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刘群昌 E-mail : liuqc@iwhr 电 话: 13601366962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刘群昌 E-mail : liuqc@iwhr.com 电 话: 13601366962.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讲 工程规划 第三讲 工程设计 第四讲 管材附属设备 第五讲 施工安装 第六讲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1 、定义.

la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刘群昌 E-mail : liuqc@iwhr 电 话: 13601366962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刘群昌 E-mail:liuqc@iwhr.com 电 话:13601366962

  2.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讲 工程规划 第三讲 工程设计 第四讲 管材附属设备 第五讲 施工安装 第六讲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3.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1、定义 所谓管道输水,是指以管道代替明渠的一种输水工程措施,通过一定的压力,将灌溉水由分水设施输送到田间,可直接由管道分水口分水进入田间沟、畦、或在分水口处连接软管输水进入沟、畦。其特点是出水口流量较大,出水口所需压力较低。管道输水具有节水、省时、省工、省地 、灌水及时、增产增效、省电、便于管理和机耕等优点。 我国目前采用的管道输水一般是指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实际上,喷灌、微灌都离不开管道输水。

  4.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与喷灌、微灌的区别 •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由自然落差或水泵加压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压力管网送至田间出水口,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给水栓流量大,出口压力2-3m. • 喷灌:由自然落差或水泵加压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压力管网送至田间喷头,以均匀喷洒形式进行灌溉的工程。喷头流量大于等于250L/h,工作压力大于10m。 • 微灌工程:由自然落差或水泵加压形成的有压水流,通过压力管网送至田间专门的微灌水器以水滴、细小水流形成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溉工程。灌水器流量小于250L/h,灌水器工作水头5-10m。

  5.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输配水方式

  6.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7.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8.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9.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0.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1.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2.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3.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4.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5.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6.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7.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8.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19.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20.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21.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类型

  22. (1)节水 管道输水系统可以减少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各地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实践表明,一般可比土渠输水节约水量30%左右。是一项有效的节水灌溉工程措施。 (2)输水快和省时、省力 管道输水灌溉是在一定压力下进行的,一般比土渠输水流速大、输水快,供水及时,有利于提高灌水效率,适时供水,节约灌水劳力。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4、管道输水灌溉的优缺点

  23. (3)减少土渠占地 以管代渠在井灌区一般可比土渠减少占地2%左右。对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5亩的现实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意义极为深远。 (4)节能 用管道输水灌溉,比土渠输水多消耗一定能耗,但通过节水,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所减少的能耗,一般可节省能耗20%一25%。 (5)灌水及时促进增产增收 管道输水灌溉,减少水量损失,同时改善了田间灌水条件,缩短了轮灌周期,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作物生长的需水、可收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另外,采用管道输水,还便于管理便于机耕 。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24.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5、管道系统组成

  25.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5、管道系统组成

  26.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5、管道系统组成

  27.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5、管道系统组成

  28. 对于自流灌区,由于水源工程的类型(水库、蓄水池、渠道、山泉溪水等)不同,取水设施的形式也不同。从渠道取水,取水设施包括进水闸、拦污栅、量水堰、沉沙池、压力管道、进口部分组成。在进水闸和沉沙池前设置拦污栅,以防渠中杂物进入,管道进口还设置了拦物笼罩,再次防止细的杂物进入管道;沉沙池主要沉淀颗粒较大的推移质泥沙进入管道,池子定期人工清洗,冬季排水以防冻胀破坏,起沉沙和稳定水位作用。这是一种开敞式取水,适用于水源中杂草和泥沙含量较大的特点。当然,可根据水源情况采用较简单的进水口设施。例如,在某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由于渠道水源来自水库,杂草、泥沙含量少,将管段直接地埋穿过渠岸,有压取水。这种方式只需设置进水控制闸门,从而降低了工程投资。对于自流灌区,由于水源工程的类型(水库、蓄水池、渠道、山泉溪水等)不同,取水设施的形式也不同。从渠道取水,取水设施包括进水闸、拦污栅、量水堰、沉沙池、压力管道、进口部分组成。在进水闸和沉沙池前设置拦污栅,以防渠中杂物进入,管道进口还设置了拦物笼罩,再次防止细的杂物进入管道;沉沙池主要沉淀颗粒较大的推移质泥沙进入管道,池子定期人工清洗,冬季排水以防冻胀破坏,起沉沙和稳定水位作用。这是一种开敞式取水,适用于水源中杂草和泥沙含量较大的特点。当然,可根据水源情况采用较简单的进水口设施。例如,在某自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由于渠道水源来自水库,杂草、泥沙含量少,将管段直接地埋穿过渠岸,有压取水。这种方式只需设置进水控制闸门,从而降低了工程投资。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29.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6、国外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管道输水灌溉具有成本低、节水明显、管理方便等特点,是世界上应用较为普遍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进行灌区技术改造的一个方向性技术措施。外一些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就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塑料管道的广泛应用,更加速了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推广。相应的制管新技术、水力学理论和结构设计方法日渐成熟,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都有成熟的经验。

