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六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技术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 第八章 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完整健康的皮肤 ------- 人类生存所必须 体无完肤 人活一张脸 树活一张皮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皮肤免疫系统 皮肤病种类多 约 1800 余种 分类复杂 临床皮肤病 --- 形态学强 美容皮肤学 --- 美容热.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lav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2.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第三章 皮肤的功能 第四章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五章 皮肤组织病理学 第六章 皮肤性病常用实验室技术 第七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 第八章 皮肤的保健与美容

  3. 第一章 皮肤性病学导论 • 完整健康的皮肤-------人类生存所必须 • 体无完肤 • 人活一张脸 树活一张皮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 皮肤免疫系统 • 皮肤病种类多 • 约1800余种分类复杂 • 临床皮肤病---形态学强 • 美容皮肤学---美容热

  4. 第二章 皮肤的结构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 (占总体重的16% ) • 皮肤总面积: • 成人约 1.5m2, 新生儿约0.21m2 • 皮肤的厚度 : • 表皮与真皮约0.5~4.0 mm(年龄、部位的不同而异) • 表皮约0.1 mm • 皮肤表面: 皮沟(skin groove), 皮嵴(skin ridge), 皮野 (skin field). • 3. 皮肤的颜色: 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

  5. 第一节 表皮 ( Epidermis) 皮肤由: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及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Epidermis Dermis Subcutaneous tissue

  6. 表皮 Epidermis • (来源于外胚层,属复层鳞状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 表皮由下列细胞组成: • (1)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 80%) • (2) 树枝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 黑素细胞melanocytes (10%) •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3~5%) • 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s • 未定类细胞Indeterminate cell-----?

  7. 角质形成细胞 (keratinocyte) 表皮的组成: ⑴ 基底层basal layer (stratum basale) ⑵ 棘层Prickle cell layer (stratum spinosum) ⑶ 颗粒层granular layer (stratum granulosum) ⑷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⑸ 角质层horny layer (stratum corneum)

  8. ⑴ 基底层basal layer (stratum basale) • 仅为一层立方形或圆柱状细胞、核分裂象(+) • 黑素颗粒(+)、分布于细胞核上方 • 生发层:不断分化、增殖,逐渐上移,角化 • 功 能: • 1. 与真皮紧密相连 • 2. 不断分化、更新表皮 • 30%处于核分裂期

  9. 基底细胞的分裂周期: 13~19 天 • 基底细胞→ 棘层细胞→颗粒层细胞: 14~42 天 • 角质层→从表皮脱落: 14 天 • 表皮细胞的通过时间: 28 ~56 天 • 表皮细胞的更替时间 : 41~75 天

  10. ⑵棘层Prickle cell layer (Stratum spinosum) • 4~8 层多角形细胞、细胞间桥呈棘状、 角质小体(keratinosome or Odland body) • ⑶颗粒层granular layer (stratum granulosum) • 2~4 层梭形细胞 • 细胞核和细胞器 • 将在该层溶解 • 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

  11. ⑷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仅见于掌跖 • 2~3层扁平、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及细胞器消失、紧密相连 • ⑸角质层horny layer (stratum corneum) • 5~20 层死亡的扁平、无核 • 无细胞器的细胞组成 • 细胞内充满大量的角蛋白 • 细胞间桥粒消失

  12. 4.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仅见于掌跖 5. horny layer 4.? 3. granular layer 2. Prickle cell layer 1. basal layer

  13. 2) 树枝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 ⑴黑素细胞 (melanocyte): • 源于外胚层神经嵴 • 存在于基底层之间 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 • H.E. 染色为透明细胞 • 银及 DOPA染色(+) • 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 黑素细胞的树枝状突起与(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相连、向其输送黑素颗粒

  14. 5. horny layer 4.? 3. granular layer 2.Prickle cell layer LC 1.basal layer Melanocyte

  15. ⑵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 • (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 • 分布于表皮基底细胞层以上、占表皮细胞的3%-5% • 来源于骨髓及脾脏,免疫活性细胞 • H.E.染色(-)、gold chloride(+)、ATPase(+) CD1a+ (OKT6+) 、FcR +、C3R +; 但是 DOPA (-) • 电镜下可见Birbeck granules:网球拍样或球泡形结构

  16. Langerhans cell within the epidermis stained well with CD1a (OKT6)

  17. Langerhans cell within the epidermis stained well with CD1a (OKT6)

  18. Langerhans cell 的功能: ①摄取外界物质、兼有吞噬(phagocytosis) 和吞饮(pinocytosis) ②抗原递呈 ③同种异基因刺激(allogeneic stimulation in vitro) ④分泌IL-1等细胞因子 ⑤在接触性变态反应中,可将半抗原呈递给T细胞

