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三维目标设置策略的研究

三维目标设置策略的研究. 房山区科研联合攻关小组.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预设性)对教师来说是教的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学的标准。教学目标可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这些标准的要求应该是: 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 清楚的而不应该是模糊的 可检测的而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 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 朱慕菊

le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三维目标设置策略的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三维目标设置策略的研究 房山区科研联合攻关小组

  2.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3. 教学目标的定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预设性)对教师来说是教的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学的标准。教学目标可反映出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这些标准的要求应该是: 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 清楚的而不应该是模糊的 可检测的而不应该是不着边际的

  4. 恰当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最核心的部分。 ——朱慕菊 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 ——顾泠沅

  5. 二、教育目标的层级关系

  6. 课 程 目 标 1、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道德和法律、…………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熏陶………… 2、阶段目标 (1)六~九年级(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初步知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感悟、体验……… 例: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7.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解读

  8. 转 变 课 程 的 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传授知识 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9. 全国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

  10.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它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 对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达到、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

  11. 知识与技能 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基础和载体 过程与方法 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关键和保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实现学生发展的动力和导向

  12. 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之为“双基”。 学科基础知识指各个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规则、原理、定理等。 学科基本技能指各学科所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该学科所特有的操作技能。 把“知识与技能”列在三维目标的第一维,既肯定了“双基”本身半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是肯定了“双基”现在乃至今后在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应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

  13. 过程与方法 方法: 学生在动态的、开放的思维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掌握目标达成时的最好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过程: 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过程。 • 文本的认知发展过程; •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 • 强化思维训练,提高思维品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 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 • 情感体验的内化升华过程。 过程与方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中常常蕴含着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方法也只能体现在一定的过程之中,并通过一定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

  1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是从广义而言的,是指人的心理素质,包括动机、兴趣、感情、意志乃至品格、个性等在内的心理特征,即非智力因素。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 态度:是指最根本的态度,是对人生的态度,涵盖了一个人对方方面面的正确态度,社会责任。包含着德育的全部内容。 价值观:指一个人一生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价值定位,也就是生活理想,人生目的,亦即通常所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 知识与技能重在经验的获取,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重在经验的获取,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在人格的塑 造,是学生发展的动力 过程与方法 重在把握上述两个维度目标达成的途径与策略,这是提升经验和塑造人格的必由之路。 三个维度各有侧重,互相贯通,构成一个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16. 知识与能力 (高中历史) 人物 事件 知识:历史问题 现象 脉络 能力:认识问题 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阅读 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事实认知活动 概括 归纳 比较 分析 综合

  17. 过程与方法 (高中历史) 历史学习的过程 理解 主动参与 积累 学会学习 探究学习: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思考(习惯):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合作学习:同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 感知 历史学习的方法 史学研究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基本学法

  18.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历史) 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对祖国的热爱 对社会的责任感 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培养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意识 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开放的世界意识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更具有理性,更具有包容性。

  19.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地点与距今年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生产与生活;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标出元谋人、北京人发现的地点并说出他们距今的年代。 2)观察图,描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 3)能够说出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有:考古文物、神话传说、遗址等。 4)想象北京人的一天。 5)收集我国各地远古人类的考古资料,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感受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历史课堂教学目标应如何描述

  20. 四、三维教学目标的设置策略

  21. 教学目标四要素(ABCD法) 行为主体:学生 行为动词:明确、具体、可操作 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学习水平:学生学习结果的程度,或最低标准(从准确、速度、质量确定)

  22. 行为主体——学生 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是学生,那就是说,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 要从学生的角度描述结果。这与以前的教学目标不同。

  23. 行为动词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陈述应该把握准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24. 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 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 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 1、知识 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 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 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25. 行为条件 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行为条件表述的四种类型: ①关于辅助手段的使用:如“允许查阅辞典”; ②提供信息或提示: 如“能在中国行政区划图中------”、 “根据下列一组图,能写出300字的短文”等; ③时间的限制: 如“在10 分钟内,能------”、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能记住------”等; ④完成行为时的情景: 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

  26. 学习水平 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生有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至少写出三种解题方案 80%学生都能

  27. 重力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理解重力。 (属于内部心理描述) 能说出重力产生的原因;能根据质量的大小算出所受重力的大小,并指出重力的方向;能说出g=9.8牛/千克的意义;能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会作重力的图示。(属于外显行为描述)

  28. (1)能在地图上标出元谋人、北京人发现的地点并说出他们距今的年代。(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1)能在地图上标出元谋人、北京人发现的地点并说出他们距今的年代。(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 (2)观察图,描述北京人与现代人的不同。(过程与方法) (3)能够说出反映远古人类生活的有,考古文物、神话传说、遗址等。(过程与方法) (4)想象北京人的一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收集我国各地远古人类的考古资料,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感受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9. 教参 教学设计 全体学生初步了解史前生物的种类、生命周期,环境对生物种群的影响,生态环境中动植物的相互依存,生物随时间而进化;(学科知识) 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动手制作一张生物进化表,整理并呈现史前生物种群的分布时段及变化;(科学工具) 鼓励学生对史前生物进化的自然现象、过程及变化,事件及原因,发现并提出问题,努力运用相关事实和证据作出恰当的解释;(科学思维) 通过交流和辩论,让全班学生不同程度的体验、感悟生物进化的漫长进程,提高质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科学想象的能力。(科学交流) 初步知道史前动物的概况; 初步知道地球上生物的演变过程; 学会运用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分析问题。

  30. 五、教学目标设计常见问题

  31. 主体错位 使学生…… 让学生…… 提高学生……

  32. 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 如何安装和设置输入法 设置鼠标和显示 添加删除系统和第三方程序 添加打印机 强化学生使用控制面板调整系统的意识

  33. 目标盲目空泛 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 品位含义深刻的语句 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3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贴标签现象 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

  35. 正确制定“三维目标”的技术要领 主体是学生,应直接指向学生而非教师; 应多外显的行为动词而非内隐体验动词; 应多用过程性分步表述而非终点性表述; 应把握“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有序分解而非简单罗列堆积; 三个维度是互相渗透、水乳交融的统一体,而非各自分立或强行捆绑的联合体。

  36. 部分网络资源 中国目标教学网 http://blog.cersp.com/18892.aspx 教育部北师大课程研究中心 http://www.xsj21.com/index.php 国家课程标准 http://www.risechina.org/kxjyywtj/21-03-02/kgbz.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