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5

现代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马艳

现 代 政 治 经 济学 陈波 主讲. 现代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马艳. 现 代 政 治 经 济 学. 导 引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丁佰根也指出,“人类幸福会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而经济政策则依靠经济学形成了它的洞察力。”理论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是很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由于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经济范畴、理论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变革,从而成为完整、严密、科学的理论经济学。.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kyr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现代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马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 代 政 治 经 济学 陈波 主讲 现代政治经济学 主讲教师:马艳 现 代 政 治 经 济 学

  2. 导 引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丁佰根也指出,“人类幸福会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而经济政策则依靠经济学形成了它的洞察力。”理论经济学对经济活动的指导意义是很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由于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经济范畴、理论体系等进行了全面的变革,从而成为完整、严密、科学的理论经济学。

  3. 导论 政治经济学述要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方法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和意义

  4.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 一、经济的含义 •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 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变

  5. 一、经济学的含义 中国古书 经济:经国济世,经邦济民。 古希腊(色诺芬) 经济:家庭管理。 现代含义 1、经济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或消费活动。 2、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总称。 3、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经济基础 4、节约

  6. 二、经济思想的产生 中国古代食货经济思想和政策的产生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产生 西方古希腊的经济思想的产生: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西方神学泰斗阿奎那的经济思想 结论: 人类经济活动促进各种经济思想的产生

  7.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8. 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存在基础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实践活动 2 、 生产力概念:人们利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人们需要的能力就是生产力。 3、生产力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力(A):体能、智能。 劳动对象:自然物、加工物。 生产资料(Pm) 劳动资料:工具、一切物质条件。

  9. 关系: A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是劳动者。 B 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必要条件。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关系: A 科学技术本身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 B 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要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C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源泉

  10. 生产关系概念: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概念: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内容 人们在直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的关系 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社会生产方式 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关系: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结论: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11. 政治经济学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性质 政治法律制度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 生产力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结论: A 生产关系应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加以研究 B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

  12.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与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比较 马克思经济学: 研究的起点与终点都是人;经济运行方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西方经济学: 研究人与物或人与人的表象关系;缺乏历史高度和辨证思维。

  13. 二、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环节 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14.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不同观点如下: “生产方式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 依据有三: A.生产方式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简单总和,而是两者的矛盾统一体。研究这对矛盾才能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 B.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把生产方式同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并列在研究对象之内,并且摆在首位,表明政治经济学不限于研究生产关系,还要研究生产方式。 C.生产方式是中介性经济范畴

  15.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关系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依据: A.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如果将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包括进来,乃是用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性质来否定科学研究对象合理区分的可能性,没有弄清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关系,也没搞清研究对象与必须联系的对象的关系。 B.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形式,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6.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力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 依据有四: A.政治经济学不单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科学,它同时需要研究生产力的变化与发展规律。因为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和物质技术属性。 B.揭示与阐明特定生产方式下生产力所具有的特定社会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别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C.《资本论》中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 D.恩格斯在《反社林论》中实际是将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17.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18. 一、经济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概念: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 性质:客观性:1、产生和消亡。2、作用的发挥。 特点: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性 2、经济规律作用的实施必须有人的活动参与其中 受利益关系的制约 经济规律的作用发挥 受认识能力的制约

  19. 二、经济规律的分类 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普遍经济规律:表现为人类所有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一般的共同的本质联系。 若干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表现为几个社会形态经济运行过程中共同的本质联系。 某一特定社会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表现为特定社会形态经济发展过程中特殊的本质联系。

  20.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方法 历史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1、矛盾抽象法 2、科学分析法 3、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方法 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

  21.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几位在沙漠上旅行的学者经过长途跋涉,饥渴交困。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坐下来围着随身所携带的一堆罐头时,却因为没有开罐工具而一筹莫展。于是,一场研究如何用最简单的办法开启罐头的学术讨论会开始了。 物理学家首先发言:“给我一个聚光镜,我可以用阳光把罐头打开。” 化学家接着说:“我可以利用几种化学药剂的综合反应来开启罐头。” 而经济学家则说:“我的办法最简单。假设我有一把开罐刀……” 但是,马克思在探讨方法论时的观点与众不同。

  22. 那当然是显微镜或化学试剂。但是,这些分析工具对经济学研究是根本无用的那当然是显微镜或化学试剂。但是,这些分析工具对经济学研究是根本无用的 在生物学或化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是什么? 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是科学抽象力 对商品形式的分析也要象分析显微镜的细胞那样过细? 马克思与库格曼医生 交谈 是的,分析商品形式好象是琐事,但确实是如显微镜下的剖析那样的琐事。

  23. 案例:关于数学方法 马克思自己就曾经想运用数学方法来说明经济危机的规律性。 但马克思提出了运用数学方法的前提条件: 首先,材料必须是足够的;其次,材料必须是经过检验的。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运用数学,他们所用的数学方法几乎遍及纯数学的各主要分支。不可否认,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然而,当前西方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 随着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西方有些经济学家在经济分析采用很深的数学方法,引起了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的非议,认为这是一种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倾向。经济学的数学化应该是经济学发展的方向吗?对这一问题,国内外都有激烈的争论。

