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8

第一章 材料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第一章 材料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韧性 及寿命,是材料与力量对话的结果。. 静拉伸:室温和轴向加载条件下,在应变速率≤ 10 -1 /s 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这种应变速率较低,所以俗称 静拉伸试验。.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第一节 力 — 伸长曲线和应力 — 应变曲线. F. F b. F k. F e. F s. F p. ΔL. 0. 一、力 — 伸长曲线. 低碳钢的力 — 伸长曲线.

latham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章 材料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第一章 材料单向静拉伸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材料的弹性、塑性、强度、韧性 及寿命,是材料与力量对话的结果。 静拉伸:室温和轴向加载条件下,在应变速率≤10-1/s 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这种应变速率较低,所以俗称 静拉伸试验。

  2.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第一节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 F Fb Fk Fe Fs Fp ΔL 0 一、力—伸长曲线 低碳钢的力—伸长曲线

  3.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一、力—伸长曲线

  4.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F 淬火+高温回火高碳钢 陶瓷、玻璃 16Mn 铸铁 黄铜 工程塑料 橡胶 ΔL 0 其它几种典型材料的力—伸长曲线图

  5.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外力,单位 ; ——应力,单位 ; ——面积,单位 . • 定义:名义应力: ——材料受力前的初始面积 二、应力—应变曲线 1.应 力的基本概念: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力

  6.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 下面围绕材料内部一点P取一体积单元,体积元的六个面均垂直于坐标轴X,Y,Z。分析点P应力状态。 几点说明: 1. 脚标的意义

  7.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2. 应力方向的规定

  8.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3.应力间的关系 根据平衡条件,体积元上相对的两个平行平面上的法 向应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在体积元上任一平面上的两个剪应力应互相垂直。 剪应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总力矩等于零。

  9.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 4、应 变 • 应变是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对位移。 • (1) 正应变

  10.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2.  剪应变 • 定义:物体内部一体积元上的二个面元之间的夹角的变化。 •   形变未发生时线元 及 之间的夹角 形变后为,则 间的剪应变定义为:

  11.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12.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 σ σe σp σk σb σs ε 0 δg δgt 为什么? δ 注意:卸载曲线与加载曲线的区别

  13.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二、应力—应变曲线

  14.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σ σe σp σk σb σs ε 0 δg δgt δ

  15. 第一章 第一节 力 伸 长 曲 线 和 应 力 应 变 曲 线 假设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是等体积变化,试推导出真应力与工程应力的关系:S=σ(1+ ε) 显然,真应力总是大于工程应力,真应变总是小于工程应变。

  16.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第二节 弹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一、弹性变形的本质 1.特点:可逆的(不一定呈线性) 2.本质: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构成材料的原子 (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映。 例:金属、陶瓷晶体:处于晶格结点的离子在力的作 用下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产生微小位移。 橡胶类材料:呈卷曲状的分子链在力的作用下通过 链段的运动沿受力方向产生的伸展。

  17.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二、弹性模数 拉伸时 σ=E ε 剪切时 τ=G γ E、 G—弹性模数(或弹性系数、弹性模量) 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 比弹性模数(比刚度):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密度 的比值。

  18.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三、影响材料弹性模数的因素 1、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 a、以共价健、离子键、金属键结合的材料有较高的弹性模量。 如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 b、以分子键结合的材料,弹性模量较低。 如高分子材料(橡胶态)。

  19.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c 原 子 结 构 (a)非过渡金属 (b)过渡族金属 原子半径较小,且d层电子引起较大的原 子间结 合力,弹性模数较高。且当d层电 子等于6时,E有最大值

  20.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体心立方晶格: 沿〈111〉晶向 弹 性 模 量 高 a、单晶体材料, 由于在不同的方 向上原子排列的 密度不同,故呈 各向异性。 2 晶 体 结 构 面心立方晶格: 沿〈110〉晶向 沿此晶向原子排列最紧密。 b、多晶体材料,E为各晶粒的统计平均值, 伪各向同性。 C、非晶态材料弹性模量各向同性。

  21.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1)纯金属主要取决于原子间的 相互作用力。 3、  化学成分 (2)固溶体合金:主要取决于溶 剂元素的性质和晶体结构,弹性模 量变化不大 引起原子间距或 键合方式的变化 (3)两相合金:与第二相的性质、 数量、尺寸及分布状态有关。 弹性模量 改变 (4)高分子:填料对E影响很大。

  22.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4)高分子:填料对E影响很大。

  23.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微观组织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较 小晶粒大小对E无影响); 金 属 第二相对E值影响,可按两相混合 物体积比例的平均值计算。 E=x1E1+x2E2, 4 微 观 组 织 工程陶瓷弹性模数与相的种类、粒 度、分布、比例、气孔率等有关。 其中,气孔率的影响较大。 E=E0(1-1.9ρ+0.9ρ2)。 陶 瓷 增强相为颗粒状,弹性模数随增 强相体积分数的增高而增大 复 合 材 料 E1 =EfVf +EmVm 单向纤维增 强复合材料 1/E2 = Vf /Ef +Vm /Em

  24.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5、温度 a、温度升高,原子振动加剧,体积膨胀,原子间距 增大,结合力减弱,材料的弹性模量降低。如碳钢, 每升高100℃,E值下降3~5%(软化)。 b、当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固态相变时,弹性模数显 著变化。如碳钢的奥氏体、马氏体相变。

  25.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26.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27.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6、 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 a、 加载方式(多向应力),加载速率和负荷持续时 间对金属、陶瓷类材料的弹性模数几乎没有影响。 陶瓷材料的压缩弹性模数高于拉伸弹性模数 (与 金属不同)。 b、高分子聚合物,随负荷时间的延长,E值逐渐 下降(松弛)。

