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6

寄生虫 CAI 课件

寄生虫 CAI 课件. 寄生虫 CAI 课件. 孢子纲. 一、孢子虫纲. 特点:1. 均营寄生生活; 2. 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 重要虫种:疟原虫、弓形虫 、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疟原虫( Plasmodium). 疟疾研究历史简介 “瘴气” 1847年, Mockel 观察到血中有黑色碎片状物; 1884年,法国学者 Laveran 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 现疟原虫; 4. 1897年,英国军医 Ronald Ross 发现疟疾的传播媒介;

l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寄生虫 CAI 课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寄生虫CAI课件 寄生虫CAI课件 孢子纲

  2. 一、孢子虫纲 特点:1. 均营寄生生活; 2. 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 重要虫种:疟原虫、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

  3. 疟原虫(Plasmodium)

  4. 疟疾研究历史简介 • “瘴气” • 1847年,Mockel观察到血中有黑色碎片状物; • 1884年,法国学者Laveran最早在病人血细胞中发 • 现疟原虫; • 4. 1897年,英国军医 Ronald Ross发现疟疾的传播媒介; • 5. 1949—1960年间,Shortt等相继证实了人体几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外期(肝细胞期)。 • 6. 1977年, Lysenko等提出子孢子休眠学说。

  5. 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它二种少见。

  6. 1、早期滋养体(环状体): 细胞核 细胞质 模式图 实物照片

  7. 2、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 薛氏点 疟色素 模式图 实物照片

  8. 3、裂殖体: 未成熟裂殖体

  9.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疟色素

  10. 4、配子体: 雌配子体 模式图 实物照片

  11. 雄配子体

  12. 三种疟原虫形态的比较: 环状体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13. 大滋养体: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14. 成熟裂殖体: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15. 雌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16. 雄配子体: 间日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17. 疟原虫生活史

  18. 一、人体内发育: (一)、红外期发育(肝细胞内发育) 特征:裂体增殖

  19. 子孢子(sporozoite) 红外期裂殖体

  20. 子孢子: 1.速发型子孢子 2.迟发型子孢子(间日疟、卵形疟)

  21. (二)、红内期发育:裂体增殖

  22. 配子生殖

  23. 蚊体内的发育: 蚊胃腔内发育(配子生殖): 雌配子体 雌配子 雄配子体 小配子

  24. 蚊胃基底膜下发育(孢子生殖):

  25. 侵入红细胞 速发型子孢子 裂殖体(裂殖子) 雌按蚊吸血 经皮肤 裂体增殖(肝细 胞内发育) 迟发型子孢子 休眠体 环状体 大滋养体 子孢子 红细胞内发育 成熟裂殖体 (裂殖子) 囊合子(卵囊) 动合子 未成熟裂殖体 合子 蚊体期 发育 雌、雄配子 雌、雄配子体 蚊吸血

  26. 生活史特点: 1、生活史需二个宿主:人及雌性按蚊 2、人体内的发育分: 红外期的发育 红内期的发育 3、感染时期: 子孢子

  27. 4、感染方式: 1)含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叮人吸血时, 子孢子经皮肤感染。 2)可经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

  28. 5、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速发型及迟发型子孢子,故患者有复发现象;而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只有速发型子孢子,故无复发。5、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有速发型及迟发型子孢子,故患者有复发现象;而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只有速发型子孢子,故无复发。 6、致病阶段: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期(裂殖体)。

  29. 7、四种疟原虫生活史比较: 红外期发育时间 红内期发育时间 Pv 7天 (速发型) 48小时 一年以上(迟发型) Pf 6天 36-48小时 Pm 12.5天 72小时 Po 9天 48小时

  30. 红内期的发育场所 对红细胞的选择性 Pv 周围血 侵犯幼稚红细胞 Pf 环状体及成熟配子 侵犯各期红细胞 体在外周血液 及内脏毛细血管 Pm 周围血 侵犯衰老红细胞 Po 周围血 侵犯幼稚红细胞

  31. 1、潜伏期: 恶性疟:7-27天 间日疟:11-25天,6-12月 三日疟:18-35天

  32. 2、发作: 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所引起的周期性寒战、发热及出汗退热三个连续阶段称疟疾发作。 典型间日疟、卵形疟48小时发作一次;三日疟72小时发作一次;恶性疟36-48小时发作一次。

  33. 3、疟疾的再燃(recrudescence): 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疟疾的再燃。

  34. 4、疟疾复发(relapse): 疟疾复发是指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经过人体免疫作用或经药物治疗消灭后,由于肝脏内迟发型子孢子发育产生的休眠体所产生的裂殖子重新侵入红细胞进行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

  35. 5、贫血: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5、贫血:疟疾发作数次后,可出现贫血,尤以恶性疟为甚。 1、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 2、脾功能亢进吞噬破坏大量正常红细胞。 3、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 4、免疫病理因素。

  36. 6、脾肿大、肝肿大: 早期为充血,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晚期纤维化。

  37. 7、凶险型疟疾: 以恶性疟原虫引起多见。 凶险型疟疾常见的类型有: 1、脑型 最常见 2、胃肠型 3、超高热型 4、厥冷型

  38. 8、疟疾肾病: 以三日疟多见。临床表现为全身水肿、腹水、蛋白尿和高血压,最后可致肾功能衰竭。 9、其他类型疟疾: 先天疟疾、婴幼儿疟疾、输血疟疾

  39. 1、先天免疫:Duffy血型抗原阴性 的人对间日疟原虫具有先天性抵抗力, 镰状细胞血红蛋白(Hbs)对恶性疟原 虫有抵抗作用。

  40. 2、获得性免疫: 疟疾的获得性免疫具有:种、 株、期的特异性。

  41. 获得性免疫通过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两种形式发挥效应。 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

  42. 带虫免疫: 人体感染疟原虫后,大多数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能抵抗重复感染并使体内疟原虫降至较低水平,但未能完全消灭虫体,一旦用药物杀灭残存的疟原虫后,已获得的免疫力逐渐消失,这种免疫状态称疟疾的带虫免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