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西藏民主改革 50 年

西藏民主改革 50 年. 目 录. 一、西藏概况 二、关于西藏的时事资料 三、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社会 四、波澜壮阔的西藏民主改革 五、半个世纪西藏的历史性巨变. 一、西藏概况. 地理位置与面积 人口和民族 吐蕃王朝 : 唐朝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元朝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地理位置与面积.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边境线全长近 4000 公里。全区土地面积为 122 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2.8% 。. 布达拉宫 纳木措. 羊卓雍措 冈仁波齐山.

landr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西藏民主改革 50 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藏民主改革50年

  2. 目 录 • 一、西藏概况 • 二、关于西藏的时事资料 • 三、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 • 社会 • 四、波澜壮阔的西藏民主改革 • 五、半个世纪西藏的历史性巨变

  3. 一、西藏概况 • 地理位置与面积 • 人口和民族 • 吐蕃王朝: 唐朝 •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 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元朝 •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4. 地理位置与面积 •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边境线全长近4000公里。全区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8%。

  5. 布达拉宫 • 纳木措

  6. 羊卓雍措 • 冈仁波齐山

  7. 人口和民族 • 西藏自治区是中国人口最少、密度最小的省区。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西藏自治区总人口为219.6万人,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2人。2008年西藏总人口为287.08万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5%以上。

  8. 历 史: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居住在这里的藏族先民就与生活在中原的汉族有着联系。以后,经过漫长的岁月,西藏高原上分散的众多部落逐渐统一,成为现在的藏族。

  9. 吐蕃王朝 • 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唐朝(618-907年)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结束了中原地区三百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正式建立了叶蕃王朝,定都逻娑(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

  10. 西藏地区的分裂割据 •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了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战争连绵持续了四百余年。

  11. 十三世纪中叶西藏统一于中国 • 13世纪,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在中国北部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蒙古汗政权定国号为元,并于1279年统一全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成为中国元朝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12. 元朝时西藏版图

  13. 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 自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后,中国虽然经历了几代王朝的兴替,多次更换中央政权,但西藏一直处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14. 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管辖的施政进一步制度化、法律化。 • 1653年,顺治皇帝颁赐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 •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正式确定了班禅喇嘛的名号。

  15. 二、关于西藏的时事资料

  16. (一)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真相 • 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造成直接财产损失近2.5亿元。

  17. 不法分子在焚烧国旗 不法分子在焚烧国旗 拉萨上空浓烟滚滚

  18. 武警用盾牌抵挡不法分子投掷的石块

  19. 落次医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

  20. 西藏问题澄清历史 • (二)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答记者问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涉藏问题纯属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这是我们的原则立场。我们对待达赖喇嘛的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只要他放弃分裂活动,我们就愿意同他的代表进行接谈,这个大门始终是敞开的。…

  21. “白纸黑字,达赖喇嘛要纠正是可以的,但是要赖是赖不掉的。”⌠“白纸黑字,达赖喇嘛要纠正是可以的,但是要赖是赖不掉的。”⌠ • 达赖喇嘛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一个政治流亡者,是有充分依据的。 • 不仅要看他说些什么,而且要看他做些什么。 1987年达赖在美国发表的“西藏五点和平计划”; 1988年达赖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发表的“七点新建议”;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总理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问

  22. “西藏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这是西藏自身发展的需要” ⌠ • 西藏的总体形势安定的,西藏人民希望安居乐业。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了西藏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特别是宗教信仰自由。 • 国家加大对西藏的财政投入,加快西藏经济建设的步伐,努力改善农牧民的生活。西藏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这是西藏自身发展的需要。 • …西藏的安定和西藏的继续进步,说明我们政策的正确。 ⌠温总理答英国《金融时报》记者问

  23. (三)十四世达赖喇嘛及其 流亡政府 • 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1935年7月出生于青海湟中县祁家川(今青海省平安县红崖村),乳名拉木登珠。1938年拉木登珠被原西藏地方政府遴选为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唯一转世灵童,后报请国民政府特准免予“金瓶掣签”,1940年继位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24. 1950年11月17日达赖喇嘛开始亲政,年仅16岁即成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之一。1950年11月17日达赖喇嘛开始亲政,年仅16岁即成为藏传佛教的领袖之一。 孩提时期的十四世达赖喇嘛

  25.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在北京签字。

  26. 1954年秋,达赖喇嘛作为西藏的人民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图为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在投票

  27. 1956年11月下旬,达赖应邀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2500周年佛教法会,滞留近三个月。由此,他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受分裂主义分子的摆布。1956年11月下旬,达赖应邀赴印度参加释迦牟尼涅2500周年佛教法会,滞留近三个月。由此,他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受分裂主义分子的摆布。 • 1959年3月17日, 达赖喇嘛出逃印度。

