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第八章 炙 法

第八章 炙 法. 第四节 姜炙法. 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炙法。此外,还有用姜汁煮者,统称姜制。多用于 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 辅料的选择及一般用量. 1 .生姜的用量一般为 100 公斤药物,用生姜 10 公斤。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 2 .姜汁的制备方法 捣汁  生姜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反复 2 ~ 3 次,合并姜汁,备用。 煮汁  取净生姜片或干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适当浓缩,取出备用。 . 操作方法.

leiko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八章 炙 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炙 法

  2. 第四节 姜炙法 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称为姜炙法。此外,还有用姜汁煮者,统称姜制。多用于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

  3. 辅料的选择及一般用量 1.生姜的用量一般为100公斤药物,用生姜10公斤。若无生姜,可用干姜煎汁,用量为生姜的三分之一。2.姜汁的制备方法 捣汁 生姜洗净,切碎,捣烂,加适量水,压榨取汁,残渣再加水共捣,反复2~3次,合并姜汁,备用。煮汁 取净生姜片或干姜片,置锅内,加适量水煮,过滤,残渣再加水煮,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适当浓缩,取出备用。

  4. 操作方法 1.姜汁炒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定量姜汁拌匀,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文火炒干。或待姜汁被吸尽后,进行干燥。 2.姜汤煮  将姜切片煎汤,加入净选后的药物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片,干燥。

  5. 注意事项 1.制备姜汁时,水的用量不宜过多,一般最后所得姜汁与生姜比例为1:1。2.药物与姜汁拌匀后,需充分闷润,待姜汁完全被吸尽后再文火炒干。

  6. 炮制目的 1.抑制寒性,增强和胃止呕作用。如姜炙黄连、姜炙竹茹。 2.缓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如:厚朴生用辛辣峻烈,对咽喉有刺激性,姜炙后可以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7. 厚朴 来源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offcinalis Rehd et wils .var.biloba Rehd et wils 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8. 炮制方法 厚 朴 取原药材,刮去粗皮,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姜厚朴 (1)厚朴丝,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吸尽,文火炒干。(2)取净药材,扎成捆,置姜汤中,反复浇淋,文火煮至药透汁尽,取出,切丝,干燥。 每100公斤药物用生姜10公斤。

  9. 成品性状 厚 朴 为丝条状,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内表面紫棕色或紫褐色,较平滑,切面颗粒性。气香,味辛辣微苦。 姜厚朴 形如厚朴,棕褐色,较生品颜色加深,略具姜的辛辣气味。

  10. 炮制作用及应用 厚 朴 生用,味辛辣,对咽喉有一定的刺激性。 姜厚朴 制后可消除刺激性,增强宽中和胃的作用。

  11. 炮制研究 1.化学成分:厚朴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是酚类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和挥发油。 2. 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差异 (1)以厚朴酚类作为指标,对厚朴叶和厚朴皮进行研究。(2)同株厚朴不同部位的含量比较

  12. 3.工艺研究 (1)厚朴粗皮基本不含厚朴酚及和厚朴酚,所以净制时要求去粗皮是合理的。 (2)传统姜炙法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温度不宜控制,样品损耗大,饮片质量不佳。用烘烤法炮制厚朴,温度易控制,损耗小,成品卫生、完整。即取厚朴丝加姜汁闷润至姜汁被吸尽,放入65~70℃烘箱内烘干。此法符合临床用药要求。 4. 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厚朴生品、姜炙品均有抗胃溃疡作用,姜炙品优于生品。清炒品虽厚朴酚含量最高,却无此作用

  13. 竹茹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ganus(Munro)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Stapf的茎杆的干燥中间层。

  14. 成品性状 竹 茹 弯曲条状小段或小团, 呈浅绿色或黄绿色,质柔软而 轻松,有弹性,气微,味淡。 姜竹茹 颜色加深,有少许 焦斑,微有姜的气味。

  15. 第六节 油炙法 1.含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称为油炙法。又称酥炙法。 2.辅料的选择及用量 油炙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常用的有麻油、羊脂油、菜油、酥油亦有应用。

  16. 3.油炙的操作方法 油炒 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油炸 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 油脂涂酥烘烤 将动物类药物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透入骨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骨质酥脆,晾凉,粉碎。