  28.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σ σe σp σk σb σs ε 0 δg δgt δ 四、比例极限与弹性极限 1、比限例极бp: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符合虎克 定律的最大应力。 бp=Fp/Ao 2、弹性极限бe:材料不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最高 限。 бe=Fe/Ao,应力超过бe,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бp0.01—非比例伸长率 0.01%时的应力。 бp0.05—非比例伸长率 0.05%时的应力。 因此,бp、бe没有质 的区别 。

  29.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бp0.01—非比例伸长率0.01%时的应力。 бp0.05—非比例伸长率0.05%时的应力。 因此,бp、бe没有质的区别 。 3、  бp、бe工程意义 бp—弹簧秤的设计依据。 бe—不允许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机件的设计

  30.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五、弹性比功(弹性比能、应变比能) σ σe 0 εe ε 1、定义: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 能力(即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 吸收的弹性变形功)。 弹性比功是衡量材料弹性 好坏的重要指标。

  31.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2、影响材料弹性比功的因素 对于大多数工程材料,E不易改变(尤其金属材料); 要提高弹性比功 ,常采用提高材料弹性极限σe的 方法。

  32. 第一章 第 二 节 弹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33.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第三节 非理想弹性与内耗 ①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 理想 弹性 弹 性 ② 应力应变同相位(同步) ③ 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滞弹性 粘弹性 非理想 弹性 伪弹性 包申格效应

  34.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一、滞弹性 1、定义: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 而产生附加弹性变形的性能。 即应变与应力不同步(相位),应变滞后 。 (1)正弹性后效:加载时,应变落后于应 力的现象,而与时间有关的滞弹性→称为 正弹性后效(弹性蠕变)。 (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现象)。 2 分 类 (2)反弹性后效:卸载时,应变落后于应 力的现象,成为反弹性后效。

  35.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36.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3、应用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 4、影响因素:与材料成分、组织、载荷、温度等有关。 ① 组织越不均匀,滞弹性越明显 ② 温度升高,滞弹性倾向加大。 ③ 切应力分量增大,滞弹性倾向增大

  37.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5.弹性后效的避免和应用: (1)测力弹簧 (2)消振

  38.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二、粘弹性 1、定义: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机理,既表现 出粘性流体又表现出弹性固体两者的特性,弹性和 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时间效应)。 2、特征:应变对应力的响应不是瞬时完成的, 应变与应力的关系与时间有关,但卸载后, 应变恢复,无残余变形。

  39.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3、 分类: ① 恒应变下的应力松弛 ② 恒应力下的蠕变。 ε σ σ0 ε∞ σ ∞ ε0 0 t 0 t 恒应变下的应力松弛 恒应力下的蠕变 4、应用:高分子材料

  40.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三、伪弹性(拟弹性) 1.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 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 从而产生大幅度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2.特点:伪弹性变形可达60%左右,大大超过正常 弹性变形。 马氏体相变是一种无扩散相变或位移型相变。

  41. 卸载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相变开始应力 常规弹性变形 马氏体弹性变形阶段 马氏体相变结束 逆向相变开始应力 马氏体逆向相变 完全恢复为初始组织 初始组织的弹性恢复阶段 无残留变形

  42.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3.应用 形状记忆合金

  43.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四、包申格效应(Bauschinger) 1.定义:是指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 形(残余应变小于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 余伸长应力(б0.01)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 伸长应力(б0.01)降低的现象。 2.产生原因:包申格效应是多晶体金属的普遍现象 →与位错运动的阻力变化有关,因此冷变形金属, 工作载荷相反时,需考虑包申格效应(强度下降 15%~20%)。

  44.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3.实用意义 (2)加工过程中,可使板材通过轧辊时交替的承受反向应力,以降低材料的变形抗力。 (1)经过微量冷变形的材料可以考虑在使用时与 原来的受力方向相同(变形方向相同) 4.减弱或消除方法 再结晶退火

  45. 第一章 第 三 节 非 理 想 弹 性 与 内 耗 五、内耗 1.弹性滞后环:在非理想弹性的情况下,应力与应变 不同步,使加载与卸载线不重合,而形成封闭回线 —弹性滞后环。 2.内耗:这部分在变形过程中被吸收的功称为材料的 内耗。 其大小用滞后环面积度量:面积越大,内耗越大。 3.应用: (1)消振材料:灰铸铁,消振性好,内耗大 (2)追求音响效果的元件:循环韧性小

  46. 第一章 第 四 节 塑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第四节 塑性变形及其性能指标 塑性变形:指在足够大的外力作用下,材料能发生 不可逆的永久变形,并不引起材料破裂的现象。 塑性大小就是指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的变形能力。

  47. 第一章 第 四 节 塑 性 变 形 及 其 性 能 指 标 一、塑性变形机理 τ τ τ τ τ (1)滑移:这种由大量位错移动而导致晶体 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某一定晶面和 晶向做相对的移动,就是晶体的塑性变形的滑 移机制。 1  金 属材 料的 塑性 变形 (2)孪生:在切应力作用下发生孪生变形时, 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成为孪晶面或孪 生面)和一定的晶向(称为孪生方向)相对于 另一部分晶体作均匀的切变

  48. 滑移变形具有以下特点 (1)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产生 (2)滑移沿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和晶向发生 (3)滑移时两部分晶体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距的 整数倍

  49. 滑移系 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 滑移系的个数:(滑移面个数)×(每个面上所具有 的滑移方向的个数)

  50. 任意一个{hkl}晶面族中,所有的晶面数 可通过下式算出: m是指数中0的个数,n是相同指数 的个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