  30.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的发展 世界灌溉发展

  31.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2.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主要国家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发展情况 1000hm2

  33.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美国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为解决西部缺水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就已较广泛应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进行地面灌溉。经过数十年的推广发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占到总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目前,干旱地区的英皮尔灌区、盐河灌区等比较先进的灌区,支渠以下的输水系统已大部分埋设地下管道,并设有排水系统,灌溉排水各成系统,灌水效率和灌溉效益都较高。如美国加州的圣华金河谷灌区气候干早,年平均降水量152~180mm,全灌区一半种棉花,其余种葡萄、甘蔗、玉米、苜蓿等作物,控制灌溉面积24.7万hm2,输水系统早已实现管道化,埋设地下管道总长度为1920km。平均每亩灌溉定额为400m3,管道输水效率达97%。

  34.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日本是较早实施管道化输水的国家之一。输水管道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0年代前,开始在平原地区推行灌溉农渠管道化,一般通过水泵加压方式供水;第二阶段为70年代,支渠开始部分管道化,一般在平原和丘陵区进行;第三阶段:80-90年代,下游干渠开始管道化,截至1990统计,全日本发展输水渠(管)道180.5Km,其中输水管道占60.2%,明渠占39.8%;第四阶段:90年代以后,开始在国内小型灌区进行输水全部管道化,大型灌区在部分干渠开始管道化。日本的管道系统主要采用混凝土管、预应力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铸铁管、钢管和强化塑料管。最大管径已达2000mm。为了有利于管道输水灌溉的实施,日本于1973年3月制定了输水管道的设计标准,1977年10月对该设计标准进行了修订。

  35.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最新的研究已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3S(GIS、RS、GPS)等技术应用于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及管理,实现集信息采集—处理—决策—信息反馈—监控为一体的调度系统,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正在朝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管材开发中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以降低管材生产成本,增强管材强度,增大管材口径,并向复合型材料方向发展。

  36.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7、国内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尝试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开发应用,进入80年代后,随着我国北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经过“七五”对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以井灌区为重点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截至2011年底,全国管道输水面积1.07亿亩,占全部节水灌溉面积的24.4%。

  37.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管灌的发展经历了飞跃、快速及稳步发展三个发展阶段。1982至1986年是管灌发展的飞跃阶段,面积从19万亩发展到300万亩,发展面积翻几翻;1987至1995年是快速发展阶段,面积从1700万亩发展到4000万亩,以年均增加20%以上的速度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管灌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年增速保持在6%以上,每年新增管灌面积500万亩以上。

  38.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9.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从其发展过程来看,管道输水灌溉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中,移动软管部分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半固定式、固定式部分所占比例快速上升。移动软管是在管灌发展初期,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投资力度较小,农民急需抗旱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其优点明显,但寿命短、管理不便等缺点也十分突出,因此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经济实力的增强,必然逐渐被标准高的半固定式、固定所取代。

  40.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2)井灌区塑料硬管所占比重大,南方地区预制管材发展较快。适应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管材主要有塑料硬管、水泥预制管、现浇混凝土管及各种软管。塑料硬管以其重量轻、易搬运、内壁光滑、输水阻力小、耐腐蚀和安装方便,在井灌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南方河网提水灌区,因管道输水流量大,一般采用大口径的预制管,如水泥预制管、钢丝网水泥管等。

  41. 渠道防渗面积1.82亿亩,占41.7% 微灌面积3921万亩,占9%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 管灌是一种主要的节水灌溉措施。 喷灌面积4773万亩 占10.9% 管道输水面积1.07亿亩 占24.4%

  42. 喷灌面积4773万亩,占25%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4)在高效节水灌溉中,管灌占了半壁江山。 微灌面积3921万亩,占20% 管道输水面积1.07亿亩,占55%

  43.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5)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四省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发展面积占全国管灌面积的65%。这四省是井灌大省,井灌区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发展的起点、重点,今后仍将是推广的主要方向。

  44.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8、 存在问题 (1)观念上有待统一认识

  45.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2)规划设计不符合相关标准

  46. (3)技术研发工作重视不够

  47. (4)施工不规范 (5)管理不到位

  48. 一、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及其发展 9、发展前景 (1)有政策保障

  49.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2)管道输水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由上图预测,如果保持现有的投资强度,到2020年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将达到1.6亿亩。

  50. 第一讲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及其发展 (3)井灌区管道输水发展迎来第二次机遇 我国现有井灌面积2.52 亿亩,约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6.8%,而大多数分布在北方地区,其中仅黄淮海平原井灌面积就占其总灌溉面积的60%以上,因此井灌类型区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灌溉农业类型之一。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配套机电井426万眼,平均每眼井控制灌溉面积50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