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亚太地区教育技术现状与发展 UNESCO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 ’ 2006 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张 际 平 第二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 2006 , 12

亚太地区教育技术现状与发展 UNESCO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 ’ 2006 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张 际 平 第二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 2006 , 12. APEID - 2006 For Teachers ’ I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gion Boosting (ETRB) Action Plan. Zhang Ji Ping, Prof.& Ph.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4 September, 2006, Tokyo

koly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亚太地区教育技术现状与发展 UNESCO 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 ’ 2006 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 张 际 平 第二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 2006 , 12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亚太地区教育技术现状与发展UNESCO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2006综述华东师范大学 张 际 平第二届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2006,12

  2. APEID - 2006 For Teachers’ I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gion Boosting (ETRB) Action Plan Zhang Ji Ping, Prof.& Ph.D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4 September, 2006, Tokyo Asia and the Pacific Seminar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6

  3. 一、General:ICT applications in China二、Reasons: Thinking and Turns三、Solution:Educational Tech RegionBoosting (ETRB)四、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and Activities五、Results: Major Achievements六、Further Considerations

  4. 一、 背景与目标二、 内容与热点三、 值得借鉴的经验

  5. 一、背景与目标亚太教育技术地区研讨会(Asia and the Pacific Seminar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2006,APSET’2006)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地区分支机构(UNESCO,Bangkok)组织召开的。该研讨会是亚太地区教育技术领域比较重要和正式的会议之一。参会代表均由各个国家教育部提名推荐,由会议主办者确认后发出邀请参会,并全额提供参会的费用(除日本外,每个国家或地区通常只能推荐一名代表)。从2003年起,研讨会每年举办一次,而且以每五年作为一个轮次。

  6. 2006年已是第四届会议:主题为 “ICT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 IC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Training”前三届分别是:“课堂中的ICT,ICT in Classroom,2003年”;“数字化学习,e-Learning,2004年”;“终生学习与信息素养,Lifelong Learning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2005年”。我国是从2004年开始派员参加该研讨会 。

  7. 本届研讨会的主要目标确定在以下几个方面:l汇集(To bring together)亚太地区各国专家,以教育发展与创新的视角来审视ICT与教师的专业发展。l共享(To share)亚太地区各国利用ICT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与经验,其中涉及各国的政策、课程的整合、教师的培训、以及评价过程与方法。l认同(To identify)亚太地区各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ICT在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

  8. l制订(To formulate)运用ICT来提高已有的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尤其是对培训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实施。 l聚焦(To focus on)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基于ICT来进行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开发。 l拟定(To formulate)下一年度(2007年)研讨会的主题,以及提出新一轮(2008年以后5年)亚太地区教育技术研讨会主题的建议。

  9. 尽管本次研讨会设定的目标较多,但归结起来的主要目标是:交流与共享亚太地区各国在ICT教育应用、教师培训以及ICT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尽管本次研讨会设定的目标较多,但归结起来的主要目标是:交流与共享亚太地区各国在ICT教育应用、教师培训以及ICT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10. 二、内容与热点根据会议实际的各国报告来看,具体内容归结起来主要涉及以下的相关主题之一:l国家对ICT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政策;lICT与课程的整合;l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方面的创新实践;l利用ICT提高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行 动计划案例等。

  11. 会议组织者也为这次研讨会确定了相关的交流与讨论主题:会议组织者也为这次研讨会确定了相关的交流与讨论主题: lICT基础建设的现状(Situation of Infrastructure) 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ICT基础建设的现状; l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ing) 如何利用ICT或在线开发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课程; l教师培训方法(Teacher Training Methodology) 如何利用ICT或在线开展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与内容的准备。 l 支持与评价 (Assistance and Evaluation) 如何用ICT或在线对教师培训给予支持与进行评价。

  12. 纵观整个研讨会的实际报告与具体交流研讨的内容,与会纵观整个研讨会的实际报告与具体交流研讨的内容,与会 代表尤其比较关注以下几个热点问题: * 国家层面对ICT教育应用与对教师专业发展 的政策与措施: 虽然各个代表在报告中不同程度上地谈及了本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宏观政策与措施,但大家还是希望更具体地了解和学习他国政府层面政策与措施的细节。无论在会上与会下,大家的交流会经常会涉及这一问题,其中包括政策发布的形式(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政策)、经费投入的增长、措施的保障与实施细则、以及政策的落实与执行情况等。

  13. *ICT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主要是如何界定教师专业发展,ICT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具体体现是什么。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所以大家对他国如何界定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也就产生兴趣,其中无疑会涉及国家对教师职业的重视程度,教师职业的标准、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等。 当然,代表们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而且各国国情的不同,所以要得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是很难的。

  14. * ICT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评价:  由于许多国家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如何将ICT整合到不同的学科课程中去的问题,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整合的内涵是什么与如何评价整合?”、“是将ICT技术运用到了教学或学习中去了就是一种整合还是技术与学科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缺一不可的关系才称得上整合?”、 “整合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彻底变革?”。  虽然讨论没有一个最终结论,但有些观点还是得到了代表们一致认同,比如说:不能将技术的一般教学应用视为整合,如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一个课件或PPT、电子白板或网络资源等;

