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第三節 社會變遷

第三節 社會變遷. 目次. 戰後臺灣社會變遷的動力. 解嚴前後的社會運動. 社會型態的改變. 生活型態的改變. Dear all. sorry ~ 今天 沒聲音 上課 … 請對照 ppt 畫 4-3 重點 ppt 每 3min 會切換下一張 來不及的可參考紙本 ☆ 14:40 考 4-2 ,下課收. 戒嚴 時期的僵化社會. 背景: 國民黨 威權體制. ☆ 經濟發展 →社會轉型 教育普及 →知識提升. 社會變遷的動力. 社會運動興起的背景. ☆ 1970 年代 1. 背景: 外 ~ 內 ~ ◎蔣經國○化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節 社會變遷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節 社會變遷 目次 戰後臺灣社會變遷的動力 解嚴前後的社會運動 社會型態的改變 生活型態的改變

  2. Dear all • sorry~今天沒聲音上課… • 請對照ppt畫4-3重點 ppt每3min會切換下一張 來不及的可參考紙本 ☆14:40考4-2,下課收

  3. 戒嚴時期的僵化社會 背景:國民黨威權體制 ☆經濟發展→社會轉型 教育普及→知識提升 社會變遷的動力

  4. 社會運動興起的背景 ☆ 1970年代 1.背景:外~內~ ◎蔣經國○化 2.行動:《大學雜誌》、《臺灣政論》 圖4-39:政治味濃厚的喜帖 圖4-40:大學雜誌創刊號封面

  5. 解嚴前的社會運動 1.背景:1980’s黨外政治運動 ↑ 2.情形:自力救濟最激烈 (環保) ex. ①大里廢水污染 ②鹿港反杜邦設廠(戰後規模最大)

  6. 解嚴後(1987)的社會運動 ◆ ☆蓬勃發展、多元競爭 (1)環保:貢寮反核四、宜蘭反六輕 (2)原住民:正名、還我土地、自治 (3)農民:(1988)「520農民抗爭事件」 (4)學生:(1990)「三月學運」 ☆ ☆ (5)教育:(1994)「410教改」

  7. 人口結構 ◆ 1.人口增加:日治中期、國府遷台 (死亡率↓) 2.家庭計畫: 1960’s ~ 1970’s 3.目前社會:高齡化、少子化

  8. 家庭結構 1.演變: 1961 ↑1960~1980 1980’s後 擴大.折衷 折衷家庭 核心家庭 2.原因:~ (一)(二)(三)

  9. 性別與性向關係 1.性別差異→社會傳統形塑 1980’s後,婦女地位提高 2.性向差異 人類情慾多元→有待立法保障

  10. 族群關係的轉變 1.戰後:省籍情結 (∵228) 2.現今: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 ◎分類-文化差異 ◎關係-多元文化 (差異而平等) 第五大族群

  11. 生活型態的改變 ☆背景:經濟快速發展 物質生活 精神生活 圖4-50:國連鎖速食店 圖4-51:臺灣高速鐵路通車 圖4-52: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 圖4-53:俄國莫斯科芭蕾舞團於國家音樂廳彩排情形

  12. 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以及下表為1995年台灣四個縣某一原住民族群的人數,以及 所佔該族群全台總人數的百分比,請問它應該屬於哪一 族的原住民? (A)泰雅族 (B)布農族 (C)賽夏族 (D)排灣族 考題考很大 出處:98指考

  13. 表一與表二是1956到1986年間臺灣四個都會區人口數與人口年成長率的資料。表一與表二是1956到1986年間臺灣四個都會區人口數與人口年成長率的資料。 表一 (單位:千人) 表二 (單位:%) 表一的丙都會區最可能是: (A)臺北 (B)臺中 (C)臺南 (D)高雄 考題考很大 出處:99學測

  14. 表一 (單位:千人) 表二 (單位:%) 表二的甲都會區到1980年代以後人口仍維持較高成長率的主要原因為何? (A)經濟與社會發展,吸引大批人口移入 (B)政府推行鼓勵生育的新人口政策生效 (C)醫療資源發達,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 (D)為發展經濟,進用國外高級科技人才 考題考很大 出處:99學測

  15. 下一節: 第四節 臺灣的教育與文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