  28. 达赖喇嘛流亡海外后的30多年来,依靠西方反华势力,成立“流亡政府”,利用“宗教领袖”的外衣,四处奔走游说,散布种种谎言,欺骗国际舆论。达赖喇嘛流亡海外后的30多年来,依靠西方反华势力,成立“流亡政府”,利用“宗教领袖”的外衣,四处奔走游说,散布种种谎言,欺骗国际舆论。 • 其些西方人士出于某种需要,把他奉为神明,戴上“和平使者”、“人权卫士”桂冠。但正是这位昔日的藏传佛教宗教领袖丢弃历辈达赖喇嘛爱国传统,践踏宗教教义,在外组织非法流亡政府,鼓吹“西藏独立”,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破坏藏传佛教内部团结和戒律,在背离祖国和人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9. “西藏流亡政府” • 1960年,在印度达兰萨拉的小镇,达赖集团召开所谓的第一届“西藏人民代表会议”,宣告正式成立“西藏噶厦政府”,后来改为“大雪域国政府”,即所谓的“西藏流亡政府”。

  30. 达兰萨拉Dharamsala是北印度的一个镇。达兰萨拉分上下,上达兰萨拉也叫Mcleod Ganj。海拔在两千多米左右,这里是藏人聚居区,也是所谓“流亡政府”所在地。图为Mcleod Ganj街道一景

  31. 1963年,达赖集团正式公布了“西藏国宪法”,1991年修改为“流亡藏人宪法”。达赖集团创作了将佛教劝世语言和“西藏独立”幻想相结合的“国歌”,并将集藏传佛教教旗与旧藏军军旗于一身的“雪山狮子旗”规定为国旗。 “西藏流亡政府”大厅中还悬挂着 “西藏版图”。图为法国总统萨科其会见达赖喇嘛

  32. 达赖集团所谓的“流亡政府”分为三大系统:达赖喇嘛秘书处、“噶厦政府”和“西藏人民会议”。 根据“流亡藏人宪法”,“噶厦政府”设8名“噶伦”,现有7名。图为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桑东·洛桑丹增达赖集团所谓的“流亡政府”分为三大系统:达赖喇嘛秘书处、“噶厦政府”和“西藏人民会议”。 根据“流亡藏人宪法”,“噶厦政府”设8名“噶伦”,现有7名。图为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桑东·洛桑丹增

  33. 流亡政府”目前下设20多个部门和单位,包括内政部、财政部、安全部、外交与新闻部、宗教与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7个部和其他下属单位,共有从业人员2900多人。流亡政府”目前下设20多个部门和单位,包括内政部、财政部、安全部、外交与新闻部、宗教与文化部、教育部、卫生部等7个部和其他下属单位,共有从业人员2900多人。 • 一个功能齐全的政治流亡集团。 • “西藏人民会议” • “西藏青年大会”“西藏妇女协会”

  34. 三、旧西藏政教合一的 封建农奴制社会1959年民主改革前 • 1.政教合一的中世纪式社会形态 1904年,英国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在《拉萨真面目》中的详细记载: “人民还停留在中世纪的年代,不仅仅是在他们的政体、宗教方面,在他们的严厉惩罚、巫术、灵童转世以及要经受烈火与沸油的折磨方面是如此,而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也都不例外”。

  35. 旧西藏重温历史 • 2.三大领主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 3.三大领主占有农奴的人身。 • 4.森严的等级制度。 • 5.残酷的政治压迫和刑罚。

  36. 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组织是旧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巨大的领主集团,20世纪中期西藏住寺僧尼人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上。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组织是旧西藏封建农奴社会巨大的领主集团,20世纪中期西藏住寺僧尼人数占总人口的10%以上。 • 在达赖喇嘛的统领下,拉萨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堪布直接参加噶厦(西藏地方政府)会议,具有地方政府的最高决策权和一系列封建特权。 • 经济上,到1959年以前,寺院和上层僧侣所占耕地占西藏全部耕地的36.8%,并占有大量的牧场、牲畜和农奴,聚敛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成为西藏三大领主重要的组成部分。

