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项目九 白血病

项目九 白血病. 任务 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检查. 复 习. 白血病 (leukemia) : 是 造血干细胞 克隆性疾病,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 恶性血液病 。. 细胞成熟障碍可阻滞在不同阶段. 急性白血病 <6 月. 阻滞发生在 较早阶段. 原始. 早期. 幼稚. 慢性白血病 >12 个月. 阻滞发生在 较晚阶段. 较成熟. 成熟. 白血病分类. FAB 分型. FAB 分型. 急性白血病分型. MICM 分型. FAB 分型. MIC 分型. WHO 分型.

la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项目九 白血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项目九 白血病 任务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检查

  2. 复 习 • 白血病(leukemia): • 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

  3. 细胞成熟障碍可阻滞在不同阶段 急性白血病 <6月 阻滞发生在 较早阶段 原始 早期 幼稚 慢性白血病 >12个月 阻滞发生在 较晚阶段 较成熟 成熟 白血病分类

  4. FAB分型 FAB分型 急性白血病分型 MICM分型 FAB分型 MIC分型 WHO分型

  5. 1976年法(F)、美(A)、英(B)三国协作组 提出一个急性白血病FAB的形态学分型方案及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分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L2、L3)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0~M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6. 选 择 • 患者男性,8岁,易倦,紫癜月余,脾肋下2cm,Hb83g/L,白细胞34×109/L,分叶粒细胞0.1,淋巴细胞0.08,血小板10×109/L;骨髓象:原始粒细胞0.51, 最大可能的诊断: •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7. 概述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 是由于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变并在造血组织中异常增殖所致的恶性血液病。 目前,仍以FAB协作组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与分型,将AML分为M0~M78个亚型,并规定骨髓中原始细胞必须大于非红系细胞的30%。

  8. 各系血细胞分化发育阶段及名称

  9.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按FAB和我国分类的意见,分为两个亚型,即未成熟型 M1和部分成熟型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10. 临床上除了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表现外,尚有以下特点:①大部分病例起病急骤②肝、脾及淋巴结肿大③绿色瘤(chloroma)常见于此型,典型表现为骨膜下绿色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临床上除了有急性白血病的共同表现外,尚有以下特点:①大部分病例起病急骤②肝、脾及淋巴结肿大③绿色瘤(chloroma)常见于此型,典型表现为骨膜下绿色肿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 临床表现

  11. 1.血象 贫血显著,白细胞总数升高。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以上。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M1实验室检查 •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可见小原粒细胞。 • 在少数病例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 3.细胞化学染色 POX染色及SBB染色至少有3%原 粒细胞阳性。

  12. M1实验室检查 M1血象:原始粒细胞增多。

  13. M1实验室检查 M1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

  14. M1实验室检查 M1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增多。

  15. M1实验室检查 M1骨髓象:原始粒细胞I型、II型增多,可见Auer小体。

  16. M1实验室检查 M1骨髓象POX染色

  17. 4.免疫学检验 本型往往显示HLA-DR、MPO、CD34、CD33及CD13阳性。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 核型异常,Ph染色体t(9;22)形成bcr-abl融合基因,约见于3%的AML。 大多为M1型,治疗效果差。 M1实验室检查

  18. 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原始粒细胞(I型+II型)≥90%(NEC), 并伴形态学异常;③POX或SBB(+)的原始细胞>3%④进一步依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 M1诊断标准

  19. 1.血象 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和M1相似,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 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2.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 M2a实验室检查

  20. M2a实验室检查 M2a血象:原始粒细胞增多。

  21. M2a实验室检查 M2a骨髓象:原始粒细胞增多,可见Auer小体。

  22. 3.细胞化学染色(1)POX与SB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2)PAS染色:多数原粒呈阴性反应。(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S-D-NCE呈阳性反应;α-NAE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氟化钠抑制。3.细胞化学染色(1)POX与SBB染色:均呈阳性反应。(2)PAS染色:多数原粒呈阴性反应。(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4)特异性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AS-D-NCE呈阳性反应;α-NAE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M2a实验室检查

  23. M2a实验室检查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a)的POX染色

  24. 4.免疫学检验 粒系抗体均可阳性5.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验 特异性染色体重排t(6;9),约见于1%的 AML M2a实验室检查

