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第六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第六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沈丽萍. 学习目标. 1 .掌握影响分娩的因素、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分娩期产妇的护理。 2 .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3 . 了解分娩镇痛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 定义 】 1. 分娩 是指妊娠满 28 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 物由母体排出的过程。 2. 早产 是指妊娠满 28 周~不满 37 周间的分娩。 3. 足月产 是指妊娠满 37 周~不满 42 周间的分 娩。 4. 过期产 是指妊娠满 42 周以后的分娩。. 【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 沈丽萍

  2. 学习目标 1.掌握影响分娩的因素、临产的诊断及产程的分期、分娩期产妇的护理。 2.熟悉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3 . 了解分娩镇痛的方法及护理要点。

  3.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定义】 1.分娩 是指妊娠满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 物由母体排出的过程。 2.早产 是指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间的分娩。 3.足月产 是指妊娠满37周~不满42周间的分 娩。 4.过期产 是指妊娠满42周以后的分娩。

  4.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产力:子宫肌、腹肌、膈肌、肛提肌的收缩力。 产道:骨产道,软产道。 胎儿:大小,胎位,畸形。 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紧张、焦虑会引起 机体发生异常变化 。

  5. (一)产力 是指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 主力——子宫收缩力 辅力——腹肌、膈肌、肛提肌的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 特点 节律性 对称性和极性 缩复作用

  6. 2.腹肌、膈肌收缩力 促使胎儿、胎盘娩出。3.肛提肌收缩力 协助胎头内旋转、仰伸、娩出、利于胎盘娩出。

  7. (二)产道 是指胎儿娩出的通道。 骨产道:见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 底软组织构成的一弯曲通道。

  8. 软产道的变化 (1)子宫下段的形成 (2)子宫颈的变化 (3)阴道、盆底与会阴 的变化

  9. 枕下前囟径 (三)胎儿 1.胎儿大小 胎头颅骨 胎头径线 2.胎位 3.胎儿畸形

  10. (四)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紧张、焦虑 会影响产妇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致使子宫缺氧造成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导致产妇疲劳衰竭。 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发生宫内窘迫等异常变化而影响分娩。

  11.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12. 【分娩机制】 是指胎儿通过产道时,为了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形态及大小,被动进行的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的径线通过骨盆腔。 1. 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的最低点已近或达坐骨棘水平,又称入盆。初产妇90%在临产前2~3周内衔接,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才衔接。

  13. 2. 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之,呈间断性的并始终贯穿分娩全过程之中。临床上以坐骨棘为判断胎头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3. 俯屈 胎头继续下降,遇中骨盆及盆底阻力,由于杠杆作用,使入盆时的半俯屈位枕额径( 11.3cm)变为俯屈位枕下前囟径(9.5cm),以最小的径线适应产道。

  14. 4.内旋转 枕骨向耻骨联合方向转45 ,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5.仰伸 胎头内旋转完成后进行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并以此为支点,迫使胎头逐渐仰伸,使胎头顶、额、面、颏相继娩出。

  15. 6.复位及外旋转 (1)胎头娩出后阻力消失,头颈扭转解除,顺时针旋转45 称复位。 (2)双肩径沿骨盆左斜径下降,在中骨盆以下胎肩(前肩)在骨盆内向前向中线旋转45 时,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枕部随之在外再顺时针转45 ,以保持头肩的自然正常位置关系,称外旋转。7.胎肩、胎身娩出: 前肩(胎儿右肩)于耻骨弓下先娩出,后肩(胎儿左肩)从会阴缘后娩出,继之胎身及下肢娩出,胎儿娩出完成。

  16. 第三节 临产的诊断及产程分期 一、分娩先兆 1 . 假阵缩 即不规则的宫缩。 2 . 宫底下降 因胎先露入盆所致。 3. 见红 分娩前24~48h,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

  17. 二、临产的诊断 1.规律性宫缩的出现。宫缩持续时间30秒以上,间歇时间5~6分左右 2.宫颈管消失 3.宫口的扩张与胎先露的下降。

  18. 【产程的分期】 总产程:是指从规律性宫缩出现开始至胎儿及其附属物全部娩出为止。 第一产程(宫口扩张期):从规律性宫缩出现开始至宫口开全(10cm),初产妇约需11~12h;经产妇约需6~8h。

