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言語說話: 一個論述史的考察

言語說話: 一個論述史的考察. 何大安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06-06-12. 1. 從語言到論述. 1.1 論述( discourse )的兩種定義:社會學的、語言學的。 1.2 語言學家的興趣:音符→音韻→構詞→句法→篇章。 1.3 一種新的探索:語言與知識的介面。. 2. 就從“言語說話”開始. 2.1 [ 言語說話 ] 。 2.2 [ 言語 ] 、 [ 說話 ] 。 2.3 [ 言 ] 、 [ 語 ] 、 [ 說 ] 、 [ 話 ] 。 2.4 [( 言 )] 、 [( 語 )] 、 [ 說 ] 、 [( 話 )] 。. 3. 怎麼讀?.

lapi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言語說話: 一個論述史的考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言語說話:一個論述史的考察 何大安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06-06-12

  2. 1. 從語言到論述 • 1.1 論述(discourse)的兩種定義:社會學的、語言學的。 • 1.2 語言學家的興趣:音符→音韻→構詞→句法→篇章。 • 1.3 一種新的探索:語言與知識的介面。

  3. 2. 就從“言語說話”開始 • 2.1 [言語說話] 。 • 2.2 [言語]、[說話]。 • 2.3 [言]、[語]、[說]、[話]。 • 2.4 [(言)]、[(語)]、[說]、[(話)]。

  4. 3.怎麼讀?

  5. 4. 它們原來是什麼意思? • 4.1 許慎《說文解字》的意見:

  6. 5. 段玉裁的解釋(一):言、語 • 5.1《說文》:「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段注:「《大雅》毛《傳》曰:『直言曰言,論難曰語。』;“論” 《正義》作“答”。鄭注《大司樂》曰:『發端曰言,答難曰語。』注《雜記》曰:『言,言己事。為人說為語。』」 • 5.2 《說文》:「語,論也。」段注:「此即毛鄭說也。語者禦也。如毛說,一人辯論是非謂之語。如鄭說,與人相答問辯難,謂之語。」

  7. 6. 段玉裁的解釋(二):說、話 • 6.1 《說文》:「說,釋也。从言兌聲。一曰談說。」段注:「說釋即悅懌,說悅、釋懌皆古今字。許書無悅懌二字也。說釋者,開解之意,故為喜悅。采部曰:『釋,解也。』」 • 6.3《說文》:「談,語也。」段注:「談者淡也,平淡之語。」 • 6.2《說文》:「話,會合善言也。《傳曰告之話言。」段注:「話會疊韻。《大雅》:『慎爾出話。』毛曰:『話,善言也。』譮,籒文話,从言會。」

  8. 7. 同聲詞和聲訓的證據

  9. 8.古文字資料所見的用法

  10. 9.甲骨文、金文的例子(一):言 • 9.1 言讀為音:《合》13637正:「言其有疾。」《合》13636:「有疾言。」 • 9.2 言讀為音(歆),饗也。《合》:「惟今夕其用言。」《粹》48:「丙子卜,殼貞。呼言于河,燎…豭三羊□五牛。」(參考《墨子‧非樂‧上》:「黃言孔章」,“黃言”讀為“簧音” 。) • 9.3 《中山王鼎》 :「此易言而難行。」

  11. 10.甲骨文、金文的例子(二):語、兌 • 9.4 《中山王鼎》 :「於虖!語不廢哉!」 • 9.5 兌讀為閱。《合》28663:「翌日戊,王兌田,大啟。」 • 9.6 兌讀為銳,疾也。《合》27945:「戊申卜,馬其先,王兌从。」

  12. 11. 古文獻的例子(一): 言≠語 • 11.1 《禮記‧雜記》:「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問。」 《注》:「言,言己事也。語,為人論說也。」 • 11.2 《楚語‧上》申叔時:「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 • 11.3 《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毛《傳》:「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13. 12.古文獻的例子(二): 言≠說 • 12.1 《韓非子‧難言》:「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為華而不實.…殊釋文學,以質信言,則見以為鄙.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為誦.此臣非之所以難言而重患也.」 • 12.2 《韓非子‧說難》:「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 …此不可不察也。」

