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第四章 氧载体

第四章 氧载体. 第一节 天然氧载体. 第二节 氧载体的模型化合物. 第一节 天然氧载体. 生物体内的天然氧载体具有可逆载氧能力,能把从外界吸收入的氧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供细胞内进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氧化作用 。. 按照蛋白质载氧的活性部位的不同可把天然氧载体分为三类:. ⑴ 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 heme ) 如:血红蛋白 (hemoglobin) 和肌红蛋白 (myoglobin). ⑵ 不含血红素的铁蛋白 如:蚯蚓血红蛋白 (hemerythrin). ⑶ 含铜的蛋白

land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氧载体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氧载体 第一节 天然氧载体 第二节 氧载体的模型化合物

  2. 第一节 天然氧载体 生物体内的天然氧载体具有可逆载氧能力,能把从外界吸收入的氧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供细胞内进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各种氧化作用。

  3. 按照蛋白质载氧的活性部位的不同可把天然氧载体分为三类:按照蛋白质载氧的活性部位的不同可把天然氧载体分为三类: ⑴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heme) 如:血红蛋白(hemoglobin) 和肌红蛋白(myoglobin) ⑵不含血红素的铁蛋白 如: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in) ⑶含铜的蛋白 如:血蓝蛋白 (hemocyanin)

  4. 天然氧载体 血红 蛋白 肌红 蛋 白 蚯蚓血红蛋白 血蓝 蛋白 金属 Fe Fe Fe Cu 金属:O2 Fe: O2 Fe: O2 2 Fe: O2 2 Cu: O2 脱氧金属氧化态 Fe(Ⅱ) Fe(Ⅱ) Fe(Ⅱ) Cu(Ⅰ) 载氧金属氧化态 Fe(Ⅱ) Fe(Ⅱ) Fe(Ⅲ) Cu (Ⅱ) 金属键合部位 卟啉 卟啉 蛋白质侧链 蛋白质侧链 亚基数 4 1 8 可变

  5. 相对分子量 天然氧载体 65000 血红 蛋白 17500 108000 蚯蚓血红蛋白 (4-90)*105 载氧颜色 红 红 紫红 蓝 脱氧颜色 紫红 紫红 无色 无色 肌红 蛋白 血蓝 蛋白 主要功能 输送氧 贮存氧 输送氧 输送氧

  6. 一 、卟啉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载氧活性部位是血红素辅基——铁卟啉。 卟啉的骨架是卟吩。

  7. H 408 pm H 卟吩由四个吡咯环以次甲基相连而成,是具有多个双键的共轭大π键体系。 卟啉化合物的命名原则是1926年由H.Fisher提出的

  8. 1 2 Ⅰ α δ H 8 3 408 pm Ⅳ Ⅱ 4 7 H γ β Ⅲ 6 5 他把卟吩的四个吡咯环编为Ⅰ、Ⅱ、Ⅲ、Ⅳ,环的八个顶点一次为1,2~8;四个次甲基分别为α、β、γ和δ。

  9. α,β,γ,δ-四苯甲酸卟吩 卟啉是卟吩的衍生物,在命名卟啉时需标出 取代基的位置。

  10. 存在于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和多种细胞色素中的原卟啉Ⅸ,它为1,3,5,8—四甲基2,4—二乙烯基6,7—二丙酸基卟吩

  11. 卟啉是重要的生物配体,它与Fe(Ⅱ) 形成铁(Ⅱ)卟啉。 血红素是铁卟啉一类配合物的总称。 血红素与相应的蛋白结合为血红素蛋白(血红蛋白)。

  12. 卟啉分子中共有11个共軛双键,是一种具有大共轭环状结构的化合物。这个高度共軛体系极易受吡咯及次甲基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影响,表现为各不相同的电子光谱。卟啉分子中共有11个共軛双键,是一种具有大共轭环状结构的化合物。这个高度共軛体系极易受吡咯及次甲基的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影响,表现为各不相同的电子光谱。

  13. H 408 pm H 卟啉环上的吡咯氮原子表现出酸碱两种性质。

  14. 卟啉的四个吡咯氮原子均能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卟啉的四个吡咯氮原子均能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金属卟啉。

  15. H 408 pm H 卟吩分子中,从吡咯氮到环中心的距离是204pm。但卟啉与不同金属离子配位以后,吡咯氮原子与中心金属原子的距离各不相同,如高铁卟啉为210pm,镍卟啉为195pm。

  16. H 408 pm H 由于金属离子大小不同,卟啉环又具有一定程度刚性,因此中心离子不一定位于卟啉环平面上。

  17. 如果金属离子大小合适,它会与四个吡咯氮原子形成严格的正方形结构,如:四苯基卟啉锡( Ⅳ)。

  18. 但也有很多中心离子位于卟啉环平面上方。比如高自旋Fe(Ⅱ)卟啉,中心离子位于卟啉环平面上方75pm。但也有很多中心离子位于卟啉环平面上方。比如高自旋Fe(Ⅱ)卟啉,中心离子位于卟啉环平面上方75pm。