  19. ⑶Merkle 细胞 • 具有短指状突起、散在于基底细胞之间、与角质形 成细胞有桥粒相连。 • Merkle细胞-轴索复合体(Merkle cell-neurite complex): • Merkle细胞的基底部与脱髓鞘的神经末稍之间有非 • 桥粒相连。 • 来源:尚未定论、可能是一种感觉细胞、感受触觉

  20. 未定类细胞(Indeterminate dendritic cells) • 位于表皮基底层、无黑素小体( melanosome)、 Birbeck颗粒, 桥粒(desmosome)和张力细丝 (tonofilaments) • 现多认为是:未成熟、或未能找到Birbeck 颗粒的Langerhans cells. • 曾在小鼠发现Thy-1+ dEC (dendritic epidermal cell),人类尚未找到。

  21. 2.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 BMZ) • (1)基底膜带 位于真表皮之间 • PAS染色可见0.5~1.0μm紫红色均质带 • (2)桥粒(desmosome) 和半桥粒(hemidesmosome) • 光镜下: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可见细胞间桥 • 电镜下: 细胞间桥--桥粒 • 基底细胞的真皮侧:胞膜内侧的附着板—半桥粒

  22. 电镜下基底膜带的组成: • ① 胞膜层(plasma membrane layer): • 厚8nm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 • 可见半桥粒 • ② 透明层(lamina lucida): • 厚约35~40 电子密度低 、锚丝-板层素(laminin) • ③致密层(lamina densa): • 厚约35~45 nm电子密度高, 主要是IV型胶原 • 形成连续三维网格,是BMZ的主要结构 • ④致密下层又称网板(reticular lamina): • 与真皮无明显的界限、锚原纤维-VII型胶原

  23. 基底膜带的功能: ①使真表皮紧密相连 ②渗透和屏障作用: a. 表皮无血管、营养物质通过BMZ进入表皮、代谢产物又通过BMZ进入真皮 b. BMZ限制MW>4万的大分子通过 ③BMZ损伤时:炎细胞、肿瘤细胞和大分子可通过其 进入真皮 ④BMZ结构异常:导致真表皮分离,形成水疱或大疱

  24. 第二节 真皮(dermis) • 真皮来源于中胚层,由: • 乳头层 (papillary layer) • 网状层(reticular layer) • 真皮组成: ① 纤维:胶原纤维、 网状纤维、弹力纤维; ② 基质:填充于纤维、纤维 束和细胞间无定形物质 主要成份: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③ 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 真皮树枝状细胞、LCs、噬色素细胞等 • 此外: 还有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等

  25. Epidermis Dermis Subcutaneous tissue

  26. 第三节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 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相连接; • 由疏松结缔织及脂肪小叶组成 • 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

  27. 第四节 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 • 包括: • 毛发(hair)与毛囊 (hair follicle) •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 • 小汗腺(eccrine gland) • 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 ) • 甲(nails)

  28. 1. 毛发与毛囊 • 根据其长度: • ①长毛(long hair) • ②短毛(shot hair) • ③毳毛(vellus hair ) • 根据其部位: • ①毛干—位于皮肤以外 • ②毛根—位于毛囊 • (毛球, 毛乳头, • 毛基质) 毛基质 毛乳头

  29. 毛发分三层: ①髓质 ②皮质 ③毛小皮. 毛囊: ①内毛根鞘 ②外毛根鞘 ③结缔组织鞘

  30. 2.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 由腺体和短的导管组成 • 为全浆腺(holocrine glands):腺体细胞胞浆 释放脂滴,经导管排除 • 皮脂溢出部位: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较多 • 掌跖、指趾屈侧无皮脂腺

  31. 3. 小汗腺(eccrine gland) 属单曲管状腺:分泌部和导管部 • 分泌部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由单层分 泌细胞排列成管球状、外绕一层肌上皮细胞 • 除唇红、包皮内板、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 小汗腺分部全身; • 小汗腺:足跖、腋、额部较多; • 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

  32. 4. 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 • 曾称大汗腺,属大管状腺,为顶浆分泌腺体 • 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 • 主要分布: 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 • 其它顶泌腺体:外耳的耵聍腺和眼睑的睫腺 • 腋臭:顶泌汗腺的分泌物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臭味

  33. 5. 甲(nails , finger and toe nails) 由:甲板、甲根、甲床、甲母质 甲廓、甲半月 甲廓 甲板 甲床 甲根 甲母质

  34. 第五节 神经、血管、淋巴管和肌肉 • 1. 皮肤的神经; • (1) 感觉神经 • ①神经小体 :压、触、热、冷觉; • ②游离神经末梢:痛、触、压、温觉 ; • (2) 运动神经:(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 ①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 ②胆碱能神经纤维

  35. 2. 皮肤的血管: ① Subpapillary plexus 乳头下血管丛 ② Subdermal plexus 真皮下血管丛 ③ dermal plexus 皮下组织血管丛

  36. 2. 皮肤的血管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