  17. 4.注意事项(1)油炸药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4.注意事项(1)油炸药物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易将药物炸焦,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 (2)油炒油脂涂酥,均应控制好温度。 5.油炙的目的(1)增强疗效。如淫羊藿,经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2)利于粉碎。质地坚实的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质变酥脆,易于粉碎。

  18. 淫羊藿 1.来源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剑叶淫羊藿Epinedium sagittatum (Sieb. Et Zucc.) 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 S. 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

  19. 2.炮制方法 淫羊藿 取原药材,摘取叶片,喷淋清水,稍润,切丝,干燥。 炙淫羊藿 取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加入淫羊藿丝,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淫羊藿每100kg,用羊脂油(炼油)20kg。

  20. 成品性状 淫羊藿 丝片状。表面黄绿色,光滑,可见网纹筋脉。背面灰绿色,中脉及细脉凸出。味苦。 盐淫羊藿  表面微黄色,光亮,微有羊脂油气。

  21. 炮制作用及应用 淫羊藿 以祛风湿,强筋骨力胜。 常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骨痿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 炙淫羊藿 羊脂油甘热,能温散寒邪,补肾助阳。羊脂油炙淫羊藿能协同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多用于阳痿,不孕。

  22. 炮制研究 淫羊藿主要含淫羊藿甙等黄酮类成分,具有促进精液分泌、增加冠脉血流量、降压等活性。经羊脂油炮制后,淫羊藿甙的含量明显降低,但对性机能的作用明显增强。其炮制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23. 三七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 三七始载《本草纲目》,其炮制始见于《万氏女科》。

  24. 成品性状

  25. 第五节 蜜炙法 一.含义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炼蜜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蜜炙法。 蜜制:蜜炙,蜜蒸,蜜煮。 《本草纲目》记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平和,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

  26. 二.辅料蜂蜜 1.蜜炙的液体辅料是经过加热炼制的蜂蜜,即通常所称的炼蜜或熟蜜。 生蜜性凉,可清热滑肠,用于肠燥便秘。 炼蜜性温,甘缓益脾、润肺止咳、解毒、矫味等作用。 2.适用的药物:止咳平喘和补脾益气的药物。

  27. 三.蜜炙目的 1.改变药性,增强疗效。如生甘草,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蜜炙后甘温,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缓急止痛作用增强。金樱子生用酸涩,固涩止脱力强,多用于遗精遗尿,蜜炙后甘涩,能补中涩肠,用于脾虚久泻、久痢,还可避免腹痛的副作用。 2.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如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紫菀、枇把叶、桑白皮、款冬花、百部、百合等,蜜炙均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3.矫味和消除副作用。马兜铃生用味苦劣,易致恶心呕吐,蜜炙可缓和苦寒之性,矫味免吐;百部、白前蜜炙可缓和对胃的刺激。 4.缓和药性。如麻黄,生用发汗作用猛烈,蜜炙后可缓和其发汗作用,并可增强止咳平喘的功效。

  28. 四.操作方法 1.先拌蜜后炒  先取一定量的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与药物拌匀,闷润,使蜜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基本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一般药物都用此法炮制。 2.先炒药后加蜜  先将药物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一定量的炼蜜,迅速翻炒,使蜜与药物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凉后密闭储存。此法适宜于质地致密,蜜不易被吸收的药物。先炒药使其失去部分水分,质地略变酥脆,则蜜较易被吸收。如百合、槐角等。

  29. 3.炼蜜的用量 炼蜜的用量视药物的性质而定: (1)一般质地疏松、纤维多的药物用蜜量宜大,通常用量为每100公斤药物,用炼蜜25公斤。 (2)质地坚实,粘性较强,油分较重的药物用蜜量宜小,如每100公斤药物,百部片蜜炙用炼蜜12.5公斤,百合用炼蜜5公斤,桂枝用炼蜜15公斤,麻黄、枇把叶、金樱子用炼蜜20公斤。

  30. 五.注意事项 1.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 2.炼蜜不可过老,含水量在10%~13%为宜。否则粘性太强,不宜与药物拌匀。 3.炼蜜过于浓稠,可加适量开水稀释,约为蜜量的1/3~1/2,以蜜液能与药物拌匀,又无剩余的蜜液为宜。加水可使蜜液粘稠度降低,易与药物拌匀,易于吸收。水少则润不均匀,水多则不易炒干,易发霉变质。4.药物拌蜜后宜闷润4~5小时,使蜜液逐渐渗入到饮片内部。5.炒炙时,火力宜小,因为常时间闷润,使药材质地变软,炒制时火力大,易致外焦内软。炒炙的时间可稍长,尽量将水分除去,避免药物发霉。6.蜜炙药物须凉后密闭储存,以免吸潮发粘或发酵变质。