  19.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约需几分钟或1h。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初产妇和经产妇都约需5~15min,不超过30min。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h;经产妇约需几分钟或1h。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初产妇和经产妇都约需5~15min,不超过30min。

  20. 第四节 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 一、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 (一)临床经过 1.规律宫缩 2.宫颈口的扩张与胎先露的下降 3.破膜 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21. (二)临床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根据产前检查记录了解产妇一般情况,重点 了解本次妊娠情况,有无阴道流血或流水等;了 解骨盆大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心等。

  22. 2.身体状况 了解宫缩强度、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破膜与否及胎心。正确评估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3.生命体征 观察心肺有无异常,评估皮肤有无水肿.4.心理状况 注意评估产妇面临问题时的态度及应对方式,产妇紧张和焦虑的程度。

  23.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急性疼痛 与子宫收缩及宫颈扩 张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分娩的相关知识。 3.潜在并发症:产力异常,胎儿窘 迫。

  24. 【护理目标】 1.产妇表示不适程度减轻。 2.产妇能描述正常分娩过程,并能主动 参与和配合分娩过程。 3.产力异常、胎儿窘迫被及时发现并及 时有效处理。

  25. 【护理措施】 1.减轻疼痛,促进舒适 (1)协助产妇办理入院手续,提供良好的环境,提供陪伴分娩。 (2)护理人员及家属或导乐陪伴者要守候在产妇身边,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深呼吸,并将双手掌置于腹部由上向下推按,可缓解疼痛。若产妇腰骶部疼痛时,可用拳头按压腰骶部以减轻疼痛。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聆听音乐或谈话,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

  26. 2.分娩知识宣教与生活护理 (1)清洁:协助产妇沐浴、更衣,给予外阴清洁。 (2)饮食:鼓励产妇少量多餐,补充足够水分。 (3)活动与休息:胎膜未破、宫缩不强者,鼓励在室内适当活动,以促进宫缩,利于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提供良好的环境,劝导产妇休息保存体力,取左侧卧位。 (4)排尿与排便:鼓励产妇2~4h排尿1次,并及时排出粪便,以免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

  27. 3.观察产程进展,预防并发症 (1)观察宫缩 (2)勤听胎心 (3)观察宫口扩张与胎先露下降 (4)破膜护理:一旦破膜,立即听胎心,观察羊水的性状、颜色和量,记录破膜时间。 (5)观察生命体征:每隔4~6h测量1次并记录,若有异常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28. 【护理评价】 1. 产妇表示分娩疼痛是否减轻 。 2. 产妇能否口述正常分娩过程,能否主动参与和配合分娩。 3. 胎儿窘迫是否发生,若发生则评价处理及护理效果。产力异常是否出现,是否导致产程延长。

  29. 二、第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 (一)临床经过 • 宫缩增强 宫口开全(10cm)后,宫缩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约1min或以上,间歇时间1~2min。 • 2. 胎儿下降与娩出

  30. (1)拨露: 胎头于宫缩时显露于阴道口,宫缩间歇时又缩回于阴道内。(2)着冠: 经过几次拨露,胎头外露部分不断增大,直至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横径,在宫缩间歇时也不再缩回。 3.疼痛与排便感 会阴痛,并向大腿内侧放射。

  31. (二)临床护理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进展、胎儿宫 内情况。

  32. 2.身体状况 了解宫口开全时间,宫缩、胎心、羊水等情况,有无排便感,观察胎头拨露,评估会阴条件,判断是否需行会阴切开术。3.心理状况 评估产妇及家属有无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33. 【护理诊断】 1.焦虑 与缺乏顺利分娩的信心及担忧 胎儿健康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正确使用腹压的知识。 3.有受伤的危险 与软产道损伤、胎儿 窘迫、新生儿窒息或产伤等有关。

  34. 【护理目标】 1.产妇情绪稳定,有信心完成分娩。 2.产妇能正确运用腹压,积极配合。 3.胎儿无窘迫,新生儿及产妇无危险。

  35.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与导乐陪伴 2.观察产程与指导屏气 (1)密切监测胎心 每5~10min听胎心1次 (2)观察拨露进展情况 (3)指导产妇屏气用力