  19. 在金属卟啉分子里,如果轴向配体不同,它的性质可能不同。在金属卟啉分子里,如果轴向配体不同,它的性质可能不同。 血红蛋白中,Fe(Ⅱ) 与四个氮原子配位,在轴向第五位是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组氨酸残基—咪唑氮),第六配位位置便能可逆吸氧和放氧。 细胞色素c的轴向配体是组氨酸残基咪唑氮和蛋氨酸的硫,它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20. 二、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输送氧,肌红蛋白的功能是储存氧。 1.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结构 血液中含有红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 白,它是载氧的生物化学单元。

  21. b 结构测试表明,哺乳动物的血红蛋白是由四个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相对分子量是65000。

  22. 正常人的红细胞里含有两种血红蛋白分子。 一种为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α2β2),占血红蛋白总量的95% 另一种为α2δ2,占血红蛋白总量的5%。 α亚单位有141个氨基酸残基,β和δ含146 个氨基酸残基。

  23. 这些亚单位有75%左右的部位形成α- 螺旋结构,主要分成八个螺旋区,用A B C D E F G和H标记。 两个螺旋区之间存在长短不一的非螺旋区, 以AB,BC,CD,DE,EF,FG,和GH标记。 每个亚基单位都键合着一个亚铁卟啉辅基(血红素辅基)。

  24. α亚单位是通过氨基酸链的第87位组氨酸残基的侧链的咪唑氮原子与Fe(Ⅱ)配位键合α亚单位是通过氨基酸链的第87位组氨酸残基的侧链的咪唑氮原子与Fe(Ⅱ)配位键合 而β链则通过第92位组氨酸残基侧链的咪唑氮原子相连于Fe(Ⅱ)。 整个Fe(Ⅱ)卟啉辅基被包围在α或β亚单位形成的口袋状空腔中。

  25. C端 N端 肌红蛋白是由一条有153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的多肽链构成,相对分子量17500。

  26. 多肽链第93位组氨酸残基的侧链的咪唑氮原子与Fe(Ⅱ)卟啉辅基的Fe(Ⅱ)配位。多肽链第93位组氨酸残基的侧链的咪唑氮原子与Fe(Ⅱ)卟啉辅基的Fe(Ⅱ)配位。 第6个配位位置一般由水分子占据,氧合时则由氧分子取代水分子。

  27. 血红素被肽链包围,形成疏水环境,使Fe(Ⅱ)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保持Fe(Ⅱ)氧化态存在,这对可逆载氧或贮存氧具有重要意义。血红素被肽链包围,形成疏水环境,使Fe(Ⅱ)在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保持Fe(Ⅱ)氧化态存在,这对可逆载氧或贮存氧具有重要意义。 如血红素中Fe(Ⅱ)被氧化为Fe(Ⅲ)(在血红蛋白中称为高铁血红蛋白),则失去载氧或贮存氧功能。 但在细胞里,存在大量还原物质,如NADPH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抗坏血酸等,可将Fe(Ⅲ)还原为Fe(Ⅱ)。

  28. Hb + O2 HbO2 K= [HbO2]/ [Hb] [O2] 2.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为运送O2和CO2 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称为氧合血红蛋白HbO2,未与氧结合血红蛋白称为脱氧血红蛋白Hb。

  29. HbNH2 + CO2 HbNHCOOH (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中,多肽单链(珠蛋白)的自由氨基能与CO2结合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将组织中CO2的运送到肺部呼出。 血液循环依靠血红蛋白这一特性,把氧从肺部 运送到组织,再把CO2运送到肺部排出。

  30. 脱氧血红蛋白的Fe(Ⅱ)离子配位数为5,四个吡咯氮原子(卟啉环)和一个组氨酸侧链的咪唑氮原子,形成高自旋t42ge2g配合物。 高自旋Fe(Ⅱ)离子半径较大,处于卟啉环平面的上方,第六配位位置空着。 当结合氧时,氧占居第6配位位置,此时Fe(Ⅱ)为低自旋t62ge0g。低自旋Fe(Ⅱ)半径较小,处于卟啉环平面上。

  31. 亚基组氨酸(α-87,β-92位)侧链的咪唑 氮与血红素Fe(Ⅱ)配位,使二者结合牢固。 研究发现,当α亚基与O2结合后,增加了β-亚基与O2结合力,当一对αβ亚基单位与O2结合后,又提高另一对α和β亚基单位与O2结合力,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32. 3. 血红素的铁与氧键合的几种理论模型 血红蛋白的结构复杂,现还不能准确测定出血 红蛋白中的Fe(Ⅱ)与氧如何结合。很多科学家 提出了多个理论模型,其中L.Pauling, J.J.Weiss和J.S.Griffith提出的三种理论模型 最重要。

  33. ⑴ Pauling模型:O2提供端基电子对与Fe2+配位 Fe(Ⅱ)(O2)或

  34. Fe(Ⅱ)电子为3d6,偶数,反磁性,O2也为偶数电子,呈反磁性。O2提供端基电子与Fe(Ⅱ)成配位键后,Fe(Ⅱ)的d电子对反馈给氧的空的π*轨道,使Fe— O键具有双键性质,故称为超氧化物构型。

  35. Weiss模型:O2在配位时接受Fe(Ⅱ)一个电子,双氧以O-2与Fe(Ⅲ)配位 Fe(Ⅲ) (O-2) 或 双氧和铁都有一个成单电子,形成配合物具有顺磁性。

  36. ⑶ Griffith模型:O2采取侧基配位,即 反磁性 以上几种模型都没有能真正反映血红蛋白 与氧分子键合的本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有 待进一步深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