t)/h(t)=qr-α r 为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的长期比例 r=H/K 最终,y,k,h将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 r=q/s, k(t+1)-K(t)/k(t)=sr1-α= sαq1-α

  46. 5.1 新增长模型 III:含义 • 物资回报率递减,并不意味着人均收入的趋同 • 储蓄率和人力资本投资率不仅有水平效应,而且还有增长效应。 • 引入外生的第三种要素(非熟练劳动),增长效应将消失(储蓄率与人口的实证) • 解释了穷富国资本回报率差距不大 • 中性增长理论,不存在无条件趋同 • 控制了人力资本之后,存在条件趋同 • 控制了初始收入水平后,存在条件分异 • Barro (1991)的实证研究

  47. 5.2 内生的技术进步I:分类 • 有意识的创新 • 产品创新 • 工艺创新 • 技术扩散 • 技术转移 • 扩散过程中的再创新 • 两者的关系(专利保护)

  48. 5.2 内生的技术进步II:模型 有意识的创新下的生产函数: Y(t)=E(t)rK(t)α[uH] 1-α E(t)技术知识数量, H人力资本存量, u 最终产品生产中人力资本的比例, 知识增长率:E(t+1)-E(t)/ E(t)=a(1-u)H 1-u,在知识生产中比例,a为正的常数 人力资本存量具有增长效应 决策者选择最优的u来使某种福利最大化。

  49. 5.3 外部效应,技术进步与增长 a. 外部效应: 单个企业的生产函数:Y(t)=E(t)K(t)α P(t) 1-α E(t)为各企业相同的生产力参数,所有企业共同的资本积累所产生的外部效应, E(t)=aK*(t)β, K*(t)经济中平均资本存量 Y(t)= aK*(t)βK(t)α P(t) 1-α 私人投资低于社会最佳投资量 规模报酬递增:Y=aKα +β P1-α, 如K= K*

  50. 个人投资率 s1 s3 s2 预期的经济投资率 b. 互补性下的多重均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