  14. 13. 古文獻的例子(三): 說 • 13.1 《萬章.上》: 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 是為得之。 《萬章.下》:敢問何說也? 《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 • 13.2 《告子.下》:「請無問其詳,願聞其指。說之將何如?「曰:我將言其不利也。」 • 13.3 《梁惠王.上》王說,曰:「 《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告子.下》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15. 14. 古文獻的例子(四): 話 • 14.1 《尚書.盤庚.中》:盤庚作,惟涉河以民遷。乃話民之弗率,誕告用亶。 《 注》:「話,善言。」 • 14.2 《詩.經大雅.抑 》五章「慎爾出話,敬爾威儀。 」毛《傳》:「話,善言也。」九章「其維哲人,告之話言。」毛《傳》:「話言,古之善言也。」

  16. 15. 古文獻的例子(五): 話言 • 15.1 《左傳.文公六年》: 「君子曰.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 …分之采物.著之話言.」《 注》:「話善也,為作善言遺戒。」 • 15.2 《左傳.文公十八年》: 「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 注》:「話,善也。」 • 15.3 《左傳.成公十六年》: 「今楚內棄其民而外絕其好,瀆齊盟而食話言。」《 注》:「信不守物。」 • 15.4 《左傳.襄公二年》:「 君子曰.… 《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 注》:「話,善也。」

  17. 16.古文獻的例子(六): 言語 • 16.1 《論語. 先進》:言語,宰我、子貢。 • 16.2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 • 16.3 《史記.游俠列傳》: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

  18. 17.古文獻的例子(七): 語言 • 17.1《史記.田叔列傳 》:杜大夫及石氏使人謝,謂田少卿曰:「吾非敢有語言也,願少卿無相誣汙也。」 • 17.2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灌夫亦持丞相陰事,為姦利,受淮南王金與語言。

  19. 18. 一些統計

  20. 19.《世說新語》的“說” • 19.1 《讒險》袁悅有口才,能短長說,亦有精理。…語人曰:「 …天下要物,正有《戰國策》 。 」既下,說司馬孝文王,大見親待,幾亂機軸. • 19.2 《儉嗇》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 • 19.3 《假譎》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輒心動。」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執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執者信焉,不以為懼,遂斬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為實,謀逆者挫氣矣。

  21. 20.《世說新語》的“話、談話、言話、話言” • 20.1 《紕漏》:國寶大喜,而夜開閤,喚綱紀話勢。雖不及作荊州,而意色甚恬。 • 20.2 《賞譽》:相見欣然,談話彌日。 • 20.3 《方正》: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 • 20.4 《文學》: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 • 20.5 《言語》陶公疾篤,都無獻替之言,朝士以為恨。仁祖聞之曰:「時無豎刁,故不貽陶公話言。 」

  22. 21. “說話”的出現 • 21.1 《太平廣記》引侯白《啟顏錄》:白在散官,隸屬楊素,愛其能劇談。每上番日,即令談戲弄。或從旦至晚,始得歸。才出省門,即逢素子玄感,乃云:「侯秀才可以(與)玄感說一個好話。」白被流連不獲已,乃云:有一大蟲,欲向野中覓肉。…… • 21.2 郭湜《高力士外傳》:「上皇與高公親看掃除庭院,芟夷草木,或講經、議論、轉變、說話。雖不近文律,終冀悅聖情。」 • 21.3 孫楷第〈說話考〉:「取此流傳故事敷衍說唱之」,則謂之「說話」。

  23. 22. 論述的自覺:篇題的選擇 • 22.1 題篇法的演進:注記→提要→彰類 • 22.2 注記:《關雎》、《學而》 • 22.3 提要:《逍遙遊》、《勸學》 • 22.4 彰類:《國語》、《春秋》

  24. 23.“言、語、說”之為先秦篇題 • 23.1 〈集箸言〉。見於包山楚墓。 • 23.2 《國語》。 《國語‧楚語‧上》申叔時:「教之語,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務用明德於民也。」 • 23.3 《論語》。段玉裁:「凡言語,循其理、得其宜,謂之論。故孔門師弟子之言,謂之論語。」 • 23.4 〈語書〉。見於睡虎地秦墓。 • 23.5 《韓非子》有〈說林〉、〈說難〉、〈儲說〉。

