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沈大安 2011.10 瓯海区.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因为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地翻教材、写教案时,它都是第一个被写下的。不过,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 ‘ 条件反射 ’ ,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 。

Download Presentation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文教学目标的制订 沈大安 2011.10 瓯海区

  2. 什么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效果标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3.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和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4. 因为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必经之路。在无数次地翻教材、写教案时,它都是第一个被写下的。不过,也许正是在这无数次地重复当中,它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需要思考的‘条件反射’,成了可以跳过的摆设。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教授

  5. 教学目标的发展轨迹 20世纪初 泰勒提出以目标为中心的评价思想 20世纪70年代 布卢姆建立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21世纪初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6. 教学目标制订的总要求 教学目标要依据年段目标,体现文本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力求恰当、明确、全面,实现三个维度的整合。

  7. 一、教还是不教?——教学目标制订的依据 • 课程标准 • 教材 • 学生基础

  8.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摘录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9. 《乡下人家》可以教什么? 教学指向:语言学习 能力发展 审美情趣 1.默读课文,用词语概括出每段各写了什么,然后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并用课文中的语句说明你的理由。(美丽、朴素、独特……) 3.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找出来读读。能说说理由吗?你有什么疑问?(关注表达方式) 4.背诵和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10. 《乡下人家》中有特色的句子 •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地里探出头来。 •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里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11. 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 《乡下人家》第5自然段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12.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13. 语文知识要点举例 词汇:多义,同音,同义,反义,词的感情色彩;成语,谚语。 语法:词语位置,词语搭配,语句结构;单句和复句类型。 常见修辞手法。 常用标点符号的作用。 关于表达方式与文体:叙述,描写,说明,应用,议论,抒情;记实,想象;场景,人物,细节,节奏,押韵;读书笔记,研究报告,常见应用文;童话,儿歌,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14. 恰当——教学目标的切适性 符合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和教材特点,适合本班学生的水平,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成。宁少勿多,宁低勿高,“每天进步一点点”。

  15. 二、教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的把握 • 多和少 • 高和低 • 难和易

  16. 《检阅》朗读目标的比较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A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 能有感情地朗读一组连续的问句。

  17. 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用清晰明白的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学习后行为发生的变化,可操作,可检测。

  18. 《桂林山水》情感目标的比较 A 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 B 为有漓江这样美丽的山水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游览的愿望。

  19. 语文课“好课”的最低标准 (1)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 (2)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2版)

  20. 全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避免顾此失彼。

  21. 《我是什么》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字。会写8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 变化形成的。

  22. 《我是什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细化 1.积累有关“云”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感受“云”的变化美,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在媒体创设的情境中,亲历雨、雹子、雪的场景,了解水的变化;体会“落、打、飘”的用词准确,并能在教师提供的其他语境中正确地运用。

  23. 三、怎样写下来?——教学目标的表述 • 主体 • 三维目标 • 清晰度

  24. 教学目标的表述规范 我们常用ABCD法来表述教学目标,即用主体(Aujience)、表现(Behavior)、条件(Condition)、程度(Degree)四个要素来描述教学目标。

  25. 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撰写时行为主体通常省略。 2.行为表现。由行为动词和结果构成,要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 3.行为条件。具体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达到表现行为。 4.行为程度。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准确性、完整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

  26.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27. 教学目标表述常用的术语

  28. 《灰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5个生字,会写本课生字。能用直观、演示的方法理解“胸脯、婉转”。 2.能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列宁、灰雀、男孩”三者关系为线索,理清课文内容,并说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体会列宁喜欢灰雀,热爱自然的情感,初步感受列宁对儿童的爱护。

  29. 谢谢各位老师!

More Related