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1

“ 十二五 ” 时期 江苏高教研究形势分析 宋旭峰 省教科院高教研究所

“ 十二五 ” 时期 江苏高教研究形势分析 宋旭峰 省教科院高教研究所. 胡锦涛: 中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高教研究如何为提高质量服务? —— 关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 关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 关注课题研究的创新度。. 一、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二、江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三、课题申报的三个关键要素. 一、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一)为什么要推进高教综合改革? (二)什么是高教综合改革? (三)怎样推进综合改革?.

Download Presentation

“ 十二五 ” 时期 江苏高教研究形势分析 宋旭峰 省教科院高教研究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十二五”时期 江苏高教研究形势分析 宋旭峰 省教科院高教研究所

  2. 胡锦涛: 中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高教研究如何为提高质量服务? ——关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关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关注课题研究的创新度。

  3. 一、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二、江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三、课题申报的三个关键要素

  4. 一、江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一)为什么要推进高教综合改革? (二)什么是高教综合改革? (三)怎样推进综合改革?

  5. (一)为什么要推进高教综合改革? 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中等收入陷阱、怪圈; 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时期; 改革进入深水区;板结层;断裂;改革碎片化;等等。 • 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旧体制与新举措的矛盾 教育部公布2011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校名单,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并没有位列其中。 教育部表示,不在名单之列的高校如违规招生,所招学生的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国家不予承认。 教育部没有解释南科大未获招生资格具体原因。

  6. (二)什么是高教综合改革? 学校内部“上下左右”的协同改革,是不是综合改革? 旨在改变高教发展方式的系统性、整体性改革。 重点是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协同改革。

  7. 与一般的高教改革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改革重点不同:某种重新界定的含义。 ——推进策略不同:协同推进。 ——改革力度不同:改变发展的方式。 ——条件保障不同:“批发”性放权。

  8. 当前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将一般的改革混同于综合改革,把综合改革当作汇集各方面改革的“框”; 二是认为既然是高教综合改革,那是教育部门的事,教育厅的改革,其他部门消极观望; 三是认为既然是试点,那么“下面”先改,“上面”来视察、总结,一级望一级;越往上,越观望;

  9. 四是缺乏力度、缺少标志性的改革。 五是将综合改革当作全面设计的一揽子改革。什么都想改。 实际大力度的综合改革,更加需要有序推进;某些方面暂时不动、暂时保持相对稳定。

  10. (三)怎样推进综合改革? 从12个方面协调推进 1、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2、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3、江苏区域高校联盟试点 4、地方本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5、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点 6、深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11. 7、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推进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建设。7、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推进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建设。 8、创新江苏高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9、建立一批中外合作高水平大学,推进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10、招生考试改革 11、建立健全科学的高等教育分类评价体系 12、探索地方政府自行审批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改革

  12. 1、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协调机制; 开展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试点; 完善高等学校部省共建、省市共建机制; 推进行业、企业与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长效机制; 建立适应区域发展需要的学位授权审核制度。

  13. 2、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2、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推动学校建立健全大学章程; 深化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改进校长遴选机制; 高校自行设置和调整专业的试点; 高校行使学术权的机制探析; 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关问题; 扩大高校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自主权的试点。

  14. 二、江苏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进展 系统育人是关键,模式改革是核心,评价改革是保证。 系统育人:完善合作育人机制 模式创新: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15. 1、系统育人:完善合作育人机制 校企合作育人 强化政府支持和相关制度安排,推动校企合作“四个转变”: 由个人行为向组织行为转变; 由学校单方面行为向校企共同行为转变; 由少数学科领域合作向全面合作转变; 由短期项目合作向长效稳定合作转变。

  16.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着力推动三个转变: 一是确立大“工程教育”教育观。变面向行业甚至岗位的教育为面向更加广阔的工程技术领域。 二是确立大“能力”培养观。变专业教育为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重点。 三是确立全面合作观。组织和支持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

  17. 实施“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试点 进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试点。 首批遴选建设的300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将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培训为主要任务,由企业和高校共同组建研发团队,共同制定合作方案和培养方案,由企业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还将遴选建设30个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研发项目为合作载体,建立实质性、紧密型、制度化协作关系,联合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8. 试行“江苏产业教授制度” 今年开始,从省内企业选聘100名科技企业家,到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高校担任“产业教授”。 其主要职责: • 参与指导研究生;为高校举办专题讲座; • 推动所在企业成为高校教学和实习基地;创造条件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 参与高校学科团队、教学团队建设,对学科发展、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改革提供咨询和建议; • 推动所在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载体。