  25. 24.《漢書藝文志》的篇題:言、語、說 • 24.1 《讕言》, 《儒家言》,揚雄《法言》。 《道家言》, 《法家言》, 《雜家言》。 • 24.2 《國語》、 《新國語》。 《孔子家語》。 • 24.3 《詩經》:《魯說》、 《韓說》。 《中庸說》。 《明堂陰陽說》。 《論語》:《齊說》、 《魯夏侯說》、 《魯安昌侯說》、 《魯王駿說》、 《燕傳說》、 《虞丘說》。 《孝經》:《長孫氏說》、 《江氏說》、 《翼氏說》、 《后氏說》、 《安昌侯說》。 《老子》:《傅氏經說》、 《徐氏經說》。劉向《說苑》、 《世說》。 《臣說》。

  26. 25. 《漢書藝文志》論“小說家” • 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 」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

  27. 26. 漢志中的小說家 • 26.1 《伊尹說》、《鬻子說》、《黃帝說》、《封禪方說》《虞初周說》 • 26.2 《青史子》《務成子》、《宋子》 • 26.3 《待詔臣饒心術》、《待詔臣安成未央術》 • 26.4 《師曠》、《天乙》、《周考》、《臣壽周紀》

  28. 27. 小說的命名: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 27.1 郭憲《洞冥記》、□□ 《十洲記》、陳寔《異聞記》、王浮《神異記》、郭璞《玄中記》、干寶《搜神記》、王嘉《拾遺記》、陶潛《搜神後記》、劉義慶《宣驗記》、郭季產《集異記》、 東陽無疑《齊諧記》、 祖沖之《述異記》、任昉《述異記》、王琰《冥祥記》、 吳均《續齊諧記》、 □□《續異記》、侯白《旌異記》。 • 27.2 劉向《列仙傳》、曹丕《列異傳》、 □□ 《神異傳》、 葛洪《神仙傳》、戴祚《甄異傳》、 □□ 《錄異傳》、 □□ 《神鬼傳》。 • 27.3 □□ 《徐偃王志》、張華 《博物志》、孔約《志怪》、祖台之《志怪》、 荀氏《靈鬼志》、顏之推《冤魂志》。 • 27.4 劉義慶《幽明錄》、 □□ 《窮怪錄》。 • 27.5 □□ 《山海經》、 □□ 《神異經》。 • 27.6 □□ 《汲冢瑣語》、 □□ 《漢武故事》。

  29. 28. 話的出現:話1、話本、詩話1、平話、詞話1 • 28.1《廬山遠公話》、《一枝花話》。 • 28.2 元稹《元氏長慶集》卷十〈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翰墨題名盡,光陰聽話移。」自注:「樂天每與余游,從無不書名屋壁。又嘗於于新昌宅說《一枝花話》,自寅至巳,猶未畢詞也。 」 • 28.3《韓擒虎話本》。 • 28.4《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 28.5《五代史平話》。 • 25.6《小秦王詞話》、《金瓶梅詞話》。

  30. 29. “話”體:話2、詩話2、詞話2 • 29.1 劉餗《隋唐嘉話》、韋絢 《隋唐劉公嘉話(錄)》、王仁裕《玉堂閒話》、釋文瑩《玉壺清話》、釋惠洪《冷齋夜話》、葉夢得《避暑錄話》、陳善《捫虱新話》、。 • 29.2 歐陽修《(六一)詩話》、司馬光《(溫公)續詩話》、劉攽《(中山)詩話》。 • 29.2 楊湜《古今詞話》、吳曾《能改齋詞話》、胡仔《苕溪漁隱詞話》。

  31. 30.從“說”到“話” • 30.1 言語說→記傳志經→話。 • 30.2 內容:政治→遊藝。 • 30.2 人際:權力→平等。 • 30.4 文體:束縛→解放。

  32. 報告完畢,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