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 管理学研究方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 管理学研究方法. 2012-2013 年度第 2 学期. 主讲 : 陈忠卫 ( 博士 / 教授 ). 2013 年 7 月. 第五专题 质性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f Qualitative Study. 主讲 : 陈忠卫 博士 / 教授. 引言.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一种新的范式开始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直观地讲,这种研究范式 最大特征就是“放弃对数字的依赖” : 问问题时搜集的是句子,不是数字; 搜集的资料是故事,不是数据;

l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 管理学研究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管理学研究方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2012-2013年度第2学期 主讲: 陈忠卫(博士/教授) 2013年7月

  2. 第五专题质性研究方法Methodology of Qualitative Study 主讲:陈忠卫博士/教授

  3. 引言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一种新的范式开始运用于社会研究中。直观地讲,这种研究范式最大特征就是“放弃对数字的依赖”: 问问题时搜集的是句子,不是数字; 搜集的资料是故事,不是数据; 观察记录是笔记式的事件描述…… 这就是所谓的质性研究。

  4. 引言 质性研究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为依据。 质性研究是对科学理性主义的一种反动,它对什么是“社会真实”的知识,以及“社会真实”的知识如何产生有不同的回答。 质性研究“不隶属于任何单一的哲学背景、学术思潮或研究传统,具有跨学科、超学科的特性”。

  5. 质性与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1:观察访谈法 质性研究2:个案研究法 质性研究3:实验法 质性研究4:内容分析法 质性研究5: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的质量控制 内容提要

  6. 一、质性与质性研究

  7. Strauss和Corbin(1997) • 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者推论,而是在探索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研究过程非常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 • 对结果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是强调借由各种方式,完整而全面地收集相关资料,并对结果做出深入的诠释。 • Denzin和Lincoln(1998) 质性研究是一种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体验与解释的过程。 • “质性”(qualitative)暗含着一种对“意义”(meaning)和“过程”(process)的双重内涵。

  8. 现象由人们的经验的构成 探索整体或者完全的面貌 数据是人们在情境中的知觉 可信的:研究设计与技术以获取真实丰富且深层次的数据为目的 探索精选的、事先界定的变项 现象在量化数据中显现 数据不受人们知觉的影响 研究活动在人们善加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研究活动在自然情境中的进行 可靠的:研究设计与技术以获得可靠且能检验的数据为目的 质性研究 量化研究 主观        客观 哲学思考        假设检验

  9. 质性问题的类型1:理论性问题

  10. 质性问题的类型2:特定群体的问题 青年研究 /2011年第2期

  11. 质性问题的类型3:某地区、某行业、某企业的特殊问题质性问题的类型3:某地区、某行业、某企业的特殊问题 体育科学/2011年第9期

  12. 质性问题的类型4:特定制度、事件或者措施内容的分析质性问题的类型4:特定制度、事件或者措施内容的分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4期

  13. 若干思考 以上三种研究取向,目前尚处于彼此争议不休的阶段,还没有一种超越的综合理论,能将三者统一起来。 部分实证研究仍然可能采取质性方法,换言之,选择质性研究方法并不必然是非实证主义取向的。两者存在相容的地方。 质性研究与诠释取向的研究方法更具有选择的相近性。质性研究适合展现诠释取向所欲展现的社会世界的形貌。他们想知道,对被研究者而言,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他们所关切的,或者个人如何经历日常生活。

  14. 美国传教士史密斯(Smith)于1878-1905年对山东农民进行了广泛调查,出版了《中国农村生活》。美国传教士史密斯(Smith)于1878-1905年对山东农民进行了广泛调查,出版了《中国农村生活》。 • 李景汉(1929年)出版《北京郊外乡村家庭》 • 20世纪30年代后期,比较著名的成果是费孝通的《江村经济》。 •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项飙:《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2000);李书磊:《福街的现代“商人部落”:走出转型时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2007)。

  15. 二、质性研究1:观察访谈法

  16. 观察访谈法是指研究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以及觉得重要的问题进行田野调查,进入现场,收集他们的行为、态度、感受或者信念等人类现象的准确资料,进而了解其意义和本质。观察访谈法是指研究者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以及觉得重要的问题进行田野调查,进入现场,收集他们的行为、态度、感受或者信念等人类现象的准确资料,进而了解其意义和本质。 观察访谈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心理、身体、知识、思想等) 进行观察访谈前应当决定的事件: 用于写作的材料种类 观察的时间、地点 发展一套速记的方法 观察记录储存的方法

  17. 观察资料的收集Data Collection Who What When How Where Watching Listening Touching Smelling Reading 观察的内容 观察的方式

