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概 述. 出血性疾病 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皮肤、黏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血管受损. 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 vWF ) TF 胶原 Ⅻ. 血小板粘附、聚集. 限制血流 血小板释放 凝血酶 ( ADP 、 TXA2 、 PAF 、 IP3 ). 血小板聚集成栓 纤维蛋白. 血管期. 细胞期. 血浆期.

Download Presentation

出血性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概 述 •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皮肤、黏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

  3.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血管受损 血管收缩 内皮细胞(vWF) TF 胶原 Ⅻ 血小板粘附、聚集 限制血流 血小板释放 凝血酶 (ADP、TXA2、PAF、IP3) 血小板聚集成栓 纤维蛋白 血管期 细胞期 血浆期 (初步止血) (加固止血)

  4. 外周血涂片

  5.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功能: • 粘附功能 • 聚集功能 • 释放功能 • 促凝功能 • 血块收缩功能 • 维持血管内完整性

  6. 正常止血机制 • 血小板释放功能:血小板颗粒内容物分泌、释放到细胞外的现象。诱聚剂均可诱导血小板释放反应。 α-颗粒:β血小板球蛋白(β-TG)、PF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vWF、纤连蛋白(FN)等 致密颗粒:ADP、5-HT、ATP、抗胞质素 溶酶体:含多种蛋白水解酶

  7. 正常止血机制 •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的酶促反应过程,分三个阶段: • 凝血活酶形成阶段 • 凝血酶形成阶段 • 纤维蛋白形成阶段

  8. 凝血与纤溶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内皮损伤→胶原 组织损伤 TF XII→XIIa VII/TF IX XI→XIa VIIa/TF IXa VIII→VIIIa 纤溶系统 X Xa X Va←V 纤溶酶原 凝血酶原 凝血酶 激活物 纤溶酶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XIII→XIIIa 交连的纤维蛋白 FDP

  9.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细胞抗凝机制:血管内皮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肝细胞 • 体液抗凝机制: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10.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体液抗凝机制: • 抗凝血酶Ⅲ:灭活Ⅹa、Ⅱa、Ⅸa、Ⅺa、Ⅻa • 蛋白C系统:灭活因子Ⅴ和Ⅷ;阻止因子 Ⅹa与血小板的结合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凝血 机制的主要拮抗物 • 其他抗凝物质:肝素、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肝素辅因子-Ⅱ

  11.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血栓形成过程中,存在于组织、血浆及尿液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通过外激活途径,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使血流保持畅通。 •  纤溶系统由纤溶酶原、t-PA、u-PA组成。

  12. 出血性疾病分类 • 血管壁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凝血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 复合因素引起的出血

  13. 出血性疾病分类 • 血管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遗传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单纯性紫癜 • 血小板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ITP、脾功能亢进、TTP; 急性白血病、再障  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 功能缺陷: 遗传性:巨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 获得性:尿毒症、异常球蛋白血症

  14. 出血性疾病分类 • 凝血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 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血友病甲、乙、丙 获得性:肝病性凝血因子缺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 •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肝素或香豆素类药物过量、狼疮性抗凝物质增多 • 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原发性、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 复合因素引起的出血:DIC

  15. 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

  16.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初筛试验

  17. 出血性疾病治疗 • 血管因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局部止血:局部压迫;局部用药(肾上腺素、凝血酶、明胶海绵、中药) • 降低血管壁脆性和通透性的药物:曲克芦丁、卡巴克络、酚磺乙胺、维生素C、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血管收缩药:垂体后叶素

  18. 出血性疾病治疗 • 血小板因素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促血小板生成药:TPO、酚磺乙胺 • 增强血小板功能药:立止血、酚磺乙胺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免疫抑制剂:VCR、CTX、硫唑嘌呤 • 脾切除: • 输注单采血小板:

  19. 出血性疾病治疗 • 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维生素K • 血浆及凝血因子制品 • 纤溶亢进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 氨基己酸 • 氨甲苯酸 • 抑肽酶 • 其他治疗血浆置换、基因治疗、手术治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