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佛山無影腳

佛山無影腳. 毽子的由來. 踢毽子 = 蹴踘 「蹴踘」是我國民間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活動, 在公元前 2679 年黃帝時代開始流行,當時在宮廷、軍中及民間都有不少人喜歡此項運動。 『 蹴踘 』 別名「踢箭子」,俗稱「踢毽子」,它是古代皇帝所發明的一種足球運動所演變而來。. 毽子的由來. 元 、 明 時期仍沿用 北宋 舊的玩法,只是競賽風氣已日漸沒落,最後演變成一個踢毽子的遊戲。 到了 北宋 末期,「蹴踘」的玩法已不同,和 唐朝 時所玩的有點區別。. 毽子的由來.

kyla-gord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佛山無影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佛山無影腳

  2. 毽子的由來 • 踢毽子=蹴踘 「蹴踘」是我國民間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活動, 在公元前2679年黃帝時代開始流行,當時在宮廷、軍中及民間都有不少人喜歡此項運動。『蹴踘』別名「踢箭子」,俗稱「踢毽子」,它是古代皇帝所發明的一種足球運動所演變而來。

  3. 毽子的由來 • 元、明時期仍沿用北宋舊的玩法,只是競賽風氣已日漸沒落,最後演變成一個踢毽子的遊戲。 • 到了北宋末期,「蹴踘」的玩法已不同,和唐朝時所玩的有點區別。

  4. 毽子的由來 • 民國初年,踢毽子在大陸上成為男女不分,老幼咸宜,人人會踢,家家推行一種極為有益健康的活動。民國34年,第六屆全國運動會上,曾把踢毽子列為國術比賽項目。 直到民國64年六月,教育部普遍推行民俗體育活動,踢毽子即為項目之一。

  5. 毽子的由來 • 現今踢毽子已在全國各國民中小學受到熱烈推展,教育部更每年組成中華民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將踢毽子等運動介紹到世界各地去。

  6. 踢毽子的好處 • 不受人、時、地、氣候之限制。 • 運動量適中,且安全較無危險性。 • 材料易取便宜,花式變化無窮。 • 有輔助如足球、舞蹈等運動的功能。 • 在醫學上,對下肢有矯治復建功能。

  7. 毽子踢法 • 四個基本動作 1、膝部 2、腳內側 3、腳背 4、腳外側

  8. 毽子踢法 • 膝部 1、單腳支撐身體 2、另腿膝部屈曲 3、用膝頭對入大 腿約一拳頭位觸毽

  9. 毽子踢法 • 腳內側 1、單腳支撐身體 2、右/左大腿帶動小腿屈膝上擺 3、腕關節為軸 4、踢毽的一剎那時,踝關節內屈端平及鎖緊 5、用腳弓內側把毽向上踢起

  10. 毽子踢法 • 腳背 1、可用屈踢,直踢兩種方法 2、單腳支撐 3、用大腿帶動小腿,屈膝屈踝上擺,使毽向上踢起 4、用腳插過毽的底部,小腿用力,屈踝弓腳,利用腳趾把毽向上踢起 5、用大腿帶動小腿屈膝向前擺,腳背鎖直,扣腳趾,小腿加速向前踢 6、講求協調,放鬆和發力

  11. 毽子踢法 • 腳外側 1、單腳支撐身體 2、另腳大腿帶動小腿 3 、髖關節為軸 4 、屈膝腳向體外側上擺 5 、踢毽的一剎那勾足尖 6 、踝關節外屈端平及鎖緊 7 、用腳背外側把毽向上踢起

  12. 機智問答(一) • 踢毽子在古時候 又稱為? 答:蹴踘

  13. 機智問答(二) • 踢毽子類似現行哪種流行的運動? 答:足球

  14. 機智問答(三) • 踢毽子可用哪四個地方去踢? 答:膝部、腳內側、 腳背、腳外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