  36. 3.接生准备与分娩护理 (1)产妇准备:会阴冲洗 (2)接生人员准备:按外科刷手法 (3)接生步骤 与保护会阴

  37. 【护理评价】 1. 产妇情绪是否稳定、分娩过程是否积极配合。 2. 产妇是否正确运用腹压。 3. 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是否发生或是否被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产妇软产道切口是否延长裂深,新生儿是否有产伤。

  38. 三、第三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 (一)临床经过 1.宫缩再现 胎儿娩出后,产妇稍感轻松,宫 缩暂停几分钟后再现。

  39. 2.胎剥离与娩出(1)胎盘剥离征象:①宫体变硬由球形变为狭长形,宫底升高达脐上;②阴道少量出血;③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下降延长;④接生者用左手掌尺侧缘轻压产妇耻骨联合上方,将宫体向上推,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2)娩出方式:①胎儿面娩出式;②母体面娩出式。2.胎剥离与娩出(1)胎盘剥离征象:①宫体变硬由球形变为狭长形,宫底升高达脐上;②阴道少量出血;③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下降延长;④接生者用左手掌尺侧缘轻压产妇耻骨联合上方,将宫体向上推,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2)娩出方式:①胎儿面娩出式;②母体面娩出式。

  40. 【护理评估】 1.健康史 了解第一、二产程的临床经过及护理。 2.身体状况 评估母体宫缩、胎盘剥离、阴道流血、会阴伤口等情 况。 评估新生儿Apgar得分、身长、体重等。

  41. 3.心理状况 评估产妇对新生儿是否接受、有无进入母亲角色。

  42.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产后出血 2.父母有不称职的危险 与部分父母认为新生儿性别不理想有关。

  43. 【护理目标】 1.产后出血没有发生或被及时处理,外周组织灌注正常。 2.产妇及家属接受新生儿有亲子间互动。

  44. 【护理措施】 1.正确处理第三产程,预防并发症 (1)正确处理新生儿,预防新生儿窒息 1)清理呼吸道:是处理新生儿的首要任务, 用吸痰管或洗耳球轻轻吸出新生儿口、鼻腔 粘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

  45. 2)新生儿Apgar评分:满分为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经清理呼吸道即可恢复;0~3分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抢救过程中新生儿出生5min时再次评分,可了解新生儿的预后。

  46. 3)处理脐带:结扎脐带的方法有气门芯、棉线结扎法、脐带夹、血管钳等。3)处理脐带:结扎脐带的方法有气门芯、棉线结扎法、脐带夹、血管钳等。

  47. 4)一般护理:擦干新生儿身上的羊水和血迹,检查新生儿体表有无畸形,在新生儿左手腕系上标有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的腕带。在新生儿记录单上摁上新生儿足印和母亲拇指印,并给新生儿穿好衣服包裹于襁褓之中,其外系上标有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的小标牌。然后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以防结膜炎,并注意新生儿保暖。4)一般护理:擦干新生儿身上的羊水和血迹,检查新生儿体表有无畸形,在新生儿左手腕系上标有母亲姓名、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的腕带。在新生儿记录单上摁上新生儿足印和母亲拇指印,并给新生儿穿好衣服包裹于襁褓之中,其外系上标有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体重、出生时间的小标牌。然后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以防结膜炎,并注意新生儿保暖。

  48. (2)正确助娩胎盘,预防产后出血 1)助娩胎盘:接生者熟练掌握胎盘剥离征象,切忌在胎盘完全剥离前牵拉脐带或按揉子宫;当确认胎盘已完全剥离时,立即协助胎盘娩出。

  49. 2) 检查胎盘胎膜:先将胎盘铺平,检查胎膜是否完整;然后将胎膜撕开检查胎盘母体面有无小叶缺损,并测量其大小与厚度;再检查胎儿面边缘有无断裂血管,以便及时发现副胎盘。最后再将脐带提起,测量其长度。

  50. 3)检查软产道: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若有裂伤应立即缝合。4)预防产后出血:当胎儿双肩娩出后立即给产妇肌内注射缩宫素10U,可加强宫缩促进胎盘剥离,减少子宫出血。 5 )产后2h产妇留在产房内观察,注意血压、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流血量及膀胱充盈程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