  18. 访谈法依其结构性的程度,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结构性访谈(structured interview) 无结构性访谈(unstructured interview) 半结构性访谈(semi structured)

  19. 结构性访谈 结构性访谈是由访问者事先设计好结构性的问题,然后依照问题的顺序询问受访者,同时受访者通常必须依照答案的结构做选择,而无法做到让受访者畅所欲言。

  20. 无结构式访谈 无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則以开放的(open-ended)的问题,寻找开放的答案,受访者通常不必受限于问题的既定答案,而可以自由联想发挥,畅所欲言。

  21. 半结构性访谈 半结构性访谈,则是由上述二者的折衷,意指访问者最初向受访者发问题系列结构问题,然后为作深入探究起见,采用开放性问题,期待获得更加完整的资料。

  22. 亲自、直接观察访谈的优点 直接了解整个事件的脉络 得到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不必依赖别人 能注意到许多人忽略的事 • 研究者主动选择环境中的刺激所得的觉悟,而非他人的觉察 • 研究者个人的理解与诠释可以成为资源的一部分

  23. 青年研究 2010年第5期

  24. 观察访谈法可能的变异之处 参与者vs. 旁观者 外显性观察vs. 内显性观察 焦点集中 vs. 焦点广泛 研究期限短vs.研究期限长 说明目的 vs.不说明或给予错误讯息

  25. 一种策略:焦点小组(FOCUS GROUP) • 焦点小组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无结构的自然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 • 一群具有相似特征或者具有共同经历的人组织一个小组,在主持人协调下讨论某个问题,主题是将要讨论的题目,所得到的最终资料是小组成员的发言记录。 • 特别适用于那些受访者一些难以启齿的经验,小组成员可以做为情感支持的来源。如:调查博士生对婚外情的看法等。

  26. 应用焦点小组的经验 焦点小组最关键的在于如何灵活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这个基本上需要主持人的灵活掌握和处理。 焦点小组需要处理好两类人:一类是过于积极发言的人,一类是沉默不语的人。 焦点小组要主要在进行讨论的时候不要离题太远,要集中在研究的目标之中。 • 焦点小组和头脑风暴有差别,前者是获取关于用户的客观信息,后者是创新。但是两者通常有重叠。 • 时间控制在不超过100分钟为宜。

  27. 三、质性研究2:个案研究法

  28. 个案研究是指把行为观察、态度观察以及研究对象的感受结合起来,深入考察用量化方法无法做到的事情,如: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感受和经历。个案研究是指把行为观察、态度观察以及研究对象的感受结合起来,深入考察用量化方法无法做到的事情,如: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感受和经历。 个案也许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家企业、一个过程、一个社区、一个社会,或任何社会生活的其他单位。

  29. A case study is an empirical inquiry that • Investigates a contemporary phenomenon within its real-life context • the boundaries between phenomenon and context are not cleraly evident

  30. 个案研究的四大主要特质 个案是“有面向的系统”——它有界限,研究者要尽可能清楚地定义与描述个案的面向。 个案必须是某件事物。需要强调的是,要让研究有焦点,使研究的逻辑与策略清楚。 要力图保持个案的整体性、调和性和诚实性。就这点来说,“诚实”的态度十分关键。 在自然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多重资料来源和多重资料收集方法,许多个案研究会使用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方法。

  31. Components of Research Design • Questions • Propositions • Unit of analysis • Linking data to propositions • Criteria for interpreting the findings

  32. Research Design 1:Question • The high level questions of the Case Study. • Case studies suitable for ”how” and ”why” questions.

  33. Research Design 2:Proposition • Possible (partial) answers • Directs attentions on what to examine in the study • More concrete than questions • Forces the study in the “right” direction

  34. Research Design 3:Unit of Analysis • What is the ”case”? • An individual? • A decision? • A program? • Relates to research questions and proposition • Without clear propositions, one might be tempted to cover “everything”. • Non-favoring research questions – too vague or too numerous • Different units of analysis requires different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collection strategy.

  35. Research Design 4: Linking data to propositions • Least well developed • Pattern Matching • Identify effects/no effects patterns • Which pattern matches best?

  36. Research Design 5: The criteria for Interpreting the findings • How close does a match have do be in order to be considered a match? • No general solution…

  37. 问题的提出(Questions)

  38. 假设(Propositions)

  39. 分析的单位(Unit of analysis)

  40. 数据与假设间的联结(Linking data to propositions) 3.1 机会识别

  41. 3.2 机会开发与利用 3.2.1 个人特征对机会开发的影响 3.2.2 创业者网络对机会开发的影响 3.2.3 战略匹配对机会开发的影响 3.2.4 愿景文化对机会开发的影响

  42. 解释结果的标准与条件Criteria for interpreting the finding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