  37. 旧西藏重温历史 • 6.沉重的赋税和乌拉剥削。 • 7.惊人的高利贷盘剥。 • 8.社会停滞不前、濒临崩溃。

  38. 英国人大卫·麦唐纳,《西藏之写真》中写道,“西藏最严重的刑罚为死刑,而喇嘛复造灵魂不能转生之臆说,于是最重之死刑外,又加之以解体干颅之惨状。其最普通的刑法,凡遇死罪,将犯人缝于皮袋之内,而掷于河中,以俟其死而下沉,皮袋在河面之上,约5分钟开始下降,后视其犹有生息,则再掷沉之,迨其已死,于是将其尸体由皮袋取出而肢解之,以四肢和躯体投之河中,随流而去……断肢之外,又有一种剜眼之凶刑,或用凹形之煨铁,置于眼内,或用滚油,或开水,倒于眼内,均足使其眼球失去视力,然后将其眼球用铁钩攫出”。

  39. 旧西藏重温历史 • 法国旅行家亚历山大·达维·尼尔,《古老的西藏面对新生的中国》中说:“在西藏,所有农民都是终身负债的农奴,在他们中间很难找到一个已经还清了债务的人。” • 美国藏学家谭·戈伦夫指出,1940年对藏东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38%的家庭从来没有茶喝,51%的家庭吃不起酥油,75%的家庭有时不得不吃和牛骨头一起煮的、与燕麦面或豆面搀和在一起的野草。“没有证据证明西藏是一个乌托邦理想的世外桃源”。

  40. 四、波澜壮阔的 • 西藏民主改革

  41. 西藏的新生 一九五九年秋天,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农奴得以脱离农奴主获得人身自由。 图为西藏达孜县的农奴正在焚烧地契、债约。

  42. 还原西藏 民主变革

  43. 波澜壮阔的西藏民主改革-解放 •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 和平解放使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羁绊,打破了西藏社会长期封闭、停滞的局面,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发展进步创造了条件。

  44. …前夜 改革西藏社会制度 • 《十七条协议》第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中央不加强迫;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 • 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实际,又作出“六年不改”的决定,等待西藏上层的觉悟。 •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按照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十七条协议,社会制度的改革必须实行,但是何时实行,要待西藏大多数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认为可行的时候,才能作出决定,不能性急。现在已决定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期间不进行改革。在第三个五年计划(1963-1967年)期内是否进行改革,要到那时看情况才能决定。”

  45. 黎明前夕 • 1952年三四月间,西藏地方政府的司曹鲁康娃和洛桑扎西暗中支持非法组织“人民会议”在拉萨骚乱闹事; • 1955年5月,十四世达赖策动武力对抗民主改革; • 1957年,洛桑三旦(达赖的三哥)授意昌都江达宗头人齐美贡布按“达赖的指令”,纠合叛乱武装发动局部叛乱。 • 1957年5月在西藏地方政府噶伦柳霞·土登塔巴、先喀·居美多吉的支持下,成立了“四水六岗”叛乱组织,稍后又成立号称“卫教军”的叛乱武装,公开打出“西藏独立”和反对改革的口号,叛乱活动愈演愈烈。

  46. 无法宁静的雪域高原 •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经过精心策划,挑起了全面武装叛乱。 • 达赖出逃,公然成立所谓“西藏流亡政府”,公开宣布“西藏独立”,重新组建叛乱武装。

  47. “边平叛边改革”西藏1959 • 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制度、反对奴役和进行减租减息的“三反双减”运动; • 在牧区开展反叛乱、反乌拉、反奴役和牧工牧主两利的“三反两利”运动; • 在寺庙开展反叛乱、反封建特权、反封建剥削和算政治迫害账、算等级压迫账、算经济剥削账的“三反三算”运动; • 在城镇开展反叛乱、反封建制度、反封建剥削、反封建特权和减租减息的“四反双减”运动 ——1. 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压迫和剥削,解放百万农奴和奴隶。

  48. 西藏历史的新篇章1959后 • 2. 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使农奴和奴隶成为土地的主人。 • 3. 废除政教合一制度,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信仰自由。 • 4. 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49. 五、半个世纪西藏的历史性巨变 • 1. 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西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有了制度保障。 • 2. 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 3.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 4. 传统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尊重。 • 5. 现代教育和新闻文化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50. 新西藏五十年:数字和事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新西藏五十年:数字和事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书 • 2008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76元,自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0.1%。 • 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主要领导都是藏族公民。 • 2008年,西藏73个县(市、区)文盲率下降到2.4%。所有农牧区和部分城镇小学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 • 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处各类宗教活动场所,住寺僧尼约4.6万人。活佛转世作为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得到国家的尊重。1959年至2008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39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倍,年均增长8.9%。 • 1994年以来,西藏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2.8%,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水平。 • 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到2019亿多元,年均增长近12%。其中,2001年至2008年累计达1541亿多元。 • 通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已有20万户、百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新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