  25. 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89%(NEC)并伴有形态学异常③可进一步以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89%(NEC)并伴有形态学异常③可进一步以免疫表型特点与ALL鉴别 M2a诊断标准

  26.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曾称为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亚急粒,是我国提出的一种急粒亚型。骨髓中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与其他类型AML相比,髓外浸润发生率高,治疗反应较好,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期长。 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t(8;21)染色体易位,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M2b基因的标志。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

  27. 1.血象 多数病例为全血细胞减少,易被误诊为AA。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均降低。 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低于正常,分类可见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 M2b实验室检查

  28.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 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30%(NEC)。 M2b实验室检查

  29. M2b实验室检查 M2b骨髓象: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

  30. M2b实验室检查 M2b骨髓象:原始粒、早粒、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

  31. 3.细胞化学染色①POX及SBB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②AS-D-NCE染色阳性③NAP染色其活性明显减低3.细胞化学染色①POX及SBB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②AS-D-NCE染色阳性③NAP染色其活性明显减低 M2b实验室检查

  32. 4.免疫学检验 表达HLA-DR、MPO、CD13、CD33和CD117。白血病分化阻滞阶段较M2a晚5.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验 t(8;21)(q22;q22)易位是M2b的染色体重排,其检出率高达90%,t(8;21)染色体易位导致AML1基因重排,形成AML1-ETG8融合基因 M2b实验室检查

  33. 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但可<30%,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NEC);③t(8;21)(q22;q22)或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标志。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原始细胞明显增多,但可<30%,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NEC);③t(8;21)(q22;q22)或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标志。 M2b诊断标准

  34. 单 选 • 1.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最主要特征: A、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B、红细胞系统显著减少 C、未找到巨核细胞 D、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

  35. 单 选 • 2.绿色瘤最常见于哪一型白血病: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颗粒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36. 单 选 • 3.该图骨髓原始细胞POX染色支持: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3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白血病,临床上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常是本病的特点,以皮肤粘膜最明显,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呼吸道及阴道出血,颅内出血最为严重,是致死的原因之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概述

  38. 出血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外,主要是本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亦可发生原发性纤溶亢进。出血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外,主要是本病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亦可发生原发性纤溶亢进。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 • 染色体 t(l5;17)形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是本病最特异的基因标志。 • 此类白血病细胞可被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成熟。

  39. M3实验室检查 1.血象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109/L以下,减少者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Aure小体易见。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 2.骨髓象 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各阶段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

  40.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形态异常,这种细胞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15~30μm,外形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胞质含短而粗的Aure小体,几条、十几条或几十条,可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故有人称之为“柴捆细胞”。按胞质颗粒的不同又分为两个亚型。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形态异常,这种细胞大小不一,一般直径为15~30μm,外形常呈椭圆形或不规则。胞质含短而粗的Aure小体,几条、十几条或几十条,可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故有人称之为“柴捆细胞”。按胞质颗粒的不同又分为两个亚型。 M3实验室检查

  41. (1)粗颗粒型(M3a):胞质丰富,蓝色外胞质呈伪足状突出,其中布满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或含较多的Aure小体,有时呈“柴捆”状,胞核常被颗粒遮盖而轮廓不清(2)细颗粒型(M3b):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故易误诊为单核细胞(3)变异型(M3v):胞质蓝染,颗粒稀少,胞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明显,易误诊为单核细胞。(1)粗颗粒型(M3a):胞质丰富,蓝色外胞质呈伪足状突出,其中布满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或含较多的Aure小体,有时呈“柴捆”状,胞核常被颗粒遮盖而轮廓不清(2)细颗粒型(M3b):胞质中的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故易误诊为单核细胞(3)变异型(M3v):胞质蓝染,颗粒稀少,胞核扭曲、折叠或分叶明显,易误诊为单核细胞。 M3实验室检查

  42. M3实验室检查 M3a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易见柴捆细胞。

  43. M3实验室检查 M3a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

  44. M3实验室检查 M3b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

  45. M3实验室检查 M3b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

  46. 3.细胞化学染色 POX、SBB、AS-D-N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α-NAE可呈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NAP积分明显降低。 M3实验室检查

  47. M3实验室检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48. M3实验室检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POX染色

  49. M3实验室检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酯酶染色

  50. M3实验室检查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异性酯酶染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