  19. 校地合作育人 联合建立研究院、科技园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集研究生教育、各类高层次人才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等五大功能于一体,服务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并辐射长三角地区。 • 南京大学与扬州市合作建立的“扬州-南京大学光电研究院”,围绕节能减排的国家目标,整合南京大学的科技资源和扬州的光电产业优势,以区域发展为导向,建设集人才培养培训、光电技术研发、技术转移、科技创业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 • 此外,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教育基地;南京大学常州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等。

  20. 合作建立大学分校、研究生院 无锡市政府与东南大学合作建立的东南大学无锡分校,依托东南大学的学科、科研优势,以传感网、集成电路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为重点,为无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1. 独立学院外迁与市、县(市)合作办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迁泰州医药城、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迁淮安市,等等。 双方的合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有利于增强区域吸引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对于独立学院来说,有利于拓展教育资源,实现做大做强。目前,这项工作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亟待进一步加强探索和研究,以免“走弯路”、出现反复。

  22. 高校与高校合作育人 推进教学联合体建设 加强政府统筹,推动高教园区内同类型高校有计划、有目标的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园区内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互聘、图书通借、学分互认,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办学效益。 推进职教集团建设 以示范性高职院校为龙头,重点职业院校为主体,企业广泛参与,建立了1个跨地区的行业性职业集团,参与职业院校300多所,加盟企业600多家,实现校企整合、资源集成、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互利共赢。

  23. 推进常州市“九校联动” 比教学联合体、职教集团更进一步,常州市“九校联动,挺进常州经济建设主战场”。 围绕服务企业这个中心,整合政府、高校、企业三支力量,共同打造两大平台: ——人才培养与企业咨询服务平台; ——合作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

  24. 中外合作办学 全省与21个国家和地区共同设立了404个中外办学机构和项目,与500多所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既有以西交利物浦大学为代表的“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又有南邮-纽约理工国际学院等一批“中外合作二级学院”,还有大量中外合作的“项目”。

  25. 一方面,加强资质认证,建立国外高校资质信息查询平台,严把入口关,严格限制不具备资质的境外高校借“合作办学”的名义来抢生源; 另一方面,加强外籍教师的资质认证和管理,建立从业资格制度;加大对合作办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切实保障学生权益。

  26. 2、模式创新:拓宽人才成长渠道 (1)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 最近一些年,江苏采用产学研联盟、国际合作等方式,重点建设了一批与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软件、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新兴学科专业。新兴学科专业的数量,占到全省高校新增本科专业总量的1/4

  27. 例如,软件人才的培养 • 在研究生层次,与国际著名大学、著名软件企业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 • 在本科层次,组织17所地方本科院校与印度NIIT整体签署了本科复合型软件人才的合作培养协议; • 在专科层次,组织46所高职院校与美国OPPSystems公司合作培养培训软件人才。 • “十一五”期间共培养培训软件人才30万人

  28. 加强专业内涵的改造 一是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增强专业的适应面。例如,在许多高校中试行“平台+模块”教育体系。根据不同的需求,组成不同的课程“平台”和课程“模块” 。 二是促进专业 “升级换代”。建立专业认证、评估、退出机制。压缩过时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对那些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低下或者口径过于狭窄的专业,实行淘汰。

  29. (2)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 推进学分制 学分制,关涉高等教育的选择性、多样化能否落到实处。 ——扩大自主选择专业和学校的大学生比例; ——建立跨院系、跨学校、跨区域、跨类型的学分互认机制; ——推行主辅修制、双专业制、多种技能等级证书制;等等。

  30. 在实施学分制上,我们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之间差距,突出体现在高校课程的数量以及教师的开课能力上。在实施学分制上,我们与国外高水平大学之间差距,突出体现在高校课程的数量以及教师的开课能力上。 • 课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分制改革深入推进的主要“瓶颈”,亟待加以突破。

  31. 拓宽人才成长渠道,给予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 • 南京大学“三三制”或“三层楼”人才培养模式 ——招生不分专业,按学科大类或院系招生。 ——“三个培养阶段”: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 ——“三种发展路径”: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为学生自主发展开辟多种途径。 “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 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选择的机会。

  32. (3)增强课程体系的综合性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来重新设计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加强文、理、工等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积极创造条件增设交叉学科和跨学科课程。 打破传统的课程界限,建设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课程;