  24. 案例分析: 1。数学是辅助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很有益的方法。 2。数学在经济学中地位日益重要的原因: 首先,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表示,经济变量可以定量化,这就为经济学的数学化提供了可能。 其次,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恰当地运用数学方法,可以使正确的理论和科学的研究成果表达的更为准确和精确,可以更好地检验结论和前提是否一致或矛盾,可以更有力地增强研究成果中的结论。 最后,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的经济模型对实际经济问题的解决起了重要的作用。

  25. 但是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 1。数学不是经济学本身,而是一种工具。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 2。数学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从错误的前提出发,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数学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但不可能赋予错误理论以科学的内容。 4。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26. 第五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意义 • 一、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与人文性 • 二、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27. 一、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性、阶级性和人文性 实践性:政治经济学本质是一门实践的科学 阶级性: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或利益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关系。 2。首先主要是指经济方面是含义,其次才是指由这种经济含义所决定或派生的政治含义和意识含义。 人文性:1。国度性、阶段性和历史性。 2。以人为本,表现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28. 二 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1、社会经济革命的指导思想 2、社会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3、人类知识结构的理论依据

  29.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另一种观点认为:“追求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等于该理论已经有了普遍性。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尚且有法国的布尔巴基学派、波兰学派等等,难道经济学家们比数学家还更容易团结在一个旗帜下吗?”见崔之元《西方经济理论的范式危机——与樊刚先生商榷》《中国书评》1995年9月。

  30. 背景资料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2 马克思指出:我绝不用玫瑰色描述《资本论》中出现的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的特殊性,必然会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例如,英国高教会宁愿饶恕对它的39个信条中的38个信条展开的攻击,而不饶恕对它的现金收入的1/39进行攻击。

  31. 第一章 商品 (W) 第一节 商品价值 • 一 商品的两个因素 • 劳动的两重性 • 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 四 商品拜物教

  32. 特点 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知识、信息、科技与价值 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效用、供求、知识和商品决定价值的理论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 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33. 二、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 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特点 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抽象劳动 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 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34.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关系 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 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为剩余价值奠定了基础 为其它一系列理论奠定了基础 结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5. 三、商品经济及其基本矛盾 商品经济 概念:是以交换为特征或以出卖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是为 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和经济主体自身的需要。 前提条件:社会分工, 条件 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 简单商品经济:以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换取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矛盾产生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矛盾决定: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所具有的间接社会劳动特性 矛盾解决:交换

  36. 决定 决定 商品两因素 劳动二重性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商品 社会劳动 (质) 抽象劳动 价值 (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结论 1。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二 因素都源于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因此是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2。在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表现为公有制企业的局部性与整体性的矛盾。

  37. 四 、商品拜物教 概念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生产者之间生产关系的物化以及人的力量表现为物的力量,支配人这种社会现象的一种观念反映。 根源 不是产生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容—劳动 是由商品形式本身引起的 根源是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间接劳动社会性质 原因 商品经济存在——客观原因 人的观念——主观原因

  38. 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拜物教 1。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仍然具有两重的社会性质 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仍然起支配作用 4。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客观经济现象 自私人的假说是片面的理论,因为各种公有制及其市场经济中,人的经济行为有利己性也有利他性

  39. 五、商品价值量决定 商品价值量 概念: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重要意义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获超额价值 社会必要劳动 时间缩短意味社会生产力发展

  40. 六、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概念 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 复杂劳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 区别 社会分工、科技发展的差别及在生产中应用程度决定 换算 一定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是通过千万次交换,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

  41. 七、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劳动生产率 概念: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表示方法: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决定因素 科技发展和应用、生产技术装备的规模和效能、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组织、生产资料的质量个供应

  42. 关系 图例: 劳动时间 (价值) 鞋(使用价值) 鞋 / 分 甲 60 分钟 60双 1双 / 1分钟 1倍 A` 乙 60 分钟 120双 1双 / 0。5分钟 结论: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生产该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同一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43. 价值形式的发展演变 • 简单价值形式 • 扩大价值形式 • 一般价值形式 • 货币形式 • 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44. 简单价值形式 • 价值形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 • 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 • 与简单的、偶然的物物交换相适应 • 包含了一切价值形式的共同的内容

  45.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1、金银本来不是货币,但金银具有最适宜于充当货币之用的特点,货币形式的发展必然要以金银作为货币的材料; • 2、金银的自然属性适于担任货币的职能; • 3、金银的自然属性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但金银之所以成为货币却并不是由它的这些天然属性决定的,而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条件所造成的。

  46. (2)货币是唯一专门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货币是唯一专门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满足人的某种需求 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使用价值 货币(G)特殊商品 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内在矛盾外在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使用价值 ——商品 W 价值 ——货币

  47. 五 货币形式发展 1.实物货币阶段:米、布、贝壳、家畜等 2.贵金属货币阶段:金、银 3.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价值符号 4.信用货币阶段:现代货币(流通中的现实货币和银行存款) 5。电子货币阶段:信用卡

  48. 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 •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货币 • 货币的衍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 五种职能是有机的联系的

  49. 价值尺度 •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 只是想象的或者观念的货币,不必是现实的货币 •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 价格标准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而是由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派生的,二者存在着3点区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