  15. * ICT与教师培训:  该热点主要是关注如何利用ICT来开展教师培训的具体办法与实施,尤其是如何基于网络来进行教师的在线(ONLINE)培训。代表们重点交流了网络教师培训的优势,培训课程与教材如何设计,以及成功的案例与不足之处等。代表们还专门参观了INTEL在日本的教师培训中心,观看了该中心利用网络来对日本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实施过程,使代表们受益匪浅。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交流,与会代表达成的一点共识是:未来教师(尤其是在职教师)的培训将会主要利用网络环境在线的方式进行,培训课程的设置、内容与资源的开发、以及培训效果的测评将是各国研究的重点

  16. 三、值得借鉴的经验 新西兰:有效应用ICT的三要素和教师的作用: 该国教育部2005年底提出的“ICT教育策略框架”中对使用者(教师或学生)有效应用ICT提出了三个关键要素: • 连接(Connectivity)、 • 内容(Content)、 • 信心与能力(Confidence & Capability)。 “连接”是指使用者与互联网、课堂、家庭与机构等的广泛连接; “内容”是指能提供各种有用教育信息资源,包括新西兰国家历史文化的数字博物馆等; “信心与能力”则为关键点,是指使用者具备将信息转换为知识和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有效运用ICT的信心与能力。

  17. 国:E-教育战略和多方合作支持ICT教育应用: 该国2000-2010国家IT政策中将 “数字化教育, e-Education”作为五个国家战略之一(其它四个战略e-Society、e-Government、e-Commerce、e-Industry)。数字化教育战略的主要目标设定为:人力资源(HR)的开发。该战略具体涉及五个方面的建设与开发:有效管理与行政机制;ICT教育基础设施;多方支持与参与;知识与教育内容资源;机构精简。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泰国教育部会同信息技术部共同设立了许多研究项目,如“学习伙伴,Partners In Learning”、“英特尔未来教学,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等。此外,许多项目还直接邀请在泰的大企业与公司参与,如微软、英特尔等。在这一战略的推动下,泰国基础教育的学校(3万2千多所)2006年将全部实现互联网的高速连接,学生与计算机比已高于1:20。

  18. 日 本: 高水准在职教师ICT培训内容与目标: 日本在2001提出数字-日本(e-Japan,2001-2005)战略中有关ICT教育战略目标是: 2005年底100% 学校宽带接入,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任何一间教室随时上网,并可以基于网络进行任何一门学科课程的教学。(2006年9月的统计,基础教育的学生/计算机比为6:1;宽带接入的学校已经达到90%;而教师能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比例为80%左右)。 2006年,又提出了“信息技术新的革新战略(IT New Reform Strategies),其目标是希望引领世界ICT革命与实现一个全自动化的ICT日本社会。为了适应新的战略,提出了高水准在职教师ICT培训内容与目标: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ICT教育的技术与教学方法;ICT课程创建;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规范;学校网络的设计;ICT课程的设计与教材的开发;ICT评价与咨询顾问等.

  19. 菲律宾:ICT社会与教师角色的转变: ICT时代教师所担任角色的转变对与会者启发很大。该国认为:只有清楚了解与知道ICT社会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与开展培训,才能达到真正促进他们专业发展之目的。教师角色的转变的主要方面有:从单一信息知识源向多学科信息与知识源转变;从知识的拥有者转向学生探究与发现学习的朋友与指导者;从事实型知识教学转向知识、技能与价值学习的帮助者;从教书匠转变为教学的艺术与科学家;视教学为职业转向为专业;从粉笔与语言的报告人转向能用新技术进行教学的专家;从教书转向教人或育人,成为学生的榜样与楷模等。提出了菲律宾21世纪教师培养目标是:多技能;教学法、多媒体教学与信息技术能力;优秀的沟通与交往技巧;热爱学习与终生学习者;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主动与自信。

  20. UNESCO Bangkok: 技术与教育整合战略项目: (涉及亚太地区各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设立的“技术与教育整合战略, A Strategy For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Education”项目, 其主体内容与目标是:运用ICT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有六子项目组成:1、教育政策;2、教师培训;3、教学与学习;4、非学历教育;5、观察与测量;6、研究与知识共享。 子项目的目标: 教育政策:研究ICT与教育整合的相应政策与计划; 教师培训:研究如何整合ICT来提高教与学、共享课件与创新实践、开发教师培训的在线资源库、以及开发国家或本地的ICT教学法和模型;(中)

  21. 教学与学习:如何利用ICT来开发与传递教学与学习的内容;以及教与学的策略与模式;教学与学习:如何利用ICT来开发与传递教学与学习的内容;以及教与学的策略与模式; 非学历教育:如何运用ICT来对开展职业和技能等的非学历教育;(中) 观察与测量: ICT在教育中的影响,其中涉及研究学习者行为的测量指标与评价体系; 研究与知识共享: ICT在教育中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收集、创建与传播。 2007年会议主题:“ICT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22. Thinks for your attention, See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