  33. 课程群建设 • 建设各具特色的 • ——基础性课程群(模块) • ——专业性课程群(模块) • ——实践性课程群(模块)

  34. (4)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 •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复合型、技能型、专业型等多种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35. 3、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体系 对高校的分类评价 ——新建的本科院校,借鉴美国的质量认证办法,进行认证性评价,确保其达到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最基本的质量;

  36. ——已经过一轮或二轮评估的各类院校,借鉴英国的做法,进行质量审核式评价。——已经过一轮或二轮评估的各类院校,借鉴英国的做法,进行质量审核式评价。 由省里制定质量标准,出台质量评估的指南,但是没有具体的指标体系,由学校根据省的标准和指南,研究提出具体衡量指标,并提供事实和数据,证明自己在质量方面达到了比较高的一个水平。

  37. 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多样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 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对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与思、知与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兼顾“基础”与“特色”: “基础”是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色”则是学生的特长或强项,两者结合。

  38. 加强对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评价 两个“90%”: —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学校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政府由“评学校”到“被学校评”的转变,体现出教育管理理念的变化。

  39. 健全对教师的同行评议 ——发挥教授等人才引进、职称评聘、项目评审等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同行评议范围和程序 ——根据不同类型高校及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师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使各类教师各展所长,各得其所。

  40. 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加强省级质量监控,建立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年度统计和公布制度,定期分类发布高校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和专业机构的评价和监督。 实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抽检制度。

  41. ——落实高校评估主体地位 推动高校主要依靠“面向社会问责的自评”、“面向认证的自评”和“面向自我改革的自评”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完善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办法,强化教师、院系、学校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42. ——完善社会参与评估的机制 建立健全来自市场和社会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完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教师、校友、家长和中介机构参与高校评价制度。 例如,教育厅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 MYCOS麦可思公司合作,对毕业生就业状况、高校专业设置状况进行评估。

  43. 基本的判断 • 经比较20多项质量指标,江苏高等教育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 主要制约因素包括: • ——生均预算内高教事业费低于目标省份。2009年8157元,居全国第六位。 • ——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充分。每万人口中普通高校在校生数229人,其中研究生15人,后者低于京、沪、津、陕、辽、吉、鄂等省域。 • ——因高职院校无法“升格”、新建本科院校(独立学院)难以转型,缺乏一批新型“创业型高校”。

  44. (二)高校教育教育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1、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的尚未落实 • 第一,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使命。 • 第二,尽可能多地吸引优秀学生和培养杰出校友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 第三,大学应当让每个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得到充分发展。 • 第四,培养创新能力,怎么“教”很重要,怎么“学”更重要。

  45. 美国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普遍做法 • 一是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 完全学分制: • ——学生可以在任何学习阶段自主调整专业;自主决定学习年限;在满足先修课程的前提下,自主选修课程。 • ——纽约大学文理学院仅通识课程就达到1000多门,使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设立了250多种学位,使学生在不同层级和不同学科的组合上,都能有若干学位种类可选择。

  46. 二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 ——除少数通识课程外,基本采用小班上课,普遍采用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能力。 • ——教学的核心,激发学生捕捉问题、提出问题。最会问问题的学生最成功。知识的多寡不是最重要的。 • 学生的问题,教学的导向。

  47. 三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助学服务 • 完备的信息服务。网络与纸质材料,详细的学生学习指导手册、选课指南、教学安排计划、专业介绍、课程大纲、成绩查询等。 功能大大拓展的图书馆服务。纽约大学的图书集资讯查询、专题研讨、习明纳、网络学习等多功能于一身,成为新型的学习中心。 学习支持中心。无论是专业选择、学习方案设计、课程选修、实习安排,还是学习中的疑点难点解答,学生们都可以去助学中心寻求咨询和帮助。

  48. 四是学生广泛参与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 • 理念: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有义务让学生参与并理解学校运转,提升信息对称水平;获得一定的报酬,改善经济。 • 大量的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岗位、教辅工作向学生开放,处处可见学生的身影。 • 许多校园设施直接交由学生管理。学生的社会活动,通常得到学校和社区的鼎力相助。

  49. 五是在政府层面,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拨款机制 • 大量直接资助学生的经费项目。 • 学校从学生那里获得高额学费。 • 国家认同感。 • 学校对学生的基本责任心和敬畏之心。

  50. 2、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 • 黄坤锦(中原大学): 美国通识教育不仅有明确的理念追求和深厚的理论支撑,而且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多样化实施模式。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