  31. 六.炮制研究 传统蜜炙法多以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为质量标准,实际操作中很难掌握一致,影响成品质量。由于远红外干燥箱、电热干燥箱等设备,能设定温度,炮制品质量易于控制,所以,用烘法代替传统炒炙法的工艺研究较多。如对黄芪的研究结果表明,蜜烘黄芪(70℃ 或80℃烘制2小时),其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与蜜炙黄芪相似,无显著差异。

  32. 甘草 来源 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e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33. 炮制方法 甘 草 取原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 蜜甘草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淋入净甘草片中拌匀,闷润,文火炒至老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甘草片每100kg,用炼蜜25kg。

  34. 成品性状 甘 草 类圆形或椭圆形厚片,表面黄白色,中间有一明显的棕色形成层环纹及射线,传统称为“菊花心”,纤维明显,具粉性。周边棕红色、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气微,味甜微苦。 蜜甘草 表面老黄色,微有粘性,略有光泽,气焦香,味甜。

  35. 炮制作用及应用 甘 草 味甘偏凉,长于泻火解毒,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痈疽疮毒,食物中毒及药物中毒。如桔梗汤,四妙勇安丸。 蜜甘草 甘温,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为胜。 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脘腹疼痛,筋脉挛急,脉结代。如四君子汤,炙甘草汤,芍药甘草汤。

  36. 炮制研究 1.对理化性质的影响: 甘草酸的含量变化2.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作用 (2)免疫作用 (3)止痛作用 蜜炙后止痛作用的药理研究。用生甘草水煎液、蜜炙甘草水煎液、生甘草水煎液加蜂蜜分别给小白鼠灌胃,测定其痛域。结果表明:蜜炙甘草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且止痛的顺序是:蜜炙甘草组>甘草加蜂蜜组>生甘草组。说明甘草蜜炙后确能增强止痛作用,但不是甘草和蜂蜜的垒加作用,而是炮制后发生了某些变化,使作用明显增强。

  37. 3.工艺研究 (1)切制前的水处理:少泡多润 (2)炮制:炒法----烘 (3)辅料蜜:中蜜

  38. 马兜铃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

  39. 成品性状 马兜铃 不规则的碎片。果皮呈黄绿色,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苦。 蜜马兜铃 表面深黄色,种子多粘附在果皮上,皮脆,略有光泽,味苦而微甜。

  40. 麻黄  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41. 炮制方法 麻 黄 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抖净灰屑,切段;或洗净后稍润,切段,干燥。 蜜麻黄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段中拌匀,闷润,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麻黄段每100kg,用炼蜜20kg。 麻黄绒 取麻黄段,碾绒,筛去粉末。 蜜麻黄绒 取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淋入麻黄绒内拌匀,闷润,文火炒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麻黄段每100kg,用炼蜜25kg。

  42. 成品性状 麻 黄 为圆柱形短节段。表面黄绿色,粗糙,有细纵棱线。质轻,有韧性。断面中心显红黄色,粉性。气微香,味苦涩。 蜜麻黄 表面深黄色,微有光泽,略具粘性,有蜜香气,味甜。 麻黄绒 为松散的绒团状,黄绿色,体轻。 蜜麻黄绒 为粘结的绒团状,深黄色,略带粘性,味微甜。

  43. 炮制作用及应用 麻 黄 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 多用于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蜜麻黄 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以宣肺平喘力胜。 多用于表证较轻,而肺气壅闭,咳嗽气喘较重的患者。 麻黄绒 作用缓和。 适于老人幼儿及虚人风寒感冒。用法与麻黄相似。 蜜麻黄绒 作用更缓和。 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用法与蜜炙麻黄相似。

  44. 炮制研究 1.不同药用部位化学成分的差草质茎生物碱含量最高,过渡茎生物碱含量中等,木质茎生物碱含量最低。薄层层析结果 草质茎至少有五种生物碱斑点 过渡茎有两种生物碱斑点,木质茎不含麻黄碱,仅含少量其他生物碱   结论:传统炮制要求除去木质茎是正确的 2.节与节间生物碱的含量与药理作用的比较 节与节间生物碱的含量成分相同,只是含量节是节间的1/3。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